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轩辕新明录 > 第三十九章 内阁瘦身

轩辕新明录 第三十九章 内阁瘦身

作者:林芫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41:46 来源:笔趣阁

“曾养性出任枢密使?不会惹什么麻烦吧?”许纬辰有些不放心。

“不必担心。现在招讨大将军人在这里,什么事情也瞒不住。他曾养性想偷偷摸摸干点什么,只怕是没那个机会。”项绍宽很有信心,觉得许纬辰多虑了。

“那就好。”许纬辰不再与项绍宽争论,转而朝着郑克臧说道,“少爷,你的岳父陈相他……”

“怎么,许大叔,你觉得岳父他也应该致仕回家?”郑克臧十分惊讶,望着许纬辰的脸,“我岳父虽然久在中枢,可今年还不到六十啊。”

“不是不是,少爷你别误会。我是说,陈相自国姓爷时代起,历经东宁兴兵,大明复兴,直到今天,足足为大明操劳了三十余年,朝廷也该有所奖励。只是,陈相如今是内阁首辅大臣、中和殿大学士,作为文臣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所以,许大叔是想……”

“我想,请皇上在禅位之前,援引汪广洋、刘伯温例,赐予陈相伯爵之位。陈相虽然没有野战之功,但对大明复兴的贡献,远远超过汪、刘二人,此二人尚能封赏伯爵,陈相又有何不可?与此同时,请陈相在受封爵位之后,暂时辞去内阁首辅大臣、中和殿大学士之职,回乡重修祖坟,然后到南京监督兴建伯爵府,前后休息个两年,正好在南京庆祝六十大寿。”

郑克臧听完,想了想又问道:“许大叔,若是给岳父封爵,我自然是赞成的。可你想让他休息两年,却是为何?”

“少爷,陈相为国操劳已经三十余年,未有片刻休息。我这次到京,见他形容削瘦,气色不佳,难免为他忧心啊。”许纬辰缓缓说道,“陈相之父陈公讳鼎,乃是前明举人,抗清不屈而死,份属烈士。若是陈相封了伯爵,陈鼎公便会追赠伯爵,陈相势必要去一次泉州修理祖坟,坟茔可以原地重修,也可迁往南京浩园陪祀国姓爷,也可迁来京西皇家功勋墓园,全凭陈相自己的意思。”

“唉,这倒也是。”郑克臧轻轻叹了一口气。自从中箭受伤之后,才觉得健康之宝贵,想到岳父近来确实形容枯槁,心下难免有些悲沧。

“还有。次辅李之芳,最早在浙江反正,此后或是在外守土牧民,或是在中枢料理国政,也是辛劳多著,陈相也屡次对我夸奖,说此人最有才干,实能帮手。我想,给他一个荣宠,在陈相休息期间,晋升首辅、中和殿大学士,然后两年之后就准他致仕,请陈相回来再任首辅,少爷你觉得怎样?”

“这样也好,许大叔你安排妥当便好。”

“那内阁当中的其他人要不要也……”姜承志问道。

“要啊。”洪诚丘接过话头说道,“老许的想法不错,开国元勋们往往容易长期占据官位,导致中层的官员升迁困难,不如就趁皇帝禅位的机会,对内阁和六部大换血一次。目前的阁臣当中,夏国相、许缵曾、许三礼都已年过六十,虽然精神尚好,但任事渐渐消极,不如请他们一并致仕。”

“老许,你看呢?”姜承志听完洪诚丘的话,又转过来问许纬辰。

许纬辰点了点头,依旧缓缓地说道:“诚丘说得不错,这三位’二零后’的内阁官员,都应该退位让贤了。但一下子把人都免了,动静很大,这三位本人可能会有情绪,外间也会有流言蜚语。不如,在朝中新设一个机构,请这些人转去那里任职。”

“什么新设机构?”

“资政院。”

“资政院?你是说类似新加坡那样的内阁资政和国务资政?”洪诚丘挠着头问道。

“没错,就是请这几位转任内阁资政和国务资政。”许纬辰笑了笑继续说道,“资政院设内阁资政,位正一品,国务资政,位从一品。平日在府荣养,每日邸报抄送一份送到府上,以供了解形势。需要时,可以列席内阁会议和御前会议,为朝廷出谋划策,发挥余热。”

“哈哈哈哈……”

“呃……洪大叔,你说的新加坡,是不是就是未来的星架坡?”经过多年,郑克臧已经对“穿越”有了完整的概念,听洪诚丘说起新加坡,忽然产生了联想。

“咦,少爷,你居然能想到这个。”洪诚丘笑了起来,“没错,新加坡就是未来的星架坡。”

“新加坡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新加坡嘛,就一个小小岛国,以汉人为主,也有一些当地马来人。因为倚着麻六甲海峡口,来往商船频密,货运贸易川流不息,甚是发达。”

“哦哦,那看来我们也要快些拿下这个小岛。”郑克臧若有所思地说道。

“咱们还是说资政院的事。”姜承志又问道,“什么样的人能入资政院呢?”

许纬辰立马答道:“具体细则可以再商量,我有个粗略的标准,就是’年满六十、以一品官致仕者’转任内阁资政,’年满六十、以二品官致仕者’转任国务资政。具体地说,七位殿阁大学士、两位都察院都御史、南京留守大臣可以转任内阁资政,两京协办大学士、枢密副使、六部尚书、各省督抚、大理寺卿等人可以转任国务资政。内阁资政和国务资政无任期限制,但以年老不堪再任为止。”

“好啊,这样好,起码十几二十个最高品级的岗位,可以适时吐故纳新,免得官员们仕途淤塞,心生怨艾。”姜承志觉得这样很好,其他众人的纷纷表示同意。

“那,资政院的办公场所设在哪里?”姜承志又问道。

“资政院暂时不需要办公场所。”许纬辰摇了摇头,“资政院没有具体职责,也不需要当值。只需要在东、西两院和内阁各设一个办公室,安排一个专任的舍人负责联络和收发文件就行了。”

“也对,否则成了退而不休了。”

“对了,我顺便提个建议,可以对内阁稍微瘦身一下。”许纬辰又继续说道,“我们前段时间在南京,觉得留守司三位辅政大臣,加上六部尚书,九个人差不多就能把事情处理好了。现在京城内阁除了五位大学士之外,还有四位协办大学士和六位尚书,总共十五人,有些多了。”

姜承志想了想说道:“嗯……我倒是不反对内阁瘦身,但五位大学士是定员不能变,六部尚书也是定员,能裁削的就只有协办大学士了。”

“对,所以我建议啊,将协办大学士从现在的四位增加至八位。”

“啊?你不是要瘦身吗?怎么不减少还增加?”洪诚丘的疑问也代表了大家的疑问。

许纬辰笑了笑,继续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六部的日常工作,其实有两位侍郎主持就够了,尚书只不过是督促大家完成工作,大多数时间里,尚书可以在内阁参与政务的讨论,而不必终日待在部里。按照现代的政府组织理论,部长是内阁在部的代表,而非部在内阁的代表,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循着这个思路去改。将协办大学士从现在的四位增加至八位,但其中六位兼任六部尚书,这样一来,内阁的总人数反而减少到十三位。”

“哦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姜承志点了点头,“那六位协办大学士各有分管,剩下两位无所事事,似乎又不太好吧?”

“也没什么不好吧,政务之中,总有些不属于六部的庶政杂务,留下两位灵活处理,也是可行的嘛。”

“也行。只是,这么多事情要改,恐怕在禅位仪式前,来不及完成吧?”洪诚丘又问道。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皇帝要求推迟一个半月,是他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而我们既然答应了他推迟,时间上反而可以灵活掌握。”许纬辰说到,“再往后天气炎热,不太方便举办禅位大典,不如干脆推迟到八月初一,天气秋凉了,也正好留出时间给我们。”

“好啊,那就这么决定了。”郑克臧最后拍板定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