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三十二章:别磕头!我赚点寿命不容易!

“多谢君侯!我母亲现下一人在家,还请君侯先让我写一封书信到家中去问询!”

“君侯,君侯仁义啊!”

“多谢君侯!”

此时群情激奋,徐臻身旁将士都是面色严肃,看向徐臻的侧脸时,眼神都露出了崇敬之色。

果真是仁义之君,这些年岂有将军会如此管出身低微之人的死活。能够做到散财于下属军士,从不私藏,且治军严厉律己成风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当年袁绍麾下的冀州,将军们并不能算差,都是名将之姿,带兵同样令人信服,但和如今这位徐君侯比起来,却又比不上了。

“我家中儿女,不知是否安好,妻子是否被人欺辱,在冀州外一年,妻女是逃回了冀州,不知家中的宅院是否还在。”

“写封书信回去,立刻问问便知,想来君侯不至于骗我们,这些书信定然可以送去,应当不是收买人心之行径。”

“君侯过来了!”

徐臻此刻,从高台上下来,叫人摆放了桌桉在校场之内,忽而又来了不少军士,手持笔墨,还有冀州纸堆放在侧,徐臻亲自坐在中间的位置上,让典韦叫这一万余人需要写书信的马上来排队。

此刻战俘们脸色都是茫然的,愣在原地没看明白发生了什么。

“君侯是,是要亲自帮我们写?”

“好像是,他已经坐在中间了,君侯他……没事做吗?”

“怎么可能没事?堂堂冀州牧,大战结束,手中大小事务都必须要过起手中方可施行,怎么可能无事可做呢?”

“那他,为何要亲自为我们写信?”

“恐怕是在收买人心。”

“笑话,徐君侯麾下二十万兵马,得黑山军十六万精简为九万,据说今年新丁又招募得三万,需要来收买我们?”

“那他……”

一时间,战俘面面相觑,但随着将军们呼喝,队伍已经排了上去,很多人到徐臻这一列,走到近前来才发现他是真的在认真书写。

这些人之中,一万余人,算下来需要写家信的不过五千多人,其中有七千人都是孤儿,在世上早已没了家人,只能站在原地张望。

心里倒是挺温暖的,他们谁都想不到徐臻能亲力亲为到这等地步,若非是无事可做,那就是真心为军民。

这是干实事的州牧,是以许多人探出头去,都想看个究竟,这位君侯从始至终,表情始终很认真,每一个字都在认真书写,很快帮三四人写完了家书,附上地址差人送去。

看这进度,今天一个日夜,恐怕就可以完成这些事。

“君侯,多谢了。”

徐臻听见了一声感谢,当即叹了口气,道:“不必。”

他抬头来看了一眼,来人是个年轻人,但是眉宇之间没有稚气,而且面色坚毅,一看就知晓不是新兵。

“不必言谢,乱世兵马,都不容易。”

“战时能写一封家书,已经堪比军饷数份了,”徐臻一边收拾书信装封,一边闲聊般的说道。

“你要写到何处?”

“真定,写给家中妻儿,问询是否还活着,当初袁绍携民而走,我家卷在内,不敢不从,是以只能为之卖命,但实际上,幽州大战公孙瓒时,我曾斩杀百人,应当有功绩,不该是这等结果。”

徐臻稍稍苦笑,面色动容,将书信递给身旁的宿卫之后,顿时露出了一丝澹笑,“袁绍大败,自然如此,当年军饷难道没有领过?”

“再者说了,我现在为你们写家书,未必就是仁厚,你以为不需要付出什么吗?”

徐臻盯着他笑言,让这位并州军的将领神态错愕,徐臻这话说得较为实在,让他一时半会居然没反应过来。

“君侯,要什么?”

“要你们别再张嘴要珍馐美食,现在军中只有小米,锅盔,肉糜,肉汤,除此之外想要美食基本没有。”

“那,那是自然……”

这名军吏顿时松了面色发笑,对徐臻再次鞠躬说道:“君侯多虑了,只要能吃饱饭,小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哈哈!好了,要写些什么内容,直说吧。”

徐臻不再多言,催促这军士说出家信内容,并且书写的时候一直很高兴,在后排队的人都不知道徐臻在笑什么,可的确能看得出来,他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是真心有所得,方才能如此享乐其中,毕竟书写一封家书也是耗费心力之事,寻常人写上几封,估计就已经开始感觉劳累了,没想到君侯居然每写一封都会暗自笑上一会儿,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限时任务:收拢降卒之心】

【当前进度:28%】

每写完一封,都会增加些许进度,徐臻选择了一个较好的方法,是以的确一直在获得,收获这些降卒的心。

完成这个限时任务之后,估计又能得到一些奖励,对于他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消遣方式了。

连日操练兵马,也已经是略微有些倦怠了,除了自律值,并不能获得连续奖励的“统率”增加,因为徐臻的统率已经太高了,现在连续奖励要持续至少一年两年,才可有所增加。

与其继续做无用功,还不如将精力放在限时任务的奖励上。

反正每次完成限时任务,还可以得到大量的自律值奖励。

“真好,下一位!快点,快点!”

徐臻催促了起来,而且每个人到身前来,基本上都会和徐臻闲聊几句,说说家乡何处,也问询一番徐臻诉求,并且请求进入军中为兵卒,也有的人明言要为徐臻冲锋陷阵。

因为心情不错,徐臻聊起来都是语气轻松,笑容不断,显得越发的高兴。

这场景,远处来探望帮忙的诸葛亮看在眼里,和许攸当即愣在了战俘营的大门前。

许攸更是一脸的茫然,伸出手捻须站立,眼神欣慰悠远,看着那身影是百感交集。

“怪不得,当年败得如此之惨,为麾下将士能做到这等地步,举世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如此之人为军中主帅,将士岂能不为他卖命?”

“在下看来,冀州二十万兵马,恐人人都能亲身感受君侯之魅力,令人敬佩……”

“孔明呐,你可真是拜了一个好师父,如此言传身教之下,日后你也定当平步青云,不可限量。”

许攸此时重为冀州别驾,但主公已经从袁绍换成了徐臻,失去家人的他,时常都会郁郁寡欢。

但每次见到徐臻,想要开口辞官退隐,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总想再为他献策数年,或可还能让心里安定些,毕竟家人已经被袁绍杀了,现在许攸就只想着将袁氏驱逐,而后再立下些许功名,日后还可再娶一女,为家中留下后人。

但处得久了,徐臻的律己之风,会影响人的情绪心境,此时便是,许攸也当即想为这些战俘去写点家书,这里的军士,有不少还是他许攸当年的部下。

都是熟面孔。

“你看你看,君侯居然还在笑。”

许攸目瞪口呆的看着前方,右手始终在揪着八字胡的胡须尖端,差点就要扯下来了。

这场景让诸葛亮看得忍俊不禁,感叹道:“别驾这话……看来还是不了解我师父,他向来如此。”

“他曾说过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若非是千古无双之国士,岂有第二人能说出这等话语。”

“唉呀……”

许攸此时愣了一下,还真把胡须尖端扯了几根下来。

脑海中回荡着孔明之言,甚至还在呢喃沉吟这句话,最后仰天长叹,闭目恍然,“我总算是明白了,为何上天总是卷顾君侯。”

“妙人呐。”

“当年,输得不冤,现在袁熙袁尚,也输得不冤枉,”许攸转头看向诸葛亮,道:“以现在袁氏两兄弟之心胸,才干,能赢那才是天理难容,我也去帮君侯了!”

许攸、杨修、诸葛亮等带人来帮忙,又搬了不少桌桉过来,让需要写家书的战俘降卒都多排了十几列。

于是书写的速度快了不少,徐臻所造的冀州纸很快就清空,还是典韦亲自去天工院在中山的存仓又搬了不少来。

当然,此事也慢慢的传开了去,在中山的甄氏府邸之内。

现为家主的甄姜听闻此事,不由得放下手中的书简,叹了口气,和前来说明的叔叔甄珰笑着说道:“当初这位君侯忽然造访,要买我家中古卷,我还不知为何。”

“那时还有防备之心,战战兢兢不敢决议,现在看来,早该坦然些赠予他便是,叔叔,你去藏书之地,将家中所藏的书籍古卷都汇收成车,去赠予君侯。”

“晚上准备好酒水,给君侯送去,启家中酒窖里的珍藏,送去给营中将士,另外从仓中调一囤粮食,送至军营内。”

“我甄氏承蒙君侯不弃,任用兄长为别驾文学掾,任尧弟为功曹,任叔叔为常山国相,并且让张辽将军驻军中山以护民,父亲当年也为二千石,甄氏又岂能毫无表示?”

“这就对了,这些年,你也辛苦,看来这位君侯是真的名不虚传。”

甄珰当即欣慰点头,“此前,我也担心他因为我等与袁氏的姻亲关系,所以刁难,可现在看,并未如此。”

“至于君侯要书籍古卷做什么,倒是无人知晓,连他身边别驾都不知道,只知道伯文在冀州境内收藏古卷极多。”

“应当是为了增长见识,我听说了,这位君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而且每日都会观书而学,从不懈怠。”

“时至今日,这等勤勉笃学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八年之久。”

甄姜点了点头,白嫩面容上露出些许赞许之色,眼神飘忽了一下,当即起身,“那就如此吧,等君侯安置了各处,我再让小妹来一见,将此事说开,日后也无需再躲躲藏藏了。”

当初徐臻攻幽州兵马时,曾让数十万百姓找到机会暴乱而回,挣脱了袁氏兵马的看管,逃回了冀州。

其中就有甄氏小女甄宓,实际上甄宓嫁给袁熙还不到数年,未曾有过多少安宁日子,袁熙就调去了幽州做州牧,后来她就只能留在邺城侍奉其母。

百姓一暴动,闹得许多军中将士的家卷全部失散,无奈之下只能就近回到邺城来回归甄氏。

徐臻到中山的时候,曾来甄氏府邸下榻过,后修缮了衙署才搬到衙署之中安住,那段时日,甄姜胆战心惊,每逢与徐臻见面不敢提及小妹半句话。

那时候还以为徐臻是借此故刻意刁难,要她甄氏的藏书古卷,但是现在想来并非如此。

他是本来就盯着古卷,对人是半点兴趣没有,而且也从来没有暗示要收受此礼,甄姜没有给他,徐臻依旧还是按照民众百姓的推举,任用了甄氏的三位士族儒生,人尽其才。

说明他公私分明。

“原来如此……那就交给君侯,以彰显甄氏臣服之心,希望还来得及,以此绵薄之力,让君侯心中宽慰些。”

甄姜柔声说道,但语气之中带着些许坚强之意,当初徐臻最难的时候,中山百姓也得了甄氏放粮,这件事甄姜未曾到处传言,但不知徐臻是否知晓。

至少,她也一直真的在为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实际上徐臻还是知道的,否则甄氏的祖宅早就没了。

下午。

甄氏送去的粮食和酒肉,在军营之中发放,甄珰亲自到军营拜会了徐臻,并且说明了来意,按照甄姜的要求,只字未提家中之事,只说是甄俨、甄尧之意,从家中拿了一囤粮食出来。

让徐臻眉开眼笑,心情大好,当即夸赞了甄珰几句,又听说甄氏愿意将书籍赠送给他,更是乐呵得像个财主家得了便宜般,嘿嘿的笑了好几声。

甄珰一看徐臻笑了,心情就立马轻松了,只要这位君侯高兴,那他们和袁氏的姻亲之事,日后说开了就不会被拿来说事处罚了。

否则这终究还是个隐患。

紧接着,在外送家书的骑兵,也陆续带了就近的百姓到军营之中来,一路去战俘营寻人。

一些老妇人、少妇孩童,都哭着从外而进,找到家人之后抱着哭成了一团。

此时徐臻已经写完了他这一列的书信,到近前来看一家人哭泣准备宽慰几句,结果那老妇人直接匍匐在徐臻面前,“君侯天恩,老妇不知怎么感激!老妇给君侯磕头了!给您磕头了!”

“别别别!”

徐臻抢上前一步,当即架住了这老妇人,把她一下抬起来。

“千万别,老人家您年纪大,你磕头我要折寿的!”

我赚点寿命真不容易,别来害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