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邓艾却蜀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二十七章 邓艾却蜀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却说司马师既亡,西蜀细作哨知此事,报入成都。姜维见时机又来,遂进京上殿,上奏后主道:“今魏国司马师新亡,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臣请乘间伐魏,以复中原。”后主暗道:“我若不准你所奏,你又要以相父遗志说话,不肯罢休。前番因费丞相屡次阻你北伐,只落得被刺身亡,死得不明不白。伐便伐罢,只要你不再闹事即可。”于是准奏,命姜维为大将军,统领汉中全部人马,总督全**事,回汉中厉兵秣马,兴师伐魏。姜维领旨,便要下殿,一人忽出班大叫道:“陛下且住。兴兵伐魏,臣切切以为不可!”后主惊视其人,正是光禄大夫谯周。朝中众臣皆知,那谯周在蜀汉朝中,一向以反对北伐闻名,见姜维多次北伐,虚耗蜀汉国力,因而不满。此时见天子又允出兵,故此出班力谏。

后主见其谏止,便问道:“兴复汉室北伐中原,乃先帝初衷,相父之遗志也。卿又相阻,却是为何?”谯周道:“虽曰北伐乃先帝国策,但应依国力而为。今因常对魏国用兵,蜀汉百姓因此凋瘁,民皆苦于徭役,面有菜色。长此以往,某恐魏国未败,我蜀国先已匮乏矣!”后主未及开言,忽见尚书令陈祗出班奏道:“北伐之论,诸葛丞相向于前后出师表中已详说利弊,不必再讲;丞相在世之时,便不令谯周参论军政,今又阻谏,却是何故?莫非欺先丞相今已不在耶?”后主诏命罢争,令姜维即刻出兵北伐。姜维看了谯周两眼,下殿去了。

谯周愤恨不休,退朝回至府中,便作《仇国论》,次日置于百官待朝廊舍。百官皆来争看,见其论道:“因余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并争于世而为仇敌。因余之国有高贤卿者,问于伏愚子曰:‘今国事未定,上下劳心,往古之事,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伏愚子曰:‘吾闻之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贤卿曰:‘曩者项强汉弱,相与战争,无日宁息,然项羽与汉约分鸿沟为界,各欲归息民;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寻帅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国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边陲,觊增其疾而毙之也。’伏愚子曰:‘当殷、周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当此之时,虽汉祖安能杖剑鞭马而取天下乎?当秦罢侯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黩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若乃奇变纵横,出入无间,冲波截辙,超谷越山,不由舟揖而济盟津者,我愚子也,实所不及。”众官看罢,益州官叫好,荆州官懊恼,莫衷一是。

却说姜维回到汉中,聚诸将商议北伐之计。征西大将军张翼谏道:“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也。”姜维不听,即升帐点将,引兵五万望枹罕进发。兵至洮水,背水列阵。守边军士报知魏将雍州刺史王经、征西将军陈泰。王经先起马步兵七万来迎,双方阵圆,出马质问姜维道:“魏与吴、蜀三国,已成鼎足之势,理应各守其土,不相侵犯;汝累次入寇,何也?”姜维道:“司马师无故废主,邻邦理宜问罪。”王经闻此出兵之由,又气又恼,回顾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令上前讨战。

四将奉命,分左右而出,来战姜维。姜维略战数合,拨回马望本阵中便走。王经大驱士马,一齐赶来。将次近水,姜维大呼道:“事急矣!诸将何不努力!”众将一齐奋力杀回,张翼、夏侯霸早依照姜维吩咐抄在魏兵之后,分两路杀来,把魏兵困在垓心。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魏兵大乱,自相践踏,逼入洮水者无数,斩首万余,垒尸数里。王经引败兵百骑奋力杀出,径奔入狄道城中,闭门保守。姜维大获全功,便欲进兵攻打狄道城,张翼又劝谏道:“经此一战,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再三劝谏,姜维不从,遂勒兵来取狄道城。魏征西将军陈泰在雍州,闻王经兵败,正要来援,忽兖州刺史邓艾引兵到。陈泰接着,问计于邓艾,怎生抵敌蜀兵。邓艾答道:“姜维若趁洮水得胜,招羌人之众东争关陇,传檄四郡,则为大患也。今彼却图狄道,其城垣坚固,则空劳兵费力耳。我今只需陈兵于项岭,然后趁其势衰进兵击之,蜀兵必败。”

陈泰大喜从之,遂先拨一千兵,尽带旌旗、鼓角、烽火之类,去狄道城东南高山深谷之中分二三十处埋伏;待蜀兵来时,只以鸣鼓吹角、举火放炮惊之,休得出战。然后陈泰与邓艾各引二万兵,相继而进。姜维围住狄道城,连攻数日不下,无计可施。忽闻陈泰、邓艾两路兵至,乃留张翼攻城,命夏侯霸引兵迎陈泰,自引兵来迎邓艾。忽听四处炮响,鼓角震地,火光冲天,纵马看时,见周围皆是魏兵旗号。姜维大惊道:“如此怎了?某中邓艾之计矣!”急传令教夏侯霸、张翼各弃狄道而退。姜维亲自断后,只听背后鼓声不绝,却不见魏兵来追。退入剑阁之时,探马来报,方知火鼓二十余处皆是虚设。姜维暗赞邓艾年纪虽小,用兵却有恩师武侯之风,神鬼莫测。遂收兵退屯于钟提,空自劳神费力,此乃五伐中原也。

因为洮水大捷,姜维表奏张翼为镇南大将军。但因张翼阻谏伐魏,姜维内心已与张翼不和;然而因蜀中无将,此后也便一直勉强令张翼跟随出征,张翼也均不得已而一同前往。景耀二年六月,张翼升任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官位与右车骑将军廖化相等。当时蜀魏之人皆谓:“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后主准奏封赏张翼,因姜维乃洮西大捷主将,亦叙其功,诏封为大将军。姜维受职谢恩毕,再议出师伐魏之策。

却说邓艾以疑兵之计逼姜维退兵于钟提,王经迎接陈泰、邓艾入狄道城,拜谢解围之恩,设宴相待,大赏三军。捷报传到京都洛阳,魏主曹髦遂封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同陈泰屯兵于雍凉,共防蜀军。邓艾上表谢恩,与陈泰终日谈论兵法,结为忘年之交。邓艾遂将雍、凉等处之兵每日操练,各处隘口皆立营寨。细作探听明白,来报姜维。姜维于是引蜀兵尽离钟提,杀奔祁山。见魏兵祁山九寨势如长蛇,首尾相顾,姜维赞叹邓艾才能不尽,遂回本寨唤诸将道:“魏人既有准备,你等可虚张旗号,据此谷口与邓艾相持;我却提大兵偷出董亭,径袭南安。”遂令部将鲍素屯于谷口,自率大兵望南安进发。

却说邓艾闻报蜀兵已出祁山,却又见其连日不战,已知其意。遂请陈泰引军攻击蜀寨,破寨后便引兵袭董亭之路,先断姜维之后;却自引一军去救南安,径取武城山。邓艾既与陈泰分兵,便倍道至武城山下寨已毕,蜀兵尚未来到。姜维从董亭望南安而来,至武城山前,忽听山上一声炮响,旌旗遍竖,皆是魏兵,为首魏将正是邓艾。姜维直来山下搦战,魏兵并不下山。姜维欲上山冲杀,山上炮石甚严,不能得进。直闹了一天,姜维移兵下山扎营,山上鼓角又鸣,魏兵骤至。蜀兵大乱,自相践踏,退回旧寨。次日姜维领兵至武城山,欲立寨栅,邓艾令五百人分两路下山,放火烧之,营寨又立不成。姜维只得与夏侯霸商议:“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邽。若得上邽,南安自危。”遂留夏侯霸屯于武城山,姜维尽引精兵猛将来取上邽。行至段谷,魏将师纂、邓忠两军杀出,邓艾又引兵杀到,三路夹攻,蜀兵大败。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救了姜维,报说:“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姜维不敢再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又遭陈泰埋伏。蜀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救出姜维,自己却被魏兵乱箭射死。姜维败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乃表赠其子孙。此役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是属大败而归,此乃六伐中原也。

蜀兵败退,陈泰表奏邓艾之功,司马昭遣使持节,加封邓艾官爵,并封其子邓忠为亭侯。魏主曹髦改正元三年为甘露元年,司马昭为丞相,兼天下兵马大都督,开府建衙,天下大小事务悉听裁处。司马昭任贾充为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贾充乃故豫州刺史贾逵之子,早间便为司马师心腹,令其总督许昌以南诸军事,此时又被司马昭调升至京。司马昭新掌朝政,因恐方镇诸将有异议,便派贾充向东各郡巡视,先到寿春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处。书中暗表,诸葛诞字公休,乃武侯孔明族弟;因武侯在蜀为相,因此在魏国不得重用;后武侯身亡,得以在魏历任重职,又因前番出卖了毋丘俭和文钦,因功加封高平侯,总摄两淮军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