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九十章 又见龙吟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九十章 又见龙吟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文姬见孔明渐涉私情,怕他不舍,即勉强笑道:“待我退了魏兵,依旧还于蔡家庄上隐居。待你北伐中原平了天下,姐弟自然还有相会之日。”就在二人恋恋不舍之际,小乔却悄悄嘱咐侍童,命拿一套诸葛丞相素日所穿道袍,留下使用。此时貂蝉不耐烦起来,冲孔明浅笑喝道:“快去,快去!你又不是当年小孩子,何必恋姐情深,在这里啰嗦个没完?小心误了天下大事!”孔明听她说“天下大事”四字,遂抱拳一揖,硬起心肠,令从人接过蔡琰所递凤鸣古琴,率众官出城,一路向南疾行而去。孔明坐在马上,回首城楼,但闻琴声已经响起,正是自己所作《梁甫吟》一曲应答之辞。乃是文姬边弹边唱,闻其词曰: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嵲屼当安之。

次日辰时,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铁蹄不掩琴弦音韵。魏兵不敢上前,回报都督,司马懿止住三军,亲引二子在城外驻马静听。果见孔明身披鹤氅,头戴纶巾,引两个绝美小童立于身侧,于城上凭栏而坐,正在焚香操琴。先奏《梁甫吟》,又弹《答梁甫吟》,反复多遍,声振云宵。只见天空中黑压压地全是乌雀,云集城楼之上,盘旋飞舞,蔚为壮观。

司马懿自然知道《梁甫吟》乃诸葛孔明隐居南阳之时而作,一听便知;但见他反复自问自答,却不明其意了。当下不由大为狐疑,再去看城门内外,见有二十余个百姓,低头洒扫街道,傍若无人。城头既无旗号,更无士兵。次子司马昭纵马上前,对父亲道:“莫非诸葛亮城内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不令孩儿杀进城去,擒了孔明?”司马懿急挥手制止,又侧耳去听,原来城头上换了曲目,却奏起《胡茄十八拍》,曲尽悲凉。司马懿对此曲更熟,听毕大疑,因见城上无兵,便止住大军,自行驱马直至城墙根下,临护城河边立住。往上抬头仔细看时,见弹琴者哪里是孔明?分明是蔡琰妆扮,穿了孔明道袍,唇上粘了假胡须,正坐在城楼上抚琴。再看身侧双童,一个个明眸皓齿,疑似天仙,也尽是女子。

城上貂蝉和小乔知道已被看破,便冲司马懿展颜一笑,直如倾国倾城。司马懿一瞬间悉数明白,便作大惊失色状,急回马驰至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中而退。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被闹了个莫名其妙,急纵马跟上,问道:“此乃孔明诡计也,城中便是有伏兵,能容下几多人马?父亲即便不冲进城去,绕城放火烧他便是,为何直便要退兵?”司马懿喝道:“你们省得甚么!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既城中放不下许多军马,这四周山谷之中,怕不能藏下百万大军?那城楼上之人,某已看过,并非孔明本人,乃他人假扮,以作诱饵。若是诱我进城,其必自地道中走了,将我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汝辈岂知?休要废话,且宜速退。”于是驱大军速退,休要止步。司马师兄弟心中不快,暗道:“老父亲看来是被孔明吓得紧了,怎地用词如此颠倒,骂起自己是狗是鳖来?”只是腹内嘀咕,不敢还嘴,也只得跟着一路狂奔。

城上假孔明蔡琰等三人见魏军远去,俱各抚掌而笑。蔡文姬知道司马懿必然复回,即将琴舍于城头,带貂蝉和小乔下城,登车而去。其余洒扫街道老兵也扔下扫帚,骑马出了南门,追赶大军而去。西县只余一座空城,再无一个活物。城楼上空那些乌雀绕飞三匝,也哄然而散,不见踪影。明人罗贯中有诗赞道:“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万大军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列位看官!城上本来就没有真诸葛,只有一个假孔明,土人焉得不疑?此便是后世历代传说、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空城计”真相,在此表明不提。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军马得以安然返蜀。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却说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听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魏兵这才信大都督果有先见之明,不敢接战,皆弃甲抛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军又来,队前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司马懿暗笑孔明此时还要装神弄鬼,因见山谷中皆有蜀兵,遂引大军且回街亭,却不见张郃何在,于是分驻于街亭和列柳城。次日曹真率亲军探寻而至,与司马懿相见,仲达才知张郃已私奏天子,与郭淮追击蜀军去了。

曹真听知孔明果然已经退兵,急驰令郭淮等三将自箕谷入蜀,直取汉中。又与司马懿商量,依旧分兵两路,让司马懿兵入陇上,自己直奔阳平关,二人即分兵而进。且说曹真,引兵向阳平关随后追赶,正行之间,忽闻山背后一声炮响,蜀兵大将姜维、马岱率军杀出。曹真大惊,不知蜀兵虚实,止住军马休追。姜维与马岱遂引蜀兵徐徐而退,一旦兵进斜谷深处,于天黑之后却急令点起火把,加快行军速度,一夜间皆奔回汉中。

却说赵云、邓芝,当时奉了丞相密计,伏兵于箕谷道中将近一年,并无战事。后闻丞相出兵祁山,连得陇上三郡,遂悔不得参与大战。这一日忽接到丞相军令,说祁山大寨已失,命二将阻截曹真入谷,然后回军汉中。赵云即谓邓芝道:“我只有五千军马,魏军却有数万之众。彼若知我兵退,必然来追。不如借用当年张飞三哥擒捉老将严颜之计:我先引一千军伏于其后,公却引兵打着某的旗号,引大军徐徐而退。某一路抵挡追兵,步步护送大军退回可也。”邓芝依计,嘱老将军定要小心在意,即引四千军依循箕谷山道,徐徐而退。

郭淮提兵在箕谷道中,闻报蜀兵退去,又接到大将军曹真催令进兵将令,即唤先锋曹遵、朱赞二人分付道:“探马来报,谷中乃是蜀将赵云旗号。其年轻时虽英勇无敌,但今垂垂老矣,孔明仍使其出战,可见蜀中无大将矣。若擒得赵云,则必名闻天下,且天子必以列侯封之。不知你二人,可有胆量前往擒杀赵云?”曹遵二人欣然道:“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遂引前部三千兵,直奔入箕谷追赶。看看赶上蜀兵,只听山坡后面忽然鼓声大震,见闪出一员上将,身后红旗白字,上书“汉虎威大将军赵云”。曹遵、朱赞吃这一惊不小,急收兵沿来路退走。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从林中撞出:为首大将,挺枪跃马,大喝道:“认识常山赵子龙否?”二将大惊道:“如何这里又有赵云?”不敢接战,急转身飞逃。见魏军溃散回逃,赵云亦不敢追赶,回头迤逦前进,掩护邓芝大队后行。

书说简短,话不重叙。且说蜀军沿箕谷道一路退往汉中,背后魏将不断追到,赵云边走边战,前后杀死五名来将,余则大骇,以为蜀兵有神明相护,不敢紧迫。赵云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虽沿途道路险阻难行,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虽然如此,此战乃是引兵而退,亦当以败逃论之,算不得胜利也。列位看官!自赵云艺成下山,战无不胜;自荆州独自带兵以来,更是从来未曾有过败绩,向称常胜将军。唯此一败,致令“常胜”二字不符,可谓虽善其始,未善其终。说话的,当年在长坂坡前,赵云虽数番杀透重围,亦是败走,难道也算“常胜”?话不是这般说:彼时赵云并未独自领兵,而是奉命保护众官家眷,不能算作领兵作战也,此一点看官需知,休被爱吹毛求疵之人问住了也。

按下郭淮等三将追击无果,再说另外两路魏军。却说司马懿在列柳城与曹真分兵而进,复引大军返至西县,令三军全城仔细搜寻,勿使遗漏。又派出二子各带精骑,将左右山谷中亦扫荡一番,看看山中是否还有埋伏。至晚,各路部下回报,蜀兵已尽数退回汉中去了,西县也只是一座空城,鸡犬不留,只在城楼上拣得一张古琴,呈献给大都督。司马懿将那古琴仔细察看,见到“龙吟”二字铭文。想起当初在蔡家庄时文姬对己“若见龙吟,除非我弟复生”所言,心中即已明白,这是蔡琰特地遗留,令自己知道今日之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即是昔日大汉皇帝、史侯刘辩也。因命亲军到山下村中唤来几个年长居民,询问当时城中情状,村民皆言当日止有五百军在城中,又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别无埋伏。那关兴、张苞二将,也只各有两三千军马,只是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并不敢厮杀。司马懿仰天叹道:“卧龙,卧龙!我今日方知当初史侯少帝,如今大汉丞相诸葛孔明也!”不由流下两行热泪,背身悄悄拭去。司马师、司马昭二子便问父亲,是否继续进军,直下汉中。司马懿笑道:“以蜀道之难,岂可深入险地。”遂令将龙吟古琴妥善收藏,放置自己私人行李之内,随军带回。又安抚诸处官民,引兵返至渭水西营,以待大将军曹真前来相会,好班师径还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