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八十七章 后遗症

问鼎十国 第八十七章 后遗症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51:04 来源:笔趣阁

如晴天霹雳一般,耶律休哥罕见的失态了,一把拉住耶律阿列道:“可是事实?”

耶律阿列低声道:“十有**,听说是得到噩耗,气急攻心,当场就吐血了,城里的大夫都给请到了行宫。上面还特地传下话来,不让讨论。”

耶律屋质在契丹的地位是超然的,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大臣。他拨乱反正,三次抵定契丹乱局,挽狂澜于既倒。在契丹人的心里,有若定海神针一般。

很多时候,耶律屋质的威望,甚至超过契丹的皇帝。

耶律必摄当年若不是得到了耶律屋质的点头,他这个来路不正的契丹皇帝根本坐不稳位子。

耶律屋质这一倒下,给契丹造成的影响远不是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挞烈可以相比的。

尽管耶律必摄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就封锁消息,想要避免让情况更加恶劣。

但当时见耶律屋质吐血倒下的人并不少,无可避免地走漏了消息。

耶律必摄严令上下不得私议,但这种情况封锁得越严实,越让人不安。

明面上不敢说,但私下里相互讨论的不在少数。

耶律阿列在耶律休哥手下当过兵,对于自己的老上司还是很信任的,小声地将消息告之。

耶律休哥心事重重地告别了耶律阿列,上马直往城中行宫而去。

整个行宫气氛更加压抑,耶律休哥通报以后给侍从带到了偏殿。

殿外皆是闻讯而来的大臣,一眼望去,耶律休哥神色有些恍忽,仿佛走错了地方。

这契丹的国策是因俗而治,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不假,但这种情况仅限于行政管理,军权还是掌握在契丹人的手上的。

哪怕是京州军,真正的统帅也是契丹人。

这京州军,又叫五州乡军,是征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族﹑渤海族等的壮丁组成的兵马,但因南京、西京已经为中原攻取,五京只剩下了三京,便改为了京州军。

汉人也并非不能掌兵权,如两韩家、康家这些已经彻底契丹化的汉人家族有资格掌兵以外,其他人最多在军中担任将校,几乎不可能统兵为帅的。

但是在这偏殿之外等候的高阶官员,一眼望去,竟是汉人占据多数。

高勋、韩匡美、韩德枢、康延寿、赵匡义、刘弘等,尽有十数人。

而契丹人则以南院大王耶律海里为首,往下是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耶律冲、耶律学古、萧干、萧讨古人,前前后后加起来只有九人,其余几位是奚人、熟女真人。

他们契丹人多为将帅,由此可见,此役他们折损是何等惨重。

耶律休哥心事重重,但不失礼节地跟耶律海里、耶律学古、耶律奚底,还有高勋、韩匡美、韩德枢、康延寿这些人问好。

耶律休哥备受恩宠,但地位远不及这些庙堂老人的。

众人也纷纷回礼,耶律休哥为人谦逊低调,又深得契丹皇帝器重,不管是契丹人还是汉人,对他都抱有一定的好感。

“大王,情况怎么样?”

耶律休哥来到耶律海里身侧。

耶律海里神色复杂地摇了摇头。

对于耶律屋质,他心中是有怨的,怪耶律屋质选择牺牲耶律沙而不是别人,但见到耶律屋质气急攻心,喷血倒地的那一刹那,又觉得他值得敬重,还有那么一点点可怜。

为了契丹,耶律屋质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机关算尽,最终却倒在了自己的算计之下。

此时此刻,在偏殿里屋。

直鲁古将银针从耶律屋质的身上取下,遗憾地摇头道:“陛下,于越气血攻心,已经故去了。”

耶律必摄双目失神,囔囔自语道:“不会的,不会的,于越还没有给朕留下遗言,怎么能就这样故去?阿公,真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他可怜巴巴地看着直鲁古。

直鲁古是吐谷浑人,当年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攻打吐谷浑的时候,在战场上捡到一弃婴,是吐谷浑名医之后。

耶律阿保机见弃婴可爱,便让淳钦皇后收养。

直鲁古受家学渊源影响,酷爱医术,拜耶律德光从中原带来的御医为师,将宫里所有中原医学着作熟读于胸,乃契丹第一名医,着有《脉诀》、《针灸书》,是草原医学的奠基人。

因其等同耶律阿保机的义子,在契丹地位很高,即便是耶律必摄也以阿公尊称。

直鲁古苦笑道:“气息脉搏全无,即便华佗在世,也不能让已死之人复生。”

原来耶律屋质对于献祭自己昔年属下兼好友耶律沙一事,耿耿于怀,加上劳累过度,本就患病在身。

结果五年谋划不但未成,还将契丹推向绝地,葬送了三万精兵不说,大大小小的将帅数十人,其中包括耶律挞烈、耶律沙、耶律斜轸、韩德让这样人才。

可以说他的五年谋划,彻底毁了契丹的未来。

这让耶律屋质这种对于契丹忠心耿耿的老臣如何能够接受?

闻讯之后,当场就吐血倒地。

最终抢救无效……

泪水从眼角滚落,耶律必摄看着周边跪伏于地的大夫,道:“从今日起,你们不得离开这偏殿。”

他望向直鲁古道:“阿公,兹事体大,于越的死讯晚些公布吧。”

直鲁古点了点头。

耶律必摄挤出了笑脸,走出偏殿,告诉外边等待的官员:“在阿公的妙手之下,于越已经好转,正在休息。于越为我大辽操劳过度,让他好好休息,诸位莫要打扰了。”

他说得轻松,但在场的谁不是人精?

又有几人听不出这弦外之音?

尽管耶律必摄放出了假消息,但是耶律屋质的死讯,还是从契丹内部一点点的外传,直至成为一种默认的共识。

耶律屋质可能逝去的消息经过武德司的情报网传到了罗幼度的手上。

符彦卿闻讯后,立刻大笑起来:“大定府能够传出这消息,足可见耶律屋质这老狐狸就算不死,也没有多少气了。他这一倒下,此战功成一半。”

罗幼度也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心情愉悦,笑道:“这真是意外之喜,接下来,可是有好戏看了。”

他意有所指的说着,双手勐地一合,说道:“朕这里给他们加一把火。”

他忽地长身而起,高声道:“传朕命令,令姚内斌、刘福、李汉超、贺惟忠、郭暾分别进攻敌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堡坞,再令曹彬驻兵大定府西门,令高怀德驻兵大定府东门,韩令坤、石守信为中军前部,驻大定府南门,对大定府展开三面合围。在告诉杨业,由他去大定府以北的地方游弋巡敌……”

一道道命令,井然有序的下达。

罗幼度目光炙热,他知道耶律屋质的死,对于契丹来说只是一个开始,绝对不是结束。

对于契丹来说,死的不只是一个于越,一个出谋划策的智囊。

耶律屋质的存在契丹庙堂上是一个象征。

有他在,就能够镇得住老臣、后起之秀,契丹人、汉人、奚人等等这些不安的因素。

契丹新老贵族的矛盾,还有内部民族的矛盾,耶律必摄这个来路不正的皇帝是抑制不住的,全靠耶律屋质顶着。他在无人敢反,敢动歪心思,他不在了,将会是另一种局面。

他在此刻全面拉开大战的序幕,就是给契丹压力,让他们的内部矛盾在危局中爆发。

不过短短的几日,耶律必摄已经感受到耶律屋质的死,给他带来的巨大影响。

首先站出来的就是南院大王耶律海里,随着于越耶律屋质、北院大王耶律挞烈的相继去世,这位现今契丹耶律必摄以下的二号人物,已经没有与中原对抗下去的勇气了。

相比耶律屋质、耶律挞烈的功绩,耶律海里能够担任这个南院大王,全凭昔年支持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八部之首所立的从龙之功,他自身作为遥辇氏的族长,远不及族弟耶律沙那般骁勇,已经萌生了退意。

“陛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何其愚蠢也!不如退守祖宗之地,以地域山林之险,以御南朝。”

耶律海里的想法很质朴,大不了回到几百年前。

只要有族部的血脉在,何愁契丹没有复兴之日?

换做耶律屋质健在,耶律海里还不敢说,现在契丹诸部,他地位最高,自然敢站出来说话。

耶律休哥想要站出来反驳,但他为人不太喜欢与人争辩,忍了下去。也知自己人微言轻,打着退朝之后,独自劝说耶律海里的想法。

但他刚生出此念,耳中就听到了不同声音传来。

“不可!”多个声音同时发生。

耶律休哥寻声望去,却是高勋、韩匡美、韩德枢、康延寿四人。

无一例外,都是汉人。

高勋后晋北平王高信韬之子,高居秦王之尊,官拜南院枢密使。

韩匡美是韩知古第五子,魏国公,天雄军节度使、行魏州大都督长史、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

韩德枢乃韩延徽之子,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行侍中。

康延寿是康默记之孙,千牛卫大将军。

他们四人除了高勋以外,皆是辅左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的汉人功臣之后,是最早契丹化的汉人,代表着在契丹汉人的利益。

耶律海里作为一个契丹人,还是部落的首领,即便一败涂地,不过是回归本心,过他们原来的生活。

可这些契丹化的汉人不一样,他们势力依旧是围绕城池发展的。为了避嫌,他们刻意避开了临潢府,主要核心位于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以及周边城镇。

现在放弃大定府,未来就得放弃辽阳,剩下一个只有一个基本盘的临潢府,又有什么用?

故而不到万不得已,以他们四人为首的契丹汉人集团不愿意放弃大定府的。

高勋地位虽高,但却是降将,言语诚恳说道:“陛下,大定府连通临潢、辽阳,放弃大定府,等于放弃我大辽百年基业。临潢府虽有天险可守,可道路不通,物资不丰。南朝甚至不用进攻,困都能将我等困死。”

韩匡美言辞就激烈得多,作为开国功勋之后,他早将自己视为契丹人,并不怕耶律海里,厉声道:“当年南京退了,西京也退了。现在中京还要退,是不是将东京、上京都退了。我契丹历经数百年,才有今日。我等一退再退,未来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双方各执一词。

你一言,我一语的,但很明显汉人集团口齿更加凌厉,人数也多一些,占据了上风。

耶律必摄给吵的头昏脑涨,怒道:“够了,这是庙堂,不是菜市口。是议事之处,不是你们口角之地,都退下冷静一下,各自思量,明日再议。”

耶律必摄口说明日再议,但他哪里等的了明日。

中原三面合围大定府,五支部队齐攻他们的堡坞,攻势尤为凌厉。

他不知道余下的二十余座堡坞能够撑多久。

真等到堡坞全清以后,想撤都不太容易了。

思前想后,耶律必摄实在拿不出主意,想要找一人商议,耶律屋质的身影出现脑海。

每当他犹疑的时候,耶律屋质都会给出附和他心意的计策……

接着是韩德让,韩德让与他一同长大,也是帮他策划除掉耶律璟的主谋,是他最信任的人……

想着两人已经不在人世,眼角微微湿润。

“你们都不在了,还有谁能替朕分忧解难?”

耶律必摄脑中出现了耶律休哥的身影,但想着他对上曹彬屡屡失手,折损了不少兵马,不免暗道:“逊宁终究年少,还需多多历练。”

“对了!”

他突然想到了赵匡义,他向来主意多,对自己意思,今日在朝会上却一言不发,似有难言之隐,念及于此,他当即对外高喝:“来人,将赵匡义赵将军请来。”

赵匡义在契丹的官职是左卫将军,领地是武将的职位。

看着匆匆赶来的赵匡义,耶律必摄让他高坐,以示器重,随即迫不及待地道:“对于今日庙堂,将军有何看法。”

赵匡义迟疑一二,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说道:“于越不在,现今庙堂之上,皆是自私自利,为自己考量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