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定军山上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三十四章 定军山上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骂毕姜维,后主遂升殿派将:遣廖化去往沓中支援姜维,张翼、董厥前往阳安关口,以为各围守外援。廖化率军北至阴平,听闻魏将诸葛绪攻向建威,于是停兵以待,观其动向。九月,因汉中诸将放弃外围,未对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退保汉、乐二城。遂被魏将刘钦举兵大进,斩杀蜀汉守城将王含、蒋斌,并将二城占领。钟会军亦借此攻陷阳安关口,得以长驱直入。姜维为邓艾所逼,从沓中退驻阴平,与廖化合军,欲前往救援阳安关口,得知阳安已被钟会攻克,于是放弃阴平,撤往白水。后见白水地势不利于战,又与到达汉寿之董厥、张翼军会合,退守剑阁。可汉!九伐中原时步步推进,在自家门口却无力自守。

钟会遂数路并进,留二万人围汉、乐二城,自率主力直入汉中,斩蜀将傅佥,降蒋舒,克阳平关,长驱南下。打阳平关之时,因先锋许仪略有失机,钟会不顾诸将求告,即令斩首示众,诸将无不骇然。钟会得了阳平关,见关内所积粮草、军器极多,遂犒赏三军。是夜魏兵宿于阳安城中,忽闻西南上喊声大震。钟会慌忙出帐视之,绝无动静。连续三日,皆是如此。钟会惊疑,乃自引数百骑望西南巡哨。前至一山,只见杀气四面突起,愁云布合,雾锁山头,阴风阵阵。钟会问向导官此乃何山?答是定军山,昔日夏侯渊被黄忠斩于此处。

钟会闻而不乐,即问降将蒋舒:“定军山可有神庙之类?”蒋舒道:“并无神庙,惟有诸葛武侯之墓在这山中。对面小山上盖有瓦舍十余间,围以竹篱院落,料是有人在此为武侯守墓。我等引军每过此山之时,必祭拜武侯,亦曾到对面小山上去来,但不曾见有人影,只是收拾得一尘不染,不知是何人所为也。”钟会大惊,怏怏返回营中,不敢进兵。当夜宿于帐中,忽梦一仙人进帐,止于榻前。钟会惊视之,见其身披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说道:“我乃武侯诸葛亮也,在此卫护一方生灵,休使他人涂炭。今虽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你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否则,某将运五雷正法,殛灭你十万大军,使你片甲不回!”言讫不见。钟会霍然惊醒,浑身汗湿。次日遂备祭礼,宰太牢,自到武侯墓前再拜致祭。祭毕狂风顿息,愁云四散,忽然清风习习,细雨纷纷。一阵过后,天色晴朗。钟会与众魏兵大喜,皆拜谢回营,拔寨前行。于是传令前军,专于队前立一白旗,上书“保国安民”四字,传令所到之处,如妄杀一人者偿命。于是汉中人民,尽皆出城拜迎,钟会一一抚慰,秋毫无犯。

魏军既过定军山,对面小山上竹篱精舍中,忽然走出一个白须老者,远望钟会背影,喟然叹道:“蜀汉劫数已尽,亡之必也。但此后凡引兵至成都者,哪个不想称王称帝,偏安于此天府之国,锦官之城?某谓川中兵连祸结,山河残破,皆刘玄德始作其俑,我刘辩始发其端也。蜀人何辜?遭此大难!”话犹未了,瓦舍中又走出四叟,皆须发雪白如霜,飘然有神仙之态。左首老者接话道:“殿下既云汉祚已尽,想是已经看透红尘,堪破天数,又何必为刘禅慨叹?其得老子刘备福荫,又在殿下护佑之下,做了这四十余年太平皇帝,福份也是享受够了。他有何德何能?得此偌大福报?今经殿下与司马仲达苦心经营,殚精竭虑筹划,献帝重孙刘琰复夺还帝位,已无悬疑矣。刘琰经华佗师徒点拨,亦知这刘禅便是其本族皇叔祖,定不会害其性命,必以当初曹丕相待山阳公而待之,又何必替后辈担忧?”其余三老听罢,一齐点头称是。正在这时,忽从厢房中走出四个鹤发童颜老妪,居中一个笑道:“几个老东西,也不看看时辰,只顾在这里闲话是非兴亡——酒饭已备,进屋边喝边说罢。”四叟闻听,哈哈大笑,即拥着那白须老者转身进入瓦舍,饮酒闲话去了。

说话的,你道这五叟四妪,究系何人?列位看官猜得丝毫不错:先前出门之白须老者,正是史侯刘辩,号称卧龙先生之诸葛孔明也;后面四叟,与孔对答说话者乃是徐庶字元直,号称伏龙先生者;其余三人,不是崔州平、孟公威和石广元,又是哪个?至于那四个鹤发童颜的老妪,唤人进屋饮酒者乃是大儒蔡邕长女,才女蔡琰字文姬;其余三人一个是貂蝉,号称骊山老母;一个是小乔,乃周郎公瑾之妻;一个正是孔明原配之妻,刘辩大婚皇后,本名唐瑛,号称阿丑,又名黄月英者是也。孔明在此为自己守墓,精研奇门遁法马前灵课,今已二十九年;黄月英则是闲时在成都教子育孙,每年春秋祭祀之时上山来陪住十数日,说些朝中及天下之事;其余数老则是闲走三山,闷踏五岳,一年前来一会。此时正是一年一会之期,却正逢钟会引兵伐蜀,故使些法术令他恐惧,以免纵军滥杀两川无辜百姓。说话的,你这个故事可编得有些离奇了!那孔明早在二十九年前祁山五丈原时已死,众所亲见,又怎地活转了来?那墓中之人乃后主亲自致祭,亦是当着百官诸将之面下葬,却又是哪个?你此书既云还归历史本来面目,又怎可如此大云怪力乱神,几成神话西游也?看官有所不知,某此书绝非怪力乱神,亦非神话西游,实乃真真切切之事,且听我说话人道来便知。

且说那日在五丈原大帐,只因孔明闻知兄弟刘协已死,便断了兴复汉室念头,且看透红尘,不愿再引军无谓征伐。又将皇后凤冠霞帔及个人私玺交付司马懿,料他也必知己意,是以江山社稷相托,心中更是一片空灵,光风霁月,了无牵挂。于是便与华佗师徒暗中商议,如何诈死退军,瞒过众人。华佗笑道:“此事极易,但要瞒过世间所有之人,不可能也。须使五个人知道。”孔明即问是哪五个人。华佗说道:“我师徒及徒孙皇甫谧,须是瞒不过也。其余两人,一个是令弟马均,一个便是貂蝉。”孔明奇道:“何解?”华佗道:“我观殿下陇上割麦之时,使用四五个木制偶像,坐于小车之上,吓退魏兵。其偶虽然酷似殿下本人,但尚未至臻善臻美,不足以假乱真。若于晚间或云雾缭绕之时,还勉强瞒得人过,若是晴空万里日光朗照,便露馅矣。今令弟马均乃是匠门巨子,雕刻入微,虽鬼斧神工,亦不及其妙术通天;另观今之天下,易容之术鼻祖,当属骊山一门,江湖中更无出于其右者。若使令弟刻木为偶,坐卧仰伏各得其妙;再请貂蝉施以易容神术,使偶像神色如生,面如冠玉唇若抹朱,须发眉毛纤毫毕现者,其谁能看破此中玄机?某故说瞒不过五人,便是此意。”

孔明恍然大悟,于是请华佗全权代为办理。华佗先到马均私帐,说造偶像之事,马均自然从命。乃取山中香樟之木合抱之围者伐之,取其中段,雕以为像,旬日而毕,只是少了血色毛发,未具精神。便将偶像装入大箱,令徒孙皇甫谧背在身上,拿了自己亲笔之书,又请孔明发给卧龙令一枚,到临潼骊山相请貂蝉,给偶像做易容之术。未至十日,皇甫谧潜归大营,至密室搬出偶像,果然便与真人一般无二,只是少了一口活气而已。于是请孔明秘密看了,孔明极为满意,即按华佗计划,开始装病吐血,令众将看出渐渐病笃,不能挽救。此事对于药王门祖孙三人,那自然是小菜一碟,手到拿来,休说瞒过众军,便是神仙也看不出来。其后开始用计:安排退兵,遗嘱李福,那都是孔明自为;待一切嘱咐妥当,先是闭气诈死,瞒过众将;当夜晚间又支出护卫,令樊阿施展神针之术,闭住孔明周身大穴,便无气息,更无脉象,与死人一般无二,可百日不饮不食,亦不送命。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之时,车上坐的便是陇上割麦时所用一般偶像。待灵柩到了汉中,措置停当,华佗祖孙三人这才潜地里替孔明起了银针,换了道家衣装;又将易容偶像穿上殓衣置入棺中,摆放停当。

华佗祖孙即与孔明飘然而去,到黄公山先见了左慈仙师,又至山阳见了孟公威、崔州平二人,再至颖川见了徐元直和石广元,与众人分别将真相诉说清楚,最终至骊山药王庙,隐居下来。其后徐庶和石韬亦先后诈死,向魏天子上报哀书。因二人在魏国官小职微,魏主自然不疑有他,也无心去追究真假,只令依律按品级埋葬,销了官籍了事。至于后主刘禅亲至定军山致祭理丧,哪一个敢去灵柩前细看?便是细看,只要不用手去触摸,亦看不出棺内躺的乃是一具木偶之像。于是三年之后,孔明固然心中弃舍蜀汉不下,亦恐唐妃哀毁过度早亡,这才回至定军山,自出银钱,请山民在陵墓对面小山上盖了十余间精舍,在此清修,并为自己守墓,且致书家中,说与唐妃自己未死之秘。其实马均回到成都半年之后,已将此事悄悄告知嫂嫂,唐瑛早已知晓。此时闻讯来会,四手再执,泪眼相望,自是另外一番滋味,说不尽沧海桑田,感慨万端。马均见诸事已了,遂造足诸葛连弩与木牛流马,辞官而去,后主再三挽留不住。马均携带家眷,又带继子诸葛企、诸葛谦与诸葛乔南行,远遁武陵郡桃花源谷,与前文接上。至于岳父黄承彦,见女婿假死成功,于是再也了无牵挂,终回至襄阳隆中黄家湾,时而至鹿门山中与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等下棋闲话,直至终老,表过不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