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子丹伐蜀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九十九章 子丹伐蜀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张郃与戴陵势孤力穷,只得弃了三军上山逃走,顾不得荆棘将衣服刮得稀烂,几乎赤身回营。由此蜀兵大胜,关兴、张苞引兵接应诸路,大获军资而回。司马懿大败一阵,奔入寨时,姜维、廖化两路蜀兵已自回去,魏军大营安之如堵。司马懿收聚败军,又气又急,命诸将排列而立,从头到尾逐个责骂道:“尔等不知兵法,只凭血气之勇,强欲出战,致有此败,幸亏大营未失。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骂完众将,适逢张郃、戴陵光腚回来。众将又不敢笑,皆羞惭而退。只这一阵,魏军死者极多,丧失马匹器械无数。

孔明大胜一阵,只因粮草不继,只得安排退军。遂传号令,教当夜暗暗拔寨,皆回汉中。早有魏营细作报进大营,说蜀兵起营退回汉中去了。司马懿看看张郃,又看看众将,张郃及众将全都低头,再不肯提“不怕埋伏,定要追击”之语。司马懿于是佯做大怒,痛骂细作:“前日因你枉报不实,使某损折了三万兵马。再胡乱报说军情,小心你的狗头!”细作被骂得屁滚尿流,急退出帐去,也不去再探,干脆回自己营帐喝酒解闷去了。直待孔明大军去了五日,司马懿方才得知实情,乃仰天长叹道:“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于是留下诸将在寨中,将关中军权全部委托张郃,任凭其分派众将守把各处隘口,再不过问。司马懿父子自率朝廷所赐禁军人马,班师回京面见天子,自陈击退蜀兵大功去了。

建兴八年秋七月,魏都督大将军曹真病可,乃上表自请率军伐蜀。魏主览其奏曰:“蜀兵数侵我国界,屡犯中原,若不剿除,必为后患。今时值秋凉,人马安闲,正当征伐。臣愿与司马懿同领大军,径入汉中,殄灭奸党,以清边境,伏惟圣裁。”魏主览奏大喜,即召司马懿入朝,将曹真表章示之。司马懿暗道:“曹子丹欲拉我同去伐蜀,看来是其死期将至矣。老天爷使其久病之后突然痊愈,不是令某助他一臂之力,直送入到孔明史侯兄手里领死,又是为何?”于是故作大喜,笑嘻嘻奏道:“大将军一心为国,兼且料敌如神,真可令人赞佩。臣料东吴未敢动兵,今日正可乘此去伐西蜀。”曹睿未留意司马懿脸上笑容诡异,即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引二十万大兵西进伐蜀。

曹真与司马懿乃各引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出了洛阳,穿过长安,径奔剑阁,来取汉中。沿途招集张郃、戴陵、郭淮、孙礼等将,各引本部兵马取路而行。早有细作入汉中,报于丞相。孔明自回汉中之后每日操练人马,习演八阵之法,半年有余,将领军士尽皆精熟。本欲兵出祁山以取中原,不料魏军倒先来犯;孔明便升帐聚将,却不见张苞前来应卯;刚要发怒,忽见其子张遵挂孝痛哭而来。孔明哎呀一声,跌倒在地,未见气断魂销,先见四肢不举。众将急忙救起,千呼万唤,方始苏醒。张遵入帐报哀,说父亲张苞自去岁征北回来,便感伤寒,时好时坏。昨夜忽大叫“父亲休要急躁,儿便来也”,便即绝气身亡。众将听得背后直冒寒气,尽皆暗道:“原来是翼德三将军嫌在阴司孤单,将儿子叫了前去相陪。”

孔明哭了半晌,只得罢泪,令有司主理厚葬,命张遵袭其父爵,在家守坟。急令使节传檄江州,令陈到紧守永安,李严自引二万兵马前来汉中,严阵以待魏兵来寇。当日即罢公事,三日后唤过张嶷、王平二将,分付道:“着你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某却筹集军资齐备,便提大兵前来接应。”二人一算日程,即失惊哀告道:“丞相!魏军今有二十万众,再加上关西诸将手中各部,不下三十万兵马。如何只与我两个一千兵去守隘口?丞相若欲杀某二人,就此请杀便了,好歹不至身死客乡,没有人运我尸首回乡。”孔明笑道:“你等不知,今番又是司马懿领兵前来。上次其将张郃送我手中两次,可惜你等都让他跑了。今番又送曹真前来,如此重礼,也需待我去笑纳方可,与你等何干?却吓成这个样子,非是为将本色。更有一项,我令汝二人只带一千人去,尚还嫌多。是去游耍,又不作战,人多何为?空费军饷。某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虽有三四十万,安敢深入山险之地?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待魏兵退时,我大军以逸待劳从后掩杀,十万之众即可胜其四十万大军。”二人听毕大喜,这才拜辞领兵而去。

却说曹真、司马懿引军径到陈仓,见城池关隘已被孔明放火烧毁。曹真便要从陈仓道进发,司马懿亦通晓天文,算出大雨即临,知道这一番苦心又待付诸东流。于是谏止曹真道:“大将军不可轻进。我夜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若深入重地,徒使人马受苦,却无法争战,到时要退也难。”曹真向来信服司马懿,即从其言,止于陈仓。未及半月,果然天雨大降,淋漓不止。平地水深三尺,军器尽湿,人不得睡,昼夜不安。大雨连降一个月余,马无草料而死,军士大半病倒。魏主远在洛阳得知此信,即问群臣如何应对。散骑常侍王肃、少府杨阜、太尉华歆均上疏谏请回兵,魏主即下诏命曹真、司马懿罢兵还朝。孔明闻报魏兵回师,亦令罢兵,并使李严回归江州,休养生息,再练阵法。

魏太和四年,吴黄龙二年正月,魏帝令满宠重筑合肥新城,以备东吴。吴主孙权亦再无雄心北伐,于是诏立学官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兵士一万人,渡海寻求传说中之夷洲、亶洲,欲获当地民众,以增益于吴国人口。陆逊、全琮乃联名上表劝止道:“长沙桓王孙伯符将军创立基业之时,兵士尚不过五百;而今江东人马已足够使用,不应远渡大洋,深入不毛之地,向万里之外发兵袭人。海上狂风巨浪,难以预测,一旦覆船人亡,反成画饼。且民众离其本土,定致引发疾病,欲增民力反受折损,欲谋厚利反被其害。况外民未服王化犹如禽兽,得其不足以助我大业,失其亦不足使我民缺。望陛下思之。”

吴帝孙权览表,怒而不听,终令二将航海东去。果然不出陆逊及全琮所料,大军泛海远征,只因亶洲所在绝远,又未知其具体位置所在,终不可得至。卫温、诸葛直二将遂至临海东二千里之夷洲,乃极为荒蛮之岛,终无所得。二将乃于次年二月还吴,仅得数千人众以归,向吴主献俘报功。但卫温等军行经终岁之久,所带一万士卒因不服水土,兼患瘟疫死者却有十之**,只有千余人马得回,余者皆身死异国他乡。孙权由此恼羞成怒,以违诏无功论罪,命将卫温、诸葛直二人下狱诛杀。书中暗表,所谓夷洲便是今日台湾,亶洲却终不知何处,疑为孙权道听途说;后人又谓乃广东徐闻,或今之海南岛也。此乃历代史籍中,大陆军民至台湾首次明确记载。十二月,武陵五溪蛮起兵反吴。孙权召交州刺史吕岱还屯长沙,使太常潘濬假节,与吕岱督军五万人镇压五溪蛮。直至吴嘉禾三年,斩杀数万,方始平定。

蜀建兴八年,汉丞相诸葛亮令魏延西征羌中。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战于阳溪,魏延大破二将,回师汉中;魏延一生武功至此达到鼎盛。魏太和四年四月,太傅钟繇病卒,年八十一岁。自李傕劫持汉帝,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同谋使汉帝得出长安;关中诸将相争,曹操表奏钟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魏国初建,钟繇为大理,迁相国。曹丕称帝,改为廷尉,办理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曹睿即位,进封定陵侯,迁太傅。其书法影响深远,在后代倍受推崇。钟繇卒后,魏帝素服临吊,谥曰成侯。同月,吴质卒。吴质为曹丕、曹植同所器重,因与曹丕交厚,参与魏王夺嫡之乱,因功恃宠骄横。魏太和四年入朝为侍中,卒后以怙威肆行,谥曰丑侯。其子吴应上书为父亲论枉,乃改谥威侯。

五月,武宣帝卞皇后卒。卞氏乃曹操正妻,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之母。原是倡伎之家,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遂为曹操正妻。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睿继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终年七十一岁。太皇太后既死,明帝欲荣其生母甄妃,便以甄氏陵墓低矮简陋为名,令母族甄像兼太尉,持皇帝节杖至邺城祭告土神,改葬甄氏于朝阳陵。郭太后不悦,明帝怒问郭太后道:“我母甄后之死,究系何故?”郭太后亦怒道:“先帝令其自杀,何以责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因此被彻底激怒,九年来隐忍之怨一并爆发。即令近侍,依当年生母甄宓死法,将郭太后杀死。事后曹睿为掩弑母罪名,对外宣称郭太后病死,对其娘家族人生者封官,死者追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