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章 奇门八阵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章 奇门八阵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史说郭太后者,世人皆称郭女王。其父郭永官至南郡太守,母董氏,皆早亡。因战祸流离飘泊,寄身在铜鞮侯家。武帝曹操为魏公时,郭女王入选东宫,被世子曹丕所爱。此时曹丕与曹植夺嫡之战愈演愈烈,郭女王大有谋士之才,时时向曹丕献纳良策。黄初二年,曹丕遣使赐死甄夫人,便因郭贵嫔受宠所致。因郭女王没有子嗣,曹丕将曹睿过继,令其抚养。曹睿却因其生母被诛内心不平,曹丕为此不喜,故多年不立曹睿为太子。曹睿不得已,乃敬谨侍奉郭后,旦夕定省问安,郭后因自己无子,便对他留心爱顾,故得继立。曹睿因生母之死倍受打击,故此深恨郭皇后。虽甄宓之死乃因曹丕移情,但木偶镇魇之祸是其发端,曹睿便疑是郭女王阴谋陷害。甄宓死后,被先帝曹丕诏命以发覆面,口含米糠,让其在黄泉路上无脸见人、有口难言。曹睿难忍生母遭此侮辱,故借移陵之事,密杀郭太后。但又有一说,晋朝大臣阎缵在上书为废太子司马遹辨冤时,曾说明帝侍奉郭后甚谨,因而后世史家皆谓明帝善事郭后。却又因明帝曹睿所作哀册中有“暴罹灾殃”之句,其杀郭后流言方始。

按下魏国,复说西蜀。却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汉中屯粮练兵,以恩师水镜先生所留兵书,再与岳父精钻细研,终成《八阵图》。遂以其图传授姜维、陈到二将,令二人分别在汉中沔阳及永安鱼腹浦各选空阔之地,精心演练,以备伐魏征吴所用。二将便将其图依法演练,列为战阵,命曰“诸葛八阵”。诸葛八阵历代正史野闻均有记载,陈寿著《三国志》曰:“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部下李兴立碑撰文,赞扬八阵图之精妙,谓自古以来天下阵法无出其右者。唐代诗圣杜甫也作《八阵图》诗赞:“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晋郦道元《水经注》云,诸葛武侯八阵图垒,皆垒细石为之。共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一在巴郡永安;一在成都北五十里新繁牟弥镇,乃孔明死后,大将军姜维在此练兵时所遗。三外遗迹,尤以永安县鱼腹浦者最为著名。

且说这日姜维来报,八阵已成,请丞相前去观阵。孔明即率诸将,骑马往沔阳而来。只见江滩之上,鼓声如同雷震,旌旗弊日遮空,人喊马嘶,三军均已持戈待命。孔明便率全班文武官员登上高台,观看姜维演阵。姜维得丞相令旨,便登阵前中央将台之上,挥手将五色旗号分展,催动大阵。擂鼓三通,令旗挥动,队列即刻展开,各就其位。但见军分八队,每队军马迎风而立,整齐如同刀切一般,名为八阵之法。列位看官,你道是哪八阵?说话人却独知其详,乃曰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也。姜维再命催鼓,将五色令旗轮番展动,其八阵如声应响,进攻退守,尽展其能。演练已毕,但见江中波涛汹涌,空中风云变色。台上众官及诸将一齐拜倒在丞相脚前,口中高呼道:“丞相真乃神人,空前绝后!”孔明即命姜维收了兵法,引众官下了高台,回至汉中大营。回至南郑军帐,孔明遂对诸将说道:“此阵并非某个人专利,乃依前人之规,师门之法而创改之。据太史公所撰《史记》载,风后乃为轩辕黄帝将帅。与神农氏战于阪泉之时,黄帝与风后研创八阵,即今日诸公所见八阵初形也。此阵用于战场,则可以少胜多,以一敌十。即虽败退,亦可保军阵不溃,全军而还。专用于平地规模作战,以克魏军,复夺两京为计。若夫山林险道之战,则无施其威,并非万能之阵耳。”众将拜服,请道八阵其详。

孔明道:“既此番北伐需用此阵,某便为公等言之。八阵图以周朝井田及道家八卦排列组合,兼容天文地理,以成阵法。其八阵者,各有其名,各尽其用,各得其妙。其一名为天覆阵,赞曰: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其二名为地载阵,赞曰: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其三名为风扬阵,赞曰: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其四名为云垂阵,赞曰: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其五名为龙飞阵,赞曰: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其六名为虎翼阵,赞曰: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其七名鸟翔阵,赞曰: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其八名蛇蟠阵,赞曰: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此八阵者,是以乾坤巽艮四方,为天地风云四正阵,以为正兵。乾为天阵,坤为地阵,巽为风阵,艮为云阵;以水火金木四物,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以为奇兵。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虚其中以大将居之,指挥调度四方。八阵又布于总阵之中,其总阵分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二十四阵,总为一百单八阵组成。总阵主战,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者,全在游兵。有赞歌曰: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每阵中各置一主将,两名副将,军士则依多寡及地势之用,无有定规。我今有用兵总要,驱阵之法,皆分绘成一百单八详图,各按所领分阵方位发放诸将,尔等诸公宜勤习之,休作等闲看待。”众将听罢再拜,欢喜领诺,群情激奋,只待临敌一战。

且说八阵之法即明,孔明乃分兵派将,再伐中原。即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两路俱会于祁山。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魏国细作闻蜀军又来,急报入洛阳,此乃魏太和四年也。大将军曹真病起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魏文帝接到蜀汉入寇边报,便与群臣计议。大司马曹真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若不除却此害,没完没了。于是建议调集全国数路大军,从斜谷入汉中,攻伐蜀汉。曹睿采纳曹真之谏,但司空陈群反对从斜谷进军,以去岁大雨经月不止不例,声言徒费军饷。曹真于是再次上书,要求从子午道进攻汉中,陈群又陈不能出兵之理,认为大规模征战,军事用度花费甚巨。曹睿左右为难,即下诏书,附陈群表奏转呈曹真,令其参考,斟酌而定。曹真恨极孔明,必要发兵攻蜀,却据皇帝诏书既出为由,不再议于朝廷,随即辞帝出发,直到河西大营,自带军马从子午道大举攻入。另传檄大将军司马懿经汉水进军,郭淮部从斜谷以入,费曜自武威进军。四路大军,齐头并进。

却说魏军四路大军发动之时,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名蜀将已引二万精兵,取箕谷沿子午道而进,径直迎敌魏大司马曹真。一路之上,道不尽行军艰难,跋涉辛苦。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遂笑谓三将道:“丞相若听我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并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还是要走子午谷险道,有何益耶?”陈式道:“我自随先帝以来,所服天下会用兵者,莫过于军师孔明,副军师法正。其出祁山之意,早有详解。将军休要牢骚,恐慢军心。”魏延遂不言。四将出了箕谷,当道扎下营寨,令人回报丞相。孔明闻四将已出箕谷,即唤马岱、王平二人分付道:“命你二人兵出斜谷。若探得谷口有魏兵守把,即引本部军翻越山岭,夜行昼伏,速出祁山之左。”又唤马忠、张翼:“你二人亦从山僻小路昼伏夜行,径出祁山之右,与马岱、王平会合,共劫曹真营寨。吾亲自从谷中出兵,三面攻之,魏兵可破。”四人领命分头引兵去了。孔明又唤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分付如此如此,用计埋伏。四人受计,引兵而去。孔明派发诸将皆出,自领精兵倍道而行。

却说曹真引兵屯于子午谷道口,阻住蜀兵来路,不令其出兵祁山。刚于道口扎下营寨,忽报谷中有蜀兵出来。曹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去,不许令蜀兵近界。秦良领命,引兵深入谷中五六十里,不见蜀兵,心下疑惑。忽见山中尘土大起,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吴班、吴懿引兵杀出,背后关兴、廖化引兵杀来。左右是山,皆无走路。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魏兵越岭而逃,半数投降。孔明引大军出谷,见前军得胜,即令把降兵拘于后军,却将魏兵衣甲尽与蜀兵穿了,令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引领,径奔曹真寨来。曹真哨兵见是自家军回,遂不提防,报与大都督,说秦良军回营。曹真未作防备,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已到,就营前杀将进来;马岱、王平从后面杀来;马忠、张翼亦引兵杀到。魏军措手不及,各自逃生,由是大溃。众将保曹真望东而走,正奔逃间,忽然前面喊声大震,又一军到。曹真大吃一惊,便要抡刀亲自上前迎敌,却忽闻对面喊道:“对面魏军,可是曹大司马否?某接应来迟,望乞恕罪!”三骑从阵中突出,却是司马懿父子三人。司马懿引军来到,让过曹真之军,与后面追兵大战一场,蜀国八员大将不敌,纷纷战败而退。说话的,你道那司马懿父子便是关公再世,吕布重生,焉能战得过八员蜀国上将?皆因行前丞相有令,只战曹真,勿惹司马懿。故此凡是司马懿若使别将前来,无不大败;但若其父子三人亲自出马,则战无不胜也。此中原因,丞相即不明讲,蜀将也不好问,只得听令行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