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二十章 单刀赴会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二十章 单刀赴会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鲁肃眼见两家一旦动兵,联盟必然破裂,则为祸不可估量,甚至吴蜀皆遭灭国之灾,不由忧心如焚。为国家大局所计,鲁肃急上书孙权,劝止兵休战,某当过江与关羽相会,以理说之。孙权此时亦不愿开战,即允鲁肃之请,按兵于陆口不动。鲁肃遂遣使过江,邀请关羽于江上舟中相见,并提出各自将兵马战船布置在百步以外,只许双方各二十名将军,不持长大兵器,各带单刀赴会。关羽看了来书,回书准请,定于来日江上相会。江东诸将闻之,皆力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对众将说道:“荆州之争,是我孙刘两家矛盾根本所在,越早解决越好。若是迁延时日,使之化为世仇,则永不可解矣。事到今日,应该将话说清。我江东上下皆谓刘备辜负吴国,然是非尚未论定。某奉我主之命,代表吴国前往,此两国之邦交大事,关羽虽万人之敌,又能怎样?”遂点宿将二十员,毅然单刀赴会。

翌日,吴蜀两军会于江上大船之中,各军距大舟皆于百步之外对面排列。鲁肃与关公一别五六载,均叹时光流逝,先见以国礼,又互致疏阔。寒暄已毕,关羽与鲁肃相向而坐,双方众将亦各对面坐了,将所佩单刀摘下放于身侧,开始谈判,话入正题。鲁肃执理相责关羽:“当赤壁大战之后,汝主刘玄德先以诡计巧夺江陵,后亲往南徐见我主孙权借居荆州,现有借据在此。我江东诚意将土地相借,是因你兵败远来,无有立足之地。今即得益州,又自食前言,无奉还荆州之意。则我主只求你归还三郡,故令吕蒙取之,刘玄德仍不肯从,又欲恃强,刀兵相见。君侯向以忠信立于天下,为世人称道,则请说明,是何道理?”如是者质问三次,关公沉吟未答。周仓见主将为难,遂离座答道:“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荆州乃大汉国土,是谁说必属孙家!”鲁肃大怒,起身厉声喝叱:“某为江东都督,代表吴侯与你主将说话。哪有主将不言,末将先说之理?”辞色严厉,须发皆乍。关羽见鲁肃大发脾气,知道必是孙权逼得极了,于是有些不忍,遂陪礼道:“是某治军不严,让都督见笑。”又转身斥喝周仓道:“鲁莽匹夫,两国大事,何用你多嘴?还不退下!”周仓低头唱诺离去。

此后双方诸将辩论半晌,各说各理,单刀会终至无果,不欢而散。孙权和刘备闻报单刀会并无结果,亦觉为难,双方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正在两难之时,刘备忽收到孔明自成都发来急报,说曹操领大军十万,令夏侯渊为先锋,欲来进攻汉中。刘备大惊,心急如焚,只想回军西川,只得遣孙乾为使,持自己亲笔书到陆口,与吴侯孙权讲和。孙权本来心中害怕,见刘备先自示和,倒是大出意料之外,于是乃依书中所说,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因居湘水之东,归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因处湘水之西,归属刘备。湘水划界即定,孙、刘休兵罢战,孙权引兵返归建业,刘备率军回成都。

却说孙刘此番虽未开战,但亦由此交恶,已生嫌隙。因两家各出大将,于江面上单刀赴会,早有细作报到许都。曹操大喜,便召集文武商议,将欲起兵南征。荀攸上书谏道:“往者天下大乱,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仅吴与蜀耳。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胜。愚以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惟明公详察。”曹操览之,遂罢南征,在中原兴设学校,延礼文士。秋八月,荀攸卧病而卒,亡年五十八岁。曹操命以王公之礼厚葬之,为之辍朝三日,深为叹挽。曹操尝对人言道:“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使孤没齿不忘。”

时有主薄杨修入相府密报,说有议郎赵彦尝为献帝陈言时策,多有诽谤魏公之语。又寻章摘句,拣些赵彦奏表中精要之句,复述于曹操。曹操由此心中大为厌恶,遂令谏官寻几桩风流罪过,将赵彦捕入狱中杀之。曹操即杀了赵彦,欲进奏天子南征之事,遂带剑入宫。献帝正与伏后在殿**坐,忽见曹操进宫,急忙迎候,颇为敬畏,不免有战战栗栗之态。曹操见帝后起身相迎,不由惊道:“陛下主母不可如此!世间哪有以君迎臣之理?若为他人知之,必道曹某欺君也!”献帝闻言不胜恐惧,遂趁此机说道:“魏公功高盖世,朕岂不知?朕本无德无能,承袭祖宗之位而已,可谓尸位素餐。魏公雄霸天下,本具帝王之姿。今若能屈身相辅,则请以君臣之礼待朕;若是不能,便幸垂恩相舍。”曹操听罢天子此言,不由大惊失色,回思十数年来于天子面前举止言行,汗流遍体,即舍其剑,大礼参拜道:“我曹家自高祖时为相,世代皆为汉室忠臣,臣亦不敢有辱先祖。往日臣若有未尽臣下之道者,望陛下降诏明宣我罪,斩某之首。若念臣有微劳,即求出许都,去就魏都邺城。”言罢伏地大哭。

献帝闻言大为伤感,回思曹操之言,亦是发自肺腑。自前汉曹参以来,曹家果然世代忠良,为汉室立下汗马功劳。自桓、灵二帝以来,汉室倾危,天下诸侯皆不尊奉天子,唯曹操始终以臣子之礼对己。曹操受魏公之爵,虽有僭越之嫌,但亦有其苦衷:汉制凡身为三公外出领兵,若非天子命加九锡者,班师朝见天子,则必令虎贲禁军执刃挟之,方能出入殿堂,以防恃功欺主。曹操以司空之职带兵十年有余,每次回朝见驾亦必为利刃加颈,狼狈不堪。每次辞帝出殿,曹操亦必汗流浃背,足软难行。闻加九锡,哪个不想?若说曹操欺君,无非是指鸠杀董妃之事,但董妃之父董承矫诏举兵在前,曹操为自身安全,岂容其不作报复哉?献帝想至此处,不由泪下,亲上前扶起曹操慰道:“丞相休矣,即天下人皆谓你跋扈欺君,朕亦不信。适才朕言语不当,伤卿之心,今后绝不再提,卿且放心。卿既愿还魏都,朕准了便是。此后若思朕时,以故交之礼相见可也。”言毕大哭。曹操再拜谢恩,辞帝下殿,次日即带了相府臣僚,与本部兵马归于邺城;只留曹洪率三万禁卫虎贲,替天子把守许都。

曹操由此与献帝达成一致共识,便至邺城开府建衙,设置官署,从此之后不奉朝请,亦无事不入许都。一切就序,便升厅聚将,商议上表,欲趁孙、刘就荆州纠纷交恶之际,再下荆州,饮马长江。因当时荀攸已死,无人敢于谏止,于是纷纷附和。曹操便令主薄杨修写表,看书看过用玺,欲待表奏天子,预备发兵。使节尚未出发,忽人报今有御史大夫郗虑自许都而来,称有密事求见魏公,现在大殿之外。曹操因其前番告密,借自己之手错杀孔融,令天下士人议论,由此甚恶其人,但欲知其来意如何,遂令唤入赐见。

史说郗虑字鸿豫,兖州山阳郡高平人氏,少时曾受业于大儒郑玄。因为是名师之徒,遂少年得志,早入仕途,至建安初年便拜为侍中,主理军国重事。建安十三年,曹操曾上表天子:“司徒赵温因臣执掌丞相大权,欲奉承阿谀为臣,即滥辟臣之子弟为官,选举时故皆不以真才实学,似此不可使居三公重位,请免其职。”天子准奏,即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罢免赵温官职。汉献帝尝特别召见郗虑及少府孔融,当着郗虑之面询问孔融:“朕欲选拔贤才于朝,未得其人。卿可据实言之,郗鸿豫身具何所优长,可否担当朝廷重任?”孔融扫了郗虑一眼,面露不屑之色奏道:“此人善谈天下大道,而实无治国之才,又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能容物。陛下则令其坐而论道可也,绝不可使其掌握权柄。”

郗虑见孔融如此贬低自己,不由大怒,举起笏板指着孔融鼻子,气急败坏道:“你孔融为北海相时,致使国中政事松散,人民流散,你却适合掌权?”孔融亦怒,便于天子面前互揭对方之短。天子无奈,皆令二人退殿,自此二人不睦。曹操得知其事,遂由邺城发书回许都与郗虑和孔融,令其二人和解。又因郗虑与孔融敌对而悄然自喜,使由光禄勋升迁为御史大夫,专发曹操在朝政敌之短。南征之前,因孔融极力反对,曹操对孔融动了杀机,郗虑望风使舵奉承钧旨,便以捕风捉影微事为由,奏免孔融官职。后见曹操似不解恨,郗虑即重复搜构罪状,与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勾结,使其枉奏孔融罪状,直至将孔融下狱而死,并杀其全家。依曹操原意,孔融乃当世大儒,天下士人楷模,只要其服软,不再与自己作对便好,岂料被郗虑利用,公报私仇,使自己蒙受害贤之名,故此嫌恶此人。但思去岁之时,也是此人持天子使节策命己为魏公,实属有恩于己,又不好显露厌恶之情,故令召见。

话休叙烦,书接前文。郗虑于是奉召入殿,行罢拜见之礼。魏公即令就座,便问何来。郗虑奏道:“好教丞相得知,臣又破获一大阴谋,极不利于魏公者。却是当今皇后伏氏,写与其父故屯骑校尉伏完家书,内云天子因董承被诛,时常怨恨曹公,其言辞甚为丑恶,将丞相诋毁极为不堪。天幸被某先前买通宫内传书内史,将皇后书稿抄了一份给我。臣见事关重大,因那伏完曾为武将带兵,恐其得书造反,对丞相不利,故此持书前来,以报丞相!”说罢呈上书信,低眉顺眼而笑,极尽谄媚之态。曹操观书,果见满纸诟骂之语,亦不知是否伏皇后所书。曹操因让出许都与天子,那里是自己苦心经营十余年故地,毕竟有些不舍,心中不甘;今忽见此书,如何不恼?即命郗虑持汉丞相之节,策魏公加九锡之诏,又以尚书令华歆为副,嘱道:“卿休负我托:进宫追伏皇后玺绶,使幽避别宫自思,赦其父全家可也。”郗虑得符节丹诏大喜,即辞魏公曹操,与华歆带五百铁甲军,令许褚为将,望许都而去。半路之上,郗虑与华歆密语道:“华尚书可知魏公之意否?”华歆答道:“公乃丞相心腹,请试言之。”郗虑见华歆入套,心中暗喜,遂俯耳低言,说如此如此,华歆不由大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