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五十七章:飘了飘了,车骑太飘了!

“呵呵!我将取名,铜雀楼。”

徐臻微笑而视,极目远眺,神情慨然舒气,感觉颇为舒适。

“将这些年所得,舒侯刀、宿铁苗刀、银龙枪等,以及名贵战利都放于其中,譬如方天画戟!颜良的战甲!以及文丑、吕布、高览等人之甲胃用以所藏……”

“再将宝物,珠玉,存于其中,派兵值守!”

疯了,疯了……

这,这可太飘了!

如此一座楼阁,若是藏这些宝物,等同于在传威天下!

这事可不该是您来干,这得是丞相亲自来建,这是用来缅怀常年征战,功成名就所得!

为何要干这种事!

诸葛亮和贾诩人都呆愣住了,猜了这么久居然是用来干这个的?

“师父,不……不能这样。”

诸葛亮颤声言道:“如此一楼阁,天下皆知,您一生清名,怎能在此时被污。”

“此楼阁一旦落成用途,定然会传遍天下,世人皆知!到时候更加说不清了。”

“您是不是被谁威胁了?”

诸葛亮面色都开始发苦了。

要是被威胁了就眨眨眼。

这不符合你的性格啊,以前可从来没有这般奢华过,这一座楼阁耗资耗材乃是天工院所出,而清河天工院,也就是蒲元、蒲风,属于徐臻的家臣。

这座楼阁,是属于徐臻自己花钱亲自打造所起高楼。

而这一片地界也是他亲自驱赶士族,将他们祖宅迁徙开去,才有了如此大的领地。

这个楼阁,属于是徐臻私建之地了。

“真要,这么放?”

徐臻想了想,当即眉头一挑,脸上逐渐浮现傲气,“放!怕什么?打了十年胜仗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跟我走!”

徐臻大手一挥,率先和典韦走在前方,准备上马去城内楼阁观赏。

诸葛亮在后面朗声而喊,都带着哭腔了,“师父!一定要考虑清楚!!”

“车骑三思!!”贾诩也大步跟着前行,满脑子汗来不及擦拭,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半个时辰后。

三十六车华贵货车到了楼阁之下,大门打开,浦风带着蒲元在门口等待,在植被绿茵的院里,还有三十几名木匠、石匠。

蒲氏虽然全都是铁匠世家,可这些年在徐臻的资助下,已经有了大量的人手。

“车骑,楼阁已经竣工多日,内部打造的木柜极多,沿两条木制阶梯向上,可以随时安置。”

“好,”徐臻负手而立,点头端详,抬头欣赏高达三十几米的楼阁,木制柱稳固,石料做基,这些他不太懂,不过有此心设计楼宇后,木匠和石匠理会了他的心思。

用巨量的实心石料做了基地,再逐层而起,花费了一年的时日来打造。

耗资巨甚,足有十万金。

这两三年来徐臻君侯、战功所得、俸禄所得以及典韦的些许家产,都在这里面了。

“搬东西!”

徐臻一声令下,三十六车锦布全部打开,众人好奇的看去,上面密密麻麻堆积了书简,古卷,羊皮卷,旧败发黄的竹简等。

予以分类,应有尽有。

名家遗作、风闻地志、音律诗赋、兵书政策、甚至还有书法所藏,其中以蔡邕、钟繇书法为多,当代大夫钟繇书法超然,已传成“钟体”,被士族文生儒士所瞻仰,争相效彷而学。

琳琅满目全是珍藏书册。

诸葛亮和贾诩人都看呆了,步履缓慢的沿着车马而行,这本来就是双马拉乘的大车,车驾打造得非常宽大。

一车至少能藏二百余卷,更别说里面还有不少帛布、锦布、羊皮卷所写名作。

“这些,怎么得来的呀……”

“这足有八千卷吧?”

“好生壮观,”贾诩站定了脚步,稍稍叹了口气,“这么多书简,对于士族来说恐怕比这一整座楼阁庙宇还要值钱。”

“甚至,孤卷为无价宝,已经不会再写出如此着作了,这一卷,春秋时国策。”

“这一卷,乃是兵书,记载了失传的星斗八卦阵……”

“这,这是杂家的学说,居然还能见到所藏,也是奇妙。”

“这本是农书,我曾经了解过,”贾诩和诸葛亮笑言,“其中记载了南北各地,地质出产农物的品类,便于精妙挑选种地耕田,得产更甚,这不是名家之作,而是多年经历得出的珍贵瑰宝。”

“若是有官吏得此书,农耕便可出政绩。”

“怪不得车骑懂得如此多的农耕之理,学识的确渊博,这里的数千本书,他定然是全部看过。”

贾诩深深感叹,一个人,特别是功成名就的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来日夜苦读,理解书中含义,并且在行军、理政之时也绝不偷懒懈怠。

这一份品性,已经直追圣贤。

如此车骑谁能不爱,谁敢不敬。

贾诩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即便可以做到,想要读完所有书又记住学会,也是近乎不可能。

不过,徐臻随着智力增加,“过目不忘”的本领中,可以容纳的学识就越发的多。

记住了之后,可以慢慢理解。

而且,竹简、皮卷上的书写内容本来就不多,不像一本书那么冗长枯燥,看完倒是不会花费太多时间。

主要徐臻每看完一些,思考多了,不需要系统奖励,思绪之能也在慢慢增加。

而且越看得多,增加得越快,甚至逐步要有急思奇想,思绪运转快如闪念。

几人感慨之后,站在了徐臻身后,与他一起看宿卫和楼阁内出来的工匠们将这些书籍搬入楼阁之中。

几柱香时间慢慢的搬运进去,摆放整齐,从一层起,阶梯顺势旋转而上,每走一步都可随处拿书。

且阶梯较高都是木制,随时可坐下观书,等同有桉牍随时可在,每十阶,就有木柜之中摆放笔墨纸砚。

可以书写随笔。

还有在高层的景观别致处,还有古琴、胡笳等乐器,供消遣娱乐,看质地都是古物珍品,收藏得当保存完好,十分雅致。

如此楼阁妙地,对于寒门士子来说简直是天庭仙境,万死求得一观也。

士族儒生,同样没有这等奢靡的闲情雅致,若是能进楼阁一观,自最下层的地志杂书学起,到最高楼层的内政、兵书、孟德新书残本等用兵心得,若是全数学会再出楼阁。

不知其能有多高,只怕必能成就某一州之地,行走天下皆有谋略,若能施展必有功绩。

这地方,当是天梯。

贾诩和诸葛亮逛完了上下楼层,看完了书籍摆放,如此摆在一楼正堂处的那些甲胃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这地方乃是,给读书人之赏赐,进楼阁一观先贤之学,是无上尊贵之地。

丞相若是知晓,只会夸赞而不会怪罪,甚至自己都要亲自来一观。

徐臻还将他写了一半的《孟德新书》放在与《孙子兵法》之中已得的数篇放在一起,一同作陪的还有《吴子》、《六韬》。

已经无形之中是拍了一个清脆又恰到好处的马屁了。

“我早该想到!”诸葛亮双眸微颤,满脸兴奋,“师父乃是谋定后动之人。”

“此乃是重学举能,培养后学孩童,令冀州日后为文汇之乡,让有志之士自小可入学有所得,此举应当会惠及万世!”

“办学,重学!此乃是轻士族,举士子之法!师父心思当真一心为民,心系大汉后世,为汉人谋利,孔明敬佩之至。”

诸葛亮并未觉得士族把持是好事。

过去的四百年,士族之人察士人德行,再慢慢推举,以德才兼备为主,重德轻才,本来是选举官吏的稳固之法。

但是到后来士族势大之后,也就逐渐变了味,让百姓子民之中必须依靠名流方可得学,寒门要依靠一方才能有所举荐。

真正天赋异禀者或许家中为农,并没有书籍可学,泯然众人矣。

想到这,诸葛亮不禁脑海中想起徐臻曾经教导他一则“伤仲永”的故事。

缺了个好父亲。

现在师父如此办学,推学于天下,便是杜绝此事,从此立功者之子,可入楼阁求学。

苍天,幸得师父降世,有人于浊世荡清朗,令天下百姓俱得欢颜。

“师父,此楼阁当为旷世之所!”

徐臻顿时抬手,“乱旷,这是我送给昭姬的礼物。”

诸葛亮:“……”

贾诩:“……”

“三思啊师父!!!”

“三思啊车骑!!”

我的娘哟……

你送我好不好!送给我啊!

两人当即头皮发麻,这事传出去名声是真的不要了,如此多的古籍珍藏,居然是博妾室一笑。

这心里再喜欢也不能这样啊,恐怕要传为一段谈资了。

荆州那些儒生本身就在乱骂,这些年不断诋毁你的声名,若是知道这些书籍都锁于楼阁,还不暴跳如雷,气急败坏。

把师父你祖上都骂臭。

……

“什么?!”

蔡昭姬站在楼阁前,一时间哑然失笑,惊喜不已的看着徐臻身后的高大楼宇。

夫君苦心孤诣,暗中谋划,又兴师动众如此,居然是为了送我一座楼阁!

怪不得,这一两年家中的钱财少去了这么多,原来都散给了为人力的流民百姓。

光是这一座藏书楼阁,不知能救下多少流民百姓,让他们得一年的收入。

不至于只靠着田土而活,而且这一座楼阁,可以让多少境内商贾、士族、官宦效彷。

如此又可以救多少百姓。

“昭姬,你敢不敢收下这份礼物!”

蔡昭姬一袭粉色长裙,盘发于头顶,虽不算特别雍容典雅,但有素雅恬静之感,苗条玉立身姿修长笔直,露出明媚笑意,当即点头,“自然要收下!”

“这楼阁全是夫君心意,昭姬必然收下!至于世间那些名流是要在雨中高歌怒骂,还是以笔墨为刀,中伤昭姬,全然只当塞外之风,或急或缓,拂面而过。”

“昭姬只管自己快活便是。”

蔡琰笑意灿烂,双眸颤动凝视着徐臻,全然都是爱意。

当年散去家产那三千卷书籍,看来一点都不亏,日后这楼阁还可以将散去遗失的书籍收藏回来,还多了八千余卷各地士族的家中古卷。

更重要的是,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散去家产之情。

“走!”

徐臻愣了片刻后,一把拉过了她的手,修长身姿飘飘欲仙之感顿时油然而生,在许多人羡慕的目光中跑进楼阁一层。

“去哪儿?”

“去楼阁高处,与你快活,今日当饮醉于琼楼,送夫人登天摘星。”

“哈哈哈!”

听闻此话,蔡琰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有婢女进入合上了大门。

一夜明灯照楼阁,十几丈的顶层之上,微光宛若月华,恍忽朦胧的亮了一夜。

……

许都。

丞相府。

“送密令的军士,已经返程到达数日了,禀报说是在中山半道上,遇上了伯文,于是提前告知了他密令之事。”

郭嘉面色难看的在曹操面前躬身道。

“嗯,”曹操正在闭目养神,听闻此话睁开眼,端起茶杯来吹拂热气,这是冀州送来的贡茶,极其珍贵,据说乃是当初袁绍培养的茶园所产,现在归徐臻所有。

“伯文回去了吧?应当已经到幽州驻守,准备攻伐柳城乌桓,威震北方了。”

“不,他到清河了……”郭嘉苦涩的道,“而且,还散家产建高楼,造了一处铜雀楼阁赠予其妾室蔡夫人,据说藏书万卷,纳名将甲胃以显威,束乐器于高歌,夜夜……笙歌。”

“噗!!!”

曹操一口茶水喷在桉牍上,目瞪口呆的缓缓抬头,浓密的卷曲胡须都沾满了茶水,不可思议的喊道:“什么,啊!?”

“徐伯文?!你说的是徐伯文吗??!”

“蠢夫吗!居功自傲了吗?!这才攻下北地,不过两州之主,屯兵幽州,已经开始享受了吗!他才三十出头!”

“还建高楼!我,我……”

我也想建来着。

曹操忽然气势一松。

铜雀楼,啧,好名字呀,藏书万卷其中,与妻卷所爱笙歌而游,纵观清河美景。

怪不得他要把治所搬去清河而不是在魏郡邺城,清河依山傍水,清流贯城,风景本身就好,若是在高处看,更好。

城中楼阁登高环顾,最好。

好你个徐伯文,感觉有点羡慕。

“那他密令真的收到了?”

郭嘉表情冷澹,点了点头,“收到了,并且明言告知,定会不辱使命。”

“啧,”曹操眉头紧皱,略有狐疑。

但只是迟疑了片刻,当即拍桉而起,“那就等今年之后,战事若败,再去问罪!我等着看他如何破柳城!哼!”

曹操冷哼一声,准备大步离去,到了郭嘉身旁的时候,稍稍凑近来小声问道:“在许都附近给我寻些名匠,去邺城造楼阁。”

“啧,丞相?”郭嘉郑重咋舌,想要劝戒。

曹操连忙摆手,“罢了罢了,以后再说。”

“把伯文修楼宇一事,广为流传,传去荆州,看看那些人还想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