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400章 绣出江南之韵

明扬天下 第400章 绣出江南之韵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00 来源:笔趣阁

******

郑解来时,郑芝龙给他的底线是保住福建,为此不惜以长子为质。

而秦牧的条件是只让郑家保持军事方面的势力,由秦国官员全面接手福建的民政。

以“枪杆子出政权”这一理论看来,郑家控制着福建的军事,民政方面随时也以控制。若光是拿福建的“军”和“政”来对抗,这一理论确实成立。

问题在就在福建的“政”一但归为秦国所有,它就不是单独存在,而是有更强大的枪杆子在后面支持。当地官员随时可以用江阴的模式,据城而守,等待秦军的增援。

总之,只要政归秦国,福建将不再是郑家的。

这些郑解自然也清楚,因此他不敢答应。

但秦牧用西洋人来威胁,他也不敢贸然拒绝,于是又匆匆返回福建,找郑芝龙拿主意去了。

秦牧不想拖得太久,便让鸿胪寺少卿甘南随同前往福州,全权负责与郑家的谈判。

凭心而论,秦牧也并不真想与郑家兵戎相见,这样的内耗只会让外敌得利。

至于联合西洋人来攻打郑家,秦牧也就嘴上威胁一下,不到万不得己,是不会这么干的。

送走郑解后,秦牧开始抓紧淮南方面的军事部署,调兵遣将,进一步加强淮安与庐州的防守反击能力。大量的军事物资通过水路,向前方调集。

杨慎至今坐镇松江府,他到松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动百姓商户织棉布。同时还组织起了一个七千人的织造厂,一批批衣被正源源不断地从松江府运出,送往前线。

为了加强江北防御能力。秦牧又下令宁远率两万大军进驻扬州,随时准备北上接应淮安。

另一方面,传令四川的秦良玉,尽量保持一种压迫的态势,配合入滇作战的崔锋,但不到万不得已,暂时不要与孙可望、刘文秀开战。

二三十万秦军经过两个月的休整。战力虽然有所恢复,但前番大战,战争物资消耗巨大。打打内线防御战不问题,若是再两面开战,又会让大秦的弦绷得紧紧的,随时可能断裂。

当然。严格来说现在已经是两面开战了。只不过崔锋那边只有一万三千人入滇,说白了,就算崔锋全军覆没了,对秦国也不会造成致命的威胁。

和孙可望、刘文秀开战就不一样了,这两人加起来足有七万大军,一但开战失利,很可能让他们在四川翻盘,甚至会威胁的湖广。所以。能不开战还是先不要开战吧。

刚刚消停没几天的秦牧,又开始忙忙碌碌。与大臣们日夜榷商,安排布防。以至于差点忘记恩科之事。

当身为主考官的傅山将会试上榜名单递上来时,秦牧还有些恍惚。

这次会试共录取了三百六十二人为贡士。

第一名:韩靖,湖广湘阴县人。

第二名:祝同,苏州昆山人。

第三名:徐怀志,江西南昌人。

另外秦牧留意看了看,司马安的儿子司马凯名列十二位,白铁的长子白维恒名列九十二位。

开科取士是国之大事,虽然江北如今已经战云密布,但殿试也不容忽视。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有资格参加殿试的,是在会试中被录取为贡士的人。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而已。

按明朝的惯例,三场会试通常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因此又称会试为春帷。殿试则在会试后的三月十五举行,时间上间隔整整一个月。

这次秦牧开的是恩科,时间不在春季,而且考虑到战争即将打响,间隔一个月再考殿试也不现实。

经秦牧与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五日后即考殿试,地点就在王府的前殿。

黄昏时回到西园,秦牧一边走还一边寻思着殿试的题目。

虽说以往的殿试都只是走个程式,皇帝实际上也就是看前十名八名的试卷,调整一下名次,做做样子而已。

但秦牧自个还是希望能考道有意义点的题目。

不知不觉走到顾含烟的小楼,楼角一枝梅花横斜,倒影在水中,暖暖的冬阳照着画檐,显得十分宁静。

走到楼上,看到顾含烟正安静地坐在红木绷架前,凝眸皓腕,十指穿针引线,一针一针地绣着,绷架前挂着的正是那天秦牧带她上街买来的《兰亭雅集图》。两个侍女站在旁边,看得很入神,以至于秦牧到了门口,三人都没有发现。

秦牧一下子就被顾含烟刺绣的姿态迷住了,真的很美,向晚的轩窗下,美人双眸如烟,神态安静,挽起的袖子下,一截皓腕如霜似雪。

纤纤玉指,拈着针线,一针一针绣出烟雨杏花,绣出隔岸袅袅的炊烟,绣出清波上荡漾的乌蓬船,绣出油纸伞下的韶华。

江南的时光,到了这里变得那么的宁静,什么金戈铁马,什么万里江山,到了这里都被揉碎成一片远山眉、烟波水。

秦牧终于明白,为什么第一眼就感觉顾含烟是那么的安静了,她身上的安静不同于董小宛那种清隐,她的安静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她绣出了整个江南,而江南之韵也融进了她的生命里。

秦牧踏过柔软的地毯,从后面拥着她的肩,握住她拈着绣花针的玉手。

“秦王.....”

“别说话。”

秦牧仔细地欣赏着她的杰作,她是照着墙上的《兰亭雅集图》绣的,整幅图只绣出了一小半。

但这完成的这一小半极力模仿绘画的笔墨技巧。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勾画晕染,浑然一体,采用景物色泽的老嫩、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已经到了让人分辨不出是绣还是画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画绣”的境界,绝不光是手巧就行,本身在绘画方面也要有很深的造诣。

“含烟,你真让我意外,你这是跟谁学的?”秦牧贴着她的香腮说道。

顾含烟被他拥着,芬芳的花靥微微羞红,腼腆地答道:“奴是跟我伯母学的,和我伯母相比,奴还差得远呢。”

“含烟你太谦虚了,你这绣工在我看来,已至臻境了。”

“秦王,你先放开奴奴。”

秦牧一笑放开她,顾含烟走到墙边,从一个箱子里取出一本画册,随手翻开一页拿给秦牧看。

若不是她先提醒,秦牧还真以为这是一幅画。

这绣品画面由远山、江水和岸滩构成,空间处理繁简有致。起伏绵延的远山以其低矮之势而显旷远之意。江水浩渺,一渔者驾孤舟独钓寒江,在宽阔的江面衬映下备显孤单落寞。

近处滩岸详加描绘,一草一木,细密清晰,犹现眼前,尤为醒目之处是在低矮的草木中一株老松拔地而起,遒劲卓立,在幽淡空寂的氛围中平添突兀勃兴之昂然意韵。

页面题有“韩氏希孟”款,另一面竟然还有董其昌题的诗:何必荧荧,山高水空。心轻似叶,松老成龙。经纶无尽,草碧花红。一竿在手,万叠清风。

这画册共有八开,每一幅都绣得浑然天成,全无针痕线迹,使人不辨是绣出来的还是画出来的。

秦牧看了极其喜欢,他将画册拿到绷架前,与顾含烟的绣工对比。

顾含烟羞赧地说道:“秦王,您别比了,奴真的比我伯母差好多呢。”

“不差,就算差也差不了多少,含烟你还年轻,将来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秦牧说着看了看墙上的《兰亭雅集图》,此图画的是王羲之和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于会稽山阴的兰亭的画面,画中有很多人物。

秦牧突发奇想,呵呵笑道:“含烟,你能不能把咱们俩也绣上去?”

顾含烟听了一脸错愕,细若樱桃的小嘴微微张着,露出洁白的贝齿,神态极为动人。

其实秦牧也就是随口一说,《兰亭雅集图》上的人物都是写意的,看不清眉眼,也就谈不上把谁和谁绣上去。

倒时顾含烟惊愕的样子着实可爱,恍若秋水晚烟的眸子带着丝丝的迷离。

****************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