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幼常遗言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幼常遗言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蜀汉建兴六年夏,大将军曹真令郭淮在箕谷击败赵云、邓芝偏师疑兵,以张郃增援部队开进陇右,对蜀军形成夹击之势。蜀汉丞相诸葛亮为避免遭受夹击,于是只得退兵,返还汉中南郑。曹真大军前至安定,三郡大户杨条未随蜀军迁移汉中,便对其族众道:“今大将军亲自来到,我等何不尽早出降!”遂自缚出城请降曹魏。曹真对其善加抚慰,即命为安定郡守。于是魏军陆续收复三郡,但见城中居民都已随蜀兵进入汉中,只收复了三座空城。曹真与张郃、郭淮商议道:“蜀军此番全军退回汉中,实力未受大损,且掳走我数万户部民,实谓大胜而归。我若就此还兵,其随后必复出汉中。诸葛亮目标即是夺取两京,则其必攻陈仓故道,此处非筑城当道,并置以大将,则万不可守也。”于是命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道口,在此修筑城池。列位看官!由此看来,曹真可谓知兵,且大具谋略,又善于识人用将,并非如同演义话本及民间评书中所言,平庸无能,屡被司马懿所欺也。陈仓关刚刚建成,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二出祁山,前来攻打陈仓,郝昭早已有备而战,孔明屡次不能攻克,同时蜀汉军队兵粮不足,致使无功而还。若非曹真先见之明,焉能如此?这是后话,先行表过。

且说曹真安排陈仓防务已定,即还兵渭西大营,来与司马懿相见,共同班师长安,朝见魏主。原来魏明帝于曹真离京之后便到长安,前来亲自督战,故在此扎下行宫,为前线各路军马调配举**资以供战备。曹睿闻说二将凯归,亲迎出西门以外,受其献捷,并大为嘉许道:“今日复得陇西诸郡,皆卿等之功也。”曹真因功被增加食邑,并前所赐共计二千九百户,仍令据守长安,辖制关中及河西诸路军。又留郭淮、张郃二将把守阳平关以东,当住箕谷隘口,以防诸葛亮复出。诏命司马懿回归旧所,南下镇守宛城,以防东吴来犯。安排得当,井井有条,魏帝亦实为用兵大才,不下于其父曹丕。于是大赏三军,启驾回师洛阳。

按下魏国,复表西蜀。却说孔明回到汉中,命令军司计点军士,回报各营均有折损,约计两万余人马。马谡部除王平一支军马得以保全,其余几乎全军覆没;魏延、高翔部伤亡亦颇惨重。孔明闻报懊恼,又见只少赵云、邓芝一支疑兵没有消息,心中更是大忧。刚欲令关兴、张苞引军前去接应,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军伍齐整,衣甲鲜明,全军而归,并不曾折一人一骑。孔明闻报大喜,亲引诸将迎出城外。赵云慌忙下马,拜伏于地请罪道:“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孔明急上前扶起,执手而言道:“是吾不识贤愚,错用马谡,以致如此大败,坑陷三军!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真乃上将军也,虽廉颇、李牧不如!”遂还归营帐,令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赐赵云部卒。赵云力辞道:“三军空守箕谷年余,劳师糜饷,并无尺寸之功;其后引军败逃而归,更是俱各有罪,罪在首将。若反而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再有战功之时,赐与诸军未迟。”终坚辞不受。见赵子龙如此谦退,非但孔明赞叹不止,满营将士亦无不倍加钦敬。

正在此时,又报马谡、王平、魏延、高翔还至南郑,入城还营待罪。孔明喝令报门而入,众皆跪至帐下。孔明不理马谡,先责王平,何至此败,王平首先认罪,后又将马谡不听谏劝之事具实说了。孔明又详问作战经过已毕,便令魏延、高翔站过一旁,说道:“二位将军已各尽力,并能及时守住阳平关,掩护我大军平安退回汉中,有功无罪。”二将诺诺起身,立于班中。孔明见马谡自缚跪于帐前,脸上变色道:“你尝谓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此番去守街亭,以全家之命求立军状,领此重任。却不听我言,道某不明地理。便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你死之后,朝廷养你家小,不必挂心。”马谡闻言,即知不能得生,不由伏地大哭,痛悔不及。孔明强忍痛怨,叱令左右推出斩之。

马谡请缓执刑,跪行至前泣道:“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孔明亦挥泪道:“我与你兄素称莫逆,视你亦非外人。你子即是我子,不必多嘱。”马谡大哭拜谢,忽然想起一事,即止泪道:“丞相,前番某去武陵寻我兄骸骨,因在山中见一世外洞府,化外仙境,可容数十万人屯居,十万大军亦足驻扎。其地与世隔绝,只有一洞可供出入,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形胜之地也。某已将武陵城中诸夷数千人安顿于此,耕种自给,以待王师。此后丞相若复夺荆南四郡,就而平定天下,此亦乃一支奇旅也。某已留下丞相令牌在彼处,此后若往招其兵,只命上将持卧龙令牌前去即可。认牌不认人,丞相切记!”孔明大惊道:“你怎生此时方说?莫非要以此讨饶一命乎?”马谡摇头道:“非也。此时便是丞相欲饶我,那些战死街亭冤魂,也早晚来索我命也。”即又再三叩拜,也不用军士推搡,起身走出帐外,引颈受刑。

适逢参军蒋琬自成都来到,在辕门下马。见武士欲斩马谡,急叫:“刀下留人!”跑入中军大帐,来见丞相为马谡求情。孔明道:“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若赏罚不明,何以将兵?”即令开刀。一声炮响过,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泪不能止。蒋琬问道:“今幼常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之甚痛?”孔明道:“我非为马谡而哭。当时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公也在场听来。先帝特嘱我‘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闻言无不流涕。马谡亡年三十九岁。可叹!若非孔明培养继承己志者心切,欲将此现成大功相送,或者马谡深解丞相苦心,不视之如此轻易,当时多听王平规劝,何至于落此下场!孔明回思马谡临终之语,援笔录之于秘册道:“武陵郡东门三十里山中,马良字季常之墓,桃源溪尽头,凿洞而入,有化外仙境,留有诸夷奇兵数千,可以卧龙令招为急用。”书毕,令童儿秘密藏之。

却说孔明斩了马谡,将首级遍示各营已毕,复命用线缝在尸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又将马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于是孔明自作表文,令蒋琬申奏后主,因北伐不利,损师丧众之罪,请自贬丞相之职。蒋琬立劝不可,孔明不听,执意为之。蒋琬回至成都,献上丞相奏表,后主览奏惊道:“胜负兵家常事,况大兵未曾多有折损,丞相何出此言?”侍中费祎奏道:“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丞相败绩,自行贬降,正其宜也。”后主于是从之,乃诏贬孔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旧总督全**马。后主诏命即下,孔明心下略安,分派众官诸将各归原守讯地,休养生息;自己则在汉中惜军爱民,励兵讲武,日夜排演阵法,置造攻城渡水之器,聚积粮草,预备战筏,以为后图。又派出十数路探马,探查魏国虚实。

说不得岁月催人,光阴易逝。诸葛孔明这一日正在汉中坐堂理事,忽见家中仆人来报,说外公老太爷从襄阳云游而至,已经在家,来为小外孙作周岁之贺。原来去岁北伐中原之前,孔明中年得子,妻子黄月英生子诸葛瞻,当时驰书报知襄阳外公黄老先生,不料今已周岁,老先生履约而至,便似掐算好了时辰一般。其实黄月英者,即乃孔明原配唐妃,此事除了这个假冒岳父黄承彦,和尊师史子眇、水镜先生,及庞德公、徐元直外,并无他人知情。孔明闻报大喜,即放下公事,还家来见岳父丈人,兼且授业恩师。书中暗表,自孔明上《出师表》后即屯于汉中,极少回成都见驾,于是在汉中又修盖一所宅院,亦称丞相府,与成都丞相府分称“成府”、“汉府”之谓,以示有别。孔明回到汉府,未进二门便已闻内院笑声喧扬,进来看时,却见幼子正坐在外公膝上,似扭糖稀地一般,做着诸般鬼脸,引得外公、母亲唐妃及阖府人等笑声不断。二门管家冲内院喊道:“老爷回府!”院中笑闹声嘎然而止,各内侍吏役各归其位,屏息低头。那个小小人儿诸葛瞻虽然才刚满周岁,也知害怕父亲,急从外公膝上挣脱下地,连滚带爬地去找奶妈。众人见此,又忍不住要笑,无奈只能憋住。

府中人等见过老爷,唐妃亦向孔明施礼,孔明又与岳父见礼,让到正堂。黄承彦却引着一个年轻汉子在身后,侍立在侧,只顾两眼盯着孔明不语。黄承彦见孔明发怔,不由笑道:“贤契,你且看我身旁此人是谁?果真认不出来么?”孔明凝目而视,忽然哎呀一声,离座而起,扑上前去,将那汉子搂抱怀中,泪水长流,哽咽道:“贤弟!怎生是你?又怎么变成这等模样?”列位看官,此汉究系何人,令一代君王、今日大汉丞相如此失态而哭?原来此人不是别个,正是在隆中草庐之中,陪着自己耕读十余载,自出山后再未曾相见的幼弟诸葛均,字子玉者是也!你道孔明却因何见面时认不出来,需待岳父提醒方能辨认?你想当年诸葛均翩翩少年,何等风流倜傥,何等傲视群雄?便是大汉皇叔、堂堂豫州牧刘备前来拜访时,尚自不假辞色。再看今日,穿着随意,不修边幅,身体又发胖了许多,又半晌不发一言,孔明哪里还认得出?若不是岳父令自己仔细相看,恐怕亦只以为是岳父随从厮仆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