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97 辐射的困扰

塔防战略 297 辐射的困扰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4-01 07:43:05 来源:笔趣阁

月宫二号楼的墙面工作进展顺利,接下来有一个关系月宫未来的决定。

水分类。

月表不比母星,这里充斥着宇宙射线,辐射非常普遍。以水为例,开发冰层的重水、超重水,远远大于土球海洋环境。

重水和超重水的分离难度很低。标准环境下,重水密度1.1克每毫升,沸点101.4摄氏度;超重水密度1.33,沸点更是达到104度,通过很简单的控温蒸馏反复几次,就能达到较为彻底的分离。

现在有一堆解决方案摆在面前。

比较激进的是把重水直接与普通水混合使用、饮用!

重水D2O没有放射性,化学动力与H2O有一定差别,大量摄入人体在短时间内不会诱发疾病。

超重水就不能当水喝了,氚的放射性较强,半衰期仅有十二年多,意思是提纯后的氚每十二年质量减半,并生成相应质量的其它物质,人体方面超重水一般主要用于医疗示踪剂,对人的影响跟照X光差不多。

月表现在没有核聚变装置,用不着氚。人员只有一二十人,医疗实验用超重水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部分超重水仍然需要储存起来,等待后续利用或自然衰变后的再利用。

保守侧相对极端的认为应该维持一号楼的利用策略,尽可能分离,并将重水超重水保存起来。

然而月宫面临的难题是,因为重力偏小基建速度也提不起来,月表环境下进行储存还要考虑温度问题造成的管道流动性,整个储存系统工程量非常大,甚至会一直占用月宫大量的人力物力。

经过综合讨论,最后还是决定采用工程压力最小的方案。

降低蒸馏标准,以分离超重水为主要目的。

少量的重水会进入引用水系统,剩下的重水、超重水,将被用于地质勘探……就是把水打到地下,看看会冒出来什么东西。

该方案重水与超重水混合物占用的水容器资源很少,可以等以后月宫工作没那么密集时,根据自身需求再行扩建。

月表,大家面对的不仅仅是水的成分问题,月壤一样有辐射!

自从月宫农业项目展开,月壤的辐射问题一直是地表人员的心病。

月宫现有的两个玻璃温室内的月壤,使用的是冰层附近及二号楼地基三米以下的部分粉碎而来。

宇宙射线影响物质时,因为原子核占原子体积比例很小,基本可以视作无遮挡,加上量子隧穿效应影响,无论是地表和地下的物质,都会表现出放射性。

不过随着原子、分子堆叠增加,地下受影响还是会小不少。

温室现阶段还在土壤培育和种植实验阶段,辐射问题已经成为各地表支持机构的重点攻关项目。

同样的也有几种思路。

一种是比较佛系的限量摄入含辐射食品。

该观点与放任重水不管是出于同一种理论……或者说哲学基础更恰当。

我们今天的一切身体功能、结构,是在漫长的适应环境过程中,通过不停的突变、优势筛选得到的最终结果。

人类要踏上宇宙,宇宙里最多的就是辐射,可以说是和热量一样无时不刻都需要面对的敌人。

太空人的基因主动适应太空环境,有可能是一种必然结果,没必要人为阻挡。

这种思路响应的人不算多,尤其受到C国各系统抵制,因为它有个致命隐患故意没去提。

进化的另一面是什么?

海量的死亡。

物种利用优势进化,通过争夺生存资源,或直接动手杀死旧物种,实现一轮一轮反复代替旧物种,才能实现整个族群的整体进化。

放在月表,就算有监测控制辐射源的手段,确保基因突变频率增加,并且以现代医疗手段抑制不良突变带来的额外死亡。那么获得优势变异的人,又要通过怎样的手段,将自身的基因优势表达在整个太空人群里呢?

以现有广泛存在的伦理、法律、道德,人工选择性的进化都是难以深入讨论的东西。

所以现阶段努力方向还是以消除辐射为目标。

在这个方向上微生物向和植物向的尝试,其中后者投入的资源更多。

玻璃温室内的辐射来源,是因为部分物质在宇宙射线影响下变成了放射物,例如氦5、碳14等,微生物并不能改变原子本身,只能通过对分子键的破坏和重建,进行分子层的重组。微生物的更替,也不能让放射物实现富集化。

植物则比较容易做到富集化。

大豆伴生的固氮根瘤菌使大豆成为固氮作物,类似情况很多,某些植物通过自身或共生细菌,能实现针对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富集,或者富集在土里或者富集在根茎叶片上,相对于把整个土都进行一次提纯,只处理作物和土坑显然容易许多。

但不管哪一种,最终都要时间来磨,土球上的同行们很可能没出成果就被怪兽干掉了。

玻璃温室也不可能一直闲着,必然要作为太空人们的食物来源使用。

问题很复杂,矛盾非常多。

总之各方面妥协的结果是,太空人们还是要以安全辐射剂量的计算为标准,适当食用温室产出作物,其实这也有利于加速消除辐射。

虽然民众们谈辐色变,其实大家接触辐射的情况还挺多的。

X光当然是典型,而它的辐射量还不算大的。

穿越极地航线的国际航班,内部人员遭受的辐射量相当于照两次X光,也没见那些经常往返土球两面的人员大面积死亡啊,最多就是献祭点头发。当然如果真的去做常年的疾病追踪,他们的癌症发病率肯定比普通人偏高,但并不会高太多,影响系数还不如饮食习惯造成的癌症发病差异。

所以当辐射能实现全链条追踪时,限量摄入并不会危害生命安全。

从月宫宇航员的角度出发,他们也知道如果不接受这个方案,别说月宫现在二十个人,以永续为目标,单纯依赖地表资源投送,连之前的十个都维持不了。

不过要塞更多的人进月宫,辐射造成的癌变、基因崩溃等问题,就必然成为第一优先考虑的事项。

微生物和植物向的研究短期内指望不上,眼前还是得靠工业手段解决问题。

月壤里没有有机物,但无数年热胀冷缩造成的沙化混杂、时不时外来陨石的袭击,让它的组成成分也很复杂。

这使得工业完全脱辐,工序工艺会十分繁琐,甚至需要一个比现有冶金、玻璃冶炼复杂度更高的系统,较低的重力,也使得一些分离操作更难,如果算上地表上的研究力量损耗,甚至不如从土球直接投送几批黑土过来。

面对现实,不得不对困难进行妥协,最后只能针对其中两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辐射源物质进行分离和净化。

月宫二号楼完工之后,宇航员们就要学习资料,准备安装这套即将抵达月宫的设备。

预计到明年三月份,该设备能清除玻璃温室中月壤70%辐射量,在那之前,宇航员都只食用地表供应的食物,和此前囤积的无辐射食品。

届时,月宫人员全年食用温室产出食物,每年遭受的辐射量约为800毫西弗斯。

相比土球正常人每年只能接触到2.4mSv,800的量堪称天文数字,如果存在放射元素体内积累的情况,只需要两三年就会让人产生明显疾病,五年内会出现致命危机。

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危险,因为不易代谢的辐射物会被优先用装置处理掉。

其次,二号楼启用后,一号楼还是会改回原用,进行室内种植。而且月宫还有不少来自地表的食品补给,无论什么情况下,宇航员食谱都不会被辐射食品完全覆盖。

随着时间增加,土壤辐射会被逐渐改善,永远没机会达到直接致命的水平,少量的辐射病则用抗辐射药物来对抗。

只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这几年月宫有婴儿出生,必须严格遵守辐射管理协议,避免婴儿接触甚至靠近辐射食品。

婴儿的细胞分裂与代谢速度更快,这个过程中遭到辐射影响,比成年人更容易因基因链缺失、恶性的突变发生组织癌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