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62章 假装不经意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62章 假装不经意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从萨武洋那儿得知,交大设计院的勘测船居然这么卖力。

连雇主都还没亲自交代任务,就先自主开工了。

顾鲲内心不由暗忖:这次带船来的专家,不会是个不谙人情世故的技术宅吧?

对于正常雇主来说,请到个负责较真的技术宅,当然是好事儿。

因为那样雇主可以省掉很多勾心斗角、防止干活的人低效偷懒偷奸耍滑的心思。

不过对顾鲲而言,这就有利有弊了。

因为他是一个挂逼啊,如果遇到技术上太较真的人,发现他的进度过于神速,非要较真验证,那就有点小麻烦。

担心无用,反正谜底很快就揭晓了。

当天傍晚,顾鲲就看到那条交大设计院的海洋勘测船,停靠回了兰方港。

那是一条自重六千吨左右的远洋勘测船,长度110米,满载后总重能接近万吨。在目前最大停泊上限也只有万吨的兰方港来说,这条船的出现,足以引起所有人的瞩目。

船名并不起眼,只是取了个代号——船舷上刷的是“交海勘003”。

顾鲲当初付钱租船的时候,还听交大方面的人说起过这船的来历——

这船其实不是华夏国自己的船厂造的,而是1993年10月份,跟其他一批特种科考船一起,从黑克兰国、塞瓦斯托波尔市的某船厂买的。

冷战时期,露西亚人的海洋勘测技术远比华夏牛逼得多,所以USSR解体后两三年内,国内的海军与海事部门,从黑克兰买了不少东西。

毕竟,只有露西亚继承了USSR必须与西方阵营死扛到底的属性,必须严防死守自己的军事技术底线。而其他从USSR解体出来的小国,就没有这些历史包袱了,他们可以放手随便乱卖USSR时代的遗产,并且尝试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就像尼古拉斯凯奇在《战争之王》里演的那个尤里奥洛夫,作为国际军火商,在USSR解体后,第一时间就是想到去黑克兰倒腾东西,而不是去难度更高的露西亚。

华夏国在这方面已经算很厚道的了,主要也是国家没太多钱,买不起贵的,所以93年10月份那波,都是真心买的科学考察船一类的货色。

比如,在国内知名度极高的南极考察船“雪龙号”,也是这波采购的成果之一。跟顾鲲目前租的这条船跟“雪龙号”还属于“同期生”呢。

(注:“雪龙号”就是93年从黑克兰买的,按照华夏方面要求做了装备上的改装。2010年代国内自己建造的是“雪龙2号”,不要搞混。)

这船买来的时候,因为是带全套侦测设备的,所以价格也比较贵,才六千多吨的船,就要卖三百多万美金——

要知道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明年那条三万吨的“明斯克号”退役航母,按照废船卖给南棒大宇集团下属的造船公司时,也才卖这个价!

93~95年,本来就该是黑克兰装备贱卖的高峰期。

售价300多万美金的船,折合人民币要2500到3000万。交大设计院按照三个月租期100万的价格,问顾鲲收取租金,已经算打折后的良心价了。

……

船在码头靠稳,顾鲲第一时间带着高健雄,登上船去。

在船长室,他见到了这条船的技术负责人,一个有点地中海秃发的中年人。

“你好,我叫杜国伟,是这次勘测的技术负责人。顾先生有什么需求和规划,尽管和我们提。”

“幸会,杜先生也是交大的?是的话,那算是我学长或者老师了。”顾鲲上下打量了对方,确认对方不太像是那种混学阀跑关系的。

杜国伟腼腆一笑:“不敢,我现在也只是在读博士生。”

顾鲲微微有些惊讶:“你今年……”

“32岁,我看上去显老。”杜国伟有些不好意思。

“一直读书读到32岁?”

这得是拖延毕业了多少年的老大难。

“硕士毕业之后,就去院里工作过三年了,不过是助研职称。后来领导劝我再去深造一下,说读完之后就能升副研职称,我就去了,不过,成果总是不足以毕业,今年已经是读博的第四年了。”

25岁就硕士毕业进设计院、工作到28岁读博,结果32还没毕业,看来水还挺深的。

从聊天中,顾鲲也意识到一个问题:90年代,“职称”对于国内的体制内的科研人员,是一个极大的压制。

当时民间投资的灵活研发机构还很少。

你有本事没年限,或者论资排辈名额卡死在那儿,职称升不上去,就做不了更多的事情,这种例子都是比比皆是的。

或许,后续挖人就可以从职称方面不得志的人优先下手。

当然了,顾鲲也不是说职称完全不重要,毕竟那也是对人履历和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但他既然要挖价值洼地,要找容易劝诱到的,肯定要有所侧重。

双方互相熟悉了一下之后,顾鲲就问到了专业问题:“杜博士,能不能教我一下船上主要勘测仪器的使用方法,顺便介绍一下你们的作业流程、勘测速度?”

顾鲲前世也是略微会用一些海洋水文观测设备的,因为说到底这些东西的原理都是声呐反射,无非细节机理和精度上有所不同。

但各国的设备操作性差异比较大,学一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杜国伟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还让船上的操作员给顾鲲示范。

杜国伟本人只是负责后续测绘的,并不用亲自操作仪器。因为测量员要求比较好的听力,不是读书人该干的。

顾鲲稍微试了一下,果然上手很快,让人啧啧称奇。

杜国伟半是衷心称赞、半是劝阻地说:“顾先生,你是我见过学的最快的,不过这种操作层面的事情,还是我们这边的同志来就行了。

这测久了很辛苦的,对听力要求也高。我们目前每天能够以航运级精度、精细勘测完5乘10海里海域的底部地形,这个速度绝对是可以满足你的进度需求的——兰方港扩建后涉及到的进出航道,总面积大约是50乘50海里,我们50天就能测完了,九月份之前就能把数据报到设计院。”

顾鲲断然拒绝:“不,我付了租金,我有权选择怎么使用这条船。再说,你们也不是24小时三班倒开工,对吧,我可以让我的人,接管其中一些班次。至于你,只要负责按照我们取得的数据进行测绘就行了。”

最后的绘图作业,还是需要专业人员来搞定的,顾鲲还没读海洋工程的课,他也绘不出来。

所以,“测绘”可以拆开,测由顾鲲开挂测,绘仍然是杜国伟来绘。

如果将来买数据的人不相信这个测绘精度,那可以再来选一些点抽查复验嘛。

杜国伟还以为顾鲲是嫌他干活儿慢,叫屈道:“顾老板,这是很专业的事情,你不能仗着你给了钱就……万一你只追求速度,粗制滥造漏过某些地形细节呢?我们的速度不算慢了!”

正常情况下,是不算慢了。

但你们遇到的挂逼啊。正常测量员要比对确认十几秒的活儿,顾鲲可能直接就一耳了然。

顾鲲再次确认了命令,然后带着高健雄离开了船长室。

站在甲板上,他吩咐道:“老高,这段时间你就别跟着我了,也别跑船了,你就留在船上盯着他们,我干活儿的时候你就守着。”

高健雄有微微的动摇和为难,劝了一句:“老板,大家都是华夏人……也都是为了国家。”

他这人危险是不怕的,但是毕竟在前线驻守了十年,骨子里爱国那根筋还没扭转过来。

顾鲲知道,高健雄要想被他重用,这道心障是必须迈过去的。

老板做的事情,暂时不理解,也要去执行。

顾鲲便用命令的口吻强调:“我才是为了国家!他们不过是书生,技术人员,懂什么觉悟?只有听我的,才能用有限的资源,测到更多的有用资料。我能多赚钱,买家也能得到更好的海防安全。”

高健雄稍微琢磨了一会儿,严肃地立正敬礼:“是,老板,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跟着顾老板就是爽啊,既有比服役的时候高得多的收入、又能见识异域风情,关键是还不耽误自己报效祖国。

高健雄觉得转业后的这次求职,是他一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了。不但日子过得比原来好很多,对海防做出的贡献,也比他服役的时候更多了。

以后老板的话就算暂时想不明白,肯定也是另有深意的,执行就对了。

……

于是,短短一两天之内,勘测船的运营就被顾鲲逐步接手、控制了。

毕竟这里是他的地盘,那些想夹带私货的人也没法硬来。

勘测船的测量速度,比之前杜国伟掌舵时期,一下子飙升了好几倍。原本要测量50天的兰方港周围航道,一个星期时间,就测了一大半。

然后,顾鲲就开始上计划外的工作量了,要求船沿着兰方与李家坡/亚龙市/粤州等直线连线的方向,往远海再开开。

这一天,大约是7月初吧,勘测船行驶到距离兰方港以东60多海里的位置时,已经是一个夜班了。

顾鲲再次亲自操刀作业时,发现了一个海底地形的异常。

“XXX/YYY坐标,海底暗礁,尺寸长30米、宽5米,东北/西南走向……不对!这个回波听着不像是珊瑚礁,潜水确认一下吧。”

杜国伟一边草绘,闻言劝道:“尺寸不错就行,没必要潜水吧?”

“让我的人去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