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诸葛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诸葛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孙亮继承吴主大位,就此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元年;谥先父孙权曰大皇帝,葬于蒋陵。孙亮即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权倾朝野,势压群僚。诸葛恪初当权时,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吴民无不踊跃。此后诸葛恪每次外出,吴民皆列于街道两侧,引颈相望,以一睹其风采为荣。便在此时,嫡亲三叔马均自成都而来,拜见寡嫂,又与子侄辈盘桓数十日,即引三子诸葛望、企、谦等以及家眷,望武陵桃花源谷隐居去了。

吴主大帝孙权病亡之事,早有细作探知其事,报入洛阳。司马师闻孙权已死,遂议起兵伐吴。司马昭道:“今孙权新亡,孙亮幼懦,其隙正可乘也。”司马师深然其说,遂令司马昭为大都督,总领三路军马:征南大将军王昶一路攻南郡,征东将军胡遵二路攻东兴,镇南都督毋丘俭三路攻武昌:三路军共计十二万,同时向南进发。是年冬十二月,司马昭兵至东吴边界,屯住人马,唤王昶、胡遵、毋丘俭三路都督,皆到帐中计议道:“东吴最紧要处,惟东兴郡也。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面攻击,诸公须要仔细。”遂令王昶、毋丘俭各引一万兵,列于左右且勿进发,只待取了东兴郡一齐进兵。二将领命而去,司马昭又令胡遵为先锋,总领三路兵马,前去取东兴大堤,并夺左右二城。胡遵领命前去,先引兵来搭浮桥,直取东兴大堤。即渡过浮桥,胡遵屯军于堤上,差桓嘉、韩综分别攻打左右二城。左城中乃吴将全端守把,右城中乃留略镇守。全、留二人因见魏兵势大,遂凭借城池高峻坚固,死守城池。时值严寒,天降大雪,胡遵与众将扎营徐塘,设席高会。

吴太傅诸葛恪听知魏兵三路而来,聚众商议。平北将军丁奉自请引三千水兵去救东兴,诸葛恪壮之,使其为先锋前往,令吕据、唐咨、留赞各引一万马步兵,分三路随后接应。老将丁奉得令,即引三千水兵,分作三十只船,望东兴而来。丁奉白须飘拂,老当益壮,引三千水军先行,当时正值隆冬,北风凛烈。丁奉军因是乘船,侧迎风势鼓勇前行,两天即达东兴,占据徐塘大堤。当时天气寒冷,天空飘起大雪,江山一色,遍地银妆。丁奉兵到徐塘,见魏军将营帐扎于江岸上不远,便令将三十只船作一字儿抛列在水上,激励部将道:“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贵,正在今日!”遂令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不用长枪大戟,止带短刀上岸,直奔曹军营垒而来。魏兵见了大笑,只待吴兵近时以弓箭射之,更不多做准备。

吴国三千军随着主将丁奉,皆拔短刀在手,上岸砍入魏寨。魏兵不料吴兵在这漫天大雪中迅疾如风,说来就来,瞬间已至营门,不由措手不及,一阵慌乱。欲放箭时,却见弓弦全湿,发矢不得。韩综在帐内饮酒正欢,忽听营外喧嚷,急奔出帐外看时,丁奉已到眼前。韩综手中未带武器,顺手拔起帐前大戟迎战,却早被丁奉抢入怀内,手起刀落,砍翻在地。桓嘉从左边转出来救韩综,被丁奉一记飞刀正中左肩,望后便倒,只在地上挣命。

丁奉动如脱兔,飞脚赶上,夺了桓嘉手中长枪,刺入其胸,大叫一声毙命。三千吴兵,见主将如此英武,遂皆振奋,在魏寨中左冲右突,状如三千头猛虎,当者无不披糜。胡遵正在中军大会诸将,听得营外便似开锅一般,拔剑出帐迎时,老将丁奉已至近前,一部银须已染成朱髯。胡遵见不是头,急扭头回至营门,接过亲军递来丝缰长枪,上马夺路而走。只听一声炮响,惊天动地,却是吴将吕据、唐咨、留赞引兵大至。三军一齐发动,魏兵大半喝醉,头重脚轻,哪里抵敌得住?纷纷被驱赶入江,大半落水而死;杀倒在雪地者,不知其数。车仗马匹军器,皆被吴兵所获。司马昭、王昶、毋丘俭听知东兴兵败,只得勒兵而退。

却说诸葛恪见东兴一战大胜,乃一面遣人赍书入蜀,求姜维进兵攻其陇右,许以事成之后平分天下;一面起大兵二十万,来伐中原。丁奉献计道:“魏国向以合肥新城为江淮总隘,若先取得此城,司马师必然丧胆。”诸葛恪大喜,即趱兵直至新城。魏守城牙门将军张特见吴兵大至,闭门坚守,一面遣人急报宛城。司马师令毋丘俭、胡遵引本部军回防,拒住吴兵。诸葛恪连月攻打新城不下,下令众将奋力攻打,新城东北角将陷。张特乃令舌辩之士,赍捧合肥军民册籍,赴吴寨见诸葛恪。其使求告诸葛恪道:“依魏国之法,若敌人困城百日,而无救兵至,然后守将出城降敌者,家族不坐罪。我张特将军不即献城投降者,实为此也。今将军围城已九十余日,望乞再容数日,某主将尽率军民出城投降。今先具册籍呈上。”

诸葛恪亦知魏国有此法令,于是深信其言,收住军马,遂不攻城,只待百日之期,张特献城来降。张特哄退吴兵,遂拆城中房屋,于破城处修补完备,乃登城大骂:“我城中尚有半年之粮,岂肯降吴狗耶!尽战无妨!”诸葛恪大怒,催兵攻打,亲纵马到壕边督战。城上乱箭射下,正中其额,大叫一声落马,未知生死,先见肢体不动。诸将救起主帅还寨,众军皆无战心;又因天气亢炎,军士多病。诸葛恪金疮稍可,忽报都督蔡林引本部军投魏去了。诸葛恪大惊,自乘马遍视各营,见军士面色黄肿,各带病容,遂无可奈何,勒兵还吴。

吴兵大败而归,诸葛恪羞惭恼怒,恐人议论己过,先搜求众官将领过失,轻则发遣边方,重则斩首示众。于是内外官僚,无不悚惧。又令心腹部将张约、朱恩总管御林军,以为牙爪。孙峻本掌御林军马,今闻诸葛恪令张约、朱恩夺其兵权,心中大怒。太常卿滕胤素与诸葛恪有隙,乃乘间挑唆孙峻道:“诸葛恪专权恣虐,杀害公卿,将有不臣之心。公系宗室亲王,何不乘早图之?”孙峻闻言称善,即与滕胤入见吴主孙亮,密奏其事。孙亮道:“朕见此人,亦甚恐怖。今卿等果有忠义,可献策图之。”滕胤奏道:“陛下可设席召来,暗伏武士于壁衣中,掷杯为号,就席间杀之可也。”孙亮从之,即发诏请诸葛恪进宫饮宴。

却说诸葛恪自兵败回朝,托病居家养伤,心神恍惚,坐卧不安。忽报天子有使至,宣太傅赴宴。诸葛恪令安排车仗,方欲出府,张约到车前谏道:“今日宫中设宴未知好歹,主公不可轻入。”诸葛恪听罢,便令回车。孙峻、滕胤忽乘马前来,至车前问道:“陛下相请我等入宫饮宴,某二人故来相约同去——太傅何故回转车驾?”诸葛恪反应敏捷,随口答道:“因额上有伤,依医者嘱咐,需按时进药,故此还家。”孙峻笑道:“岂有此理!有道是‘君命有召,不俟驾而行’,既是医者有嘱,将药饵与太傅装入车中,到宫内自有人侍候煎熬喂服,何劳太傅为此忧心。”诸葛恪见如此说,再也无言相拒,遂同孙峻、滕胤乘车入宫。张约见托孤大臣皆在,自己官小职微,不得再行谏止,只得引数十禁军跟随太傅车后。

三人入宫拜见吴主孙亮,施礼已毕,就席而坐。酒至数巡,吴主孙亮借托更衣先起。孙峻下殿,脱了长服,披环甲提利刃,复上殿大呼:“天子有诏诛贼!”诸葛恪大惊,滕胤起身掷杯于地,壁衣间众武士齐出。诸葛恪身穿相服,尚未及离座,拔剑不出。孙峻挥剑斩下,诸葛恪头已落地。张约急挥刀来迎,孙峻急闪过,转身一剑砍断张约右臂。武士拥出,砍倒张约,剁为肉泥,其所带数十禁军立于殿外,见此只得束手就擒。孙峻令武士尽收诸葛恪家眷,将其全家老幼俱缚至市曹斩首。昔诸葛瑾存日,见诸葛恪聪明尽显于外,曾经叹道:“此子非保家之主也!”因遗嘱孙权不可重用其子,至此果致灭族之难临头。若非三弟诸葛均将次子诸葛谦提前带走,即绝诸葛家族长枝之后也。却说孙峻杀了诸葛恪,满朝文武闻之无不大惊。吴主孙亮乃封孙峻为丞相、大将军、富春侯,总督中外诸军事。自此吴国权柄尽归于孙峻。孙峻乃是武烈帝孙坚之弟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也。

书中暗表,诸葛恪之死,虽有自取败亡之道,亦因陷于孙氏宗室夺权之争,可谓吴国第一大冤案。史载诸葛恪身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頞广额,大口高声。少年之时便聪颖明达,以辩才闻于朝廷,吴主孙权甚爱之,待之为子侄。成年后即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同为太子孙登侍讲,并为宾友,为左辅都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道:“你父子瑜与叔父孔明相比,谁更为优秀者?”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父更优。”孙权问其原因,诸葛恪答道:“我父知应侍何人为主,而叔父不知。”孙权听罢大笑。后蜀国有使者到来,群臣集会。孙权对蜀使道:“诸葛恪甚喜骏马,公回报诸葛丞相,为其侄选一匹好马送来,可乎?”蜀使未答,诸葛恪已跪倒谢恩。孙权奇道:“马还未至,为何称谢?”诸葛恪说道:“蜀国乃陛下马厩也,今陛下有旨,好马必至,我何敢不谢?”其才思敏捷、善于应对之事数不胜数。孙权觉其不凡,即命为代理节度,接替已故徐详掌管军粮。督粮公事往来文书繁琐,诸葛恪不喜其职。诸葛亮闻说此事,即写信给陆逊道:“家兄年老,而诸葛恪性格疏漏,难为督粮重任。某虽居远,暗地不安。请足下特为某转告吴主,休令其掌军粮,恐误军国大事。”陆逊不敢自专,将孔明之书转呈主公裁夺,孙权即罢代理节度令支之责,转让诸葛恪领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