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四十一章 叛军内讧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四十一章 叛军内讧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2:36 来源:笔趣阁

毌[guàn]丘俭没想到,那天跟着他一块儿离开的詹台,竟然无意间帮了他这么大一个忙。

他心中自然明白,若不是詹台在旁作为人证的话。对于他的审讯和调查不可能这么快就结束的,毕竟是一个打了败仗,而且还消失了两个多月的人。更何况自己还是幽州刺史,幽州名义上的最高将领,于情于理,都是要费上一些时日的。

如今正是因为有了詹台,这个比较特殊的年轻人的存在,他才得以在这么块的时间里,就又重新披甲上阵了。而且司徒.陈群,竟然还给他留了一个平虏中郎将的杂号牌子,让他继续带兵,以求戴罪立功。

于是,他便作为青州援兵的副帅,带着詹台一同北上幽州了。

如今,距离八月初三公孙渊叛乱以来,已经将将四个来月了。自此,幽、冀、青三州境内,所有可以调动的朝廷兵马,都已经抵达了涿州前线。

三州兵马,再加上并州北部所剩的兵马,加起来足足有十二三万之众。虽然还是不足以击溃辽东公孙渊,和草原胡人的三十万大军,但是叛军想要再南下一步,也没那么容易了。

帝国北方边境的朝廷大军和辽东叛军,也彻底进入了对峙的状态,往日那种攻城的大战,暂时再也没有了。

只是偶尔,双方还会有零星的哨骑,你来我往试探性的碰撞,充其量也不过百余骑的小打小闹罢了。

可就在朝廷驻军的力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叛军的阵营里,却好像又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在并州和幽州境内,叛军的主力主要是,辽东.公孙渊的二十万大军、高句丽.高谈德的五万大军,以及草原羯族.石令的五万铁骑,以及其它为数不多的小部落。

自数月前南下以来,这其中出力最大的,自然是辽东.公孙渊的部队,其次是羯族人石令的部队,再其次才是高句丽的高谈德。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公孙渊贵为“燕王”,又有着最多的兵马,和最精良的装备。而且从某种层面来讲,他们这是在为自己打仗,自然也就要多出力了。

至于羯族的首领石令和他铁骑,战力自然也不容小觑,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在羯族人的手下,还拿下了匈奴旧地的十之有三。而且在雁门关一战,石令和张宾麾下的大军,更是第一支攻进雁门关卫所的部队。

高句丽的高谈德,就不用说了。

那五万大军的战力,还不如朝廷幽州驻军的一万人呢。这次随着公孙渊他们南下,最多也只是做一些,诸如运输粮草、打扫战场之类的辅助性的事情罢了。

而对于这些谁出力多,谁出力少的事,公孙渊和其他的一众人等,自然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在战后的地盘分配,和所抢掠到的其他金银和军械的分配上,自然也就向羯族人倾斜了。

这么一来,高谈德自然也就不满意了。

他认为,自己率领着族人们,不远千里的从辽东来到这里,自然应该平均分配。你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孙渊人马多,多分一些,我们不反对,可剩下的最起码也要平分吧。我们与羯族人同样都是五万大军,凭什么他们分的多,而我们分的就少?

如今叛军的“大业”还未成功,却开始因为分“赃”不均,而起了内讧。啧啧啧,真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高谈德曾经找到公孙渊闹过几次,而公孙渊忌于如今正是需要精诚合作的时候,所以也就划拉出来一些给到了高谈德。可贪得无厌的高谈德,似乎抓住了公孙渊的这个心理,三番五次的前来讨要,公孙渊也终于忍不住了。

本来早在辽东的时候,公孙渊就已经对高谈德这种,没有实力还飞扬跋扈的作死行为,看不顺眼了。不过一直碍于,如果杀了他,暂时找不出一个可以代替他统领高句丽的人,所以才对他一直忍让。

如今高句丽的大军已经开拔离开辽东了,就算杀了他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可以趁机将高句丽的大军收编。可高谈德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危险的处境。公孙渊心中恶狠狠道,既然他高谈德还如此的不知死活,也就别怪自己心狠手辣了。

于是在某次宴会上,公孙渊率杯之后,事先藏在帐外的刀斧手,便冲了进来,将高谈德和他随行的卫士们剁成了肉泥。而公孙渊也就顺势的,把高谈德的五万大军全部编入了自己的队伍。

虽然这次成功的除掉了高谈德,但是在一旁的石令和张宾却被吓坏了。

尽管,事后很快公孙渊便命人把帐内收拾干净,并继续载歌载舞。可刚刚经历了一场伏杀的众人,哪还有继续玩乐的心情呢,最终那场宴会也终究不欢而散了。

虽说平日里,石令和张宾对这高谈德一万个看不起,也曾经想过要处之而后快。但真当高谈德死在了他们面前的时候,二人心中却涌起了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提心吊胆的挨过了那场晚宴,回到营中之后,二人便开始商议。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这公孙渊不是明君,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成大事之人,跟着他干,迟早是要倒大霉的。事到如今,也必须得赶快为自己找后路了,要不然到时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算不死在朝廷平叛大军的刀下,也会像高谈德这样死在公孙渊的手下。

而其它跟着一起趁火打劫的小部族们,自然也有着同样的心理。

可到这个时候了,除了朝廷,哪还有什么其它的后路?

于是乎,并州太原陈泰处,幽州涿郡夏侯玄处,冀州信都陈群处,甚至是关中长安曹彰处,都陆陆续续的收到了莫名其妙的投诚信。

信中的内容也出奇的一致,都说自己是被公孙渊蒙骗和胁迫。如今深感自身罪恶深重,想要戴罪立功,希望朝廷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甘愿作为内应,待有朝一日,大魏天兵讨伐贼寇之时,他们愿意助朝廷一臂之力。

冷不丁的收到这么多的“投诚信”,陈泰和夏侯玄自然是不敢擅做决定的。胡人向来狡诈,更何况匈奴左大当户.冒脱叛变的事情,就在不久之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血淋淋的经历,也使得他们不敢再轻易相信草原的胡人了。

谁又能确定,这不是叛军有意为之的诈降之计呢?所以,对于这些来信,他们并没有给予回复。

可这却急坏了真心实意要投诚的这些人,他们以为,朝廷这是不接受他们的投降,想要最终把他们一网打尽呢。

于是又急忙秘密的派出了几批使者,并且这次还带上了自己的一些个“诚意”。这时陈群和夏侯玄他们才感觉到,或许是北方出事了,要不然他们不肯能如此的不合常理。

经过一番查探之后,他们才搞明白,原来是高句丽的首领高谈德被杀了,怪不得他们会如此着急的投诚呢。

正可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呀。他高谈德能够有今天的下场,也只能怪他咎由自取罢了。

可即便知道了这些,陈泰和夏侯玄也并没有直接应承下来他们的投诚。他们二人在向冀州的司徒.陈群,以及驻守长安的曹彰汇报了之后,最后用统一的口令回复了他们。

“尔等蛮夷胆敢犯我大魏边境,实在是罪孽深重。我大魏早已集结五十万大军于北地,直待一声令下,便能将你们踏为齑粉。怎奈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大魏皇帝又不忍杀生太多。且念尔等又有悔过之心,暂且不予你们计较。特允许你们戴罪立功,待日后叛乱平息之日,再做决断,愿尔等好自为之。”

而收到了这封密信的石令和乌桓的胡人们,一个个才总算松了一口气。

虽然在信中,朝廷并没有直接接受他们的投降,可好歹已经有了回转的余地。只要自己在日后,将军中的情报送往朝廷军营,多多立功,想来保住性命还是不难的。

这封信中的内容,自然一大半都是假的。

整个帝国一十四州下来也才八十余万兵马,更何况雍凉之地的叛乱还未平息,大魏朝廷又怎么可能将五十万人马,全部放到冀、并的边界来呢。

这封信中连吹带骗的,也实属无奈之举。朝廷要真是有五十万大军,恐怕也就不会在这里跟他们啰嗦废话了。

《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

可两军还未开战,一方就已经军心涣散,开始各打各的小算盘,这场仗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了。当然,对于这些秘密进行的事情,公孙渊暂时自然还不知晓不然的话,他早就有所行动了。

这是发生在大魏黄初元年,冬腊月的事情。

雍凉的叛军,自然还不知道高谈德已经被杀了的事情。要不然的话,鲜卑、氐[di]族和羌族人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吧。

当公孙渊还在做着,与大魏朝划江而治的美梦的时候。殊不知,大魏皇帝.曹丕,已经亲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向长安进发了。扬州的司马懿也已经带领着,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水师,去抄他的后路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