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一十二章:独辟蹊径啊,君侯!

当天百姓回归冀州,军民一心,上缴了财物,又重新发放分配。

加上曹操承诺以三郡之地库藏来援,缓解了徐臻眼下之急。

过了三日,徐臻连河间也拿了下来,实际上打得还算是小心翼翼了,本身里面的守将就没有一人,只剩几千守军。

战绩之斐然令百姓不得不臣服,所幸的是听闻过徐臻在兖州、徐州和南方的各种名声,都知道这是位爱民如子的君侯。

如今也是天子诏书下亲自封下的冀州牧。

毫无疑问选择了拥戴。

不过在夜里贾诩与徐臻又复盘全局的时候,其实还是认为有一定的可能,得益于袁绍的劫掠计划。

他带走了钱财不错,带离了民心也不错,但最终产生巨大改变的是在民众心中种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

再好的惠政,再好的主公,惹急了一样要逼死老百姓。

徐臻会不会和这样?

那谁知道,但是他连袁绍都打得抱头鼠窜,以后他要劫掠起来肯定更加彻底,惹是惹不起的。

动辄烧下几十万石粮草,对于两军来说那是一场胜负的关键值得欢庆,可对于百姓来说算个屁的欢庆,他们蹲在野地里看着火光的时候都欲哭无泪。

那可是一年到头来的劳苦所换,背靠天炎,脚踩蒸地,劳苦为家囤积的粮食,一个拉出去抢走,一个追上来烧了。

就这样没了。

但是又明白没办法,如果不烧的话他们倒是回得来,这些粮食也回不来。

总归是苦的。

只有真正不打仗了,才能每一年都数着安稳收成过日子。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徐君侯当年所在的三郡,也就是陈留、九江和庐江,那可都是已经不招兵买马了,只管种地耕田,而且土地一开始是租借,等几年之后可以凭借买断把田产买下来。”

“听说了,是这样的政策,他的惠政是沿袭兖州军屯,当然军屯也是他主张,先借牛借田给百姓,种地交税,多出来的做存粮在家中,等多余了就换成钱,钱又多了就换金银,最后可以买田地自己种。”

“那,租的和买的有什么区别……”

“租田税收高,买了田地,只需要缴纳一分,有时候收成好,半分都可以,当然不是所有田土都能买卖,要抢的,看能开垦多少出来,咱们冀州土临近了黄河,水灾多着呢。”

“一分?”

谁还附和后面那句黄河水灾,都在想的是怎么要这么少,当年袁绍在的时候也是二八开税,而且田土大多不是百姓的,他们永远没有归属感,随时可能会被驱走。

安稳种地数年倒是可以存钱养家,可惜的是乱世向来不平稳。

所以还是要田土才安心,十年前可能大家想的是,能有地种就不错了,只要它可以产粮食,产出来了能分给家人一口饭。

现在恐怕要更多了,要问一问田地能不能分一小块,给我家种世代耕田。

这种心绪,士族人大部分不会明白,他们或许会嘲笑为何有人理想为世代耕地而不是报国扬名。

不过在经历过流民荒灾的百姓眼中,世代耕地就是最脚踏实地的活法,靠着老天而活。

二八开税就不算多,三七百姓都可以接受,哪怕有人弄到了四六,老百姓咬着牙也会暗地里骂几句,然后无奈接受。

“种吧,这屯田之政光听着就感觉比之前活泛许多。”

“立足于百姓便是好事,我先回去告知乡民,诸位告辞。”

“告辞!”

“俺也去奔走相告了!”

这里是清河外的告示之地,许多乡村亭落识字的人都来看新告示,但还不是内政的新政内容,只是相当于一个预警。

告知接下来大概的内政变化走向,目的是让他们先行做好心里准备。

别到时候一时半会觉得接受不了心理落差太大。

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方才最先开始讨论的人,实际上就是贾诩的麾下暗探,这些年从事流言等事务熟稔,可以精准把握如何在最佳的时机,以何种惊叹的语气说出相应的话。

如此场合当然也是要先行发言行事,挑动话题,若是有时碰见了无人识字的状况,还要负责给百姓读一下告示所言。

这只是一个小缩影,几乎围绕清河郡,乃至目前重建结束的大部分冀州都再在这样,调集人心,准备再赶一季的农忙。

现在还没进入五月份,想要赶种完全来得及,只不过收成的时候会晚一些,错过了应季也会收成少,不过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

徐臻留了诸葛亮在清河城中,以库中钱粮准备修缮改建衙署以及各处府邸。

各大部的所有宅院全部要微改重建,还要加上内城街道也要修缮因战被损毁的道理。

原本清河郡内城的士族宅产,全部封存记录,后面留给官吏居住。

清河之中到现在还有一个崔琰在居住,其余的当地名士,还有待拜访,不过徐臻应当不是特别需要他们。

定诸葛亮总揽之后,徐臻留下了赵云、许褚两人极其兵马给诸葛亮而用。

他和贾诩、典韦去了邺城。

从界桥过去,不带兵马的话轻装上阵,也就是半日的路程。

在傍晚时候到达,邺城主城里面已经在开起了盛宴,文武汇聚于此,不知多少功臣欢庆。

徐臻到的时候还有虎豹骑亲自来接迎,将他迎入了邺城之中偌大的主殿大门之前。

再进其中广场,沿着大石板路一直向前,走二十几层阶梯往上,阶梯中间一列向上乃是凋纹画虎,凶威赫赫。

这一座比许都皇宫更为宽敞的衙署,便是当年大将军袁绍的府邸。

正殿之中更显富丽堂皇,经幢庭柱皆有镶金凋纹,看工艺几乎都是上好的手艺,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徐臻沿着阶梯而上,此时已经铺上了红毯,殿内有人高声赋诗,康慨嘹亮。

听得门外宿卫一片叫好,而阶梯之下见到徐臻着无不挺立腰身站直身子,不敢丝毫懈怠。

一路而上,歌声越发浓郁悦耳,让徐臻脸色也得感染,逐渐浮现出笑容。

恰巧在正殿门前,见到手持酒壶的郭奉孝一脸微醺红润,胡须飘扬,披头散发踏着歪斜步伐而过,举酒相邀另一人。

又看到荀攸坐在曹操身旁低声轻语,引得曹操不断大笑。

直到有人听见了通报,看见了徐臻。

场面慢慢安静了些。

“君侯来了!我早说,今日临夜间君侯必到!来来来!君侯上座!”

“伯文,来我这。”

曹子和靠在右下第一根柱子上,排着旁边的空位。

“君侯,此处是您的尊位。”程昱面带微笑,伸手向左边指了个位置。

徐臻走到这里时,感觉到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已经是到了千呼万唤的时候了。

走到哪里都有人识得自己,并且热情呼唤,而去与不去,都不会得罪任何人,他们自然会有合适的理由说服自己。

最后也是曹操抬头虚着双眸看了一眼徐臻,招手道:“伯文。”

徐臻快步往前,对曹操躬身行礼,面色依旧很是平静,含着些许笑意。

到这一阶段,可说已复定了半壁江山,虽是从内部而外扩张,选择了一个奇怪的路线,但好在是也幸运的达成了各种战略目的,如今已经走到了一个徐臻知晓迟早会到,但身在其中颇为峥嵘的地步。

“主公,接到书信在下便从清河而来,可是有要事相商?”

曹操脸色忽然一僵。

没事不能叫你?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么死板呢!

“无事,让你提前来此一观邺城风光,何等风采!日后领了冀州牧,治所在此真当乃是天下少有的风景!”

“我治所肯定在清河啊。”

徐臻愣了愣道。

曹操也一下顿住,脸色片刻间变得似笑非笑,紧接着又颇为严肃起来。

堂上正在嬉戏庆贺的文武,郭嘉、荀攸,跟随徐臻而来的贾诩、诸葛亮,甚至是在一旁为侍从跟随而来庆功的杨修都站定着看向徐臻,他不要邺城为治所,转而选清河。

这心思未免太为公了,那建邺的壮硕建筑,林立街巷,还有这么漂亮的水里农田都要浪费掉吗?

弃金玉邺城不取,反拿清河郡来做治所,那地方被多月的大战围攻,已经摧毁了许久田土,山坳……乃至道路为之改道,河流为之不流,因战之罪令境地屠戮遭灭,土地皲裂。

百姓流离失所,士族商贾因此蒙难,原本户籍早已经十不足一,要怎么才可作为治所。

曹氏宗亲之中,如曹洪和夏侯渊等人,以前曾经嘲讽、不服徐臻之人,现在也早已是苦涩暗笑。

讥讽之意不见多少,多的是为徐臻心酸,怎么到了冀州来,还是这般的明哲保身,人都已经是君侯了,堪称许都曹氏之下的第一外姓大臣,还要活得这般的小心翼翼。

说起来也是令人颇为唏嘘不已。

“为何,一定要在清河?”

曹操脸上重新微微有了笑意,稍稍凑近了问道:“清河名士源地?可大多是断壁残埂,光是修复就不知要多久。”

徐臻苦笑道:“南北通达,名汇之地,有诸多士族的老家,清河、河间都算一处,但是邺城这里……”

他说到这的时候停顿了一下,摇了摇头,“此地太过壮丽,可不是我能得承受之地,非得是主公亲自来领。”

曹操后仰了一下,脸色越发的好看了,“怎么说?”

“袁绍反天子,尚且封大将军,封邺公,主公今有精兵良将,得大半沃土,为大汉立下功劳直至先烈英豪,四百年无臣子能出主公之右,为何不能居此位?在下甚至敢上请天子进封为魏公。”

那就是,这个邺城是专门留给曹操的呗。

汉朝本身没“公爵”,分王侯,又因为高祖皇帝曾立下白马盟约,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所以外姓之人能够封侯已经是极高荣耀了。

将军之中冠军侯便是人人想要的封号,只可惜自那人后再无人领得起此称。

公这称谓只有一人坐得极久,便是王莽称安汉公到了西汉末,这就是专门便于篡位用的。

当时给袁绍,实际上不也是为了以此抬高而害,不过袁绍从不以这一身份自居,巧妙化解,相当于无用。

但是现在徐臻说出这句话,还是让堂上的所有文武都鸦雀无声,不再多言。

特别是士族中人,沉默到了极点,而郭嘉等人,则是眯着眼环顾四周,不免对徐臻又多了一份敬佩。

不得不服,这一句话恐怕比得过千万句马屁之语,甚至比得过十件军功,他徐伯文一句话,很可能给他冀州要到十年重视重利乃至是重要的人才倾斜,只因,他要将邺城甚至魏郡留给主公当封国。

绝妙!

郭嘉当即微微摇头,背起了手来,在场所有文人雅士尽皆如此,不可思议的眼神纷纷看向了徐臻。

出乎意料。

主要的是,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更是绝妙,他本是白丁出身,说出这番话虽忤逆但不背祖,他地位又高,战功显赫,文治深得民心,虽忤逆又绝不会被开罪。

最后,曹操一定不会受。

“说什么屁话!”

曹操哑然失笑,一把拉过了徐臻,让他坐在自己身旁的蒲团上,环顾了四周的文臣武将,一瞬间先将所有人的神色都尽收眼底,大概有了个猜测,于是摆手朗声道:“邺城之事由州牧定,诸位不要过虑了!”

“喝酒欢庆,伯文开玩笑呢!”

说完这话直接趁着酒气把手搭在了徐臻肩膀上,等气氛重新回归热切之后,拉过徐臻到近前,嘿嘿一笑道:“你小子,刚才说的什么意思???”

“认真的,居功至伟者可进公,三请而不受,天子复请则进位也,十年期足够来成此事了,”徐臻回头看了曹操一眼,并且不动神色的将他手躲开了些,拍拍打打的,烦死了。

“嗯……”

曹操凝神定气,稍稍思索了片刻。

“好,随我回许都,先敲定冀州牧,百姓迁徙,内政军政所有事,一一与陛下禀报。”

“喏。”

徐臻连忙躬身,让知道自己必须得去,跑不掉的,战事军报得亲自和天子禀报,而且还要把家卷接到清河来。

除此之外,还得回去……要钱!

徐臻暗中舒了口气,抢回来的钱财还不够用,仍旧还需要大量的资助,回去尽所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