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曹爽得志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一十五章 曹爽得志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卫演归入城中见公孙渊,说司马懿不准投降。公孙渊道:“今彼不围南门,示我当出此门走也。”即与其子公孙修选一千人马,当夜二更开了南门逃走。当晚一颗流星长约十丈,从首山东北坠入襄平城东南。公孙渊父子向东南奔行不到十里,忽听山上一声炮响,司马懿领兵而出,左有司马师,右有司马昭。惊魂未定,又一声炮响,夏侯霸、夏侯威,张虎、乐綝四面齐至,围得铁桶相似。公孙渊父子只得下马纳降,司马懿更不客气,传令斩之。于是恰在流星坠落之地,杀死公孙渊父子。卑衍、杨祚知主公已死,即献辽隧城及襄平城以降,司马懿引军进襄平。入城后,司马懿令胡遵将公孙渊宗族尽行搜捕,遂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而后又令将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编百姓四万户。卑衍虽降,亦不饶恕,令推出斩之。司马懿于是将公孙渊首级送至洛阳,向明帝报功。传檄之间,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相继平定。

司马懿既杀反叛之臣,遂释放被公孙渊所囚原辽东太守公孙恭,又为被公孙渊杀害之纶直、贾范等人修建坟墓,表彰其后代。又下安民令道:“古伐其国,仅杀首恶及附恶之众而已。其余凡被公孙渊所连累者,全部宽恕。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者,各随己愿。”当时军中士兵衣单寒冷,请求开启襄平仓库,发短袄以御寒,司马懿不许道:“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于是上奏朝廷,免除六十岁以上士卒兵役,送返回乡。魏明帝闻奏大喜,即派使者到蓟北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邑昆阳县,前后共二县;使其率本部兵往镇关中,朝廷之军由大司马陈群带回洛阳。至此,曹魏一朝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司马懿于是胜利班师,计算时日,自出兵至回兵中原,正在原定一年期限之内,实可谓料事如神。

既有天子诏旨,司马懿便率军往镇关中。但刚到白屋,又有天子诏书到,召命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诏云:“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司马懿见如此紧急语气,不由大惊失色。尝记在襄平之时,刚刚诛杀公孙渊,便曾梦见魏明帝曹睿枕在自己膝上,口中说道:“卿视吾面。”于是自己在梦中俯视,见天子面有异色,即被惊醒。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岂有不惊之理?于是舍了部从,自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天子疾病。

说话的,你道魏主曹睿正值壮年,为何病重至此,急促托孤?此中原委,容某道来。前因明帝大兴土木,耽于淫乐,又纵欲无度,且常念及屈杀毛皇后,由此内心不安,便在许昌宫中得病,渐渐沉重。即命侍中光禄大夫刘放、孙资,使二人分掌枢密院一切事务;又召文帝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佐太子曹芳摄政。曹宇为人恭俭温和,未肯当此大任,坚辞不受。曹睿即召刘放、孙资问道:“宗族之内,何人可任为摄政大臣,兼掌全国兵权?”

书中暗表,自黄初元年至景初二年,孙资与刘放掌权几近二十年;尤其是明帝在位十余年间,处理日常政务、出师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二人亲管。其二人所掌中书省权力极大,官员们一听“中书”之名,皆照令奉行不敢违背。中护军蒋济曾上书,认为二人权力太重,且每日侍奉皇帝左右,应该加以提防,避免出现恶吏专权弊端,无奈曹睿不听。征东将军满宠、凉州刺史徐邈领兵在外,且又位高权重,经常受到朝臣诋毁,而孙资据理力争,能使其不受天子猜疑。田豫等人曾上书毁谤孙资,孙资却不以为意,更无报复之举。其后田豫等人感到惭愧,要求和解,孙资同意,且令长子孙宏娶田豫之女,使其照顾年老田豫不辍。

闲言少叙,书接前文。若依曹睿本意,是想以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曹爽、顿骑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辅政。夏侯献、曹肇对孙资、刘放二人长期专权心怀愤恨,曾指大殿前栖树之鸡骂道:“彼居此久矣,某备下弹弓多张,看其能活几天!”此话被孙、刘闻知,知道是对自己不满,心中非常惧怕,决心阻止他们掌权。今日即见明帝问宗族内谁可为摄政大臣,因当时只有曹爽在旁,二人知其无能,必能为自己傀儡,遂异口同声答道:“曹爽可也!”曹睿从之,遂诏命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曹爽一听,汗流满面,不知所措。刘放踩了曹爽一脚,以目示意,曹爽赶忙跪地,叩拜谢恩。二人又奏当召司马懿回京,与曹爽共同辅政。曹睿口中虽从,但思曹爽软弱,司马懿阴狠,不放心以大权授之,于是诏令暂罢所议。孙资、刘放力主维持原议,请明帝立刻下诏。曹睿见二人渐渐逼迫,于是推辞道:“朕疲乏极矣,不能写字。”刘放遂抓住明帝之手,勉强写下诏书,于是出宫当众公布,罢免曹宇等人在朝中官职,令还封国,不得在宫中停留。燕王等见事已至此,皆涕泣辞帝而去。

且说司马懿奉诏飞车而至,入宫拜倒榻前之时,明帝曹睿已病笃渐危,遂流泪言道:“卿谓来去一年,今果不负前言。若再来的晚些时,朕惟恐不得见卿;今日得见,死无恨矣。”司马懿顿首奏道:“陛下虽圣体违和,但春秋方盛。善加调理,自然生龙活虎。今日得睹龙颜,乃臣之幸也。”曹睿命宣太子曹芳,大将军曹爽,侍中刘放、孙资等,皆至御榻之前。然后亲执司马懿之手嘱道:“昔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彼蜀国偏邦尚然如此,何况我上邦大国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岁,不堪掌理社稷。幸太尉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无负朕心!”又唤曹芳上前拜诸位顾命大臣,曹芳听命拜罢,惟抱住司马懿颈项不放。曹睿嘱道:“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言讫泪下,须臾驾崩。在位十三年,寿三十六岁,时魏景初三年春正月下旬也。

魏明帝驾崩于洛阳城许昌宫,托孤重臣司马懿与曹爽二人承奉遗诏,乃扶太子曹芳即皇帝大位。曹芳字兰卿,作为明帝养子自小在宫中成长,出生来历一概不详。因魏明帝亲生儿子全部夭折,故封曹芳为齐王,与秦王曹询俱收为己子,养在宫中。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则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武皇帝曹操曾孙,任王曹彰之孙也。曹芳即位,年仅八岁,谥先帝曹睿为明帝,葬于高平陵;尊郭皇后为皇太后;改元正始元年。同年七月,曹芳开始亲临朝政,司马懿与曹爽辅政。曹爽字昭伯,承先父大将军曹真威名,又因明帝宠爱,故此喜好浮华之士纷往投效,门下有食客五百人。内有五人以浮华相尚,归为有名:一是何晏字平叔,二是故汉大将军邓禹之后邓飏字玄茂,三是李胜字公昭,四是丁谧字彦靖,五是毕轨字昭先。又有大司农桓范字元则,颇有智谋,人多称为智囊,此六人皆得曹爽信任。

太子齐王曹芳即位,次年改元正始元年,遵明帝遗旨,拜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共执朝政。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时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于是向天子进言,奏请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众朝臣谓本朝之前大司马,大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汉丞相萧何故事,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司马懿早知曹爽之意,遂竭力拒绝就职,亦不让子弟入朝,自己也闭门索居,无事足不出户。

曹爽起初自居晚辈,对待司马懿甚是谨慎尊敬,凡事必向其请教,二人十分相得。但因受何晏挑唆,说其父曹真在河西时常受司马懿愚弄,才致英年早死;曹爽信以为然,这才奏请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尽夺其权。此时目的既达,见司马氏父子皆致仕不出府门,曹爽遂与多官计议,入奏魏主曹芳,请加曹氏宗亲兵权,以卫国家社稷。曹芳有何主见?只得一一从之,依照曹爽所列名单,诏命其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任其自由出入禁宫。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五人日夜与曹爽议事于府中,则俨然又成一个小朝廷矣。自此兵权皆归于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魏国新帝即位,改元换号,周边各国及部族闻讯,齐来洛阳称贺。正始元年正月,东瀛倭国来朝纳贡;焉耆、危须诸国,弱水以南,鲜卑名王,都遣使前来进献。魏帝曹芳以为万国来朝,此皆是太傅此前征战之功,于是下诏称许司马懿功德,又增其封邑。司马懿因见明帝爱大修宫室,百姓多为其苦,此时为修宫室而被征役夫仍有万余人,于是上奏,全部除其力役,曹芳准奏。魏国由此节用务农,国力大增,北方诸胡及海外各国都遣使前来朝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