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三二二章 御门听政

崛起1639 第三二二章 御门听政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中华潮的两张月票,好友脱光的孤狼的月票~~)

听了李信的话,王端芬、费珍娥与窦美仪均是心生感慨。

尤其是王瑞芬,按她的年龄,再有两三年就要打发出宫了,在宫里生活了十来年,见惯了人间权势顶峰与奢华富贵的生活,很难再对世俗的男子动心,而且宫里的明争暗斗是非常厉害的,她能做到田娘娘的管家婆,没点心计和手腕是不行的,心里也有阴暗的一面,心态多少扭曲,寻常人不敢娶她种女子。

至于富贵人家,也极少娶宫里出来的女人找不自在。

说句不中听的话,指不定夫妻间绊两句就能惹来大祸,谁知道宫里还有没有贵人惦记着?

张皇后叹了口气道:“你们都是宫里的老人,放出宫多半讨不得好,我和皇后也舍不得,这样罢,李公子将来在外面上朝,你们和王德化与曹化淳一起留在外面帮他打理吧。”

“娘娘~~”

内外殿仅一墙之隔,却如天堑般隔开了两个世界,再想入宫会很不容易,三女均是鼻子一酸,哽咽出声。

周后心里也很不好受,掩面啜泣道:“今后想皇上了,就随时进来看看,而且外面的风声,也要靠你们传递进来,别哭了!”

“是,娘娘,呜呜呜~~”

三女大哭着,拜伏在地。

外面,李信被封为摄政王的消息如旋风般传遍了北京城,老百姓欢天喜地,官员们则大为惊愕,这就是禅让啊,魏晋时期,禅让是非常庄重的仪式,需要封一大批的头衔,赐九锡,但现在不需要,一个摄政王就把一切搞定,大明灭亡不远了。

很多人抱着柱子痛哭,却没有撞上去的勇气,他们安慰自己,因崇祯还没死,自己也要惜身。

也有些人看到了希望,毕竟自李自成围攻北京以来,大明已经名存实亡了,到李信进驻,接连大战,顾不上朝庭,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有飞来横财的,还是有一部分中低级官员和清贫衙门靠傣禄过日子,经这么折腾,有些人的家里早已揭不开锅,靠借贷和亲友接济维生,因此李信获封摄政王,也意味着稳定和秩序,意味着发饷。

官员也要居家过日子,是很现实的,能否被李信留用就成了热点话题。

从正午开始,很多官聚在一起商议对策与前程,还有人翻出李信的旧事,大加分析,俨然一副指点江山的派头。

次日清晨,天未亮透,午门的朝钟响了起来。

“老爷老爷,快起床,上朝了,上朝啦!”

“朝钟响了,快快,拿衣服来,老夫要上朝!”

随着音波的扩散,北京各官员家里,鸡飞狗跳。

崇祯听着那熟悉的朝钟,不禁站了起来,望向外面,目中现出了向往之色。

以往凡值常朝,不分风霜雨雪,朝钟必响,那时他是主角,受群臣参拜,而如今,上朝和他没关系了,他既失落,又心痒难耐。

“皇爷……”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唤道。

“哎~~”

崇祯深深叹了口气:“这天下,已经不是朕的天下了,不知满朝公卿还有谁能记得朕,清慧,你替朕出去看一看,那李信……摄政王的朝会都讲些什么。”

“是,奴婢遵旨!”

魏清慧知道崇祯还是放不下,无奈施了一礼,向外走去。

李信也早早入了皇城,做着上朝之前的准备。

虽然皇极殿是紫禁城里规模最大的宫殿,但明代上朝不在皇极殿,该殿主要用于典礼,崇祯举行常朝通常搁在建极殿的右后门,俗称平台,又称御门听政。

这其实对于群臣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因为皇帝坐在门厅内,群臣站在外面的广场上,晴天暴晒就不说了,遇上阴雨天,尤其是冬雨,很多年老体弱的官员会感冒咳嗽,甚至关节炎、肩周炎发作,痛不欲生。

偏偏还不能打伞。

由管窥豹,明朝的皇权远汉唐,确非虚言。

王瑞芬、费珍婢与窦美仪拿来龙袍,给李信穿戴,虽然李信不是皇帝,可摄政王也和皇帝差不多,多尔衮便是毫不顾忌的使用皇太极的仪仗和器具。

李信瞥了眼道:“不穿这个,穿红袍就可以了。”

按明朝制度,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常服形制与皇帝相同,袍用红色,李信指的红袍,就是这类红袍。

柳如是不解道:“摄政王爷……”

李信挥手打断:“不要叫我摄政王爷,我还是喜欢你叫我李公子,你们也是,要么叫我总司令,要么叫李公子。”

柳如是心底有一股暖流淌过,她觉得李信还是当初的李信,嗯,自己没看错人,王瑞芬、费珍婢与窦美仪则是很不理解。

李信淡淡道:“我还不是皇帝,再说我将来称了帝,必然与明朝大不相同,明朝的制度礼仪要大幅更改,所以明朝的龙袍我是不会穿的。”

“噢,摄……司令爷您请稍待,奴婢给您取来!”

王瑞芬匆匆而去,很快取来了红袍,招呼费珍娥与窦美仪给李信穿戴上,这倒是让人眼前一亮,俊秀的容貌,轩昂的气质,配上红袍,让人毫不怀疑比穿上龙袍更出彩。

“司令爷,抬橇来了,您请上轿!”

王德化凑了过来,哈腰道,不远处,是八个太监抬着的龙橇。

李信摇摇头道:“苏东坡和王安石都不坐轿,说是干不出把人把畜生使的事,我李信岂能输于古人,这里去平台没多远,走过去就行了。”

“司令爷有此心意,实乃天下万民之福!”

王德化腆脸赞了句,就向后挥手,让太监让把橇抬回去,同时与曹化淳交换了个眼色,暗暗琢磨着李信的喜好,他们发现,原来伺候崇祯的那套在李信面前不管用了。

无论是崇祯,还是李自成,都喜欢排场架子,尤其是李自成,出身于微寒,更是向往着皇家的仪仗排场,二人投了李自成的时候,李自成才刚打进北京,还没进宫,就曾表露出对宫中的富丽陈设,对宫女的温柔美貌,对做皇帝的尊贵,以及日后的皇帝生活的无比向往。

可李信明不吃这套啊,还很厌恶,这样的主,真不好伺候呐。

虽然没有仪仗,但是林林总总也有近百人跟着李信而去,同时,也陆陆续续有官员赶到平台。

“哟,魏学士,您老也来啦!”

崇祯朝最后一位首辅魏藻德踱着方步,出现在了平台。

历史上,因李自成步步逼近北京,崇祯命官员捐款助饷,魏藻德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征饷,结果草草了事,后城破,李自成问他身为首辅,为何不去殉死?

魏藻德道:“方求效用,那敢死?

可惜李自成没有用他,被刘宗敏抓捕入狱拷饷,受尽酷刑,十指被断,被迫交出白银数万两,不过刘宗敏不相信内阁首辅只有几万两白银的家产,继续用刑,折磨五日五夜,最终脑裂而死,他的儿子旋即被杀。

而这一世,魏藻德因住在南城,李信对官员又有即往不究政策,幸运的保住了家产。

“呵呵,久不见众同僚,诸位安好?”

魏藻德笑呵呵的拱手施礼,隐现得色。

他今年只有三十九岁,正当壮年,是崇祯十三年状元,擅辞令,有辩才,深通崇祯心意,官至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可谓平步青云,他相信自己在新朝一样能得到任用。

“哟,是李老!”

李老就是左都御史李邦华,本来城破之时,在家堆积薪柴,一待皇宫火起,就举家**,但是荡寇军第一时间冲进了北京城,又与顺军有默契,不进皇城,因此李邦华没能自尽殉国。

他已经七十来岁了,走路颤颤巍巍,拄着拐杖,好几人赶过来搀扶着他。

“嘿,这不是周老么?”

周延儒也赶来了,他自诩与李信有一面之交,故来碰碰运气。

渐渐地,官员越来越多,按平时站位,分列于平台两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