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相思梦 > 第五十七章:削藩

重生之相思梦 第五十七章:削藩

作者:沁剑山庄庄主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1-01 18:14:02 来源:笔趣阁

随着这些城镇不断招徕商贾和住户以及开辟荒地,帝国的西面版图也逐渐富裕了起来,不再是过去的荒蛮之地。

当时天下人都称赞太祖知人善用,边疆的繁荣等同于扩充了帝国的疆土,层层叠叠的关隘固若金汤,完全可以确保京都安枕无忧,再不怕外族来侵扰。

不过,这只是其一,隐患也不言自明,那便是宁王的势力也跟着愈加的强盛了起来。对此,太祖心里跟明镜一般,却不知为何并未加以阻止。到了太宗时期,宁王军队管辖的西部城镇多达百余个。这些城镇本身上缴的税负便足以养活十几万的宁王军队,而朝廷却仍每年要向西部调拨大量军粮,面对如此沉重的包袱,太宗皇帝自然心怀不满。

起初他只是腹诽心谤。随着宁王开发、经营帝国西部,成功的侵淫了多年,当地百姓早能保障了温饱,每年还向宁王府缴纳稳定的税银以补充军饷。这是太祖时定下来的规矩,只是那时西面人少,对于这几个子儿朝廷尚不关心。但随着宁王军管辖地逐渐繁庶起来,宁王府能得到了饷银也跟着水涨船高,朝廷看着自然眼红心馋。

况且,宁王军一直施行军垦屯田制度,士兵战时打仗,闲时耕作,并不需要花费多少银钱。宁王府最多的支出大抵就是那些村庄遭受了水灾旱灾进行的赈济。诚然,在宁王的家底看来这并没多少,却为宁王赢得了民心。

当时的太宗也是年轻气盛,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又急又气。对此他采用了一招极绝,极险的办法,那就是削藩。敕令四大藩王交出兵权,所管辖之地尽数归朝廷御统。

老宁王一声戎马,但对于朝政的嗅觉却并不灵敏,不放心将帝国西面交给年轻的皇帝。但势力最弱小又老谋深算的桂王摸清了太宗皇帝的心思,赶紧响应朝廷削藩的政策,主动交出兵权并提出返回都城居住。

太宗对此很感动,不仅在京城为他修造了华美的桂王府,还封他为军机大臣,内廷行走主管礼部与刑部。桂王不止保住了爵位,反倒还加官进爵了,直到大正朝桂王一脉仍然在朝中十分活跃。

对于太宗赐给桂王的如此种种优待,明眼人都清楚这是在有意提醒其他三位藩王尽快交出兵权。

藩王们都是异姓王,并不跟皇室沾亲带故,所获的地位靠的乃是拼命积攒下的赫赫战功。太祖赐封他们藩王时也都是承诺世袭罔替的,如今朝廷见他们将荒凉的边关建造成了热闹、繁华的城镇就要掠夺走,怎能不让人寒心?

余下的藩王都是军伍出身,脾气火爆,不仅对陛下派遣来的使者冷眼相对,东平王甚至因为使者的一句失语将他活活打死。

这下可让朝中的言官们抓住了由头,纷纷上书弹劾。平王因为东南地带富裕,十分不愿意放弃对该地区的掌控,同时他的军力又无燕王和宁王强大,太宗自然要先拿他来祭刀,于是虎视眈眈地列军十万陈兵江上。

东平王据守长江,与朝廷对峙了整整一年,终于败下阵来。太宗治国手段严酷,将平王的人头带回都城悬挂与城墙之上示众了一个月有余,目的就是要让燕、宁二王胆寒。

相比宁王,燕王势力更加强大。他大发兔死狐悲之心,洋洋洒洒写了一封长信送给宁王。信中陈述太宗惨无人道,嗤言他卸磨杀驴,最后唆使宁王造反。而自己则配合他在北面对朝廷实施前后夹攻,迫使太宗让位与宁王,自己则愿意追随宁王称臣。

老宁王对于朝局不敏感,却十分了解燕王的品性,他知道这一定是个骗局。

燕王阴险狡黠人尽皆知。

一旦宁王谋反,不仅丢了名声,跟朝廷对战只会两败俱伤。关外的夷狄大军很可能借机趁虚而入,自己腹背受敌,自己和朝廷最后都将落得大败亏输,燕王到时候再出来收拾残局定鼎天下。

识破了燕王的阴谋后,宁王选择主动交出兵权,归隐田园。燕王眼见盟友穷尽,只能也能乖乖就范。终于,朝廷在太宗时期惊险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之后少帝中兴,帝国一边越发强盛,另一边又爆发了忧患。

朝廷派遣于边境的封疆大吏任期都较短,所以对当地并不能像旧藩王那般投入自己的感情,更多的是横征暴敛。特别是西面诸镇因地处胡汉交杂的原故,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夷狄人卷土重来让镇守嘉阳关的封疆大吏们十分害怕,接连吃了几次败仗。

他不敢对朝廷如实奏报,只得频频晦败为胜。朝廷不知内情,信以为真,仍然给他继续划拨白花花的银两。那官为多得银子开始强抓老百姓当兵,结果百姓怨声载道,最后竟联合外族造反,将那封疆大吏枭首示众。

紧跟着反军又汹汹赳赳地一路朝东杀去,直逼都城。少帝此时已经百病缠身,唯有重新启用老宁王的后人,即是现在的小宁王前去扶众。

叛军一见宁王后人来了,纷纷主动下跪磕头,央求他返回西面治理边疆。少帝虽然心中嫉恨,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将宁王封爵并派去了西凉的嘉阳城。直此,宁王一脉又重新崛起。

不过,少帝见宁王家族在帝国西面威信太高,十分惶恐,介怀。于是下令不再允许宁王军屯田耕种,只能由朝廷划拨粮草,而购买粮草的钱则来自西面各城镇的税负。

这便杜绝了未来宁王会发展成听调不听宣的枭雄的可能性。

起初,少帝在位时这个办法还没出现纰漏。但在大正皇帝继位后,户部和兵部的官吏欺负少主年幼开始勾结在一起,私吞朝廷发往西面的军粮。

宁王知道后,气愤地上书皇上要求自购军粮。朝廷肯定不会答应,但他们也明白这是宁王在讨价还价。于是也改变了划拨的方式,开始自己任命民间的富商专为朝廷采购军粮。

说白了,就是民间的富商先购买好了粮草,经检验合格朝廷便会收购。富商只要将从农民手中买来的粮草倒一次手便可获得丰厚的暴利,难怪宝家和贺家会因此动员全家的力量争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