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零四章 天师教主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零四章 天师教主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曹操即杀了韩遂子孙,又传令世子曹丕及冀州曹仁,教休走了曹腾父子,需一并拿至许都问斩。原来曹操自领丞相以来,便使世子曹丕留守邺城,程昱参赞军事,以佐世子治邺。前因袁绍旧部田银、苏伯等反于河间,曹操派大将曹仁经略冀州以镇压之。未料曹仁大军未至,世子曹丕已遣将军贾信征讨,一战而胜,再战而平乱。田银及苏伯战死,部众千余请降。曹丕召集群僚商议如何处置,议者皆以为宜如旧法,尽行诛戮。程昱独持异议道:“诛杀降者,非仁者之为。倘在天下扰攘之时,故围城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使此后不至于有围城而拒降者。今天下已略定,且是在我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贼,杀之无所立威,非同于前日诛降之意也。臣以为不可诛降,纵欲诛之,宜先启闻于丞相。”

曹丕听了,便问群僚如何。在座诸将皆不以为然,纷纷言道:“世子代理本郡军事,享有专权,丞相并且曾许以便宜行事。此处置叛降战俘小事,何需请示而行?程先生多虑了罢?”程昱见众人皆如此说,便闭口不答。曹丕借口起身更衣,特请程昱出厅相问:“某观适才情状,先生似乎言犹未尽?”程昱道:“适才众人所议,谬也。专命之权者,谓有临时之急于呼吸之间,不得不决,方可用之。今降贼已在贾信之手,并无朝夕之变。故老臣不愿将军行以专权,还是请求丞相待命行之,有何不可?”曹丕道:“君虑甚善,某即告白丞相,请其示下。”即回到厅堂,宣布罢会,自拜专折遣使前往许都,请示父亲曹操。曹操果然回信说不准诛降,曹丕暗道惭愧,急向程昱道谢。后曹操还归邺城,闻知此事甚喜,私谓程昱道:“君非徒明于军计,又善处人父子之间关系,真大才也。”从此对其愈加信任。

说话的!那田银及苏伯乃袁绍旧部,因何于这许多年后,忽然起兵造反?原来皆是马灵所为。前番马灵奉了马超之命,前来邺城解救老将军马腾,潜入府中,与马腾相见,说了少将军意思。马腾亦想趁机举家逃出邺城,因见曹丕坐镇,且有名将程昱相辅,将府宅看得甚紧,只恨无隙可乘。这一日马腾至公衙朝会,忽闻同僚说起有袁绍旧部田银、苏伯聚众上万,隐于山中,时时出山抢掠,官府禁止不得。马腾记在心里,回府后遂得一计,密令马灵扮作马童,扮作陪马岱到冀州采办模样,携带重金摸进山去,收买田银等起兵叛乱。那田银早思为袁氏报仇,今日有了军饷,自然一说就着,便举起义旗冲撞府县,劫掠仓廪府库。

马腾本想着田银既有万人之众,必致吸引曹丕举全军与其混战,自己便可率二子保着家眷杀出,返归西凉。自己父子三个,且又有马灵和马岱在外接应,凭着马家五杆神枪,杀出冀州,自是万无一失。不料那田银和苏伯抢掠府库仓廪,倒是行家里手,真打起仗来却是稀松平常,甚不禁打。被程昱指挥贾信等五千军围攻,半日间便溃不成军,首将授首,大部被杀,余众望风而降。马灵、马岱虽勇,手下无兵,两杆枪济得甚事?杀到半夜也近不得邺城,只得向西落荒而逃。官兵中有识得马岱者,向程昱说了。程昱即命回兵,围定马府,却不动武,只令中军叫门进去,说世子曹丕有要事相商,特来相请将军父子三人一并前去。

马腾、马休、马铁父子依照与马灵、马岱之约,只待看到府衙起火,即从府中杀出,火光不起,却不敢妄动,只做无事人般,在家中坐等。此时见府衙中军来请,不知是何吉凶,只得着了官服,率二子随中军出门。三人刚至府门之外,贾信大喝一声:“奉令捉贼!”马腾父子已被众军捆倒在地。军中早已备好槛车十数辆,令将马腾父子及夫人家主囚于车中,其余仆众皆绳捆索绑,尽数押回府衙,置于牢中,欲来日送往许都。次日午时,忽有许都使者持曹操手令来到,下令马腾父子不必解京,就地正法。原来是程昱见走了马灵和马岱,恐其纠集反贼于路劫夺囚车,故此派人连夜骑快马至许都,向曹操请令将马腾就地斩决,曹操这才遣使传令。曹丕于是命人将马腾父子三人,与家人百余口驱至庭院,尽行开刀问斩。可怜!一代名将,死得糊哩糊涂,不明不白。那马灵与马岱二人未曾进城,惶惶如丧家之犬,抛了马匹兵器,尽拣些荒山野岭向西狂奔,于路听得老将军全家已被杀害,好不心伤。

马灵、马岱囊中颇有余金,出长安后买马西行,这才费尽千辛万苦到得冀城,见到公子马超,伏地大哭,诉说老将军及太夫人、二位少公子被害之事。马超听了,大叫一声昏厥于地,被从人救醒,手指许都大骂,与曹操誓不两立。曹操杀了马腾全家,由此天下诸侯震动。单说汉中张鲁,自前番马超借兵,张鲁为结好马超,即派大将杨昂率三千兵往助,帮他夺了冀城。杨昂领了得胜之兵回到汉中,张鲁大喜,自以为今后得一强援,汉中永固,并可南下益州。忽闻马腾之死,不由大惊,急召部下商议对策。列位看官!你道这张鲁是何出身,因何能独霸汉中之许多年?原来这张鲁与江东孙权相类,并非自创基业,却是继承乃祖至其父两代打下的江山,且出于道门,因道教而兴起的家业。张鲁祖父名张道陵,父名张衡,乃沛国丰县人氏。张道陵字辅汉,乃创汉功臣张良第八世孙,史称其名为张陵。张陵生具奇赋,七岁时即能诵《道德经》,并能达其要旨。长成后身材高大魁梧,庞眉文额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张陵又极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其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青年时往来于吴越之地,从其学者有千余之众。

张氏门中出此人物,据传乃是占了风水之先。张陵之父张刚无甚官职,乃一乡间炼制香油贩卖农夫。当地有乡绅地主,请了风水先生为其先人选穴,风水先生为其选了一处绝好阴宅,曰为天门穴,若葬此必出神人,子子孙孙无穷尽时。张刚一日卖油回来,适逢大雨如注,误落地主为埋葬先人所挖墓穴,被泥土冲入坟坑,将其埋葬。大雨接连下了数日,天晴后地主埋葬先人,却找不到坟坑,只好另择吉地修坟另葬。那张刚无意中占了天门穴风水之先,其后人方为天师,世代不绝。此谓民间坊言,列位看官可只作玩笑,当不得真也。

永平二年,张陵赴直言极谏科举高中,汉明帝时拜巴郡江州令,不久退隐北邙山中,修持炼形合气辟谷,渐通长生之道。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朝廷三诏不就。因爱蜀中溪岭深秀,遂入蜀中,隐于鹤鸣山,修炼神丹符咒之术。张道陵有弟子王长、赵升,随其习学黄老之道,助炼龙虎大丹。仙丹炼成,张陵服之返老还童,遂云游天下而参访仙源。一日,在北岳嵩山遇到一位绣衣使者,告知张陵说道:“嵩山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及《黄帝九鼎丹书》,公若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为仙。”于是张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遂赴云锦山精思修炼,而得分形散影之术。云锦山者,即后之龙虎山也。某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忽见太上老君下降,对张陵谕道:“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尔等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乃授以正一盟威符录,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卦衣、方裙朱履,以千日为期,约会于阆苑。

张陵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随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供元始天尊及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叩磬,布龙虎神兵,施起法力。魔王、魔鬼不敌张陵师徒法力,同声哀求,尽被收服。张陵共收八部鬼神,歼灭六大魔王,群妖乃灭表绝迹。张陵遂与弟子王长、赵升往川中云台山,卜居其地,继续修炼。张陵师徒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以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百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宫中。”于是张陵乃偕弟子王长、赵升复往鹤鸣山,精修二十余年。永寿元年正月,太上老君与众真复降,为张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忏。次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至此,道教始有教团。张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功成之后,张陵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张陵又至云台山上,见绝岩下有仙桃已熟,遂命王长、赵升二弟子投身取之。二弟子遵依师命踊身便跳,遂传其真道。后以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于其子张衡,并嘱道:“我遇太上老君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我宗亲子孙,不得传授。”于是与王长、赵升于云锦山白日飞升。张陵因在蜀境设二十四治为布化行道机构,凡入道者交五斗米为信,后人因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张陵称“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孙张鲁为“系师”,尊为“三师”。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至高经典,张陵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宣称“道即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道教共分正一、全真、真大、太一、正明五大派门,只有张陵一脉是将“天师”神职亲族相授,非张氏宗亲不可承袭。张陵死后,天师道由子张衡行之。张衡死,张鲁行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