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455章 水下巨无霸

伪钞帝国 第455章 水下巨无霸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39 来源:笔趣阁

381毫米主炮的威力那是相当恐怖的,两艘雄风级战列舰很快被打得千疮百孔。

主炮射击结束后,暂停一段时间。

有海军调查员登上两艘靶舰,对舰上各处装备进行现场检查,并拍下照片,留作日后参考研究之用。

通过对舰体创伤位置的一系列检查,海军人员对雄风级战列舰的防护能力,以及雷神级超无畏战列舰的主炮攻击能力,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雄风级是中华帝国十多年前的老舰,装甲防护性能远不如现在雷神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海军人员会根据雄风级战列舰和雷神级战列舰的钢甲材料强度对比,大致估算出雷神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能力。

同时,通过雄风级战列舰上的毁伤情况,判断出雷神级战列舰主炮的破坏力。

主炮射击并没有直接将两艘雄风级战列舰靶舰击沉,一方面是因为靶舰上并没有弹药和燃料,锅炉也是熄火的,不容易产生连环爆炸和殉爆。另一方面是因为用退役战列舰当靶舰击沉,这非常奢侈,机会并不多,所以军方不会允许一下子就将其击沉,而是要把两艘靶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海军官兵们轮流实弹射击。

主炮射击过后,便是速射炮实弹射击。

比起毁天灭地般的主炮火力,速射炮口径就小得多了,不过射速非常快,因此也十分具有观赏价值。

李卫国闲来无事,便一直观看实弹射击训练。

随行大臣们当中,很多都被此前的战列舰主炮射击给吓一大跳,各种狼狈。他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震撼的场面,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李卫国也没有责怪他们软蛋。

速射炮射击过后,海军观察员们再次登上靶舰,查看毁伤情况。

这一次,重点查看人员杀伤情况。那些假人所在位置,可以根据他们身上的单片,来确定伤害轻重。

雄风级战列舰当初设计时,就对人员防护进行了优化,此时即便被超无畏战列舰攻击,依然有五分之一人员保存了下来,可见中华帝国海军在该级战舰防护上面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而经过不断改良,如今中华帝国海军最强大的雷神级战列舰,以及在建当中的暴怒级战列舰,其防护水平更高。

经过一番检查,总体上效果不错,得到了海军观察员们的一致认可。

主炮和副炮射击完毕,最后便是鱼镭攻击了。

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早已经取消了鱼镭发射系统,这是李卫国单独提出,并强制执行的。

历史上的数次海战证明,战舰发射的鱼镭能够击中敌舰的几率太低了,尤其是到了无畏时代和超无畏时代,战舰的航速太快,鱼镭攻击就成了鸡肋。反过来,战舰安装鱼镭发射系统,由于鱼镭纵壁防护薄弱,一旦被击中,引爆了鱼镭的话,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中华帝国海军取消了主力舰鱼镭发射系统,只在巡航舰、驱逐舰上面保留。

随着几艘巡航舰和驱逐舰,陆续向靶舰发射了七枚鱼镭,两艘雄风级战列舰接连发生大爆炸,水线带装甲被撕裂,海水猛烈倒灌进去,以眼见的速度沉没了。

两艘靶舰被击沉后,实弹演习也就结束了。

李卫国通过舰载无线电广播喇叭,对全舰队官兵们进行训话,祝贺他们圆满完成实弹射击练习,并表扬了他们出色的炮击水平。

其中两名首发即命中的炮长,以及他的同炮房战友们,得到了李卫国的亲自嘉奖,授予勋章,并给予丰厚的奖金以资鼓励。

要知道,在海战的当中,随着各国海军陆续进入无畏时代和超无畏时代,其战舰的主炮射程已经从原来的十公里,扩大到二十多公里,甚至是三十多公里的超远距离。

距离越远,主炮命中率越低,需要靠不断的调整射击诸元,一般在二十公里外,中华帝国海军舰炮的平均命中率大概在20%,即五发炮弹命中一发。

通俗的将,经过对射击诸元的四次调整,会在第五次炮击时,准确命中敌舰。

但在这次实弹炮击演练中,却有两名炮长和他的组员们,做到了首发命中。

这意味着,第一发炮弹即命中敌舰,那么全舰共有12门主炮,使用的是统一口径,就可以在第二轮实现12门主炮的火力齐射,意味着第二轮炮击时,就会给敌舰造成重创,甚至运气好就会打出致命性贯穿命中弹,将敌舰击沉。

这在海战当中,作用巨大,意义重大。

因此,李卫国才会破例,亲自授予这两位炮长,以及他的组员们勋章,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战友们,提升中华帝国海军的战斗力。

颁奖结束后,李卫国又参观了中华帝国海军最新服役的潜艇——刀鱼号。

刀鱼号,是中华帝国海军最新服役的刀鱼级潜艇的首艇,于两年前下水,直到现在依然在海试当中。

这是中华帝国海军潜艇史上海试时间最长的一艘潜艇,刀鱼级目前共建造两艘,跨度时间长达五年。

这是因为随着中华帝国的军备技术不断进步,潜艇需要安装的新装备越来越多,遇到了棘手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以前中华帝国海军建造潜艇,几百吨级就几个月时间,千吨级也就一年半载就建成了。

在美西战争期间,中华帝国海军为了将物资悄悄运抵哈瓦那支援西班牙军,开发了海马级潜艇,这是一款以载货为目的的潜艇,水下排水量达到了4000吨,也因此拉开了中华帝国海军建造4000吨级大型潜艇的序幕。

由于中华帝国海军对潜艇的不重视,一度在大白鲨级潜艇之后就在没有潜艇建造订单了,后来如果不是李卫国的当头棒喝,中华帝国海军高层依然不会重视潜艇发展,直到日美两国大规模建造潜艇,集中向太平洋部署,才引起了中华帝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危机感。

虽然长时间没有潜艇订单,但由于潜艇装备研发直接从帝国科学院拨款,而不需要从海军部拨款,因此霍兰为首的潜艇专家们,并没有闲着,哪怕没有订单,他们依然有足够的资金研发新潜艇,所以中华帝国的潜艇技术不但没有落后,依然领先欧美各国。

受巨舰大炮主义影响,海军部即便迫于压力开始定造潜艇,却要求潜艇吨位大、航速高、航程远、火力凶猛等等。

海军提出如此要求,并没有吓到霍兰等人,他们反而以此为动力,在大白鲨级潜艇和海马级运输潜艇基础上,真的设计并建造了一款基本上附和海军要求的水下巨无霸,这便是刀鱼级潜艇了。

刀鱼级潜艇,以首艇刀鱼号为例。该潜艇的主尺度为2m,水面轻载排水量为2300吨,水面正常排水量为2800吨,水下排水量为4800吨。

该级潜艇以大白鲨级和海马级为母型,进行设计和建造的,在设计方面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其水下性能。

当然,这也是被海军部的大佬们逼得没办法了,如果达不到要求,海军部就会有理由减少对潜艇的投入了。

在海军部高航速、高火力、高续航力的要求下,霍兰带领他的团队,坚决顶住压力,最终设计出了刀鱼级潜艇。

李卫国在海军将领们的陪同下,踏上刀鱼号潜艇。

站在刀鱼号潜艇外壳上,仿佛踩在一只巨大无比的鲸鱼背脊上。

明显可以看到刀鱼号的外形被霍兰设计成流线型,这是为了减少水下航行的阻力,外形上已经非常接近21世纪的水滴形潜艇了,看起来很丰满。

当然,最引李卫国注意的,便是两根长长的天线,从舰艏到舰艉,中间被舰岛撑起,成巨大的三角形。

显然这就是无线电系统了,有了这种先进装备,中华帝国海军部,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每艘潜艇的位置,在战时,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刀鱼级潜艇的艏部更加圆钝,从指挥台围壳至艏部这一段的上甲板线几乎与水线平行。

这个些特征不仅表明了中华帝国海军在潜艇设计方面的进步,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中华帝国海军充分地吸收了“暗战”以来的潜艇作战的经验和教训,抛弃了潜艇以水面航行为主的传统设计思想,采用了潜艇以水下航行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

客观地说,刀鱼级潜艇的设计与建造集中反映了中华帝国海军对潜艇认识的变化。

以前李卫国就不同意在潜艇上面安装火炮,主张潜艇只用鱼镭在水下作战。

只不过以前中华帝国的潜艇技术不成熟,没有无线电系统、没有氧气储备系统、没有高性能的蓄电池系统、鱼镭射程近、潜艇航速慢等等原因,迫使潜艇在一段时期内,不得不以水面航行,用甲板炮作为攻击手段。

如今不同了,中华帝国科技高速进步,各种划时代的高科技装备陆续研制成功,声呐、无线电、高性能蓄电池组、大功率柴油轮机、大功率空压机等等,大幅度改善了潜艇装备和性能,使得中华帝国海军的潜艇终于摆脱了水面作战,完全实现水下作战。

李卫国一行人进入潜艇内部,由于潜艇吨位巨大,内部空间十分宽敞,但作战人员却没有增加,多出来的空间,实际上是用来储备更多的空气的,因为空气越多,水下潜航时间就越长,安全性就越高。

在艇长的介绍下,李卫国连续从艏至艉依次参观了艏鱼镭舱,前蓄电池舱,作战指挥舱,后蓄电池舱,主机舱,动力装置控制舱,艉鱼雷舱,船员休息仓、用餐舱等等。

在舱艏鱼镭舱里,布置有6具533毫米鱼镭发射管。这些鱼镭发射管是mk-54型水压式鱼镭发射管,由江南制造局研制,可发射mk-14型、mk-27型等533毫米的鱼镭,其中mk27型鱼镭,是火箭助推增程鱼镭,是中华帝国首创。

不过因为火箭是个新领域,由李卫国提出,帝国科学院立项研究,但火箭发动机小型化是个难题,因此火箭助推增程鱼镭只是试验武器,其目的是为了在更远的距离上偷袭敌舰,确保己方潜艇不被敌人发现。

刀鱼级潜艇总共装备了8具533毫米鱼镭发射管,其中艏部6具,艉部2具。艏鱼镭舱还兼做备用鱼雷舱、艇员生活居住舱以及艏部应急逃生舱。

之所以设立逃生舱,就是因为中华帝国最近十年来,潜艇事故不断,大量精锐的潜艇官兵殉职,人类对海洋的恐惧,使得海军不得不研究逃生系统。

实际上逃生系统很原始,就是利用鱼镭发射管,关键时刻,人员的床位封闭起来,就可以通过鱼镭发射管被发射出去。

李卫国看到了潜艇人员休息舱内的床铺,就像一个棺材,只不过跟鱼镭一样是浑圆的,关键时刻可以当做鱼镭,直接射出去逃命。

在前蓄电池舱内,设有一层甲板,把二舱的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军官舱、军官餐室、艇长室、军官寝室、军士长居住室、无线电通信室及声呐室等,下层布置的是前蓄电池组,该蓄电池组由252个电池单元组成。

作战指挥舱位于该级潜艇的中间部位,在艇内作战指挥舱的布置方面有所改进,该级潜艇的操纵部位、作战指挥部位都布置在作战指挥舱内的同一层甲板上。潜望镜布置在作战指挥舱内靠向艏部一侧,潜望镜的右侧是作战指挥部位,左侧是操纵指挥部位,操舵室布置在潜望镜的前面。

在李卫国看来,刀鱼级潜艇的作战指挥舱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可以使得艇长在利用潜望镜进行观察的同时,兼顾艇内的作战指挥,从而保证艇长的作战指挥行动更加快捷简便。但是,这种布置方式的缺点是,由于作战指挥舱室的面积有限,当指挥控制舱内的全部人员都在各自岗位上就位时,舱内显得有些拥挤。

后蓄电池舱由一层甲板将其分隔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厨房、艇员餐室、艇员居住舱,下层布置的是后蓄电池组,该蓄电池组也由252个电池单元组成。

主机舱内没有设置甲板,布置着3台纵向排列的x型2冲程柴油机和主推进电机。

动力装置控制舱的空间相对较小,该舱内布置着整个动力装置的控制板。

艉鱼雷舱内布置了2具533毫米艉鱼雷发射管,艉鱼雷舱的功能与艏鱼雷舱相同,它还兼做备用鱼雷舱、艇员居住舱和艉部应急逃生舱。

最能引起李卫国兴趣的,便是刀鱼级潜艇上的水声设备了。

刀鱼潜艇的水声设备使用了中华帝国最新研制的主动声系统和被动声呐系统,它比五年前白鹭级反潜驱逐舰使用的声呐系统更加完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

刀鱼级潜艇采用双轴双螺旋桨推进方式,其水面最高航速为18节,由于艇上装备了两组大容量蓄电池组,因此,当刀鱼号潜艇采用一小时放电制时,该级潜艇的水下最高航速为3节。

为了满足军方变太的要求,霍兰着实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射击。

其中在续航力方面,刀鱼号潜艇在水面状态以10节速度航行时,其续航距离为10000海里,水下状态以3节速度航行时,续航时间为72小时。

这72小时,就是三天时间,表明刀鱼号潜艇可以在水下活动三天。

这种潜航时间,彻底打破了海军部的疑虑,让他们统统闭嘴,再也不能拿潜艇潜航时间不足,被迫上浮时容易给敌舰逮住并击沉,这个理由来否认潜艇的作用了。

由于刀鱼级潜艇的吨位巨大,采用中华帝国最坚硬、最耐腐蚀的特种钢建造,使得其安全潜航深度为首次突破150米,与当前欧美各国海军建造的舰队型潜艇的安全潜航深度相比,增加了整整90米左右,这在战斗中,将给中华帝国海军提供巨大的保护。

根据李卫国掌握的情报,目前协约国集团也开始学习反潜了,不过他们的反潜砸蛋,还以中华帝国的大白鲨级潜艇为目标,只能反50米深。

这样一来,如果他们碰上刀鱼号潜艇时,就彻底没办法了。

刀鱼级潜艇的优点很多,比如中华帝国海军以前的潜艇设计是在主压载水舱内既设置高压空气吹除管,又设置低压空气吹除管。当潜艇从潜航状态上浮时,首先利用水平舵、垂直舵和潜艇的航速,使潜艇上浮到潜望镜深度,然后用高压空气吹除浮力舱和主压载水舱,当潜艇的上层建筑露出水面时,停止高压空气吹除,换用低压空气继续吹除水舱内的剩余海水。

但是,在刀鱼级潜艇上,其主压载水舱和其他水舱内没有装备低压空气吹除管,而是利用主机的废气吹除压载水舱内的剩余海水。在刀鱼级潜艇的设计过程中,霍兰充分发挥这个优点,从而简化了艇上的吹除设备。

其实,海军部最关心的还是刀鱼级潜艇的战斗力,就连李卫国也忍不住询问。

很快有技术人员给李卫国解释,告诉他刀鱼级潜艇采用的mk-54型水压式鱼镭发射管,当该级潜艇在水下状态利用mk-54型水压式鱼镭发射管发射鱼镭时,主要是依靠液压缸内的活塞高速运动时产生的水压把鱼镭发射出去,这样可以保证在发射鱼镭时没有气泡上浮,增加了在发射鱼雷过程中的隐蔽性。

另外,mk-54型水压式鱼镭发射管可以在大深度上发射鱼镭,从而提高了刀鱼号潜艇水下作战的灵活性。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mk-54型水压式鱼镭发射管采用了一种联动保险装置,当发射管的前盖若稍微开启一点时,后盖就无法打开;反之,如果后盖稍微开启,则前盖也无法打开。

这种保险装置体现了中华帝国海军潜艇技术的大幅度进步,此前就有中华帝国海军的潜艇发生这类事故,导致潜艇沉没。欧美各国的潜艇更是多次发生这类事故,目前还没有解决办法。

总之,刀鱼级潜艇的整体性能非常优秀,不过海试中也是各种问题不断。

当然,问题的源头基本上都是新装备的问题。比如无线电设备、声呐设备中的三极管,很容易受到海上天气潮湿影响,这是一个暂时很难解决的问题,只能多多准备配件随时替换了。

最后,李卫国在餐厅同战士们一起用餐,增进君臣将士们的感情,直到傍晚后,才满意的离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