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火烧联营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六十二章 火烧联营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吴兵见蜀军势大,都督无策破敌,不由一夕三惊,谣言四起。早有人将蜀主亲征,连获大胜之事报与糜芳。那糜芳自降东吴,因身系蜀主国舅,而为吴国诸将所忌,吴主自然不肯重用;此次出兵,只得奉命在后催督粮草。此时闻说姐夫刘备连连获胜,不由懊恼不迭,痛悔前失。生了半天闷气,即引部将出了营寨,到江上巡查粮道。正行之间,前面遇到一只大船阻路,派人探问,却是虞翻座船。糜芳船上仪仗前锋因己方船多,对方只是一条船,便冲对面喊道:“对面来船听者,请回避我糜将军战船!”水手听了,便将此话报与虞翻。

虞翻闻听,即刻从舱中走上船头,厉声说道:“失去忠心之人,以何侍奉君主?使关公连失两座城池而身死,却还在这里枉称甚么将军,你等众谓可乎?”因是顺风而呼,满船军士听得清楚,尽皆惊怒。糜芳听了惭愧无地,又知是虞翻,不敢招惹,急关上弦窗,吩咐让虞翻先过。直等虞翻座船已过,糜芳再也无心巡航,遂令调转船头,转回大营。不料虞翻却不依不饶,反又调头跟在糜芳船队之后,直至糜芳营寨,要穿寨而过。守营门官因无军令不敢开门,虞翻即故作大怒,对着营门骂道:“这真是奇哉怪也!今我皆为吴主臣子,理应照准通行。前番既为敌国,公安城门便应紧闭休开。应开之门反而关闭,应闭之门反而大开,此为何意哉?”大骂已毕,即绕行而去。糜芳在指挥船上听得清楚,心中更加羞恼。说话的,那虞翻与糜芳有何仇恨,如此折辱?原来虞翻生性狂放,行止怪诞,嫉恶如仇,向来如此。当初孙权取荆州开释于禁,并待以上宾之礼,于禁仅因与孙权并马而行,便遭虞翻责骂,此后一有机会,便对其折辱。孙权在楼船上和群臣会饮,于禁听到青州俗歌,回思家乡往事,痛哭流涕。虞翻又当面骂道:“如此装模作样,是欲求得我主宽赦耶?”于禁羞惭无地。

其后孙权要将于禁遣回魏国,虞翻又道:“于禁败数万之众,自己身为降虏,又不能死节,依曹魏之制,于禁回去也必不被重用。虽放其对我无损,但依如放盗归山,不如斩之,以儆身为臣子却有二心者。”孙权不听,为于禁送行,虞翻又对于禁道:“你休道吴地无人,只恨某之谋略不被用之。吴侯若依某计,便是你十个于禁,也一起杀了!”于禁虽被虞翻厌恶,但归魏后反对其赞叹有加,魏文帝曹丕每宴外国使节,竟常为虞翻布设虚坐。

孙权做了吴王,每每大宴群臣。宴席每至酣畅之际,吴王则亲自起身劝酒巡敬。每次敬酒至虞翻座时,其必趴在地上装醉,不端羽觞。孙权刚离其座,虞翻又起身归坐,说笑如故。孙权于是震怒,说如此欺君之徒留之何用?拔出佩剑要杀。此时举座皆惊,不知所措。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举剑之臂,劝谏道:“大王若酒后杀掉名儒,则天下物议汹汹矣。既算虞翻有欺君之罪,天下人谁肯笃信?况大王向来以招贤纳士而闻名于诸侯,因而天下人都来投奔,今朝杀了虞翻,则前功尽弃矣。”孙权怒道:“曹孟德尚且杀了孔文举,我杀个虞翻又当如何?”刘基说道:“曹操正因轻杀天下名士,故遭天下非议。大王推行德义,每自比于尧舜,若杀虞翻,则置尧舜于何地?”孙权此时已酒醒,遂掷剑于地,虞翻因此得以免死。孙权又因此下令左右道:“从今日起,孤若酒后再说杀人,皆勿杀也。”

虞翻虽然得以免死,但亦因行事狂放,不敬主上之罪,而被流放于交州,后又流放苍梧。满朝文武无语,惟有诸葛瑾多次为其说情,述其才略,唯生性耿介,并非目中无君也。虞翻与诸葛瑾向无交情,甚至亦常为逞口舌之快,而对诸葛瑾屡加讥讽。此时闻说其为自己求情,不由大为感动,亦幡然悔悟,后在给亲友信中说道:“诸葛瑾敦仁厚义,效上天好生之德。某近蒙其仗义执言,保全名节,并解脱某之罪状;奈我积怨过多,深为陛下忌恨,今虽有祁奚相救,我却无羊舌氏之德,再无望回京矣。”因悔此前得罪满朝文武甚众,故作此言。其后虞翻果然在流放之地受人中伤,孙权再不起用,死于苍梧。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闲言叙过,书归正文。且说刘备屡使前队关前搦战,并将孙权三代折辱。陆逊令众将塞耳休听,不许出迎,只需坚守。刘备见吴军不出,又见天气炎热,数十万军皆屯于赤火之中,取水又深为不便,遂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又恐吴兵趁移营骤至,便令吴班引万余弱兵近吴寨平地屯住;自亲选八千精兵伏于山谷之中。刘备移寨,早有细作报知韩当、周泰。二将大喜,来见陆逊请令道:“目今蜀兵移于山林密处,都督可乘虚击之。”陆逊遂引兵自来观看动静,看了良久,以鞭指道:“前面山谷中隐隐有杀气,必有伏兵,故于平地设此弱兵,以诱我耳。诸公切不可出。”众将听了,皆为叹息,又恨恨而退。

三日过后,陆逊会诸将于关上观望,见吴班兵已退去。陆逊指道:“杀气起矣。刘备必从山谷中出也。”其言未毕,只见蜀兵皆全装惯束,杀气腾腾,簇拥刘备銮驾而过。吴兵见了,尽皆胆裂。陆逊笑道:“某之不听诸公出击,正为此也。今伏兵已出,旬日之内,必破蜀兵。”诸将这才拜服,愿听都督调遣。陆逊遂详定破蜀之策,修笺遣使奏闻孙权,言指日可以破蜀之意。孙权览毕大喜,于是大起吴兵,前来接应。江南六月,正值酷暑时节,蜀国水军皆在船上暴于烈日之下,不胜其苦。刘备只好令水军舍舟登岸,愁数转移到深山密林,与陆军连营四十余屯,依傍溪涧休整,准备待秋后再进。至此蜀军皆处于吴境数百里崎岖山道,已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又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反击有机可乘。

刘备在林中扎营即成,遂命黄权总督江北之兵,以防魏寇;刘备自督江南诸军,以图秋凉进取。北魏细作连夜报知魏主曹丕,言蜀兵伐吴,树栅连营,皆傍山林下寨;今黄权督兵在江北岸,每日出哨百余里。曹丕闻之大笑道:“包原隰险阻屯兵者,兵力难以展开,此兵法之大忌也,刘玄德必败于东吴陆逊之手。陆逊舍却陆口关隘,果断退至夷道、猇亭,即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真乃将才也。如此以来,吴军完全退出高山峻岭,将数百里山地留给蜀军,若用火攻,刘备无处可逃矣。陆逊若胜,必尽举吴兵去取西川;吴兵远去,国中空虚,朕以助战为名三路进兵,则东吴唾手可取也。”众臣听天子说起兵法口若悬河,且对吴蜀二**势洞若观火,不由尽皆拜服,齐呼万岁。曹丕于是颁旨,发下兵符,令兵发三路:使曹仁督一军出濡须,曹休督一军出洞口,曹真督一军出南郡,皆是宗室勋略大将带兵,三路军马暗袭东吴。调遣已定,只待吴蜀决战结果。

却说东吴三军大都督陆逊,日夜接到伏路小校来报,说蜀兵水陆两军皆入密林避暑,将士日渐懈怠,蜀主刘备亦以为东吴诸军皆已胆破,不复提防。陆逊大喜,知道决战时机已至,遂命击鼓升帐,聚大小将士听令:使朱然于水路进兵,来日午后东南风大作,用船装载茅草,依计而行;命韩当引一军乘船渡江,进攻江北岸黄权蜀军;令周泰引一军攻江南岸蜀军大营,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焰硝,各带火种,并执枪刀,一齐而上,但到蜀营,顺风举火;蜀兵四十屯大营,只需焚烧二十屯,每间隔一屯,烧其一屯。各军预带干粮,不许暂退,昼夜追袭,必要擒了刘备方止。众将听了军令,俱各受计点兵,振奋踊跃而去。

当夜初更时分,东南风骤起。刘备正在御营中歇息,只觉凉风习习,暑热大减,不由忧闷大减,暗思立秋将至,过数日便可水陆并进,平灭东吴矣。忽闻门军入报:“江北营中火起。”刘备心中微惊,急令关兴、张苞二将,一个前往江北,一个前至江南,探看吴军虚实,二将领命去了。二人刚走不久,门军又抢入大帐来报,说见御营左屯火发。刘备抬头见号旗飘带皆向西北,其直如矢,这才大为惊惧,忽想起当年周瑜借东南风于赤壁纵火之时。方欲命人去救,御营右屯火起,风紧火急,树木皆着。又听喊声大震,吴兵趁火杀到,不知有多少军马。刘备惊慌,只得出帐上马,率军向西而退。吴将朱然正屯军江湾,见蜀营火起,即率水军五千,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其后部,然后点燃草船,顺水放下,尽烧蜀军船只。再与韩当所部会合,进围蜀军于涿乡,断其退路。潘璋率部猛攻冯习部军,遂大破之。

众军杀至天明,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吴兵齐至,配合陆逊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孙桓部之围自解,主动出击,势如破竹,连破蜀寨四十余座,与朱然合力,截断蜀军长江两岸联系。刘备因有陈到拼死保驾,这才一路冲透重围,旗帜不倒。刘备边战边退,沿途听到报马陆续来报恶信:张南、冯习阵亡,五溪蛮族首领沙摩柯阵亡;杜路、刘宁卸甲投降,江北黄权归路已断,率众向曹魏投降;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被步骘截击而死。刘备见全线崩溃,遂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至此蜀兵溃不成军,大部死伤逃散,车、船及辎重军资丧失殆尽。刘备见大势已去,遂令陈到率一千白毦兵当先开路,乘夜突围逃遁,行至巴东石门山。又被吴将孙桓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肜断后阻击,力尽被孙桓所杀。幸赖沿途驿卒收拢溃兵所弃装备,刘玄德即令以其堵塞山道,放火焚之。由此吴人所施大火未灭,蜀军大火又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