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医道较量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五十五章 医道较量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却说华佗离了襄阳,装作一个走方郎中,渡江向北行来。因己曾得罪曹操,又以诈死之计瞒他这许多年,怕被其不问青红皂白害了,便寄书送往冀州,约左慈同至邺都。若有左慈在侧,他法术高强,当保自己无虞。于是北行,这日来至宛城,顺访故人南阳郡守杨俊。那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乃是陈留名士边让弟子。曹仁镇守南阳,因闻杨俊大名,即奏请魏王曹操拜为南阳太守。杨俊即任以来,在南阳郡宣德教,立学校,吏民咸皆称之。

杨俊正卧病在床,闻华佗来访,急命三子齐出府相迎,引入内室,请其诊视己病。华佗见其病重,便问有何症状。杨俊长子代其父答道:“只是腹胀如鼓,食不下咽,却不知病因。”华佗看了片刻,切了脉象,出外室而对其子道:“某有一方,可救你父之病,但需你配合,休使令尊事前得知,可否?”其长子道:“某素闻神医大名,如雷贯耳。若能医好我父,但听先生吩咐。”华佗即说病因道:“你父之病非同一般,乃有淤血在其腹中,故此食不下咽。某应施计激怒你父,使其将淤血吐出,其病自愈。否则,其命不久矣。”杨子道:“我父乃谦和君子,向来儒雅,不知如何致其愤怒?”华佗笑道:“易也。你若能将其所做痛悔之事尽说与我,某即可施术救之。”杨子为救其父,即将父亲多年来所做不合常理之事,尽情诉之。华佗依其所说,当即修书一封,痛斥杨俊所作所为,用词尖刻,留书告辞而去。长子待送走华佗,即将其书呈送父亲,说那华佗神医不知何故生恼,留书一封而去。杨郡守看信,不由怒满胸膛,自榻上一跃而起,当场吐出黑血一升有余,其病果愈。

华佗医好故友之病,心情极为舒畅,却怕杨俊派人来追,便离开大道,寻小路前行,来至一处村镇。见前有一处大宅,有几个家仆在门洞里探头探脑,似在等人之状。见到华佗作郎中打扮而来,不由大喜,即高叫道:“咦,这下好了,先生来也。”几个家仆不由分说,便上前截住华佗,连拉带拖请进府中。华佗惊问其故,宅主出来见礼告罪,这才说出实情。原来宅主姓李,其家殷富,膝下无子,只有一女极其美貌,只因右膝长疮,经年不愈,以致年过二十,无人敢娶。李翁是乃病急乱求医,即令阖家人等,若有郎中路过,务必请入府中为小姐诊治。方才得罪先生,敬请休怪。华佗即请小姐出庭相见,看过伤处,嘱咐李翁道:“觅一条栗色雄犬,派人骑马牵着跑三十里。回来后,乘犬身正热时截下右脚,拄于令爱疮口上,其病即愈。”李翁急令人照做,以犬腿对准小姐疮口。片刻,见有一条赤色小蛇从疮口中出,钻进犬腿,去吸食那热血。华佗即从怀中掏出一根竹管,伸手捏住那赤蛇七寸,将其扯出狗腿,掷入竹管,急盖上塞子。赤蛇既出,那小姐其病自愈。这一连串动作,将那李翁看得呆若木鸡。华佗索取清水洗手,这才猛醒过来,亲自端水、奉茶,并命家仆急至村后张舅爷家,将那半升箭簇拿来。家仆去了片刻即回,果然端来半升箭簇,放在华佗面前。华佗奇道:“贵庄主此乃何意?莫非是因某医好了令女,欲以此为谢礼乎?”

李翁笑道:“岂有此理!”即手指箭簇道:“我家舅爷没有福分,没遇到神医,月前呜呼死了。因其腹中长有结块,昼夜疼痛无比,最后痛杀。临死时命儿子剖腹验之,其子不敢不从,于是剖腹,取出这些箭簇。这可奇哉怪也,若非亲见,哪个敢信?请先生给看看,是个甚么来历,也好使死者瞑目。”华佗看完那些箭簇,即令仆人置入铜盆,回手从医箱中取出一瓶药粉,倒了些许在那些箭簇上,以手摇盆。稍顷箭簇竟忽然不见,化成半盆浓酒。华佗即向李翁借一个硕大葫芦,令将那半盆浓酒灌入葫芦,将塞子塞了,挂于腰中,说道:“令舅爷生前定是好饮,且每以铁器盛酒,不知节制。那酒久之不能消化,即成铁蛊,存于腹中,丧了性命。若早遇我时,还可有救,但终生不能饮酒了也。”李翁愈加惊骇,怀疑华佗乃为天神,又忍不住问道:“此即为酒蛊,先生要它何用?”华佗道:“若以此酒喂养令爱腿中所出赤蛇,则可治天下任何之毒。”李翁惊呆,其口大张,三日不能闭合。

华佗别了李翁,见离南阳已远,杨俊已追之不及,即施展“五禽戏”之“鹿字诀”,日行三百里,两日即至洛阳。华佗却不进城,直至郊外玄都观,拜见观主史子眇。史子眇已接到孔明来书,早知华佗来意,即备素斋米酒相待,置备经堂以宿。华佗闲时以箭簇所化之酒喂那赤蛇,旬日酒已喝尽,赤蛇即终生不必进食,神功大成。又过两日,药王门徒吴普、樊阿奉召而至,拜见师尊华佗。左慈仙师亦自黄公山来到,声称愿为药王门师徒护法,但管放胆行事无妨。自此,鬼谷门、兵家门、药王门三大门派掌门齐聚洛阳,其实专为治疗魏王曹操之病,解其所中太平道门于吉所下奇毒也。于是华佗师徒便在玄都观开堂坐诊,请史子眇门下众道士放出风去,今有神医华佗来至洛阳,专治世间疑难之症,分文不取。

洛阳人闻得此讯,无论官民贵贱,男女老幼,纷至沓来,每日将玄都观挤得水泄不通。吴普与樊阿当堂坐诊,吴普遵照本门医术治病,三日内活人无数;樊阿精通针疗,更是频施神技,手到病除。当时亦有当世名医闻名前来观看,见到樊阿针法,无不惊骇,以为是鬼斧神功。因按世间医道,皆谓人之胸背内脏之间不可轻易下针,即使下针亦不能超过四分。而见樊阿针刺背部穴位深到二寸,胸部巨阙穴更是扎入六寸,且针到病愈,如有神助。若有针后病人虚弱难支者,樊阿即将拿师门奇药“漆叶青黏散”灌喂入腹,患者顷刻生龙活虎一般。书中暗表,此奇药之方说话人却也得到传授,今日有缘,便告诉列位看官可也:乃是用漆叶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以此比例配制。若长期服用,能打掉体内三种寄生虫,且利于五脏,身体轻便,头发不白。樊阿常服此药,后活至一百多岁,无疾而终。

华佗师徒开堂坐诊,洛阳全城轰动,有人报入魏王行宫。曹操大怒道:“华佗于十余年前即死于狱中,葬于洛阳城外。人死焉能复活?此必又是左慈等妖人作祟,与我将其为首者拿来!”即差许褚率五百虎卫军,前往玄都观捉人。许褚来到玄都观,见半数求医者乃是魏王驾前众官,急令虎卫军退至庙外,就问谁为首犯。华佗挺身而出,不需锁拿,即随许褚进宫。曹操见果是华佗,不由惊问道:“十载不见,华神医一向可好?”华佗笑道:“大王休惊,请恕某当年诈死之罪。某今来洛阳,是来救大王之命,以延汉祚也。”曹操半信半疑道:“寡人无疾。”华佗又笑道:“大王学究天人,因何‘讳疾忌医’?我为大王说病,大王可自行推断。大王自前年吃了孙权贡茶,是否心神恍惚,偶尔头痛欲裂?又夜间多梦,常梦到董妃、伏后、边让、孔融、杨修、关公等故去之人?”曹操骇然,不能回答。

华佗续道:“大王这是中了孙权与于吉之计也。孙权献茶,于吉下毒,皆欲使大王早死,方趁其心。于吉是为报其徒张角及黄巾军众之仇,孙权则是欲图篡逆,独霸天下也。华某已隐居山林十有一年,本不欲出世;今日敢冒险来见大王,实无他意,请大王放心,令在下诊治。”曹操意有所动,因问道:“你我有仇,因何救孤?”华佗道:“你我之仇,乃私也;某来救大王,是为天下万民计也。大王戎马一生,扫平天下不臣,忠心汉室,此天下人所共见。至于杀董妃、弑伏后、欺天子者,皆因其首先发难,欲谋明公,公但自卫而已。且为小人所用,以此逆天大罪归于大王。今天下未宁,群雄狼顾,大王若死,必致四十年前大乱重现,汉室休矣!某此来非为大王,亦为汉室社稷——望大王思之再三,不必犹疑。”

曹操听了华佗一番义正辞严之论,不由心中酸楚,竟至泪流满腮。自己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励,终生并无叛汉之志,天下诸侯不知,便既自己部下亲故臣僚,亦皆以为诈。不料这位被自己“迫死”之人,今日一番话出口,竟是知音!曹操即改颜相向,请华佗坐,虚心问道:“某之病状,确如仙长所说。既日积月累,奇毒已入脏腑,尚有何计可施?”华佗答道:“大王今身有两疾。其一头风,乃是青壮年时落下,久不得愈;其次乃于吉秘制奇毒,其毒必借头风发作之时而起,一次重于一次,凡发作五次必死。某曾精研大王头风之症,历十一年反复试验,其药已成,服之即愈。但那奇毒若不根除,终是后患。天幸某于前来洛阳途中,偶遇一奇蛇,炼制成功。只要大王不惧,令其啮咬明公足跟,将奇毒吸出,便即病愈无碍。大王若疑小可借机谋害,不肯令某施术医治,则请告辞,休得见罪于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