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63章 不是每条船都值钱的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63章 不是每条船都值钱的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顾鲲借助海底地形探测仪,究竟发现了些什么东西?

对于这个问题,杜国伟为代表的的华夏勘测技术人员,当然是暂时懵逼的,只能等待潜水探测后揭晓答案。

说不定,杜国伟还会觉得顾鲲小题大做:明明就是个海底珊瑚礁,有必要这么小题大做么?勘测船一天不得遇到了几百个珊瑚礁,都这样潜水目视确认,还不得累死。

但是,顾鲲内心,却是已经有把握了。

谁让他的听力那么挂逼呢。

他可以听得出,那个水下障碍物的结构应该是中空的,在主动声呐照射下,其回音跟普通珊瑚礁完全不一样。

不一会儿,顾鲲就亲自穿戴好了潜水设备,然后在准备的过程中,还不忘跟杜国伟打个赌什么的。

“我觉得十有七八就是条沉船了,这里距离古代从越南南部往婆罗洲来的航道不远,说不定能捞到条明清时候的民船——咱兰方立国,就是从明末汉人逃难而来的。”

杜国伟听了,不由撇了撇嘴:“这也太玄乎了吧,我们的设备,不可能回音精确到这种程度。”

顾鲲自信一笑:“幸亏这儿的水深还不到100米,所以我才能听得那么精确,不然,我也没把握的。不说了,马上看一看就见分晓。”

顾鲲背着氧气瓶、腰上缠着缆绳,缆绳上套了一个塞有配重的金属空桶,绳的另一头挂在船上的卷扬机上。然后他一个鱼跃,就跳进了海里。

一入水,那种熟悉而亲切的大海气息,再次让他倍感心神宁静。

这次因为要作业很久,仔细勘测清楚情况,所以他选择了快下慢上,以防止氧中毒。

十几分钟内,他就缓缓沉到了大约100米深的海底。这里已经完全没有阳光可以透射下来了,所以顾鲲只能靠他头盔上戴的潜水灯。

饶是他水下微光视力异于常人,最多也只能看到十几米远。

那是一条已经段成两截、而且左右也彻底散架的木船残骸,如果不注意看的话,还真会被误认为是珊瑚礁——因为经过几百年的生长,木头上早已附着了厚达十几厘米的石灰质珊瑚。

如果不是这儿阳光太微弱,动植物比更浅的水域稀少太多,恐怕十几厘米都远远不够,而是有可能整个都被珊瑚塞满了。那样的话,以顾鲲的听力也鉴别不出它到底是不是沉船了。

说不定,之前几天,一路上就有不止一艘位于更浅海域的无名五代沉船,就是因为与珊瑚礁彻底融为一体,而被顾鲲错过了呢。

“这船烂成这样,整体打捞出水是不可能了,只能看看船里有没有什么货,到时候想办法分段拖网拖上去。”

顾鲲心中如是思忖,前前后后搜刮了一阵,看到底舱少量排列着箱子,其余都是不值钱的零碎,还发现了一些骸骨。

顾鲲便估计这不是古代商船,更有可能是运人移民的船。

“还是不要打扰他们了,稍微检点东西回去检验一下吧。”

顾鲲还是保持了敬畏之心的,于是打开身上背负的那个套了IP68潜水外壳的录像机,借着潜水灯的微光,拍摄了一段视频。

然后他就收好录像机,随便捡了一些瓶瓶罐罐,以及有限的几块骨头,堆回到那个跟他一起被放下来的金属空筒里,然后敲了敲筒壁,确认了三次暗号后,船上的卷扬机就开始慢慢起吊。

……

三个小时后,顾鲲回到船上,立刻换掉潜水设备,先好好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再关心收获的事儿。

“那些瓷器,看得出来历么?你们船上有没有人懂这个的?”顾鲲回到船长室,直截了当就问。

杜国伟递给他一杯姜茶:“老张看过了,说年代应该是明末的,大部分没什么花色,只有一小部分青花,画工还不咋滴,应该是普通的民间窑口。你有捞到骨头,到时候送去碳14同位素测定一下,就更精确了。”

他口中的“老张”,名义上是这条船上的一名普通测量员,一个四十多岁的粗手大脚斯文读书人。当初顾鲲一见到的时候,就觉得对方不对劲,但只要没有威胁,他也就懒得戳穿。

现在看来,船上果然还是夹带了国内文化考古部门的人。

众所周知,真正在一线做事情的考古学家,都是长着读书人的脸、农民的手,那是田野调查留下的岁月痕迹。至于那种盗墓偶像剧里拍出来的细皮嫩肉耍酷的……看看就行。

顾鲲露出得意一笑:“老张还懂这个?”

杜国伟有些尴尬,他书呆子气比较重,就直说了:“老张在华东海事考古所干过,不过现在确实是我们设计院的人……”

顾鲲:“那喊他过来,我亲自跟他谈谈。”

不一会儿,那个全名叫张柏桧、被大家习惯称作老张的家伙,就被带到顾鲲面前。

也不知这人名字怎么取的,可能是命里五行缺木缺得厉害吧。

顾鲲的称呼还挺客气:“张老师,根据你的经验,能推断出船的性质了么?”

张柏桧挠挠头发,推了推眼镜:“根据我的判断,这应该是条移民船,不是商船。我也看了您刚才拍回来的录像带片段。

按照船体结构,您刚才已经有潜入船的货舱里,而且货舱还算相对完整,但那里也只有这么点货,基本上就可以下判断了。那些箱子,应该只是作为压舱物随便带的,不是专业贩卖。

你的做法是很对的,少量捞几块骨头,作为科研鉴定用,其他还是让他们安息吧。我建议船的整体不要打捞。”

顾鲲刚才潜水时发现瓷器少,那也只是相对于专业的商船而言比较少,不等于没运瓷器。因为当年瓷器都是作为轻载船的压舱物运的,不运瓷器也得白白运一些石头,不然海船会重心不稳。

只不过,专业的海贸古船,可能有几千箱瓷器,而移民船可能就几十上百箱,差了一两个数量级。

顾鲲点点头,没报太大期望地追问:“这些瓷器,也不怎么值钱吧?”

张柏桧想了想:“国内肯定都是不值钱的。国际上么……明末的民间青花,完整的大件,批量出货价格,这几年涨到几千美元一个,碗碟一类小件,可能也就几百美元。

至于连花色都没的,民间自用素瓷,只能百八十块美金一个,随便处理了。这几年,古代收藏品价格已经涨了一波了,苏联解体前,全世界的文物都比现在便宜至少几倍。”

盛世文物,乱世黄金。

这个道理是不会错的。

看过国际古董市场几十年来历史行情的人都知道,苏联的解体对全球文物整体普涨起了多大的作用,因为那些有钱人再也不担心爆发灭世级别的世界大战和混乱了。

要是搁在80年代末,这些玩意儿根本卖不上好价钱。

顾鲲弄明白全部前后因果,便当着张柏桧和杜国伟,宣布了一个决定:

“各位,虽然这批货,是我们这条船发现的,大家也都略有苦劳。不过,这里还是兰方的经济专属区,而且这条船当年的故主,也极有可能是移民来兰方的,所以船的产权应该大家没有任何异议。”

张柏桧比较懂行,很认命地点点头:“确实,这就是属于兰方的船。”

他们如今的坐标,在兰方西南偏西大约50海里。这个地方,已经超出了任何国家的12海里领海线,但是印尼人最近的群岛淡美兰群岛距离这里有七八十海里(纳土纳群岛离这里更远一些)

所以按照等距中心线划分的话,这里肯定是兰方的经济专属区。

华夏人再想伸手,也不会伸到爪哇海来,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一个。

顾鲲见对方上道,也就抛出一个诱饵:“不过,这条船也算是见证了明末华夏先民的开拓史,有文化与历史的研究价值。我出于睦邻友好的善意考虑,在打捞完这里成箱的瓷器后,愿意捐几箱给沪江、东海、胡建等省的博物馆,以及专门的海事博物馆,作为文化展览之用。”

他捐的时候,肯定每个省级的博物馆只给那么几件明末民间青花,而其他的就用不值钱的素瓷凑够一箱。反正对于文化展出来说,瓷器的经济价值是不重要的,历史背景、年代、承载的故事才重要。

这样顾鲲又花不了多少钱,还落个好名声。

众人听了,果然干劲高涨,大伙儿又忙活了半天时间,放筒把那几十箱完整的压舱物捞走,其他都保持原样不动,尤其是没有拿那些散落的古人随身物品,然后记录了精确坐标。

干完这一切,大船上放下一艘小艇,载着这些货物先回兰方岛。而大船本身则继续勘测海底地形之旅。

这一次,顾鲲并没有打算赚多少钱,他只是希望在众人的见证下,为他踏上这条路,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将来说起来,就不是他一心想着捞古人的遗物,而是他被华夏科考船启发了,才走上这条路的,这就很合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