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1882年底,第十三次经济危机逐步显露出它的破坏力,英、法、德、意、美国等西方工业国,皆遭受其影响。

1882年12月,汉国政府制定欧洲技术引进计划,授权驻欧洲各国公使馆主导所在国技术引进事项。

1883年2月,最后一批由南洋军团士兵和安南华人组成的运输船队从安南北部出发,至此,历时两年的安南撤离行动宣布结束。

南洋军团和安南北坂地区华人全部撤离,谅山、广宁、北宁等北部诸省迅速落后交趾支那殖民军掌控。

受欧洲本土经济危机影响,法国政府迫切希望在海外拓展殖民地范围,用以转嫁本土的经济危机。

故此,当1883年6月,越南国王病死病死的消息传回欧洲,共和政府立刻授权交趾支那殖民军,开启全面占领安南全境的作战计划。

没有了南洋军团的牵制,腐朽、羸弱的安南政府军队在法国殖民军的攻势面前,宛如老旧的篱笆墙一般,一推便倒。

1883年7月16日,法国进攻顺化海口炮台,17日,侵入都城顺化。23日,安南守军不战而降,屈辱得与法国人签订《法越新订和约》,即《顺化条约》,共二十七款。根据这一条约,法国变安南为自己的保护国,控制越南的内政外交。法国公使何罗(木芒)当即贴出告示,声言越南全境属法,警告清廷军队不得插手安南事务。

1883年9月,广西清军一部,按照清廷指示进驻安南北部,与法国殖民军在山西、保胜一带对峙。

1883年11月13日,为打消清廷干涉安南局势的目的,交趾支那总督府命令孤拔率领6000军队,向驻防山西(今河内西北)的清军阵地发动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

开战伊始,清军连战失利,法国乘势要挟,1884年4月17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并声明将北圻清军撤回边界。

5月初,法军强行接收越南谅山附近清廷军队驻地,遭到还击,法军败退。

6月15日,法国海军进犯台湾基隆,被守军击退。

七月初三日,停泊马尾军港的法**舰突然袭击福建水师。由于清廷的避战求和政策和指挥无能,致使舰队仓促应战、被动挨打,终遭全军覆灭的厄运。初六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八月,法舰再犯台湾,遭沪尾(今淡水)清军阻击。

1885年正月,法舰北犯浙江镇海,遭清军炮击,法军败退,司令孤拔受重伤,后死于澎湖。

与此同时,在中越边境,清军却抗击不力,节节败退,使法军得以攻占边防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遂起用老将冯子材为广西军务帮办,重行部署战备,二月初八日,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十三日,又取得了谅山大捷,重伤法军司令尼格里。

清廷军队的节节胜利,使河内法军异常惊恐,准备逃窜。法国茹费理内阁亦因战败倒台。而清朝政府却乘胜求和,二月十九日,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二十二日,命令前线军队于三月初一日停战,十一日撤兵。四月二十七日,授权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由于清政府的怯懦退让,使得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却不胜而胜。

南洋军团的撤离,意味着汉国政府放弃了对远东地区的干预性政策,只要西方诸国不对纳土纳群岛、宋卡、兰芳大统治国做出侵略举动,汉国政府的注意力便不会由南美本土再次转向远东地区。

当清廷和法**队在安南打打停停的时候,世界其他地区的形势也迅速发生着变化。

1884年10月,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诸国接纳华工的船只相继返回,因《排华法案》引起的华人大迁移行动进入收尾阶段。

1884年11月15日,欧洲诸国将在非洲地区拥有殖民利益的汉国政府排除在外,

只邀请包括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奥斯曼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和挪威王国在内的15个欧洲国家,

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瓜分非洲的会议。会议时间长达104天,会议进程中,英法德诸国各自按照本方的意愿,划分非洲殖民地范围,各方矛盾纠纷不断,直到1885年年初,诸国才勉强达成瓜分非洲的原则。

这样,欧美列强第一次在远离非洲的柏林,在地图上划定了他们各自在热带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为了避免各国在非洲的争夺中兵刃相见,柏林会议还着重讨论了“有效占领”的问题。

经过各国与在非洲占有最多领土的英国的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措词极为含糊的决议:与会各国今后凡占据非洲沿海上地,必须分别通知其他国家;兼并同在所占领的非洲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项权益的统治权力。在讨论刚果河流域自由贸易问题时,柏林会议不经汉国同意,强行把汉属刚果殖民地与法属刚果和安哥拉北部都划入自由贸易区范围内。

关于内河航行自由问题,最后通过在刚果河流域实行国际监督下的自由通航。柏林会议最后签订的议定书共38条,洋洋6万字,但大多是官样文章,都没有得以实施。会议所企图解决的因瓜分中部非洲所引起的冲突问题,反倒没有正式拿到会议桌上讨论,而是在会下通过政治交易来获得解决。

议定书中并没有包括这些内容。这次会议的有限成果,就是显示了欧洲列强在非洲业已形成的力量对比,标志着它们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

柏林会议后,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大为加快。1876年,欧洲列强仅占有非洲土地的108,1885年增加到25,柏林会议后的1900年更猛增到904。

到1912年,非洲大陆已全部被瓜分完毕,只剩下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国保持着表面上的独立。

在空前激烈的非洲争夺战中,英国制订了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所谓“二c计划”,企图建立纵贯非洲南北大陆的殖民帝国。

法国制订了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二s计划”,企图横断非洲东西大陆。

德国制订了从东非洲到西南非洲的斜穿非洲大陆计划。

葡萄牙和意大利也各有自己的扩张计划。欧洲列强都想实现自己在非洲大陆的扩张计划,因而引起了严重的纠纷和冲突。这些纠纷和冲突,将成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西方列强在非洲殖民地划分上的蛮横态度,汉国政府除了例行公事般的外交抗议,却也没有更多有效的办法。

时间在动荡与变革中慢慢的向前推进。

1883年6月,贵妃张宝怡怀上身孕,8月,皇后吴灵萱和两个新纳入后宫的妃子也传出怀孕的喜讯,消息传出,本土各地百姓都自发的为皇帝有了继承人而举行庆祝活动。1884年,四女相继为李明远生下两子两女,为庆祝子女诞生,李明远特地将位于南太平洋夷州列岛中的四个小岛,以四个子女的名字命名。

1885年1月,无烟火药和使用无烟火药作弹药的新型步枪完成最后的验证性工作,开始进入大规模化生产。

1885年8月,就在西方国家还在为马克沁研制出第一款马克沁机枪而惊奇的时候,汉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重型机枪已经进入国防军列装,开始取代加特林手摇机枪,成为国防军团、营级军事单元的重火力支援性武器。

1887年5月,腓特烈皇储被查出患有喉癌,这次因为有了瓦尔马德王子被治愈的案例,维多利亚太子妃第一时间找到留在德国皇宫,照看皇储一家身体健康的何廉臣,然后在何廉臣以及各国医生的正确诊断下,腓特烈皇储和他的儿子一样,幸运的从死亡的魔爪下挣脱了出来。

1888年3月9日,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去世,手术成功的腓特烈皇储接任德国皇帝职位,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二任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