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07章 吞并东南五省

伪钞帝国 第0207章 吞并东南五省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噗……”

扬州江北大营军帐内,李鸿章将一口茶水喷了出来,表情震惊。

“恭喜大人,朝廷已经下旨封大人为北洋通商大臣!”

周馥等一干幕僚纷纷向李鸿章道贺,看他们的表情自然是无比喜悦,因为北洋通商大臣权利之大让人咋舌,已经超越了总督的限制,包括对外交涉、通商、海防事务,还负责办理招商、电报、煤矿、铁路以及训练北洋海陆军、统辖海关关税等事务,集军、政、商、外交各大权利与一身。

李鸿章毕竟年轻,表情顿时有些呆滞,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他一时间感觉脑洞不够用了,兴奋的有些要窒息。

不过高兴过后,李鸿章渐渐觉得不对劲起来,如果说奕欣要拉拢他,那也不至于把北洋大臣一职给他。

很快,来龙去脉被搞清楚了,得知是李卫国保举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的,两宫皇太后自然得给面子了。

“吴王会那么好心?”

李鸿章立刻提出了疑问,不过语气明显变了,以前他开口闭口都是直呼李卫国的名字的,如今却以吴王相称,可见他的心态了。

周馥道:“这可能是吴王在向大人示好!”

“不然!”王凯泰却皱眉道:“北洋通商大臣权利极大,基本上相当于第二个小朝廷,掌控整个长江以北诸省的军、政、财、外交大权,吴王一直不肯将直隶总督让出,如今却拱手将北洋大臣这个比直隶总督还要高一层次的职位让出来,肯定有目的。”

周馥笑道:“吴王不是也得到南洋大臣了吗?他总不可能南北洋大臣都兼着吧?”

钱丁明突然道:“诸位莫不是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李大人若是担任了北洋大臣,那么曾大人该如何看待?”

这一句话顿时令众人警醒。李鸿章可是曾国藩的学生,一项以曾国藩马首是瞻,况且李鸿章年轻。官场经营远不如曾国藩的实力强大。如今李鸿章一下子爬到了曾国藩的头上,不难想象此刻曾国藩的表情有多难看了。

周馥笑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料想曾大人他不但不会怪罪,反而会高兴。”

钱丁明续道:“就算曾大人不会多想,湘军官僚们会甘心吗?这分明就是李卫国的离间之计,大人莫要上当。”

淮军本出自湘军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以湘军马首是瞻,如果突然有一天淮军将领骑到湘军将领头上了,定然会出乱子。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历史上的李鸿章真正获得权力继承湘军庞大家底。也是在曾国藩死后,那时候湘军系统中也分出很多派系,张之洞、刘坤一、左宗棠等都不服李鸿章,否则也不会出现李鸿章自己来打甲午战争了。

此时的李鸿章因为李卫国的出现,过早的成立淮军系统,一旦没了曾国藩的支持,湘军系统绝对不会让李鸿章好过的。

“这个——应该不会吧?”李鸿章顿时如被泼了冷水一般,感到害怕,可是又不甘心,权利就在眼前。放弃吗?

不是什么人都那么有勇气放弃权利的诱惑,尤其是年轻的李鸿章,热血还没有冷却。

同样。跟谁李鸿章的这些人,哪个不想成就更高,如果李鸿章一直被曾国藩压在下面,那他们也就别想有出头之日了。

众人顿时都不说话了,钱丁明也只是苦笑着摇摇头,他何尝不明白每个人的心思,只叹李卫国的手段太高明了,对淮军的将来充满了恐惧。

另一边,曾国藩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对于李鸿章升任北洋大臣一事,他心中难免会酸溜溜的。一开始并没有抱怨什么,可他帐下的湘军将领们坐不住了。

最近湘军和淮军争先恐后的向太平军发起猛烈进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第一个攻入天京的会封王吗?为此湘军和淮军之间已经成为了竞争对手,甚至因为争夺地盘而产生敌意,如今李鸿章直接坐上了北洋大臣的位置,这可是高出总督好多的,湘军上下哪能不嫉妒?李鸿章出自湘军,如今却骑到湘军的头上,这让湘军将领们情何以堪?

一名湘军将领前来向曾国藩发牢骚,曾国藩还可以心平气和的安抚对方,可是一群湘军将领一起抱怨,曾国藩就难以安抚他们了,甚至三人成虎,听多了李鸿章的坏话,就连曾国藩自己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怀疑。

于是,当李鸿章前来向曾国藩解释时,曾国藩借口称决不能让李卫国得到南洋大臣,要求李鸿章辞掉北洋大臣。这个理由很牵强,李鸿章不舍得北洋大臣这个位置,于是婉拒了曾国藩的好意提醒,这令曾国藩非常不高兴。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进攻大胜关的湘军和淮军莫名其妙的发生了冲突,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杀了他们的人,要求交出凶手,双方皆不妥协,遂打了起来,很快局面失控,最终造成上千人死伤。

最终曾国藩和李鸿章紧急会面,因双方将领一见面就火药味十足,导致争执不休,差点打起来。最终,曾国藩和李鸿章出于大局考虑,均声称是太平军细作搞的鬼,相互给对方保留了颜面。

经此次事件之后,湘军和淮军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痕。湘军将领们不甘心淮军爬到他们头上,于是湘军对太平军的攻势更加猛烈了,准备第一个攻克天京,帮曾国藩拿到封王的奖励,因为只有曾国藩封王,才能压过李鸿章。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关系破裂,这个消息令李卫国非常高兴,无他,大胜关事件便是李卫国命令中华神盾局暗中制造的,目的就是火上浇油,挑拨他们的关系,结果表明,李卫国成功了。

不过。李卫国可没时间关注这个,他的南征大军已经准备就绪,趁着湘军和淮军疯狂进攻太平军。李卫国将率领八镇大军出征,海陆并进。横扫南方。

假道伐號,这是老早就被李卫国定下来的作战计划。

原本是借口收复香港派大军出征,最终计划改变,收复香港不需要动用武力,不过李卫国还是找到了借口,上奏朝廷远征澳门。

两宫皇太后和摄政王都被李卫国的大义言辞骗过了,对于李卫国出兵收复澳门一事竟然同意了,责令。他们的立场很简单。就是希望李卫国得罪更多的列强,将来朝廷就可以拉拢更多的列强来牵制李卫国。

这就叫借师助剿,不光剿灭太平天国,连李卫国也被包括在内。

然而,很快朝廷傻眼了,一个小小的澳门,没曾想李卫国竟然出动了八镇军队,十万大军,而且是海陆并进。

用得着搞这么大的动静吗?

当李卫国的大军进入福建时,福建境内竟然爆发了天地会造反。名义上的闽浙总督耆龄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天地会给刺杀了。

随后,李卫国便对福建境内的天地会展开了围剿,吴军所过之处。将原本闽浙总督手下的八旗军、绿营军和汉族地主武装统统收编,然后对福建各地实施军事管制,就像当年李卫国率领沪军军管浙江一样。

不过这一次李卫国是有备而来的,当年军管浙江时,李卫国手中的人才太少,以至于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整顿好浙江政务。但这一次不同了,李卫国迅速从上海抽调了大量人手,对福建官场进行清洗,该撤职的撤职。该处决的处决。

一些陈年旧案全被李卫国翻了出来,替老百姓平反伸冤。一边清理福建官场内的毒瘤和反对势力,一边赢得福建老百姓的拥戴。为今后坐稳福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卫国故技重施,偏偏朝廷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李卫国的大军并没有停留,只是将吴军第二十九镇留在了福建,二十九镇虽然成立不到三个月,但有老兵带新兵,战斗力虽然不如传统的沪军八镇,但对付太平军已经足够了,尤其二十九镇的兵源大部分都是从福建省招募,如今用福建人管理福建,省去了很多麻烦。当初李卫国制定的整编军队战略,顿时得到了体现,而且效果非常好,帮李卫国顺利控制了福建全省。

进入广东地界后,李卫国更加大胆了,因为两广总督刘长佑一直没有到任,两广官员群龙无首,面对李卫国的强势,只有广东将军柏贵牛逼哄哄的跟李卫国叫板不听号令,但很快柏贵竟然被人杀了。

随后李卫国对柏贵之死展开调查,趁机将广东八旗军全部圈禁起来,当吴军顺利接管了整个两广各地的军权后,李卫国遂宣布耆龄是被一个葡萄牙人刺杀而死,将脏水泼到了澳门的葡萄牙人身上。

但凡有点头脑的两广官员都明白,这就是李卫国手段,但凡反对他的人,不是因为贪污受贿被杀,就是莫名其妙的失踪了,随后便有人宣布是携款外逃了,坐实了罪名。再不就是告老还乡,这类人很主动的辞职,因为李卫国答应只要他们辞职就不追究他们以前的罪行了。

于是,在李卫国的强势面前,两广官员选择了屈服。

不屈服也不行啊,没兵没枪,难道要等着挨枪子儿啊!

当然,也有得官员不服,偷偷写奏折状告李卫国,结果很快李卫国就拿着他们的秘奏扇他们的脸,全部下了大牢。查出问题的判刑,暂时没查出问题的就给他们扣上勾结乱dang或者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投降敌人等罪名,最终都逃不掉判刑处决。

公元1862年12月3日,李卫国登上了香港岛,同英国香港总督伯恩举行交接仪式,顺利接管了香港岛,收回主权,标志着自1840年以来英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彻底被废除。

这一天,举国欢庆,终于洗刷了耻辱,似乎天朝上国的感觉又回来了。

不过对于李卫国而言,是得与失之间。

现在他收复了香港岛,比历史提前了一百五十年,虽然提前洗刷了耻辱,可也意味着香港岛的发展不可能像后世那样辉煌了。历史上香港的繁荣是有很多因素的,他本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口,都是因为近代中国饱受侵略,国人为了避难才纷纷迁入香港岛,从而造就了香港的繁荣。

如今除了英国这个有严重岛国情节的国家之外,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愿意在香港这个鸡肋的地方大兴土木,耗费金钱来打造一座超级城市,最多就是利用维多利亚港来建一座中等规模的海港城市罢了。

不过李卫国并不后悔,他就是看不惯那个年代的香港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其实离开大陆的支持他们什么都不是。整天想着给英国当狗,一群忘了自己祖宗的人是可耻的,李卫国瞧不起他们。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百个一万个比香港强百倍千倍的超级大都市。

站在山头上,李卫国叫来摄影师,给他跟香港合了一张影,作为一种对历史的留念。

对澳门的军事攻击一直到年底才开始,李卫国故意磨磨蹭蹭,是为了让军队有更多的时间驻扎在两广和福建,强化对这三省的统治。

朝廷在这大半年时间里陆续向福建和两广派遣了六个办事大臣,结果这些人要么半路出事,要命自己主动称病告假,没一个人敢去,怕惹毛了李卫国,他们的小命不保。

奕欣吃瘪了,他知道李卫国铁了心吞并福建和两广了,想要要回来就只有开战一途了。

然而,奕欣根本没胆量跟李卫国开战,因为他的八旗军还没有准备好,李鸿章和曾国藩矛盾日深,又在血拼太平军,没有精力帮忙。

所以,奕欣忍了,最后直接让李卫国来提名福建和两广三省的官员名单,朝廷照准便是。

就这样,东南五省全部落入李卫国的手中。

温水煮青蛙,李卫国一次次挑战朝廷的底线,采取步步蚕食的高明战术,双方都渐渐心知肚明,战争将不可避免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