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34 电磁轨道发射器

塔防战略 234 电磁轨道发射器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最近两个月,章鱼的精力主要放在游戏外。

第一批队员的体训完成,随后装备到位。队员的装备大部分是单机,只有少数是以镜像机器人为基础的两机。

几个战斗指挥岗带着队员抓了几波冲击边境的人,之后就致力于在边境增加自动防卫机制。

边境已有的自动反应机制,对装甲单位的杀伤力为零,自然也做不到制止对方行动。

而按AI管理办法,主机也不能随意乱部署具备强杀伤力的武器,所以这事得落到防卫人员头上。

章鱼和队员们部署的新炮台、无人机什么的,也不是永久设施,一旦外界威胁评估降低到某个水准,额外防卫机制还得撤掉。

总之,没什么大事,就是每天都比较花时间。

在游戏里花费的精力有限,按部就班的发展,填充第一军团四个师的编制。

与怪兽的对抗,并没有继续升级。

章鱼意识到背景世界土球遭遇的怪兽,和他经历的战斗有直接关系,也没去考虑升十级的事。

此外,绿雾与基地的距离又拉近了百来公里,升级的影响未知,还需要多筹备一番。

异次元侧,又经历了一些反复,总算借着熔岩平原的特殊环境,付出一定代价,换掉两只来袭的二级怪兽,把基础牢固下来。

之前异次元不是挖到了仙君帝国的遗物么,这会也已经得到回音了。

一艘据说是探险船的,回复称“保持信号发射,等待救援”。

里面似乎还有点误会,好像把异次元哨站当成仙君帝国的幸存者营地。

具体以后会怎样,还要再等。

说起来,如果能找到仙君帝国,他们的工业系统说不定跟土球科技的代差更小,在平台内进行解析,比章鱼自己通过主机查古代成套工业资料要容易得多。

重点还在背景剧情的发展上。

怪兽方面,章鱼已经给基地里的学者提供了近期的怪兽名单。

最近的一只二级怪兽是莱鲁斯,二级怪兽中的弱者,废物等足目虫子,预计土球那边还有近两周才会遭遇。

然后就危险了,莱鲁斯的后面,就是章鱼首次遭遇幻视的时候。

幻视可是双重隐身,光学、热力学隐身,加海市蜃楼产生的大范围视觉误差,后者同样会影响光学瞄准手段,其古神类的怪兽化技能,作用距离也比星碎的吸魂大。

幻视后面进入无法确定的分支。

章鱼的战斗记录显示,打完幻视后,他就跟西边那个星碎巢穴干起来了。

由于土球现在还没有出现怪兽巢穴,不知道这部分会不会影响到那边的剧情走向。

巢穴分支节点后,日常怪兽入侵出大招二连,分别是电光和黑羊。

基地的学者跟章鱼说过土球给出的威胁排名,章鱼也觉得如果黑羊被一串人念真名,那可能真的要灭世。

假设星碎分支不耽误主序列时间,土球满打满算还有五个月时间,即将抵达存亡节点。就这,还得他们能较好的解决掉幻视和电光,如果中间穿插一串星碎,情况只会更糟。

不过,土球的科学家们的确有够努力,就昨天,基地里借用实验室的学者,突然拿了一份概念图给他看。

章鱼都不用细看,瞄了一眼比例尺,回问:“电磁轨道发射器?”

轨道是个意思简单的词,既定的运行路线,不过根据具体情况,所指会有不同。

比如游戏里,电磁炮和电磁轨道炮的区别,后者只不过加速轨道长一点,导致弹丸初速度更高。

而轨道和发射器连接在一起,在章鱼的历史中是特指名词。

学者也没第一时间听明白,嘀咕着重复了一句:“电磁轨道发射器?”

章鱼发现问题,解释道:“一种辅助火箭发射的装置,目的是将物资投送到轨道上。”

“啊!?真有这个啊?”

章鱼点头:“当然有啊,想要节省突破大气层的燃料,这是理所当然的线路不是么?”

“……嗨,院里还有好多人说他们异想天开呢。”

章鱼有兴趣的看过去,学者开始解释。

C国最近发射大量火箭,并非全都是成功的,航天系统把主要精力用于保障宇航员换班的火箭安全,一定的失败率,成了简化流程后的必然结果。

每一次失败,都是上百吨燃料和火箭壳体、设备的损耗,心疼啊。

于是以277所为主的一些研究电磁课题的就想了,咱们都有接近零度的超导体了,能不能用来制造一种超大型的电磁装置,为火箭赋予一定初速度呢?

火箭不适合电磁加速?不知道加个加速蛋壳?

类似的想法,也出现在一些科幻作品中,不过那些非专业人士,总觉得可以把一个没动力的东西,直接从地表打到轨道上去。

也不能说一点可能性没有吧,只能说土球现有的材料制造出来的东西,达到一定的重量和大小,在那样的加速度下,还没脱离电磁轨道就会散架,那当然就没必要继续讨论怎么制造发射装置了。

科学家提出的设想本身就具备足够的可行性。

航天器的发射,本来就是个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过程。

火箭从地表发射到空中,达到音速之前,会消耗掉几乎三分之一的燃料。而为了把这些额外燃料带到天上,也必须使用更重型的发动机,发动机重了,就要再多带点燃料才能达到同样的速度。

也就是说如果能在地表赋予火箭超音速的速度,就能直接节省火箭约40%的重量!

这样再反过来,用于低轨道补给的小火箭本来就只有两百吨出头,节省40%后,剩下的重量有没有可能通过电磁轨道达到超音速呢?

经过了部分讨论,于是有了章鱼手中这张概念图。

学者拿出它,也是为了从“外星人”这里得知是否具有可行性。

“按照你们设计的尺寸,问题不大。”章鱼说了半句,看向学者,“想不想听听经典的电磁轨道发射理论?”

“好哇好哇。”

章鱼不含糊,直接说:“以2到2.5倍音速射出,火箭第一阶段维持速度提高高度,避免气动加热现象带来麻烦,第二阶段和正常火箭发射一样。”

火箭发射过程中,不加速也不减速略微浪费燃料,但如果能全程避开气动加热,那除了发动机区,整个火箭就不需要隔热手段啊,可以直接上最轻质的铝合金,这同样能节省一部分重量。

总之当火箭能从电磁轨道获得初始速度时,里面的名堂就多了,能节省下来的重量远不止土球科学家设想的40%。

章鱼认知的历史中,电磁轨道发射器的应用时间跨度很长,比土球现有火箭历史长好几倍,在大吨位高频次太空电梯登场之前,它一直都是跨大气层天地运输体系的主力。

经历过各种理论争论的阶段,最终获得广泛应用的,就是他概述的2到2.5倍音速突破稠密大气的体系,其优势包括全程可控度更高、载荷比值合理、抗大气阻力能量损耗有限等等。在所有理论体系里,它各方面分值都不是最高,却有着最高综合得分,总之就是好用!

这边有了准信,C国又动起来。

不是上赶着配合外星人,而是按前面的发射方式,哪怕以C国的国力和战略资源储备也有些扛不住,对于以后能不能快速有效的推进太空工业计划根本心里没底了。

既然已经确认了电磁轨道是突破大气层方式的必然方向,那就赶紧的推吧。

全国范围内……主要是偏南方,寻找深度三百到六百米的竖井。

类似的竖井其实有很多啊,大部分都是打隧道双向施工需求留下来的,部分隧道已经因为替代线路等原因,使用率很低了,干脆封停,以后再对替代线路进行拓宽作业。

话说回来,替代线路拓宽的必要性都不大,因为现在的海洋贸易环境,根本不足以支持人人有车开的愿景,机动车保有量下降趋势明显,还谈什么拓宽呢,没那需求了都。

全国挑选了二十处符合基本要求的竖井,然后等科学院的论证、小型实验、再论证。

基本方案拿出来,最后确认了三处竖井作为未来改建电磁轨道发射器的基础。

这三处竖井有个共通点,竖井连接的隧道外,都有一段斜坡,并且最近的铁路运输线可以直接通过公路转运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