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七十八章 错杀鲍勋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七十八章 错杀鲍勋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高寿等乘势猛追,获魏帝副车羽盖而还,吴主孙权大喜,厚赏孙韶、高寿诸将。次年六月,吴国丞相孙邵病死,孙权以太常顾雍为丞相,领尚书事。孙权尝对左右说:“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又因敬惮其为人严肃过分,又说:“顾公在坐,使人不乐。”至此鲁肃、顾雍既死,东吴国尊奉卧龙令之人,便只余诸葛瑾一个,独木难支矣。闲话少叙,只说曹丕亲征东吴兵败而还,屯兵于陈留界首。陈留太守孙邕闻天子驾至急来参见,奉献方物,殷切拜问。孙邕乃济南人,在魏武帝曹操任济南相时从之,可谓老臣,劳苦功高。尚书令桓阶于黄初二年病故,遗有美妾伏氏柔婉年少,国色天香。同僚荐以孙邕,劝其纳为继室,孙邕以曾与桓阶为同僚而婉言辞却。此举深得文帝夸奖,下诏予以褒扬。后孙邕出为渤海太守,任职十余年,政化大行,社会秩序井然。至魏明帝时,经卢毓举荐,诏入京师任侍中,兼为吏部尚书,用人多选老成干练之人;后封光禄大夫、关内侯,改封建德亭侯。曾与何晏、郑冲、曹羲、荀辙等人共集《论语》诸家训注,加以厘订,纂为《论语集解》,书成上之于朝廷。

却说孙邕既辞天子,又至偏营顺道探望同乡好友鲍勋。当时王师方至陈留,营垒尚未建成,只树营标。孙邕于是不走大路,从侧路骑马至于鲍勋军帐,二人相见甚欢。此事却被军营令史刘曜发见,便来见鲍勋,检举孙邕违反军令,趋马穿营。鲍勋笑止道:“若壕堑营垒工竣,旗号鲜明,穿营固然有罪;今营垒未就,只竖营标,则可从权。况孙太守乃本地太尊,前来朝见天子,本非我军营中人,望将军休要执着。”刘曜即是鲍勋部下,只得敢怒而不敢言,施礼退出。曹丕在陈留止歇三日,遂引大军返回洛阳。逢刘曜犯罪,鲍勋奏令废黜,刘曜为脱己罪,急密上表,反奏鲍勋私脱孙邕之事。曹丕遂置刘曜之罪不问,下诏道:“鲍勋指鹿为马,循私废公,即刻逮捕交给廷尉。”廷尉乃太尉钟繇所荐,亦知皇帝欲严办鲍勋,即依法从重议决:“依治罪刑罚,鲍勋所犯,应剃发戴枷,作劳役五年。”报到有司,却被三官驳回:“依照律条,既有为人脱罪之嫌,仅罚赤金二斤而已。”遂呈报御览。

文帝见了三官批文,不由勃然大怒道:“鲍勋欺君,已是死罪,尔等竟敢以私情宽宥!着令逮捕三官以下人员交付刺奸官署,将尔等十鼠同穴,一网打尽。”因见天子如此震怒,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人一同表奏:“鲍勋之父鲍信在太祖时有救驾大功,请赦免鲍勋罪过,以慰功臣之后。”文帝不许,下令必杀鲍勋。高柔固执不从诏命,曹丕怒甚,即施一计,先以议事之命召高柔至尚书台,同时遣使者持天子诏令,至廷尉杀了鲍勋。直至使者回报鲍勋已死,文帝乃遣归高柔,已然救之不及。高柔悔之不迭,从此告病不出。鲍勋修养行为高绝,廉而能施,从皆称道;其死之后,家无余财。鲍勋死后二十日,曹丕便即驾崩,举国上下无不以为鲍勋冤魂索命使然。

说话的,你道曹丕因何以为孙邕脱罪此等小事,不顾三公大臣谏阻,非杀鲍勋不可?书中暗表,此皆因文帝心怀私忿,不报不快之故也。鲍勋是汉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其父鲍信曾任济北国相。鲍信与曹操同为灵帝时大将军何进部下,西园八尉之一,二人交情莫逆。初平三年,鲍信与曹操共同抵御青州黄巾军,曹操陷入重围,鲍信殊死力战,终掩护曹操突围,但自身却战死疆场,尸骨无存。曹操当时悲痛欲绝,以木刻鲍信之像,终日哭祭。建安十七年,曹操追录鲍信功绩,封其兄鲍邵为骑都尉、新都亭侯,辟命鲍勋为丞相府掾属。曹丕被册立为魏王太子之时,鲍勋转任太子中庶子。后任黄门侍郎,不久又出任魏郡西部都尉。曹丕当时新纳郭夫人,正在宠幸之时,郭夫人胞弟任曲周县吏,被揭发盗窃官布,按法应弃市,报到鲍勋堂下。曹操当时在谯县未归,曹丕留守邺城,于是多次写信给鲍勋,请其高抬贵手,敕舅子无罪。鲍勋不敢纵容罪犯,于是将各项罪证上呈朝廷,终杀郭夫人之弟。鲍勋在任太子中庶子时,每因守正不挠而令曹丕不满,此时又见杀了舅爷,更增其怨恨,于是趁魏郡士兵轮休有误,密令中尉参奏罢免鲍勋。后曹操征汉中之时,又以鲍勋为侍御史。

延康元年曹丕代汉称帝,鲍勋以驸马都尉兼任侍中。鲍勋只顾报效曹氏,不顾文帝忌讳,多次上表要求重视军农,宽惠百姓,谏止宫殿庭园,更遭文帝之恨。曹丕酷喜打猎,鲍勋再三上疏谏劝:“臣闻古之三皇五帝,无不明确根本,树立教化,以孝义治天下。陛下仁慈圣明,与古贤功业并肩,今却在守丧之中从事驰骋之事,此必令天下不解。臣冒死以闻,望陛下深思。”曹丕大怒撕毁奏表,争逐行猎。中途问身边侍臣:“游猎之乐,比八音乐器如何?”侍中刘晔知其心思,即顺其好恶答道:“游猎胜于音乐也。”鲍勋正在其侧,立刻驳斥道:“音乐上通神明,下和人道,使政治兴隆,以至天下大化,万邦安定。移风易俗,无过于此。游猎之事,暴露帝王车盖于野,损伤生息化育,迎风冒雨,非违时乎?昔鲁隐公至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讽之。即陛下以游猎为急务,亦为臣下所不望也。”即奏刘晔奸邪献媚,请陛下治罪。曹丕气极色变,止猎返回,即让鲍勋出京,迁任为右中郎将。

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尚书仆射司马懿举荐鲍勋任御史中丞,曹丕不得已用之。鲍勋执法严谨,百官皆谨慎自律。曹丕欲攻东吴,召请群臣议事,鲍勋当廷谏道:“王师屡次征伐不克,是因吴蜀唇齿相依,凭依山水险要阻隔,难以攻拔。今劳师袭远,空耗财力,反使狡敌轻视我国,臣以为切切不可。”曹丕忿恨不从,将其贬为治书执法。此番征吴败回,借孙邕之事杀之,亦积怨所致。人谓其诛鲍勋,与武帝杀杨修不同。杨修干涉王嗣,又妄测君意,杀之宜也;而鲍勋忠心为国,不知避忌见诛,实乃文帝小器所致,两者大不相同。

曹丕攻吴既败,又因私愤错杀鲍勋,屡遭朝臣物议,不由心情烦躁。这日接到护乌桓校尉田豫来报,有山民高艾聚众数千人,活动于幽、冀二州,袭扰州县,人民不胜其忧。今已诱使鲜卑大人素利将高艾斩杀,特进京报捷,并献其首级。曹丕下令将高艾传首京师,心情稍舒,于是又耽于围猎之乐。魏黄初七年,世子曹睿年至十五岁,习得弓马熟娴。当年春二月,曹丕带曹睿出猎,行于山坞之间,赶出子母二鹿。曹丕一箭射倒母鹿,回观小鹿驰于曹睿马前。曹丕即大呼道:“吾儿何不射之?”曹睿却忽将弓箭弃之于地,在马上忽掩面而哭,泣告其父道:“陛下即已杀其母,臣安忍复杀其子也。”曹丕闻之,忽想起甄妃之死,因早已明白当年是郭后陷害,一时心如刀绞,也掷弓于地,环顾左右大臣道:“我儿真仁德之主也!”此话一出,其实已表明欲立曹睿为嗣之意,各大臣心领神知。于是回朝,遂封曹睿为平原王。自此,因感于甄妃之事,魏帝忽然病倒,郁结于心,继而耿耿于怀不能自遣。

闲话叙罢,书接前文。且说魏帝曹丕因思念甄后致病,渐至危殆。司马懿深知文帝必将不起,余日无多,遂遣心腹家人前至山阳,告知山阳公夫人曹节,请其早为之备。曹节闻说皇兄病笃,又急告鬼谷门人崔州平,请其联络汉室旧臣勋将,以谋复兴刘氏江山社稷。崔州平由此便到成都来见孔明,向其转述司马懿之言,诉说魏帝重病将死,令其作好伐魏预备,兵出汉中复夺两京,再夺中原,早定复兴之计。孔明闻讯大喜,即厚待数日,密议再请献帝复辟,重登帝位之策。崔州平即领少帝密旨,拜辞告归山阳,卫护献帝刘协,又密至京师洛阳,探望朝中消息。魏主曹丕此时抑郁成病,忽闻报说虎卫将军许褚亡故,由是大感悲痛,病情愈益加重。挨到夏末五月,魏文帝又感寒疾,医治不痊。乃知大限已到,遂召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入宫,嘱以后事。

曹丕唤曹睿至床前,指谓曹真等重臣道:“今朕病沉重,想是天命已终,不能复生。此子年幼,卿等皆国家柱石之臣,若能同心辅之,朕死亦瞑目矣!”四人皆哭倒于地,曹睿亦泣拜床前。曹丕嘱罢,环视诸臣,忽忆起当年父亲曹操所云“三马同槽”之梦,此时忽然大悟,待要说话时,却恨不能发出声音,遂堕泪而薨,时年四十岁,在位七年。于是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等一面举哀,一面拥立曹睿为帝,诏告天下。曹睿乃赠谥先父曹丕为文皇帝,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封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其余文武官僚,各各封赠,大赦天下。

华歆受封太尉之后,自觉年事已高,且屡屡回思因入了郗虑圈套,当年枉杀伏皇后之事,时常愧不可当。随即上书称病,愿将太尉重职让与大贤管宁。曹睿向众臣问过管宁避征之事,于是下诏不准华歆之奏。华歆由是托疾不朝,天子便命设太平筵宴,大会朝臣,并派散骑常侍缪袭持诏前往府中宣喻华歆:“朕新临烦务,一日万机,恐难辨是非,以致有失。幸德操重臣在朕左右,进以忠言,指朕过失,同扶社稷,而公却以病辞,何哉?朕闻量主择君,不就其位者,古曾有之,但似周公、伊尹之大贤鄙而不为之。洁身自好为国家死节者,朕亦不敢期之于公。今群臣毕至,会于朝堂,虚席立待贤卿,须待驾临,朕方落座。”缪袭至华府宣告圣旨,并说天子与百官皆在宫外等候,太尉若不亲至,自皇帝以下无人敢于就席。华歆闻皇帝如此,只得赴会。魏帝见华歆前来,不由大喜,急令侍卫搀扶上坐。又见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不便,故特许其乘车坐轿上朝,上殿就坐。此后三公有疾,就以此为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