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一百章 必先利其器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一百章 必先利其器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2:36 来源:笔趣阁

在庲降都督.王平和扬州刺史.陆抗暗通款曲之时,益州的钟会已经早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全部报告给了许都魏王等人,以及荆州的曹植和交州的曹仁了。

而且许都命令在扬州的夏侯尚和贾充外送内劲,紧盯扬州四大家族的举动,若有特殊情况,二人可便宜行事,不必禀报。

当然此时的贾充,也已经不再是数年前的那个小小的章安令了。在经过四年的韬光养晦之后,他虽然没有重新官复原职.扬州別驾,可也成为了会稽郡太守,也重新变了四品大员的封疆大吏。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经过三年的研制和试验之后,临淄侯.曹植和尚方令.韩暨[jì]终于成功改良了现在军队里的制式兵刃-环首刀。而且不仅仅只是改良了一种武器,而是两种。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世的环首刀,乃是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因为它的种种缺陷,因此韩暨要改良它,可最终却卡在了锻打和淬火之上。后来,曹植无意间来到冶炼坊内,韩暨将这些告知于他,曹植并答应与他一同研制。

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曹植发现,淬火时用的的温度不同,钢刃的材质硬度也不同。想到这里,曹植开始往水里加盐,结果发现钢质果然柔然了许多。可是盐本就金贵,若只是少量使用还好,可是大批量的兵刃锻造,最终必将会得不偿失。止到有一天,曹植外出闲逛时,发现马厩内的某一处青草全死了,而周围青草却长得好好的,于是豁然开朗。

随即,他命人收集马尿掺到水里用来淬火,在经过多次的试验之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比例。冶炼出来的兵刃,刚柔并济,可破甲至三十扎。要知道当世的环首刀,在一个大力士的手中不过也才破甲二十扎,普通人的话也只有十几扎罢了。杀伤力暴增了了,怎能不让人欣喜雀跃的。

而尚方令.韩暨在得知了这一淬火方法之后,又精进了一些。他将生铁熔化,浇灌到熟铁上,最后在淬火,终于功成。困扰了两人许久的瓶颈,也终于被突破了。

再往后,就很顺利成章了。二人在现在士兵们常用的制式武器上,对武器的外形又做了调整。

第一种,就是在环首刀的基础上改良的,名曰“苗.刀”。因其这种刀稍微带了一丁点弧度,刀身修长如禾苗,因此如此命名。这种刀有长短两种,一种全长五尺,刀柄长一尺二寸,刀身长三尺八寸,适合步卒们双手使用。还有一种,稍微短一些,全长三尺七寸,刀柄长九寸,刀身长二尺八寸,适合骑兵单手使用。

并且在韩暨很人性化的,给刀装上了木柄和木质刀鞘。现在环首刀,大部分只是手握的位置不开锋,然后用麻绳简单包裹一下罢了,刀鞘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没有。而韩暨给他装上了木柄之后,让将士们握着更舒服,用起来杀伤力也更大一些。而刀鞘则让刀身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平日里也更好打理了。

第二种,就是在现在已经不经常的,大汉斩马剑的基础上改良的,名曰“陌刀”。这种刀,为双面开刃的长柄大刀,通长七尺,刀长三尺,柄长四尺。这种兵器是步卒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用的。当然,也适合向曹彰这种骁勇的武将使用。

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作为秘密武器的存在,并没有告知朝廷。只是曹氏一派中区区数人知晓罢了,譬如魏王.曹操、太傅.钟繇、车骑将军.曹仁、曹氏三兄弟、镇南将军.满宠、镇北将军.陈泰、镇东将军.夏侯尚等等、镇西将军.成都侯.钟会、伏波将军.郭淮,这些曹氏一派中真正的嫡系人。

苗.刀作为近战类武器,总体来说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并可单、双手交换使用,这样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厉、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杀伤威力极大。无论是步卒、骑兵还是水师将士,等能使用。所以荆州的曹植,和兼任豫州牧的世子.曹丕,也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这个上面。

而因为打造技术,远没有达到那种熟能生巧的地步。因此,至今合三州之力,也才出刀三万余口。看起来数量不少,可是分发到各州以后,就寥寥无几了。事有轻重缓急,终究还是将这三万口刀,大部分都秘密的留在了荆、扬、益、交四州了,仅有一少部分,送往了北地。

陌刀作为专门对付骑兵的武器,至今仅出刀五千余口。既然苗.刀少了,陌刀自然就全部送往了北地各州,由曹彰安排。曹彰在看到陌刀后第一眼,就爱不释手。随即便拿着陌刀,上校场练刀去了。

几日之后,曹彰还专门成立了一支陌刀营,并相应的给他们编制了刀法,专供他们使用。甚至顺手编制了一套双手握刀的刀法,供苗.刀使用。

当然这些武器的事情,皇帝和荀令君以及保皇一派的大臣,自然都还不知道。

————————

南中的王平,终于收到了扬州陆抗的回信。陆抗的信中表明,腊月初八自己会准时在扬州起事,响应南中。

王平收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快要高兴疯了。如果能当汉中王,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一个南中王。现在扬州陆抗既然已经起兵相应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切自然就不是难事了。

早在王平返回建宁庲[lái]降都督府之后,他就已经以兵士操练的名义,将各族的蛮兵全部都召集来了。只不过王平此时的麾下,并不是只有三年前的五万大军,也不是陆抗所猜想的七八万大军,而是足足有十余万大军,这也是王平敢于造反的底气。

即便这些兵士中,仅有两万汉人兵卒,其余的都是南蛮兵士。可南蛮兵要是用好了,战斗力甚至要比汉人兵士强多了,就譬如那五千王平亲自调教出来的“无当飞军”。

如今距离腊月初八,仅有五六天了,也是时候告诉他们,然后准备起事了。

这一天是建安三十八年,冬,腊月初二。

庲降都督.王平将其麾下,所有的将领和大部分兵士们,都召集到了校场,又开始了他的那一套表演。

“众位将士,王平今日召众位前来,不为别的,就是想跟大家告个别。”

此言一出,台下的众将和兵士们都听傻了。这怎么回事,他这庲降都督做的好好地,怎么要走了?也没听说,朝廷要派新的都督前来啊。

就在这时,只见一旁的蛮王.孟崖,顺势说道,“兄长,您在这的这几年,对我等恩重如山。您要是走了,朝廷无论派谁来,我们也不答应啊。”

王平闻言,长叹一口气说道,“哎,具体派谁来,朝廷自有旨意。兄长我......”说着说着王平竟然“哭了”。

台下众将士顿时一片哗然,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调任嘛,怎么还哭了?

蛮王孟崖急忙说道,“兄长,何至于如此啊?”

只见王平一边涕流满面,一边说道,“不瞒贤弟,今日本将与诸位一别,恐是永别了。”

孟崖震惊道,“兄长何出此言?即便你不在南中,我等也可前去探望兄长。”

听到这里,王平的哭声更大了,“兄长如此这般,也是万般无奈啊。诸位可知,刺史费祎大人遇刺之事?”

孟崖疑问道,“这等大事自然听说了,朝廷不是说那是刺客郭修,投机取巧为了向上爬的个人行为吗?”

王平接着顺水推舟的说道,“哎,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刺史费祎大人确实是被那郭修所害,可诸位想一想,那郭修要是没有幕后主使,他又怎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杀刺史大人呢?”

孟崖故作震惊道,“难道这其中另有隐情?”

王平“坦然”说道,“这朝中有奸臣啊。故意懵逼圣听,想要借此除掉费祎大人与我这帮旧蜀臣子,以及我南中各族啊。我从成都匆匆赶回,就是想着与诸位,再见上一面,了却这最后一桩心事啊。明日,王某就得再次北上了,我祈求他们格外开恩饶过我南中各族。

诸位且宽心,无论如何,王某也会保我南中平安无事啊。即便是用我这条性命来换,我也愿意。果真如此,王某就算是死,也值得了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