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二十六章 文鸯退敌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二十六章 文鸯退敌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毋丘俭将文钦邀入后堂,设宴相待,席间流泪不止道:“我等皆魏国忠臣,故大将军曹爽门下。今司马师专权废主,天地反覆,安得不令人伤心耶!”文钦道:“正月之时,某见有彗星数十丈长,跨过西北天空,始于吴、楚分界,正应于寿春,此大吉之兆也。都督为一方诸侯,若肯仗义讨贼,某愿舍死相助。某中子文鸯,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令为先锋。”毋丘俭大喜道:“公即愿相助,某再请诸葛诞起兵内应,大事谐矣!”即亲自修书,遣人送呈镇南将军诸葛诞,请其召收豫州士民,参与讨伐司马师。诸葛诞览书,大怒道:“某乃魏国忠臣,岂肯随叛逆之贼耶?”遂将信使杀死,并将毌丘俭之谋报于洛阳。毌丘俭闻讯大怒,见己谋已泄,不得不反,于是与文钦商议,令淮南官兵将士皆入寿春城,立坛宰白马歃血为盟,宣言司马师大逆不道,诈称今奉郭太后密诏,令尽起淮南军马,仗义讨贼。众将闻听太后有诏,皆信以为真,悦服二人之命。毋丘俭遂留下老弱驻守寿春,得六万精兵,向西北挺进,直抵项城。毌丘俭率军在项城以北构筑工事,令文钦率本部军两万屯于外围,使为先锋巡守。于是发檄文布于天下,揭司马师妄行废立、诛杀大臣之罪。因恐军力不足以对抗司马师,毋丘俭并将毌丘宗等四子送入东吴为质,请求吴主发兵北伐,以为外援。

却说司马师因左眼生一肉瘤,乃命医官割之,连日在府养病。忽接诸葛诞奏报毋丘俭、文钦起兵造反,又闻淮南告急,乃蹶然而起道:“那毋丘俭乃积年宿将,两征高句丽,曾孤军而灭一国,我弟绝非其敌手。某今虽抱恙,然非自往,不可破贼!”遂留司马昭守洛阳,总摄朝政,自带病领兵东行,屯于汝阳。传令镇东将军诸葛诞总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取寿春;征东将军胡遵领青州诸军,出谯、宋之地,绝其归路;荆州刺史、监军王基领前部兵,先取镇南。命令各军若遇毋丘俭兵来,不可与之交战,需待三军会齐,听令行动。不一日,三军齐至讯地,各遣使报予大都督,专候钧令。司马师欣悦,遂聚文武于帐中商议。

时有监军王基献计道:“南顿极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若迟则毋丘俭必先至矣。”司马师准奏,遂令王基引前部兵马先至南顿城下寨。毋丘俭在项城闻知司马师自来,乃起兵来投南顿。见王基已抢先下寨,无计可施,是夜退兵于项城。司马师见毋丘俭退军,急遣使持檄文,教兖州刺史邓艾尽起兖州之兵来助,共破乐嘉城。另遣一军取项城,一军取寿春,自率大军随后向乐嘉而来。是夜司马师兵到乐嘉,立下营寨,等候邓艾,因其路远未至。毋丘俭在项城,亦恐魏军来攻乐嘉,请文钦到营共议。文钦道:“都督勿忧。我与拙子文鸯,只消五千兵,便可保守乐嘉不失。”于是辞了毋丘俭,与文鸯引五千兵投乐嘉城来。

正行之间,前军来报:“乐嘉城西皆是魏兵,约有万余。遥望中军,白旄黄钺皂盖朱幡,帅字旗上绣司马师名号。”当时文鸯悬鞭立于父侧,闻报说道:“趁彼营寨未成,儿与父亲可分兵两路左右击之,则必获全胜。”文钦从之,即各引兵两千五百人,分南北两路,文钦自南,文鸯自北,绕过乐嘉城夹击魏营。且说文鸯年方十八岁,身长八尺,全装惯甲,腰悬钢鞭,绰枪上马,绕过城池,遥望魏寨而进。眼见到了,魏军并无防备,遂呐一声喊,令催动战鼓,向魏军营寨杀来。司马师正扶病卧于帐中,三更时分,忽听寨内喊声大震,人马大乱。司马师急问何故,卫士报道:“有一彪人马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员小将,勇不可当,将至中军了!”司马师大惊,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满榻,疼痛难当。

禁军统领司马先见主将如此,急率五百虎豹骑出帐列阵,护住中军。文鸯军马先到,只望中军冲来,数番均为虎豹骑当住,前赴后继,冲突不进。文鸯于是挺枪挥鞭,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无不被杀。文鸯只望父亲兵到,好南北合击,杀到天明,并不见来。又纵马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司马先令虎豹骑以强弓硬弩射回。文鸯又杀到日上三竿,闻听北边鼓角喧天,只见一军行如猛风,却是邓艾引兖州兵到,跃马横刀,大呼道:“反贼休走!”文鸯挺枪迎之,战有四五十合,不分胜败,两人都暗暗称奇。

此时兖州兵大进,与营内大军内外夹攻,文鸯部下兵马各自逃散,或被俘虏。文鸯见不是头,单枪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背后数百员魏将骤马追来,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文鸯正向前奔逃之际,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钢鞭起处,魏将纷纷落马。文鸯杀透重围,又向乐嘉桥缓马而行。魏将聚在一处,见他只是一人一骑,再无护从相随,复鼓勇来追。文鸯勃然大怒,挺枪提鞭拨回马头,两般兵器并用,又杀入魏将丛中。舞动银枪,枪似长虹贯日;挥起钢鞭,鞭如梨花狂落——又杀魏将十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无不胆寒,不敢再追。文鸯正往前走间,忽见父亲引领兵马,恰才迎面来到。原来文钦夜间绕行乐嘉城之后,却被山路崎岖迷入谷中,行了半夜天色已晓,这才寻路而出。因见儿子人马俱失,魏兵大胜,文钦只得与文鸯引兵望寿春而走。

比及文钦父子到了城外,前军来报,寿春城已被诸葛诞引兵取了;欲复回项城时,胡遵、王基、邓艾三路兵皆到。文钦见进退失据,其势已危,只得与儿子文鸯商议,引兵向南,投东吴孙峻而去。却说毋丘俭在项城,听知寿春已失,文钦势败,城外三路兵到,只得固守不出。此时城中淮南将士因家属都在北方,见大势已云,于是大都趁夜越城投降。毌丘俭见状惊慌,只得弃了项城,携家眷引数千部兵乘夜逃遁。次日过午,走至慎县,毋丘俭在马上回头看时,见左右侍从各自逃命,仅余十数骑拥车相随。不由甚感凄惶,寻思无计。

正在走投无投之际,忽见背后尘头大起,人喊马嘶,亲随来报,邓艾率兵随后赶来。毌丘俭仰天长叹,令那十数个随从自去逃生,自己弃了车马,和幼弟毌丘秀,孙子毌丘重踯躅前行数里,见有草丛茂密,即藏匿其中。欲待邓艾大军过去,再谋逃生之路。且说有慎县平民张属,原是本县猎户,以射猎为生,箭法无双。这日正在林中设阱作套,忽见远处草丛乱动,以为必是猛兽之类,不由大喜,即引弓射之。只见开弓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果然好箭法!弓弦响处,草丛中一声惨叫,竟射杀毌丘俭,不偏不倚,正中前胸,箭头透背而出。

张属听到叫声,方知是射杀了人,不由脸色大变,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邓艾率兵赶到,搜索草丛,见到毋丘俭尸体,其身尚温。毋丘秀及毋丘重却早趁张属惊呆之时狼狈逃窜,其后千难万险,逃入东吴。邓艾即令猎户张属随军而回,面见大将军司马师,诉说毋丘俭死状。司马师扶病而起,因闻毋丘俭为猎户所杀,不由大奇,令张属当众演练箭法,只见十发十中,皆透靶心而过,众将无不称羡。司马师因封张属为列侯,令将毌丘俭枭首,传送洛阳。毋丘俭及文钦余众均降,淮南之叛即平。列位看官!终曹魏一朝,共有淮南三叛,前番王凌与令狐寓为一叛,此番毌丘俭与文钦为二叛,其后尚有诸葛诞第三叛也。司马师即上表天子,奏请将毋丘俭诛灭三族。后来西晋灭吴,毋丘俭在吴子孙得以重返中原,在晋朝任官。毌丘俭之孙毌丘奥,仕晋为巴东监军——此是后话,在此表明不提。

据说毌丘俭起兵之前,神算管辂曾路过其家祖墓,仔细相过风水之后,即靠在树边哀叹说道:“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不过两载,其应至矣。”今果应其言。文钦父子投奔吴国,吴大将军孙峻见得此虎将父子,不由大喜,于是表奏吴主孙亮,拜文钦为镇北大将军、遥领幽州牧,封谯侯。文鸯封为偏将军,随帐听用。文钦父子便在东吴为官,亦按下不提。

且说司马师既平淮南之叛,但亦卧病不起,遂唤诸葛诞入帐,赐以印绶,加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路军马;一面班师回许昌,目痛不止。自料难保,遂令人往洛阳取司马昭到来,嘱以后事。司马昭飞马赶到,哭拜于床下。司马师遗言道:“我兄弟今权重当朝,人人忌之;诸侯在外,各怀异志。虽欲将此兵权卸肩,亦不可得也。弟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若立嗣子,须立炎儿——若违我嘱,天必降雷殛你!至嘱,切记!”言讫,以印绶付之,大叫一声而死,时正元二年二月。于是司马昭发丧,申奏魏主曹髦。

曹髦闻说司马师已死,不由大喜过望,遂遣使持诏到许昌,命司马昭不可回洛阳,便引其兄之兵屯军许昌,以防东吴。司马昭接此诏书,心中犹豫未决,遂问计于钟会。钟会乃太傅钟繇幼子,世代与司马家通好,交情莫逆。钟会见司马昭来问,即献计道:“此乃朝中有忌讳大将军者,怂恿天子,欲趁大将军新亡之际,夺你司马家兵权也。今人心未定,将军若留守于此,万一朝廷有变,悔之何及?应勒兵返京,先得兵权为要。”司马昭忽忆兄长临终遗言,恍然大悟,于是听从钟会之谏,立即起兵还屯洛水之南,逼近京师下寨。魏帝曹髦闻之,不由大惊,急聚群臣商议对策。太尉王肃奏道:“司马昭此举,无非欲继其兄独掌兵权耳。陛下可封爵以安其心,其自必安稳,来朝见陛下矣。”曹髦准奏,遂命王肃持诏到洛南大营,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昭奉诏,果然扶柩入朝谢恩。曹髦闻司马师灵柩至京,遂素服临吊,谥号忠武。自此,魏国中外大小军政事情,皆归于司马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