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06章 开始坑李鸿章

伪钞帝国 第0206章 开始坑李鸿章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李卫国的第三次大扩军,一次性扩充了整整二十镇,二十五万多人,规模空前,令朝野震动。

摄政王奕欣坐不住了,两宫皇太后也紧张了起来,当初十六镇沪军就可以轻松打败了二十万英法联军,无敌于天下。如今又扩充了二十镇兵力,使得整个华东地区的吴军总兵力超过五十万,这要干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了。

两宫皇太后还对李卫国抱有幻想,毕竟她们只是两个女人,见识有限,也太年轻了,根本没有“对敌”经验,她们发出懿旨向李卫国询问,李卫国言称是为了更快的剿灭太平天国,结果这两女人竟然相信了,反过来劝说摄政王奕欣不要担心,令奕欣哭笑不得。

不过奕欣终究是王族出身,有着特殊的政治眼光,他知道尽管英法两国跟李卫国的关系缓和,双方甚至建立了共同对付美国的同盟关系,但淞沪会战给英法联军带来的耻辱绝不会消失,英法两国作为世界第一第二的军事强国,不可能忍下这口气。

虽然短时间内英法两国暂时打不过李卫国,可将来就说不准了,李卫国已经将他的杀手锏卫国式步枪、五九式步兵炮等先进武器装备卖给了美国,甚至也转让技术给英法两国了,用不了几年时间,英法两**队也将拥有并装备先进的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到时候双方装备没有代差了,那么不排除英法两国会再次冒险发动侵华战争,向李卫国报仇,找回丢掉的面子。

基于这种考虑,奕欣的思路顿时打开,脑洞也够用了。他迅速以朝廷名义跟英法两国进行联系。并根据北京和约条款,允许英法两国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奕欣一改常态,不顾宗族旗人子弟的集体反对。竟然亲自参加英法两国驻华公使馆揭牌仪式,并跟英法两国驻华公使套近乎。很快建立了“纯洁滴”友谊。

奕欣试探英法两国公使的态度,很快他就看出来英法两国公使表面上跟李卫国关系甚笃,实际心中对李卫国不怀好意,仇恨的种子早在淞沪会战时就埋下了。

奕欣猜得没错,英法列强不会忘记李卫国是如何羞辱他们的,第二次雅片战争的战败,不仅令英法两国损失惨重,更令他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这个仇他们肯定要报的,只是在等待机会罢了。

英法两国公使的第一任务依然是侵华,尤其是英国,雅片贸易的巨额利润几乎支撑了英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以前每年对华出口雅片不但可以抵消对华巨额的贸易逆差,还有数千万的巨额利润可赚。如今雅片贸易被李卫国明令禁止了,不在合法了,这使得英国每年都得承受数千万的巨额贸易逆差,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只是英法两国政府考虑到李卫国的强大军事实力和装备优势,暂时忍气吞声罢了。他们现在已经得到了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等先进武器装备的设计技术,国内已经开始加紧生产制造了,用不了几年时间。英法军队将完成新武器的更新换代,到时候就是他们报仇的时刻了。

于是,奕欣和英法两国公使臭味相投,瞬间成了亲密朋友,开始相互勾结起来。

借师助剿,这是奕欣提出来的新战术,意在削弱李卫国在剿灭太平军一事上的影响力。同时,奕欣也开始向列强大规模借款,规模高达一千万英镑。这笔钱并不给曾国藩的湘军,也不给李鸿章的淮军。更不用提李卫国了,借款全额用在满蒙清军身上。大量装备火器。

因为在奕欣看来,李卫国早晚要反,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汉人,根本靠不住,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奕欣的小算盘敲得很响,李卫国很快就知道了,为此李卫国单独照会了英法两国公使,表明了他的立场。

“你们可以随便借借款给清政府,不过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不管你们借给他们多少钱,将来别想让我替他们还钱给你们。”

英法两国公使对视一眼,都感觉到李卫国的态度之坚决,他们不是不知道李卫国准备造反,所以一起问道:“吴王殿下,谢谢你的忠告,我们会向上级转达的。”

李卫国冷声道:“你们不要理解错了,这不是忠告,而是警告!”

面对李卫国的强势,英法两国公使弱弱的离开了,迅速将李卫国的原话上报给英法两国政府。

最终,英法两国政府考虑到不刺激李卫国,暂时放弃了向清政府贷款一千万的计划,不过他们还是耍了手段,让一些英法商人以个人名义向清政府提供三百万英镑的贷款。

对于英法两国的小动作,李卫国并不阻止,反正他是不会还钱的,就让英法两国的钱到时候都打水漂吧。

另一边,湘军、淮军已经跟太平军杀红了眼,双方仇深似海,只能以血来洗刷。

曾国藩和李鸿章也得知了李卫国大规模扩军的消息,虽然都对此事非常担心,但想管也管不了,只能惊叹李卫国财力雄厚,一下子扩充二十五万军队,加上各种武器装备和人员培训费用,至少需要两千万两银子,这对于曾国藩和李鸿章来说,就算他们把安徽和湖南刮地三尺,也拿不出来这么多银子来。

这就是差距啊!

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感慨万千,发出一声惊叹,对李卫国真是羡慕嫉妒恨到极点了。

对于曾国藩和李鸿章来说,他们现在最差的就是钱,只要有钱,他们可以跟列强买到各种武器装备,只要有钱,他们可以在国内随便扩充百万大军。

然而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李卫国的横空出世,严重刺激了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因为人都是有攀比心的,历史上的二人围剿太平军时,最大规模也不过十五万军队。其中配备洋枪洋炮的军队只有五万人,而如今却被李卫国的强大军事实力影响,被牵着鼻子走。逼得他们不得不大规模扩充军队,装备洋枪洋炮。这对于没有任何工业而言的湘军和淮军,意味着只能花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冤枉钱才能弄到更多的军火,耗光了他们的钱财,使得如今的安徽和湖南二省的老百姓一贫如洗,很难再榨出银子了。

所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眼看着李卫国挥金如土,却只有羡慕的份了。

不过,曾国藩和李鸿章手底下还是有不少能人的,他们向以前的沪军现在的吴军学习。学习各种经典战术,虽然他们得不得真正的机会,但用来对付太平军已经足够了。

四月的时候,湘军和太平军血战安庆,最终太平军战败,湘军攻入安庆。由于湘军缺饷,曾国藩不得不下令屠城三日,允许士兵洗劫百姓,充作军资。

同时,曾国藩也感叹现代战争的消耗太过巨大。一场安庆激战,竟然耗光了一大半湘军军火储备,要知道那可是曾国藩攒了五年的家底。当初迟迟不全力围剿太平军,就攒下这点家底,结果一场大战下来,就消耗如此巨大。

太平军的抵抗超出了曾国藩的估计,一个安全都如此困难,更何况是天京了。于是曾国藩在部将的建议下,在安庆建立军械所,向英法列强借款购买机器设备,效仿李卫国的江南制造局。开始自行生产武器和吙药,补充消耗。

另一边。李鸿章的淮军也发生了大变化,帐下左宗棠向李鸿章提议模仿吴军建立一支新型部队。完全放弃冷兵器,全部使用先进火器。

李鸿章听从了左宗棠的建议,眼下最强大的新型军队莫过于在淞沪会战中大出风头的沪军,也就是现在的吴军或者称华东军了。可惜李鸿章知道李卫国不可能帮他,与其去上海见李卫国受辱,不如派人跟英法列强联系,由于英法列强已经根据北京和约可以在华设立公使馆,所以双方见面也就方便了。

很快,李鸿章跟英法领事谈判,最终因为帐下军官们都不喜欢曾经侵略过他们的英国,因而选择跟法国合作,完全按照法军标准来建立一支新式军队。

法军方面的代表是法军舰队司令勒伯勒东、法国驻上海领事日意格,他们得到了法国政府的指示,帮助李鸿章来抗衡李卫国,就像当初法国支持美国南军筹备内战一样,他们故技重施,也想让大清帝国长期内战下去。

于是,双方相互勾结起来,在扬州募集士兵,以法国洋枪洋炮进行装备,聘用法**官教练。

由于李鸿章财力有限,最终军队规模只有三千人,其中法军500人,由左宗棠亲自率领,号称“常捷军”,也称“花头勇”、“花勇”、“黄勇”、“信义军”、“中法混合军”等。由勒伯勒东亲自担任军事顾问,李鸿章的江北大营供给军饷,配合淮军与太平军作战。

情报迅速飞到李卫国的办工桌上,对于常捷军的大名,李卫国还是知道的,左宗棠亲自率领下,日后平定了新疆叛乱,功勋卓著,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军队。

“迅速掌握常捷军的一切情报,包括他们的装备、人员训练情况、各级军官的详细资料!”

李卫国迅速下达了命令,吩咐中华神盾局负责调查,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如临大敌一般。

这时,两江布政使李鸿藻自外面进来,见礼之后,向李卫国禀报道:“王上,关于香港接收和善后问题的谈判已经跟英国方面谈妥了,他们同意我们去接管香港岛,关于在港英国人的资产,我们出价200万人民币进行收购。”

“这个条件还可以,应该是英国人大放血了吧?”李卫国笑道,英国人苦心经营香港岛近二十多年,一直把香港岛当做侵华的跳板大力进行建设,住宅、银行、工厂、商店应有尽有,将香港岛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人口几十万的大城市,投入的资金何止200万人民币,几千万人民币都是少算了。

李鸿藻笑道:“英国人不得不屈服,不然王上的大军一到,他们连两百万都得不到,这个账他们算的很清楚。”

随后,李鸿藻续道:“另外,我们也派人去澳门了,不过葡萄牙政府对我们提出的条件不答应。”

李卫国立刻道:“不用再跟他们谈了!一个小小的葡萄牙而已,本王留着它有大用。”

李鸿藻顿时会意,笑道:“王上是准备假道伐號了吗?听吴大人说,南征大军已经集结完毕,王上是准备亲征吗?”

“这个吴庸,好歹也是总参谋长,这说话是够泄密标准了。”李卫国笑了笑,没有责怪,对李鸿藻他已经当做嫡系了,没必要隐瞒。

他续道:“这一次是吞并福建和两广,如果有可能连云南和贵州也一并拿下,要对付两广、云贵和闽浙三个总督,非本王亲自出马其他人根本镇不住他们,弄不好恐怕会坏了大事。”

“王上所虑甚是!”李鸿藻赞同,反问道:“不过您王驾亲征,朝廷那边该如何答复?”

李卫国说道:“本王已经请旨意朝廷设立南北洋通商大臣,南洋大臣自然由本王担任,这样本王就有借口吞并华南和西南五省了。”

“王上英明!”李鸿藻称赞道:“不知北洋大臣会是谁?要知道那可是超出总督级别的重要位置,王上有人选了吗?”

李卫国点点头,笑道:“当然有,本王已经请奏,提议李鸿章!”

“李鸿章?”李鸿藻惊讶道:“怎么是他?他可是王上将来的敌人?”

李卫国神秘一笑,解释道:“你不必担心,本王选李鸿章是有目的的。现在曾国藩和李鸿章可谓铁板一块,虽然本王不惧他们联合,但如果能将他们分开,各个击破,也省去诸多麻烦不是?”

李鸿藻略有明悟,问道:“王上是让李鸿章当北洋大臣,骑到曾国藩头上?这固然是好计策,可李鸿章毕竟是曾国藩的学生,他们的师生关系很融洽,恐怕效果不大。”

李卫国微微一笑,说道:“他们俩有基情,难道他们的手下们也会那么想吗?”

李鸿藻彻底明悟,佩服无比,躬身道:“王上英明,好一招釜底抽薪,不愁湘军和淮军内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