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上书北伐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上书北伐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曹睿见司马懿率兵前来,慌命曹休领兵迎之。曹休出马阵前,问道:“仲达受先帝托孤之重,何故反耶?”即将告示掷于地下。司马懿急下马拣而视之,不由大惊失色,汗流遍体,分辩说道:“某若造反,岂有将檄文张于都门之礼!此必吴、蜀反间之计,欲使我君臣自相残害。”遂急令军马退出十里之外,亲至曹睿车前俯伏奏道:“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异心?此必是吴、蜀奸计。臣请提一旅之师,先破蜀,后伐吴,报先帝与陛下,以明臣心。”华歆见天子心活,即奏道:“虽无反状,但无自证之理。不可付之兵权,可即罢归田里。”曹睿依言,诏令将司马懿削职为民,还住宛城。命曹休总督雍凉二州军马,即驾回洛阳。

司马懿因此便中马谡离间之计,并由于华歆因风吹火,罢免军权,一撸到地。早有蜀国细作探知此事,报入川中成都。孔明闻之大喜道:“吾欲伐魏久矣,奈有司马懿总督雍、凉之兵,无有必胜把握。今既中计遭贬,吾有何忧!”赵云等闻言惊骇莫名,均谓曹睿莫非吃错了春药,如此颠狂荒悖?马谡却哈哈大笑,得意至极。次日,后主早朝,大会官僚,孔明出班,上《出师表》一道,便请兵出汉中,大举伐魏。诸葛武侯《出师表》名闻天下,即小学蒙童亦能诵之,在此不作赘述。后主览表,心下不安,劝谕道:“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便歇息几载,再伐之何妨?”

孔明奏道:“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因岁月荏苒,时不我待,故此夙夜未尝有怠。今南方已平,国无内顾之忧;又连年大熟,府库充盈,敌国有隙可乘,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更待何日?”忽太史谯周出奏道:“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图也。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强为?”孔明道:“天道变易无常,岂可拘执?我今且驻军马于汉中,观其动静而后行。”说话的,孔明此去汉中之后,便极少回成都矣。此也是仿效当年魏王曹操告辞献帝刘协,建都于邺城,不受天子羁绊,实另立朝廷之意也。孔明本是大汉天子,今为复汉室,再立献帝刘协复位,岂能永保刘禅为帝哉?先由他做些年自在冒牌皇帝,待自己一旦扫平天下,即可降其为成都王,厚封其子嗣可也,也算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刘备了。此乃孔明心中所想,旁人不知,唯说话的知之,今说与列位看官,信与不信,亦由得诸位也。

后主刘禅见谯周拦之不住,即诏命准行。于是孔明乃留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为侍中,总摄宫中之事。又留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军马;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史,掌丞相府事;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祭酒;尹默、李譔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为太史。内外文武官僚一百余员,同理蜀中之事。又奏封中护军将军陈到为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使其前往永安替回李严,以当东吴兵马来犯;先前所统领白毦兵亦全部带去。却使同为托孤大臣之李严移屯江州,调拨全川钱粮,以供军资。陈到名义上亦归李严统辖,实听丞相密令遥控。孔明又修书一封,使人寄送南郡长兄诸葛瑾道:“兄前来书,嫌白帝守军皆非精悍强壮,今陈到所统率者,皆是先帝帐下之白毦兵,乃西川最上等精锐之军也。若以此尚不能挡孙权、陆逊来攻,弟当遣还部分江州兵,为镇守白帝增添益处。东吴之事,兄与顾雍善为处之,至嘱至嘱!”诸葛收到来书观之,当然心领神会。此是少帝令自己知道,其已暗伏精兵于白帝城,待其北伐获胜,即约会自己引陈到顺江而下攻吴,里应外合,扫平江南,逼迫孙权归于汉室也。列位看官!此果然是条惊天妙计,奈天不从人愿何。孔明数年后即殒落于五丈原上,陈到继之又死于任所,读史至此,可不悲乎!

孔明遣陈到领两万白毦兵去了,心中大定,即唤诸将听令:以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为前督部;扶风太守张翼为前军都督;裨将军王平为牙门将;定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吕义为后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奋威将军、博阳亭侯马忠,抚戎将军、关内侯张嶷为右军领兵使;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刘琰为行中军师;飞卫将军廖化为中军副将;扬武将军邓芝为中监军;安远将军马谡为中参军。前将军都亭侯袁綝,昭德将军简雍,左将军高阳侯吴懿,右将军玄都侯高翔,后将军安乐侯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杨仪;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右护军偏将军刘敏,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行参军六人:昭武中郎将胡济,谏议将军阎晏,偏将军爨习,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孛攵。从事武略中郎将樊岐;典军书记樊建;丞相令史董厥;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一应官员将佐,兵出汉中。此时少帝刘辩方能真正行展其志,打出蜀汉官职曰:平北大都督、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知内外事诸葛亮。分拨已定,檄令李严守住川口,以拒东吴。又传檄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令其总调南中军资,勿使匮乏。书中暗表,自孔明前番平南回师,南夷再次反叛,李恢统兵前往平定,将其各部首领迁往成都,从叟、濮夷人部落征收牛马、金银以及犀牛皮作为赋税,用以充实朝廷军资。使孔明五出祁山财物开支不缺,大半皆是李恢之功。

蜀汉建兴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孔明祭祀先主刘备之庙,辞了后主,聚十万兵将,离了成都北上汉中,欲将出师伐魏。当日在校军场上三通鼓罢,待要下令放炮出兵之时,忽见一匹闪电白龙驹如飞般驰来,马上一员老将手端虎头金枪,身穿素白锦缎战袍,须发皆白,直如一条白练飞至将台,挂枪下马,插手施礼,大声呼道:“丞相出兵伐魏,如此大事,因何不令末将知道?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威风凛凛,声如宏钟。众将惊而视之,见来者非是别人别个,正乃是五虎上将赵云。

孔明见是赵云,心中一阵难过,悲喜交集,遂温言抚慰道:“子龙将军,非是我不肯用你。实是舍不得耳。我自汉中、江陵、夷陵三次大战以来,先是关公,继而黄忠、张翼德,其后马孟起相继而亡。蜀汉五虎上将,将军乃硕果仅存者,亦是我**威军胆所在。今将军年齿已高,须发皆白,倘若稍有参差,不但动摇一世英名,亦减却我蜀中锐气。故欲使将军留守成都,令人休使将军知晓出兵伐魏之事也。”赵云厉声道:“某自随先帝与丞相以来,向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天下何人不知!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又何恨焉?此去伐魏,赵某愿为前部先锋。倘丞相不遂我愿,即撞死阶下!”孔明见苦劝不住,遂道:“既如此,某也不使将军为冲阵先锋,便交付你一个极危险重任,只恐将军惧而不从。”

赵云大喜,以右手力掴自己左胸道:“就请丞相发令,无论如何凶险,某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孔明即唤子龙近前,低声嘱道:“我此次出兵,魏国既收了司马懿兵权,将其削职为民,则必派曹真、曹休为将,以拒我大军。依其谋略高低,算计汉中出关地理,其必以重军主力设于箕谷要道,以逸待劳。某却声言大军出斜谷道以攻取郿县,实则兵出祁山。此计若要成功,其间重中之重者,须以有胆有识大将引数千军屯据箕谷,以为疑兵,拖住曹魏大军,我方可出其不意夺取祁山。疑兵之将需面对魏国数十万军,某百思不得其人。子龙可敢当此重任否?”赵云道:“当初曹操数万军中,某也杀进过七出七入。有何不敢?”

孔明壮之,以手抚赵云之背道:“子龙果不愧兵家门派高手,左慈仙师贤徒也。孤岂肯果真派你身履险地,忍心弃之?只因那箕谷道狭,实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地,曹魏不论是谁为将,亦不敢轻入。若为疑兵之将,只需胆大,且力敌万人者,则必万无一失矣。子龙若果真敢去,某便使邓伯苗为你副将,引八千虎卫军前去,你看如何?”赵云慨然道:“既为疑兵,则无大战,兵多无用,五千精锐足矣。”孔明大喜,遂又唤邓芝上前,吩咐一遍。二将欣然领命,孔明当即拨予精兵五千,偏将十员,随赵云、邓芝前往箕谷而去。

疑兵既发,于是孔明令放炮二十四响,旌旗蔽野,戈戟如林,三军起行。令人先放出风去,欲取道斜谷,直袭扶风郿县。行至南郑,却令三军扎住营寨,派出细作,先去打探祁山魏军防备情况,速来回报。探马应命而去,因山高林密兼行事隐密,魏军丝毫不知。却说魏军边庭探知蜀汉发兵汉中,遂飞马西出阳平关,一站递一站驿铺,报入洛阳。是日曹睿设朝,闻报大惊,即问群臣道:“谁可为将,以退蜀兵?”一人应声而出道:“臣父死于汉中,切齿之恨,未尝得报。今蜀兵犯境,臣愿引本部猛将,更乞陛下赐关西之兵,前往破蜀,上为国家效力,下报父仇,臣万死不恨!”众视之,乃夏侯渊之子夏侯楙,字子休,自幼嗣与夏侯惇为子。后夏侯渊为黄忠所斩,曹操怜之,以女清河公主招为驸马,因此朝中钦敬。虽掌兵权,未尝临阵。当时自请出征,曹睿即命为大都督,调关西诸路军马前去迎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