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十六章 五原吕布

汉末三国传奇 第十六章 五原吕布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只听澎地一声大响,一张桌案摔出翻倒,盘盏散落一地,座中一人昂然直出,立于筵前。董卓斜目睨视,见正是并州刺史、执金吾将军丁原,遂喝问道:“丁建阳,你有何话说?”丁原大呼道:“你是什么东西,也敢轻言废立?当今天子乃是先帝嫡子,并无过失,妄议废立,即为篡逆!”此言一出,座中群臣哄地一声,倒有一多半面呈赞佩之色,各自以目示意。那丁原仗着酒力说了这番豪言壮语,知道此地不宜久留,言罢抽身就走,顷刻间已奔至园门。董卓早知己言出口,必有人反对,但没想到第一个拍案而起的竟是自己旧部丁原,一时怒气勃发,怒叱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那贼厮你不要走,众武士与我拿下了!”身后几个西凉军士闻命而出,挺戈上前阻拦擒拿丁原。说时迟那时快!早见从门侧里跳过一条壮汉,手中大戟轻轻一划,那几个军士已呼号倒地,站立不起。

来者非是旁人,正是五原吕布,当时拨倒众军,手持铁戟拥护丁原出门,无人敢当。到了园门之外,早有并州刺史帐下从人牵过坐骑,簇拥二人上马而去。董卓被丁原如此一闹,气了半晌,恨恨不已,转头又问百官道:“丁原叛逆朝廷,出言不逊,他日我必杀之。适才吾之所言,诸公还有什么话说?”座中一人长身立起,却是尚书卢植,又一个不怕死的,正言厉色道:“明公此论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造恶,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又无伊、霍之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此为篡逆之举,绝不可行。”董卓大怒,拔剑向前,想要手刃卢植,卢植引颈待戮,只是冷笑不已。

座中急忙立起两人,却是侍中蔡邕、议郎彭伯。蔡邕伸手托住董卓持剑手腕,彭伯躬身劝谏道:“明公不可。卢尚书海内人望,门人弟子遍及天下。今若害之,惟恐天下震怖。”董卓见是蔡邕托住自己手腕,这才息怒说道:“若非看在蔡侍中面上,今日断不饶此老儿。”遂还剑入鞘。列位看官:你道那蔡邕却从何而来?原来自董卓自任司空以来,也知身侧需要大才相辅,故向李儒寻访天下名士。李儒向其推举前因受中常侍曹节迫害的蔡邕,说若得此人辅佐,必得天下文人归心。董卓在西凉时也早就听说蔡邕名气,探得蔡邕现在泰山闲居,当即下令征召。蔡邕素闻董卓劣迹,推说年老有病不能应征,打发使者回报。

董卓闻报大怒,骂道:“蔡邕虽有人望,也不过一介酸儒而已。如此骄君傲上,实在可恨!若是惹恼了我董卓,灭其三族也只不过就是转足之间事耳。”又令州郡征召到府。蔡邕闻说风声不善,万不得已,且想起史子眇道长之托,也想入朝辅佐少帝刘辩,当下只好辞别好友诸葛珪,应命入京。董卓见了蔡邕之面,早就忘了其抗命之过,竟如获至宝,异常敬重,当即任命为代理祭酒。旋即又觉不妥,再推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连升三级,遍历三台,自古少见。接着又升任蔡邕为巴郡太守,却又不舍其离朝,再被留任侍中。蔡邕虽然宠辱不惊,心下也自感念董卓知遇之恩。少帝刘辩见蔡邕归朝,这一喜更非小可,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群臣便称之为师,心中想念蔡琰,却无由问候。

前言叙过,书归正本。且说蔡邕与彭伯联手救下卢植,当下将其劝出园去。司徒王允趁机向董卓说道:“废立兹事体大,不可酒后相商,应择另日于公堂再议。”董卓一时无语可驳,于是百官皆散。次日,董卓正与李儒商议下步行止,见家仆飞报进府,说丁原引军在城外点名搦战。董卓大怒,同李儒引军出迎。两阵对圆之处,只见昨日拥护丁原出门的大将吕布正在军前驱驰,耀武扬威。董卓见他头顶束发金冠,身披百花战袍,胸擐唐猊铠甲,腰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不禁暗自称奇,问李儒道:“此人是谁?”李儒回道:“乃丁建阳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有万夫莫当之勇,主公切须回避,不可大意。”

董卓哼了一声,拍马出到阵前,丁建阳已迎面而进,戟指大骂。董卓怒气勃发,尚未及回言,对面阵中吕布已飞马直杀过来,冲进董卓阵角,便如劈波斩浪,西凉诸将无人可敌。丁建阳见吕布冲动西凉阵角,随后率军掩杀。董卓仗着马快绕阵而逃,手下兵士挡不住吕布势头,败退三十余里,方得下寨安营。丁原虽胜,但惧董卓兵多,不敢追赶,遂止住吕布,收兵返回本寨。吕布回寨,闯进丁原大帐,忿然道:“前日大人不听我劝,致使被董贼抢先夺了禁军兵权,先机尽失。今日董贼部下将佐未聚,众禁军心怀狐疑首鼠两端,如我大获全胜,其必反戈相向,共击董贼。今日正好乘胜追击一战而定,缘何却又回军?若义父不欲出战,请借我三千兵马,趁夜劫他营寨,必成大功。如不能成功,义父斩我首级可也。”

丁原愠怒道:“我本不欲与董司空争战,都是你只知逞一时之勇,这才出兵见阵。你年少懂得甚么?兵法云:十则围之,倍则攻之。今彼众我寡,岂能深入敌阵?若不是我,你便如丧家之犬一般,哪里到得今日?竟敢在这里当面质问为父!还不退下——待张辽调来并州军马,却再商议。”吕布一番好意,却吃了一顿训斥,心中懊恼,回归营帐闷闷不乐。即令小校整置酒菜,一个人在帐中闷饮,倍增恼烦。这时帐前军人来报,说有同乡故人李肃求见。吕布想起自己年少家贫之时,常受李肃接济,今日人家来到帐前,岂能不见?道一声有请,即站起身来出帐相迎。只听门外一人笑道:“岂敢担得一个请字。贤弟别来无恙!”李肃已步入大帐。吕布深深一揖道:“弟自并州投军,久不与兄相见,不知贤兄今居何处?”

李肃笑道:“愚兄虽然不才,倒比贤弟混得强些,现在朝中任虎贲中郎将之职。闻贤弟学得一身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今日在城头亲见贤弟武勇,真是名不虚传。贤弟有此匡扶社稷之才,小兄真是不胜之喜。敢问贤弟,在丁刺史帐下担任何职?定必至小也是一个将军都尉,或总领并州兵马,亦未可知。”吕布一张俏脸憋得通红,忙请李肃就座,令军校添加杯盏碗筷,再送一坛好酒进帐。二人叙礼落座,吕布这才说道:“不怕贤兄笑话,兄弟现在丁刺史帐下,并无兵权,只是一个行军主薄而已。”李肃大作惊讶之状,喟然道:“何至于此!似贤弟这般武勇天下无敌,怎能屈就区区文职?闻说丁建阳与贤弟有父子之义,说不定另有深意。”吕布面红耳赤,欲待发作,无奈故人久别重会,只得隐忍,自顾喝酒,也不相让李肃。李肃看出其中关窍,也不说破,却将话题一转道:“贤弟是马上将军,岂可无良马相配?小兄今日前来,有良马一匹,特意为进见之礼,赠予贤弟。”吕布正好借此话题撇却尴尬,遂起身道:“如此,承蒙贤兄厚意,牵来我看。”与李肃携手走出营帐。

帐外早有两名军士,牵一匹红马相候多时,此时见主人李肃陪着一中大将出来,知道来者必是吕布,遂忙上前,争向吕布叩头施礼。吕布还了一揖,即去看那战马——见其浑身上下火炭般赤红,并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自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果是世间稀有的宝马。吕布看罢狂喜,虽然故作镇定,但两只手掌心里都已攥出汗来。李肃察言观色,知道吕布早已心动,便趁机问道:“看贤弟脸色,莫非识得此马?”吕布道:“小弟在黄公山上学艺之时,师父曾教以马谱,故能识得此马: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不知可是?”李肃连声赞叹:“此等良骥,也只有贤弟这等英雄识得,也只有贤弟乘得。小兄武艺低微不配乘骑,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

吕布闻言大喜,令帐下军士将赤兔马接过,牵到马厩之中专槽精心喂养。遂拉住李肃再次进帐,殷勤奉酒施礼称谢:“贤兄赐此龙驹与弟,弟不知将何以为报?”李肃见时机已到,微笑道:“贤弟真欲回报,莫谢小兄,理应回报此马主人可也。”吕布惊问:“马主是何人?”李肃道:“不瞒贤弟,小兄是何等样人,怎配有此等龙驹送与贤弟?此马的主人羡慕贤弟武艺才能,这才令小兄敬赠宝马,并表达日夜思慕之念。不但此马,此公还有重礼托小兄同时奉上,望贤弟一并笑纳。”遂拉过身侧行囊,取出金珠、玉带,罗列于吕布面前,说道:“这些稀世之宝,连同赤兔马,皆司空大人董卓所赠也。”吕布大惊,离席退了两步,当即拔剑出鞘,盯住李肃问道:“原来如此。贤兄是前来收买我,让我做背信弃义之人么?”

李肃并不惊慌,缓缓说道:“咱们两个是同乡,又自**好,如同兄弟,何必拔剑相向?小兄素知贤弟志向,终非为人下之人。想那丁建阳官不过刺史,兵不过万,又无视贤弟天下无敌的一身武艺,委以区区主薄之职,待贤弟如家奴,又不听贤弟良策,能有多大前途?小兄今日奉了董公之命,正是前来奉劝贤弟弃暗投明,何谈背信弃义?”吕布亦冷笑道:“虽然如此,丁刺史与某有父子之义,天下尽知。你如今以利诱我背义而行,将置某于何地?”李肃闻言冷笑不止,反而稳坐,复自斟自饮数杯,再也不置一词。

吕布见此情状,只得将宝剑还鞘,躬身求教。李肃遂道:“你真个要问我?贤弟心中所虑,小兄尽知。贤弟自幼丧父,不改冲天之志,一心出人头地,要建立功名声扬天下。今委曲求全寄身于丁建阳帐下,虽有父子名分不假,但贤弟你自姓吕,他自姓丁,有何恩义可言?董公身为司空,为朝廷所重,又坐拥西凉精锐二十余万,天下谁能争锋?今董公久慕贤弟大名,思之如渴,倘贤弟杀丁建阳而引兵归之,封侯裂土也只在转念之间。董公志向非凡,本非丁建阳等可比,再如有贤弟并小兄相佐,其后必能成就霸业,或为天下共主。今行废立大事,日后便是一国丞相,汉室衰微气数将近,董公受禅面南背北亦谓可知。丁建阳以区区数千兵马,能与董公相抗几时?今日董公兵败,亦是爱惜贤弟欲收归帐下,不欲拼力死战以伤及贤弟之故。小兄言尽于此,请贤弟熟思而行。若要杀小兄时,就请下手。”吕布听了此言,细细品味,却是句句打在自己心上,转思愈觉有理,便不由废然长叹,面色转和。

李肃见其心意已动,遂又说道:“小兄已知张辽回归并州搬兵,欲与董公决战。但贤弟自思,你并州共有多兵马?且因何至今未至?李儒早献计董公,令李傕、郭汜领一万兵马,扼守孟津,挡住并州之兵。张辽虽勇力过人,却也无力渡河南下。今日之战,若有李、郭二将在我军中,将军自思能够获此大胜么?”吕布这才恍然大悟道:“贤兄不必再讲,你且归告司空,我意已决。约于明日,必杀丁原来降。”李肃见吕布允诺,不由大喜,频频以酒相劝,二人当夜尽欢而散。李肃辞别吕布,归至洛阳城内,当即回报董卓,大事已成。董卓虽闻吕布乃背信弃义之人,但不意反复如此之速,尚怀狐疑,又问李儒此事如何。李儒于是详细问了李肃此去详细情状,不由笑道:“早闻吕布见利忘义,今观果然如此。他明日必然杀了丁原前来相投,明公请勿见疑。”董卓听了,依然似信非信。但思吕布既然收了宝马金珠,就算不杀丁原,亦不能再与自己为敌矣——故而心中稍安,只等来日确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