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三十五章 黄初大征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三十五章 黄初大征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2:36 来源:笔趣阁

曹丕闻言随即哈哈大笑,“子廉(曹洪)叔父所言,甚合我意。当日朕下旨令京兆尹.司马懿于扬州督造战船就是为了今时今日啊。

昔日里,东吴造船出使辽东,往往选择夏日,因为那个时候,海上风力最小,最适合航行。更何况昔日东吴水师最为强大之时,孙权也不过是在夏季相对风平浪静之时,派出了堪堪万余人的船队,出使辽东乐浪。

而且如果是放在往日里,我等自然是不敢在冬季航行的。但如今,我大魏已经有了宝船,四季遨游深海均不在话下。那辽东.公孙渊绝对想不到,我大军竟然会在冬季航行。据扬州和荆州那边近日的抵京的信使来报,经过数个月的赶工,我大魏水师此时已有这类宝船二十余艘,再加上旧时的一些战船。

很快就可以从荆、扬、徐三州抽出一十五万大军北上。若是朝廷调兵走陆路北上,最少需要百日,可要是走水路的话,五十日足以。等我大魏的评判大军届时突然出现在叛军身后之时,想必他们定然会魂飞魄散。哈哈......”

众臣闻言,也随即跟着皇帝哈哈大笑。

而众臣之中此时只有一个人没笑,而且那人眉头微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而那人居然是站在群臣首位的丞相.钟繇。不过想想也是,在这种时候还能够不骄不躁的保持冷静,才不愧为大魏丞相。

皇帝曹丕刚刚所说的策略,当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而是早在中秋节的那天晚上,他就与钟繇已经谋定了的。

皇帝曹丕看着台下的钟繇,随即开口问道,“丞相,对此事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嘛?”

钟繇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陛下此策,老臣深以为是。欲治兵者,必先选将。不知陛下对此次领兵北上的人选,是否已经选定。”

曹丕正要开口,可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反问道,“丞相可有合适的人选啊?”

钟繇见皇帝竟然反问自己,心中不免微微一惊,难道皇帝陛下这一次,是想要用一个新人不成?

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接着淡淡的说道,“征东将军夏侯尚,有勇有谋,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且镇守扬州多年,咸有效劳,必可胜任此职。”

殿下的众臣们闻言也纷纷点头称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夏侯尚似乎也是最佳的人选。

可没想到,对钟繇向来言听计从的皇帝陛下,这次竟然破天荒的摇了头,“我也有一良选,丞相可以参谋一二,那便是在扬州督造宝船的京兆尹.司马懿。”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议论纷纷,就连钟繇也都皱起了眉头,只见他略有所指的说道,“陛下,那司马仲达,虽然聪慧,可自从入仕以来,从未掌过兵啊。”

最后的半句上,钟繇刻意加重了一下语气。

昔日曹操在世之时,他们三人曾经坐在一起讨论过这个司马懿,都觉得此人的鹰视狼顾之相不适合掌兵,若要是让他掌了兵日后恐会生乱。

皇帝.曹丕自然知道钟繇所指的是什么意思,可他依旧微微一笑道,“丞相所言有理。不过扬州不比荆州,征东将军如果率大军北上的话,州内的山越之贼,定会趁机叛乱,届时又有何人能够治之?因此朕才想着让京兆尹领兵北上,留征东将军镇守荆、扬二州。”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里了,说明曹丕已经下定了决心,钟繇自然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毕竟皇帝才是“皇帝”,既然话已出口,又怎能收回呢?

即便与自己心中所愿不符,可既然事实已成定局,自己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决的服从和执行,

此言一出,承明殿内的众臣,顿时又开始交头接耳了,因为刚刚皇帝所说的不是镇守扬州,而是镇守荆、扬二州。如果夏侯尚,兼领着镇守荆州,那么荆州牧.江陵王.曹植,又置于何地?难道说......

忽然,殿内一下子陷入了可怕的寂静之中,因为群臣们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个传闻。

曹丕看着台下的众人,嘴角不经意的一勾,看来他们应该想到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只见皇帝大袖一挥,随后稳稳的站了起来,面色肃穆的朗声道,“众位爱卿,如今万事具备,是到了平定贼寇的时候了。朕,决定,御驾亲征!”

最后的一句,曹丕几乎是,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说出来的。

即便众臣的心中已经有所准备了,但是当确切的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一时还是难以接受。

毕竟大秦始皇帝以来,以九五之尊御驾亲征之事,向来不多。

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曾经御驾亲征过,那是因为他们是马上夺得天下的开国皇帝,因此并未有人觉得不妥。而在大汉立国四百余年间,除了他们这两位君王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君主御驾亲征过了。

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倒是常年领兵征战四方。可一来他算是周文王之流,二来他在世时最大也不过才是魏王,而不是皇帝。

想到这里,众臣们自然也就有部分大臣,要出来劝阻了。

可不待他们说话,便见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然后率先说话了,“老臣钟繇,附议。”

“臣,曹洪,附议。”

“臣,曹真,附议。”

“臣,辛毗,附议。”

......

随着丞相钟繇的率先附议,一堆的大臣们也紧跟着呼呼啦啦的跪倒了一地。显然都是中秋节那天晚上,在昭阳殿内的重臣们,因为那一日他们就已经达成了一致,今日不过也就是走走过场罢了。

再说了他们已经商定,皇帝只是镇守长安,并不会亲临战场。更何况这位皇帝陛下没有继位之时,也曾经多次跟随着太祖武皇帝东征西讨,所以这也算不了什么。

不过唯一让人意外的是,皇帝不等过年,竟然选择在年关之前,腊月二十五就领兵西进了。

此时,雍凉和北地各州,士气低迷,如果皇帝能够在这个时候御驾亲征,身临前线的话,那么对于各州的将士们,也将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届时军心大振,朝廷借此一举平叛,也或未可知啊。

毕竟敌军六十万,而整个帝国一十四州加起来,也才堪堪八十五万大军左右,这还都算上了禁卫军、京畿守备大营这些。

对于这次叛乱,自然是需要慎重再慎重的,若朝廷再不有所作为,待得一两个月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后,恐怕那六十万叛军就要南下了,届时孰胜孰负还真就不一定了。

别看此时益州境内的南蛮、扬州境内的山越和海贼,以及交州境内的山越,看起来乖乖巧巧的。可一旦战火燃烧到中原或者关中,他们必然就会在你的后院趁机点上一把火。

平叛宜早不宜晚,迟则生变矣!

而其余不知情的众臣们,见到三公九卿这些大臣们都已经俯首认可了,他们要是再阻拦,就有点儿太不知进退了。再说了就算他们此时谏言,又还有什么用呢?

想到这里,其余的众臣们,也随即跟着跪了下来齐声山呼道,“臣等,附议!”

见到殿内的百官都已经同意了,曹丕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意气风发,“好,既然众位爱卿,都已经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

“太常。”

“老臣在。”

新任的九卿之首,太常王朗,随即应声而出。

“传旨,自既日起朕会开始斋戒。三日之后,朕会亲至太庙,祭拜天地和列祖列宗,七日之后,朕会领兵十万御驾亲征。”

“臣,遵旨。”

皇帝出征之前,自然需要告知一下先祖的,一来,是为了告知他们自己为什么亲征,二来,自然也是为了得到天地和列祖列宗的保佑。

为了这一天,曹丕和钟繇他们自然早早的就在准备了。

兖州、豫州、徐州抽调来的大军,连同京畿周围所抽调的,共计十万大军,早已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到位,时刻准备着出发呢。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臣们知道。

“丞相!”

“老臣在。”

“五日之后,江陵王.曹植便可返回帝都,你和卫将军曹洪、江陵王曹植,共同辅佐太子.曹睿监国,不得有误。另外,再传一道执意,告知扬州诸将,他们可以架穿出海北上了。”

“诺,老臣遵旨。”

“执金吾.曹真,太仆.孙礼,少府.辛毗......尔等随朕,一同西进长安。”

被点到名的众臣们,随即跪倒了一片齐声山呼道,“臣等领命。”

这是发生在黄初元年,公元235年,冬,腊月十八,洛阳宫城承明殿上的一幕。

后来,史书记载。

黄初年间,太宗文皇帝曹丕,率领众臣御驾亲征,兵至长安,三军军心顿时大振。其后仅半年的光景,朝廷就平定了,以公孙渊为首所率领的六十万叛军。

史称“黄初大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