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五十六章:天呐,他建了一座华丽楼阁

开春之后,第一次见到曹操如此高兴兴奋,定然是北方传来了何等战报喜讯。

郭嘉和戏志才两人顿时也反应过来,当即去叫荀或。

从尚书台一路到丞相府。

在匆匆行走之时,荀或依旧保持气度,仪表不失错漏,脸色依旧镇静严肃,缓慢的说道:“我看到情报了,奉孝不必如此着急。”

“不错,尚书台的确是先一步可知消息,北方局势是否有所变化?”

“公孙度诚心归附了?还是伯文攻破辽东了?”

郭嘉的话,成功让荀或顿住了脚步。

怔怔的抬头看了他一眼,当即道:“你把伯文当什么了?年关之前偷偷摸摸的攻下辽东?”

“嗯?你原谅他了?”

郭嘉眉头一皱。

此前不还为了“留香君子”的事情,天天气急败坏的说徐臻,一提就炸吗?

而且这半年都是车骑车骑的叫,死活不肯叫一句伯文。

“咳,此事休得再提,”荀或摆了摆手,“不是攻下了辽东,而是乌桓要南下劫掠冀州商马,被公孙度击溃,已经又缩回了柳城。”

“原来如此。”

郭嘉当即眯起了眼,喃喃道:“这比攻下辽东,更好。”

“不错。”

几人又重新走了起来。

戏志才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徐臻越是立功成名,他当年的举荐之功也是越发的水涨船高,怎么样脸上都是有光的。

荀或接着说道:“辽东地势险恶,当地百姓依附于公孙氏多年,深得恩惠,而且我们对辽东了解甚少。”

“若是要治理,有一定阻碍,加上天高地远,想要运送粮草或者即时出兵,都有艰难险阻。”

“为今之计,将幽州治理重归当年刘虞所在之时那般繁荣鼎盛,人丁兴旺,方才是最佳选择。”

“如此可倚靠幽州之地,近邻之势,若是得以稳固,便可不断繁荣周边之地。”

“这样,才能驰援辽东。”

“嗯,不错。”

郭嘉和戏志才相继点头,以内政繁荣,勤政爱民,来收治各地的百姓,日后方可驰援辽东,那攻下辽东之后,就可以支援治理。

共同繁荣。

“刚好,现在伯文还在建驰道,日后通行,驱逐乌桓,便可保北境平安。”

说话间,几人已经到了正堂上。

上了阶梯之后,因为走得比较急切,说话都喘息起来,刚到堂上,曹操当即招手,“文若。”

“给幽州送粮食,今年全州之地,将钱粮资助幽州,拨付国库钱粮,迁出人丁北上。”

“一年之内,我要幽州重回昌盛!”

“至于如何治理,子和、伯文自可想办法,新任幽州刺史为子脩,让他随意点人为别驾,可调动任何人,领虎贲三万,到涿郡赴任。”

“伯文、子和当继续屯军幽州,且我有一道密令交由伯文,文若你为我撰写。”

荀或当即深吸一口气。

颇为欣慰的看向了曹操,这些话出来,将荀或内心所想几乎全部都概括其中,无需再进言了。

光是听曹操的这些安排,就知晓他已直截了当的要揽过决断,不听商议,而且也无需商议。

这就是最好的方式。

“喏!”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知应之声。

荀或走到曹操身前,为他撰写密令,此刻堂上就颍水文士三人,也都是曹操的心腹之臣。

听完了密令之后,都各自露出异色。

荀或略微担忧的道:“伯文虽用兵有方,但是……今年之内攻下柳城,驱逐乌桓,恐怕还是有些急切了。”

“只需,震慑边境便可,如今南下还要准备军资,南北不断有暗探来往,彼此刺探情报。”

“若是北方战事不断,边境乌桓侵袭,兵胜倒是无妨,一旦兵败,反而会激起边境异族祸乱之心。”

“我不这么认为,”戏志才面色严肃,负手而立,“夫战者善用地势天时,配以人和,主公之所以下此密令,看重的乃是伯文已经联合辽东,让公孙度与其共战。”

“如此,便得一助力,联合攻伐乌桓。”

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

当即笑了起来,指了指荀或说道:“你看,内政文若懂我心思,军事志才懂我心思。”

“奉孝却是虽懂,但却不爱争吵商议,只是在旁而观,时刻准备以一言夸赞于我。”

郭嘉澹然一笑,不置可否。

“志才说得不错,”曹操点点头,“伯文已经和辽东熟稔,公孙度护商马,便是在讨好伯文。”

“如此,伯文出兵最好。”

“天下骑兵,精锐尽在北方,而北方骑兵,精锐尽在伯文。”

“乌桓乃是马背氏族,多年前令他们闻风丧胆的,便是公孙瓒的白马,而现在伯文的骑兵,比白马更甚。”

“唯有他能定北方乌桓,而公孙度既然肯支援,意味着至少公孙度、公孙康这一代人,不会有所反叛,我至少有二十年时日,慢慢收复辽东。”

此地,曹操认为宛若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却可作为一道屏障抵挡外寇,是以也并不打算全然交给他人。

公孙氏是一定要换掉的,二十年,完全足够了,又或者在这二十年内,他自己也会明白个中玄机,反而主动请调他处。

“伯文和子和此次做得不错,该当记功,昨夜,子和也将辽东大片地图交到我处,在一年之内可不断完善。”

“今年,北方战事就看伯文了。”

曹操面色笃定,刚好此刻荀或装好了密令,亲自交给了宿卫统领,去差人送到给徐臻,这书信三日内到了冀州中山。

还没到幽州就已经遇到了徐臻的军队。

他数千轻骑南下,回冀州理政,在开春之后看到局势,知晓公孙度的决断,徐臻就返程了。

接下来只等着冬日到来,河面结冰攻打柳城,将乌桓单于斩杀,今年若是运气好,或许蹋顿和袁熙都能遇到。

一位是乌桓部族的新任单于,一头在外的孤狼,另一位是袁氏的遗孤,应当可论为独狼。

“车骑,此乃是丞相密信,在下得出来之前,又得戏祭酒叮嘱,请您千万人在幽州,即便不胜,亦可震慑。”

“哈哈,好,我知道了。”

徐臻当即点头,开朗而笑。

这军士说完之后,躬身行礼,目露景仰的深深得观徐臻一眼,当即转身上马离去。

等他走后,典韦从战马上下来,和徐臻一齐到山道一侧靠近草丛的地方放水,唉声叹气起来,“唉呀,这话是什么意思?”

“让俺们别回去,就定在幽州,还说什么不胜也可震慑,啧,这是盼着俺们输呢?”

徐臻正要转身,典韦连忙怪叫了几声,“诶诶诶!您说就说,别转过来!”

说完了又转头偷看了几眼,然后往右边儿远处挪了挪位置,抖擞一番之后,舒适提裤。

徐臻郑重的声音悠悠传来。

“这是在让我等立威北方,护一州安宁,要以决心安定民心,做给天下百姓和幽州士人看,我估计下一步,便是要以举国钱粮邀民北迁。”

“丞相也知晓先让幽州繁华起来,惠及边境,日后接辽东就不会过于艰难。”

“现下的确有点急了,好在公孙氏两代人还可以再守几十年。”

典韦和徐臻走在草地上,踩出轻微的嘎吱声,“几十年?”

他抬头诧异,追着徐臻的脚步前行,“那俺都多少岁了,再者说了,总不能这几年一直在北方守着这右北平吧?”

典韦已经颇有怨言了,更何况别的军士,远征乌桓,对士气会有所损伤,赢了一切都能提振,若是输了,日后带兵就要休养生息数年了。

可休养生息能够养军士之康健,但是又要失去常胜军威,怎么想都不太好。

“诶,君侯。”

“叫车骑,”徐臻白了他一眼,怎么谁都知道改口,就你不肯改呢!

“哎呀,懒得换了,叫多少年习惯了,”典韦大大咧咧的道,“车侯。”

徐臻:“……”

你咋不叫君骑呢?

“呸,君侯,这不会又是曹氏将军的诡计,让俺们一直定在这幽州荒瘠边境,自生乱象,他们南下取功定荆州、江东,然后打算弄死您吧?”

这些话,典韦自己是不懂的,他脑子里只有忠诚与厮杀。

他是跟随徐臻身边最早的人了,生死之交这个关系叠加了不知道多少层。

出生入死十年,从不考虑离徐臻而去,而且将徐臻生死看得比自己重要。

这种思想,还有这些担忧,肯定是一起跑步的某位祭酒灌输给他的。

耳濡目染之下,典韦也担心他们会这么干,民间可有句话叫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徐臻嘴巴无意识的都起了一下,吸了口气,而后平静的说道:“不可能,不要这般胡乱猜测,就是主公相信我能拿下柳城罢了。”

“此战别人来决计难打,但我来便最好不过,子龙可是有杀乌桓的经历的,从冀州调任子龙到幽州,今年冬天斩杀就是了。”

典韦挠了挠头,呆愣的问道:“那现在去哪儿?”

“回冀州,做件大事!”徐臻背着手上了马车,神秘莫测也不把话说全,让典韦坐上车夫位置,把原本当车夫的宿卫赶去骑马,自己好奇的撩开门帘探头进去,“何等大事?”

“哄妾室开心,满意了?”

徐臻在里面冷着脸说道。

“啧。”

典韦无趣的放下了车帘,给徐臻驾马,心里全然不在意,不想说就不说,瞎说什么意思。

还哄妾室开心,这算什么大事,女人不过相伴者,依托我等男儿而活!

哼!

俺在家就不用哄。

……

冀州,清河郡。

在清河郡内城之中,偌大的各士族祖宅空地,本身是大片宅院之地,但是在前几年,被徐臻全数强拆干净。

留下了石板、石基,依旧还是一片用于建造居住地的区域,并非化作民居,也不是养为耕地,更加没有开槽引流而过,让内城也有一条河流。

不过天工院的人,已经在此施工一年了,造出了一座极高的楼阁。

横纵占地二十余丈,数角棱形,层层而上,高达十三层,近十余丈高,成一道景观。

在外城百姓时常得见,也都纷纷猜测在建何等楼宇,有人说是君侯理政想看清河河流盛景,也有人说是藏军备于内的军械库。

还有人说是天工院的新院落,要在里面做些上天的巧思造物。

众说纷纭,无人有真正所思,军中将士看管极严也不过远远可得见,近看无法靠近,会被驱赶而走

这个楼阁塔,恐怕要等徐臻回来才知道有什么用了。

随着百姓议论逐渐增多,士族日夜也有谈资,这塔楼越发的引起重视,诸葛亮和陈登、崔林等人时常被人问起。

都是苦笑摇头,不知何意。

“师父心思,我哪里猜得到?”今日贾诩又来发问,甚至还摩挲下巴猜想了很久。

但诸葛亮还是摇头不说。

贾诩一直觉得是这小子不肯说,实际上是他身为弟子真的半点不懂。

“壮宪,车骑也没和你说过?”

贾玑连忙躬身,“父亲,真的没说过,这一塔楼,估计是车骑效法公孙瓒、袁熙建造军械屯兵之地。”

“不对,”诸葛亮顿时摇头,“你说得不对,以我对师父的了解,此塔楼定然是做巧思所用,如同摘星楼,或者是居高处可观星象,好推算命数阴阳。”

总不能是让师母们住进去,再让那些高句丽奴婢,府中的婢女住进去吧?

居住于如此楼阁之中,日后可远观清河壮丽?

苍天!

诸葛亮忽然心里一抖,感觉还真有可能……

“你真信车骑有算命之能?”贾诩狐疑的回头,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诸葛亮。

也就你们师徒两人,老喜欢故弄玄虚,把控人心。

“唉,等车骑回来就知道了,开春之后,各地春耕如常而行,按照之前的进程,应当已经快到了。”

贾诩话音刚落,远处就有白袍军士出现,在大门下马,大步流星的进来,对几人抱拳道:“车骑已到清河外大营,请三位军师前往。”

“这就到了!?”

几人顿生意外,按照路程不该这么早,应当是先行一步,提前赶来了。

却不知是为何,或许提前有大事相商。

“先去军营,立刻备马。”

“喏!”

……

军营内。

徐臻叫人装了三十多车的货物,后面赶来的人也看不清是何物。

诸葛亮到的时候差不多都已经装完了。

“师父!”

诸葛亮半年未见,颇为思念,当即上前来抱住徐臻双肩笑得极为开朗。

两人关系,算是半个亲兄弟,又好像是半个父子。

更多的还是徐臻言传身教之下,印在孔明心中的师长先学身份,尊敬之中带有深厚情感。

“总算回来了。”

“冀州春耕,当然要回来,准备清点粮食等待秋收,今年春夏秋三季,除了并州哪里也不去!”徐臻乐呵的笑着。

和贾诩、贾壮宪也都打了招呼。

远眺城内那高耸出来的塔楼,当即微笑起来,“果然巍峨。”

“师父,那到底是修来做什么的?”诸葛亮好奇的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