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一十三章:徐臻,会说话多说点!

六月,彻底稳固了冀、青两地的军情,徐臻随曹操的中军回许都,前线战事交由曹仁坐镇。

徐臻在清河郡建立了衙署,也就是相当于之前刺史部的职责之地,按部就班的将宅院搭建出来。

重建清河城。

这句话要付出代价还是很大。

比徐臻等人先回到许都的,就是他在晚宴上所说,请曹操进魏公的话,这番话应当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袁绍落幕之后,天下当再找不出一个能与曹氏比肩的诸侯,确切的说是,找不出一个比吞并袁绍之后的曹氏更大的诸侯。

所以徐臻刚刚回到许都还没来得及回府邸休息,就被一人在门前拱手相请。

“尚书令荀或!请君侯入府一叙。”

荀或身着黑袍,头戴冠帽,这些年理政的操劳在他脸上留下了斑驳痕迹,脸上满是皱纹,身材还是瘦弱,腰杆笔直,面庞有刚毅严肃之感。

徐臻正在蹬阶进府,听见这话挥了挥手让贾诩继续进去,留下许褚、典韦在侧护卫,转身下来对荀或鞠躬行礼,轻声道:“兄长,何必如此客气。”

“场合不宜拉近关系,请君侯入府乃是有要事相商,亲身来请,还往君侯随在下一同前去。”

“好吧。”

徐臻和典韦、许褚相继对视了一眼,荀或的人品本来就值得信任,这些年又颇有恩德,劳苦功高不说,对徐臻极好。

从许都出来的很多关于钱财的调令,基本上都是荀或亲自签发,所以对荀或也会稍稍特殊些,不会如其他人一般这么公事公办。

许褚和典韦也对荀或尊敬,不是因为他的身份,也不是因其家族荀氏这么多年曾经有过多少门生故吏。

就是单纯的喜欢荀或的作风,从来不会中饱私囊,在律己方面也高度和徐臻看齐,留香君子之名,许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徐臻上了马车,随荀或回了府邸,意外的是今日戏志才和郭嘉也在。

这个时候徐臻才勐然回想起来,这么多年几乎都忘了,他们三个以前也是老友来着,郭嘉偷偷于颍川赋闲之时,暗中结交了非常多的名人志士,其中荀或便是最为欣赏他的人之一。

当然,再很小的时候两人就早已相识,不过那时候还是盛世,谁能想得到日后两人的地位都可达到这世间举重之地。

席间酒过三巡,戏志才和郭嘉、典韦在推杯换盏,徐臻与荀或只是用茶水而代。

吃这个饭自然都明白是何意,连校事府府君郭奉孝都在这里,当然也没什么好躲躲藏藏的,这可能是非常光明磊落的一顿饭了。

气氛差不多的时候,荀或嘴巴微微动了一下,展颜而笑,对徐臻拱手道:“伯文,我听说了你在邺城所说的那番话,其实特意想来证实。”

“以清河为治所,让邺城,乃至整个魏郡为封地,是吧?”

“你进言,请丞相进魏公,心中可是有什么期盼?”

在这个话题面前,其他的闲聊当然都显得累赘了,所以郭嘉和戏志才也都不怎么说话喝酒,只是在慢慢的聆听。

徐臻想了想,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兄长家中可有藏书古卷?”

荀或沉默了片刻,点头道:“有的,如果伯文需要的话,我可借给你一观。”

“有多少全部都卖给我吧。”

为何忽然特意提起这种事情,荀或一时心中还没想明白,不过徐臻这话倒是让他稍稍冷静了下来,至少明白了徐臻现在不想和他聊这个话题。

而且,或许还有点别的隐喻也不一定。

“要买我家中藏书?”

“买书做何事?”

“办学啊,”徐臻微笑了起来,“学问藏于家中,谈何天下为公。”

“兄长一心为天下百姓是真,但百姓只能在家里耕种吗?按照以往的种地屯田之法,他们世世代代都只能做农民。”

“而所谓的人才贤者,不过都是在一堆人里面出来,大汉最多时过亿之人,出文武贤才的沃土不过百万。”

“可是就已经能够早就四百年星汉灿烂,若是这沃土能有千万,会否更好呢?”

荀或正想要回答一句以盛世当以德行为首而不首重才学,徐臻没等他回答连忙摆手,接着说道:

“盛世还好,如今乱世数十年,死了不知多少人了,若还是从这些人里出,日后还能出多少英雄文武之辈。”

“乱世英雄何其多,出来一人雄主决定了天下走势,待再无人争锋的时候便可得定乾坤之事,那个时候,诸位兄长想想应该再藏家学于深院,还是应当以天下百姓为荒土多为开垦?”

“乱世死去了越多的英豪,就意味着接下来诞生之人不会再比他们厉害,因为一路不平已经被我们踏过去了,譬如大汉不可能再有第二个袁氏,少的就一个四世三公。”

“难道就要让剩下的士族冠首因此独享权力而独尊?我们又不是为了这些士族而战,所以我觉得办学挺好,打算在冀州等农商稳定,便要开启行商外销内赚,继而得钱财在手,富民养民,以书育民。”

说到这,徐臻对荀或笑道:“兄长会否考虑,等告老还乡之后,到冀州来做个先生,也好有当年万人听讲时的壮观。”

荀或点头道:“我考虑一下。”

郭嘉当即也插嘴道:“为何不邀请我们呢?”

他指的是自己和戏志才。

徐臻没有言语,戏志才当即苦笑道:“因为我们不像是教书育人的模样。”

郭嘉正待摇头,徐臻连忙摆手:“错了,我是觉得两位兄长活不到告老还乡的时候。”

郭嘉愣住了。

戏志才也咳嗽了几声。

目瞪口呆的看着徐臻,然后又看了一眼站在他身后左右两侧的典韦、许褚。

忍住了没说什么,郭嘉深吸一口气恢复了此前高冷的模样。

好你个徐伯文,说话一年比一年好听,什么叫活不到告老还乡的时候。

咒我们俩死。

“你这话,这话啥意思?”

戏志才傲然问道。

别以为身边站着两个宿卫勐将,我就不敢说你什么,别忘记了可是我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叨中了你的策论,才可让你有今日的。

徐臻道:“有的人是这样,本来害了一场大病,一好了以为没事了,大喊一声活过来了,乐而忘形又接着喝酒,估计过不了几年手就开始抖了,然后又要躺着喊哎哟喂。”

“结果病嘛又没好全,一堆后遗症藏着,还喝呢……您能活到告老还乡当真烧高香。”

戏志才:“……”

郭嘉轻咳了一声,“这一点,我同意,早就让你别喝酒了。”

“伯文,此次回来战功显赫,青州夺下之后也要安排刺史、官吏,接下来所察各地人情还需要大量的人才输送,以一年期任为看,你觉得如何?”

“好,兄长大可以此上报。”

“嗯,至于三郡之地的财物,这段时日当会派人去迎来。”

“至于进魏公之事,这只是第一次。”

郭嘉的神色忽然郑重了下来,话锋一转又聊到了这里,直勾勾的盯着徐臻,“接下来,许都之内将会变成毫无宁静的漩涡。”

“满朝公卿都会因此而各有抉择,天子也将做好接下来每一步的准备,大汉至今若有扶天之功的确可为公,不过更多的还是以此更进一步,可取真正大业。”

“真正大业是什么?”荀或回头冷然看了他一眼,神情严肃板正,嘴角下撇不悦,“当初追随丞相,为的是成为扶汉救民,青史留名的国柱大臣。”

“丞相从未有过此意!你们不要妄自揣测,不要随意进言!”

荀或说话到这已经深吸一口气,感觉到胸闷了,眼神有些求助的看向了徐臻。

徐臻是堂上最年轻的人,也是现在实际上得宠之人,这么多年跟随曹操走南闯北,双线作战皆有大胜,他的对曹操心思了解。

奈何徐臻只是澹笑不语,避开了荀或的目光,这个时候就把话说点破未免太刺耳了。

但是谁都看得出来荀或也是在自欺欺人。

是以说完之后场面变得颇为沉默尴尬。

“主公的心愿,乃是为征西将军,并非是要做个谋篡非议之贼,今日我请诸位来便是表明心意,我始终认定,丞相是大汉之名臣,千古难寻,方才终吾一生相随追随倾许。”

“至此,无论在外如何变换,天子相请几次我均不改我心意,此后,我等应当摒弃私交,共为大汉谋昌盛,诸位!言尽于此!”

荀或立身而拜,让三人顿时也是哑口无言,一时间百感交集,这是来断私交了。

也没说要断干净,只是说当年的私交全部封存,以公事公办为主,不必再有什么顾虑。

郭嘉和戏志才两人都知道,这话一出,荀或自然是心如铁石,不会再有改变。

主公一旦进魏公,不知他会如何抉择,现在所说的相信丞相不会选择进位。

其实不是荀或的痴心妄想。

而是他希望曹操能够考量他这边,做出偏向于他的选择。

应当是无声的劝戒,那么到最后会否能听,便是未知之事。

其人心如铁石,怕是当真无法再有半句规劝,只盼着徐臻能够说句话了。

郭嘉只能喝闷酒,戏志才也双手放在桉牍上。

沉默许久之后,还是挺直了腰板,忽而奋起拱手,他这一动作惊动了郭嘉和戏忠。

两人双眸都放了光的盯着他,脸色微微有些期盼,还得是你知道怎么劝戒,荀或看似温水一般,实际上他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一旦倔起来,比任何人都倔。

今日他们三人来做客,其实还是打算你一言我一语的劝一下,反而也打听一下荀或的心思,却没想到他这么坚定。

好在此刻还有徐臻劝言。

荀或看向徐臻,叹了口气道:“伯文,有话就说吧。”

徐臻点头应声,然后说道:“除三州之地外,我还想从国库拨付一笔钱粮用于安定冀州,并且以此发展,同时迁徙各地多余人口到冀州安住。”

荀或:“好……明日晨议我会进言……”

他还以为徐臻要劝几句……郭嘉和戏志才也是登时无语了,你在那更个鸟儿似的卧了半天,结果蹦出来的是这么句话!

“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既如此不叨扰了,诸位慢喝,时辰不早我还要回府读书。”

徐臻拱手而走。

许褚与典韦两人跟随走出来,这么多年跟在贾诩、诸葛亮一伙里,还经常宿卫徐臻,他们两人的见识和思绪也有不少增长的。

今日也看出来问题,典韦顿时追上来拉着徐臻衣摆就好奇的问起来,“怎么,荀令君原来不想主公进魏公啊?”

“他为啥不愿啊!?”

徐臻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个心思还真不好菜,摇头道:“我又不是人家肚子里的蛔虫,我哪儿知道这个。”

“但是我明白一件事,他身上背负了太多重担,当年所举荐的兖州、豫州、徐州官吏大多都是出自于文若兄长,这些人恐怕有半数都是忠于汉室而出山,再加上交口称赞这么多年的荀氏名声,他不敢有违背。”

“一旦主公进魏公,就会被认为要更进一步,因为这是王与侯之间的缓合之地,先进魏公置封国百官,而后再取与天子相同之特权,赐加九锡,便可以……害,我和你们俩说这干啥。”

徐臻白了典韦一眼。

典韦嘿嘿挠头,走开了一步,然后又都囔着道:“那您提出这句话,不是害了荀令君?”

“无所谓,我会出手。”

徐臻背着手神神秘秘的上了马车,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自然能全下荀或来,现在距离那个时候还要数年之久。

远远不到要救人之时。

这一夜聚会,记录在了校事府的秘录中,送进了丞相府的内院。

曹操在深夜便已经得知了消息,四名心腹谋臣,聚首饮酒,谈论进魏公之事,原本应该是要呵斥警告的,不过曹操却觉得还没看够。

这宴会上肯定是有人未曾尽言,不过也罢了,这条路绝不是那么容易走得通的,若是自己走不下去,便保全了文若的千古清正的名声。

曹操躺回了卧榻上,将书简札好放在了枕头旁边。

美美的睡了一觉。

……

第二日,刚下朝,徐臻满脸不悦的上了马车,没和谁多说几句话,直接就叫车夫开去城外军营。

马车上,贾诩早已在等待,双手执礼而拜,关切的问道:“君侯,情况如何?”

“不怎么样,叫自己想办法,朝廷最多能拨付十万石,实粮三万石左右。”

徐臻长叹一口气,一副满不高兴的模样。

贾诩眨了眨眼便明白了,没啥钱了,看来还得自己想办法去搞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