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十七章 袁曹出京

汉末三国传奇 第十七章 袁曹出京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董卓当夜重赏了李肃,命其回府休息,一宿无话。次日一早,董卓刚刚用过早膳升帐,只听营外鼓声大起,人喊马嘶。刚要使人出营打探何事,忽见李肃笑逐颜开,跑进大帐来报:“丞相大喜!营外果然是吕布杀了丁原,率部前来归降也!”董卓大喜,亲自出帐相迎,见对面赤兔马上坐的果是吕布,手提丁原首级,背后领着三五千并州兵马。吕布见了董卓立时下马,上前参拜,口中说道:“吕布乃一五原匹夫,不知大义,前日多有冒犯,尚请司空恕罪则个。”董卓哈哈大笑道:“自古道不打不相识,将军乃当世英雄,何罪之有?孤得奉先,天下只在反掌之间矣。”乃上前伸手拉起,以己衣衣之,并与吕布携手而入,置酒相待,令李儒与李肃作陪。三巡酒罢,两人说得兴起,吕布就席间拜董卓为义父,发誓愿效犬马之劳,鞍前马后侍奉,终生不渝。董卓闻言大喜,又命以金甲锦袍相赐,并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这场酒席从早到晚,整整吃了一日,当夜尽欢而散。席散之后,李肃回归自己府中,心下恨恨不已,独自闷闷不乐。他自谓本是董卓帐下第一员大将,满身武艺且在李郭张樊四人之上,兼且弓马娴熟;此次说降吕布,又是立下大功,只待重赏厚赐,那是自不必说。但观今日情状,只见董卓只在席间厚封吕布,对自己却无下文。李肃未料董卓如此喜新厌旧,不由懊悔不迭,怨气满腔,只是没个说处,只好暗气暗憋。

且说董卓得吕布归降,又收了并州数千兵马,愈加骄横跋扈。李儒眼见丁原已死,卢植告病不出,遂劝董卓早定废立之计。董卓喜而从之,乃再次于省中温明园设宴,会集公卿,计议废立之事,并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把住园门,不许群臣自由出去。当日太傅袁隗与司徒王允为首,率领百官皆到,见吕布侍立于董卓身后,心中吃惊之余,已知此次赴会吉凶难保,不会善罢。不出百官所料,酒行数巡之后,董卓自座中端杯起立,重提废立之事。吕布执戟立于董卓身后,只以双目瞪视座中,不发一言。群臣惶怖不敢反对,即便曹操等西园各军校尉也只得默不作声。唯有中军校尉袁绍推盏离座挺身而出,号令百官仗义直言,因见百官缄默不语,袁绍大怒,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直奔冀州去了。

董卓知道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也不好发作,于是再纳李儒之计,即日差人前往冀州,拜袁绍为渤海太守,以息其反心,同时向座中袁隗说道:“令侄今日当面忤逆于我,不是看在太傅面上,你袁家三族危矣。废立之事,太傅以为如何?”袁隗声诺道:“司空大人所言极是,废立之事惟明公而定。”董卓再问百官,百官尽皆附和,再无异议。董卓大喜,这才命令大开园门,放百官群臣离去还府。

且说李肃恼恨董卓有功不赏,当日趁夜到尚书卢植府中,请求联络百官,速为之计。卢植叹道:“老夫已经免官,无能为也。你若心存汉室,可速出洛阳东门至玄都观,请史子眇道长入宫与太后计议对策。史道长有神鬼莫测之能,必能解此危难。另以老夫观之,董卓虽气焰嚣张,但暴虐寡恩,胸无韬略,必不能持久。世人皆知你为董卓心腹,卿当隐忍不发,后有忠贞大臣谋诛董贼,你可作内应,建立不世功勋。”李肃领命,便以巡城为名,直出东门而去。他是虎贲中郎将,又是董卓家将,哪个不知?虽是夤夜出城,门军并不敢盘问,即刻放行。李肃到了玄都观,求见史子眇道长,将董卓废立之谋及卢尚书之言相告。史子眇自刘辩返京之时早已料到今日之变,也不吃惊,当即向李肃道谢,将其送出山门。李肃随即回城归家,向董卓称病不出。董卓自从得了吕布,哪里还去管他?当即准了,也不在意。

次日卢植即上表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致仕,返回家乡涿县。表章落到董卓手里,董卓早就嫌卢植在京碍眼,当即以朝廷名义批准。卢植便似打破牢笼走虎豹,顿开铁锁飞蛟龙,急走小路离开洛阳,兼道而去。李儒闻知走了卢植,急入司空府中陈说利害,董卓大悔,复派人出城追杀不及。卢植回到原籍,隐居在幽州上谷郡,从此不问世事。袁绍初平二年取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出山辅佐,可惜次年卢植因病逝世。卢植临终之前,让其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只着贴身单衣入土。卢植与蔡邕交厚,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海内士人仰望如北斗,唐代时得以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此是后话不提。

且说玄都观主史子眇得了李肃密报,连夜计议已定,次日便着帝师之服,坐四马香车入宫,求见太后。他是少帝之师,先帝曾特许乘车入宫,禁军统领及黄门侍卫尽知其事,见到香车自是放行,丝毫不加阻难。史子眇入见太后及少帝,说明如此如此,目前不可拂逆董贼之意,可任其所为,后必有报。少帝明知其中厉害关窍,自是一一应诺,太后却不肯应承,急道:“若是任其立陈留王为帝,我母子死无葬身之地了!我曾鸩杀刘协生母王美人,兄长何进又逼害其祖母董太后,他与我冤仇似海,岂容我母子活在世间?此事万万不可。”

史子眇说道:“非也。自大将军为十常侍所害,何苗又被禁军统领吴匡诛戮,西园八部尉及禁军尽归董卓,太后尚依仗何人与其争锋?如今内无良援外无救兵,乃是坐困之局,处于内则死,出于外则活——且可联合宗室诸侯,檄诏天下,以讨篡贼。少帝若是不依董卓,你母子立毙刀剑之下,谁能救驾?若到那时,董卓既承担弑君大罪,则毫无顾忌,不必再立陈留王为君,即可自立为帝,如此汉室不复存矣。但若少帝愿意让位,刘协继立,汉室仍存,海内诸侯仍奉刘氏正朔,社稷不至断绝。少帝即肯让位,必然退而封王,能保此身。太后倘与少帝归其封国,诏令天下诸侯率兵进京诛杀反贼,天下刘氏宗亲及汉室旧臣孰不响应?至于太后与刘协之仇,乃系家仇;刘氏与董氏之恨,乃是国恨。陈留王虽幼,但颇知大义,岂能舍国恨而重家仇?况太皇太后乃朝中大臣依列祖列宗成法劾奏出宫,忧虑而死,并非大将军杀害,陈留王亦知根底;其后少帝亲自庇护陈留王,朝臣尽知。陈留王得立,对你母子必不加害,谅必还要尽力遮护。即便还有危险,贫道以道法护之可也。请太后三思!”道长说罢,少帝也劝太后,休要因小失大。何太后思想道长之言有理,只得缄默无语,独自落泪。史道长又将胡车儿和臧霸唤来,将出一瓶丹药递于胡车儿,说如此如此运用,方可保少帝脱身,得出洛阳;又密嘱臧霸一番,二人奉命允诺。史子眇自思有二人保护万无一失,这才别了少帝及何太后,坐四马香车出宫,转回玄都观召集众徒,布置应变之事。

九月朔,董卓奏请少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群臣朝贺已毕,不待何太后下诏议论朝政,董卓早已拔剑在手,对众臣说道:“当今天子暗弱,不足以君临天下。陈留王刘协圣德伟懋,向为先帝所爱,宜承汉室大统。兹应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帝,应天顺人,以慰天下生灵之望。”遂命李儒宣读策文,叱令左右扶少帝下殿北面长跪称臣,解其玺绶转奉新帝刘协,又呼太后去除冠服候敕。帝后皆号哭下殿,群臣心中无不悲惨,即是敢怒而不敢言。董卓见少帝出宫,即请陈留王刘协登殿称朕,接受群臣朝贺。刘协宣读董卓早已拟定敕命,令何太后、弘农王及其妃唐氏于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了。陈留王刘协字伯和,史谓献帝,登极时年仅九岁。遂改元初平,封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董卓拜相,重赏左右,李儒、吕布俱得厚赐,却又独忘李肃。李肃仇怨积深,足不出府,更不上朝。董卓又拜蔡邕为左中郎将,加封高阳乡侯,位在太傅袁隗及司徒王允之上,朝臣等无不为之侧目。李儒见大事已定,遂进劝董卓请献帝效周武王故事,称董卓为尚父。董卓询问蔡邕意见,蔡邕谏道:“姜尚奉太公之命辅周灭商,故号为太公望,称尚父。明公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犹谓不及,故不可即行此事。且等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讨论此事不迟。”董卓听了以为有理,于是以蔡侍中所对回复李儒。李儒见其对蔡邕偏爱,言听计从,也就无话可说。

献帝即位之后,凡事皆依丞相董卓决断,自此董氏亲信遍布朝堂,自不必说。初平二年六月,洛阳发生地震,毁坍民房无数。董卓为此询问蔡邕何故,蔡邕失道:“地动者,因阴盛侵阳,臣下逾制侵君故也。今春郊祀,明公奉车驾而乘金华青盖,车厢雕以龙纹,愚以为不可,地动即天地示警之意,望明公裁之。”董卓盯视蔡邕片刻,于是下令改乘皂盖车。自此董卓愈重蔡邕才学,对之非常客气,每遇宴会则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因痴爱古琴,每逢董卓邀请,也乐意为之。蔡邕有古琴两架,一名龙吟,一名鸣凤,分为雌雄成双。因常携龙吟上朝,以备董卓随时宴请群臣时凑兴;鸣凤却赐于爱女蔡琰,令其精研习学。每到蔡邕席间鼓琴之时,太傅袁隗及司徒王允虽亦鼓掌称善,但心中不喜,颇为小看蔡邕为人。

蔡邕趋奉董卓,却非为富贵,只为少帝安全及汉室江山,他人自是不知,蔡邕自也无从解释,只得自污名声,忍辱负重。只因亲见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有心止其暴虐,故屡屡进言,但又恨己言很少为董卓采纳,遂萌生去意。于是对堂弟蔡谷道:“董公性格刚烈而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辞官东奔兖州,重归泰山郡旧居著书立说,与挚友诸葛珪诗文唱和,岂不是好?”蔡谷说道:“哥哥容貌奇伟,与常人大大不同,若是走在路上,必然是观者如堵,继而打听哥哥名讳。兄长大名天下谁人不知?则不用数日,董相必知消息,天下实无哥哥藏身之处。想躲起来,不亦难哉!”蔡邕深以为然,终于打消弃官逃走之意。

再说袁绍自与董卓闹翻,驰马逃出京都洛阳,本来要凭一时意气直奔冀州,召集父叔门下故吏共伐董卓,却不料在中途即接到朝廷赦旨,被董卓拜为渤海太守,并不念温明园相争之恶。袁绍得到赦书且惊且喜,乐得暂且不动干戈,遂依旨前往渤海就职。但袁绍亦知既与董卓反目,早晚必然有一决战,由此反卓之志也便日益坚定,到任之后一边筹备兵马粮草,一边发书联系洛阳故旧及关东各地刺史,历述董卓倒行逆施之状,会合诸侯同心倒卓。袁绍信使到处,诸郡播动,各怀勤王之志。放下各路刺史州牧不表,单说曹操,即日收到袁绍来书,因自己单身一人,并无亲眷在京,于是更不久留,遂弃了官印,化妆易容,改换姓名逃出京师。比及董卓发现曹操挂印而去,派吕布沿途追索之时,已自不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