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275章 世态炎凉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275章 世态炎凉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说说看你的方案,挑重点的说,我懒得看。”顾鲲扫了几眼后,重新翘起了二郎腿。

陈克深吸了一口气,知道能不能重新抱到大腿,在此一举,当然要尽量简明扼要说人话。

“我们处的同事们草拟的补偿计划是这样的,给被动迁的人群几个选项,充分考虑到有些人有钱、追求未来的想象空间最大化,而有些民众比较缺现钱,只想落袋为安。

想象空间最大的方案,是允许阿门按照国籍人口每人300平米的占地面积,在现有市区周边按规划圈地,同样是允许他们最多自建三层楼,户型不限,未来也永不收取物业税。不过代价是这些建筑也永远不能投入房地产市场买卖,相当于是某些国家的小产权房。

既然是自宅地,未来塌了旧了他们想重建想翻修,只要不突破规划都可以,我相信这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摆平那些已经有自建房资金的渔民和农民。

第二号方案,就跟蔡处他们最核心的规划是一样的,国籍人口每人占地200平的权益,建设规划跟前一项相同,但是盖好的房子可以入市交易,也可以出租。而且自首次进入市场流通后,就要开始按年度计征物业税,我们就仿照大洋国大部分州的税率好了,按照房子的市场估价1.5%每年,收取费用。

这套方案,对于那些对自家居住条件豪华程度没什么讲究、未来也没打算住大型豪华别墅的中产阶级,吸引力较大。将来外籍劳工多了之后,他们还可以当包租公,出租给暂时在兰方买不起商品房的长期打工者。

不过,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方案,都只是给一个占地建设的许可权,对于掏不起盖房子启动资金的市民,我们还有集中委托建设的第三套方案,可以把国籍人口每人占地200平的指标,置换为公费建成后的450平多层洋房、或360平的豪华电梯公寓——

当然,折算后说的是建筑面积而非占地面积了,因为前面的200平是占地面积,允许盖三层相当于建筑面积600平。具体未来还可以根据各个国家规划的新建小区的户型、建设成本、地段作置换微调。”

陈克说到这儿,顾鲲稍微有些乱,就顺着他的描述找到了草案里的一些附表,仔细扫视几眼,那个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陈克这个方案,相当于是给那些“有土地盖房权但出不起盖房成本”的穷人,直接按照土地面积打七五折再乘以三层楼的比例,给多层公寓的现房置换。

这个价格,在目前的兰方应该还是挺有吸引力的,因为之前的兰方地皮价格并不贵,房子的成本里面,建设成本的占比还是挺高的。

可以设身处地换算一下,21世纪初,华夏国内的农民,在农村起个三层小楼,讲究施工质量的话,二三十万施工成本肯定是少不了的,同期地价才多少呢。很多农民外出打工,都要攒好几年的钱,寄回家盖小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盖房子的成本占比肯定是越来越低的。1980年代国内黑市价一吨钢筋都要两千块(价格双轨制的时候,计划内的白市价八百块一吨,但供不应求,不凭票不凭划拨的就是要两千),三十年后依然是两三千一吨,几乎没涨。

因此只拿两三成的占地面积期权,换取实打实地官方承包掉建设成本,如今对相当一部分人是有吸引力的。

说句题外话,后世很多人只是看到每过七八年、工资翻倍之后,猪肉价格也是两块、四块、八块、十五块、三十块……地往上翻,就觉得工资上涨被物价通胀吞了。但那只是因为这几十年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明显提升,所以农产品当然应该跟着涨。

但工业品的生产率是随着科技进步一直提升的,所以猪肉两块的时候钢筋两千一吨,猪肉三十了钢筋还是两千一吨。四十年前汽车几万块一辆四十年后还是几万块一辆,衣服几十一百一件,几十年后还是几十一百一件,电子设备反而还越来越便宜了。

要体会到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幸福感,就别只拿着工资盯着猪肉,多看看工业消费品,多消费那些东西,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了。说句大实话,很多老一辈的人感受不到进步的幸福感,只是因为他们的消费观默认一辈子不买车(以及很多其他早年被认定为奢侈的工业消费品),所以车相对工资便宜了这个事实,所带来的社会幸福感,跟他们没关系罢了。

……

扯得有点远,一言以蔽之,顾鲲觉得陈克草拟的补偿方案虽然说不上划算,但至少选项比较面面俱到,哪怕有可能让出去一部分利益,却最容易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人搞定。

顾鲲不差那点小钱,他要的是全市一盘棋,要的是从头到脚整顿利索。

关键是陈克的想法,比顾鲲一开始脑子里朦朦胧胧的念头更加明晰,也启发了顾鲲。顾鲲便举一反三地吩咐:

“你这原则上可行,不过,再把选项细化一下吧。我看你思路很好,但是既然都想到这一步了,也不一定仅限于拿公寓补偿给市民嘛。我们兰方未来的外劳市场终究是有限的,七万国籍人口,靠二三十万外劳提供服务撑死了。

这些人全加起来也住不了多少房子,要是指望这些人烘托兰方的地产价格,肯定是烘不起来的。比外劳更关键的,是游客。既然我们旅游业和奢侈商业立国,一个外劳服务员,至少要每时每刻服务三到五名外国游客。

二十到三十万外劳,对应的就是每时每刻至少一百多万游客。酒店客房的需求,会比公寓高得多。未来我们会修订行业条例和管理规范,明确持短期旅游签证的外国人在兰方不得租赁公寓,必须住酒店。所以,完全可以把补偿房设置成酒店式公寓,或者直接就是酒店里的房间。”

外国游客必须住酒店不许租公寓,这事儿国际上也不稀奇,瑞士人就这么干,所以顾鲲让兰方这边吧行业规矩改了之后,也不至于引起外国人的反弹,说不定还让人觉得兰方的旅游市场从此逼格更高了,跟瑞士那种土豪藏身国一个档次。

虽然瑞士人历史上那么干,起因是挺奇葩的——这个规则是瑞士人在二战的时候定的,当时因为他们一贯宣布为永久中立国,所以二战爆发之后,大量各怀异心的亲德亲布、乃至露西亚人的卧底都蜂拥进入瑞士,为了近距离刺探交战国的一些事儿。

以至于那时候的普通瑞士平民都流传着一个笑话梗,觉得所有来瑞士的老外都是搞地下工作的。瑞士当局也是被治安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最后宣布不许外国人租公寓,以便于治安方面的排查。后来发现这一招对于推动旅游业收入很有好处,加上瑞士人在战争期间升级了对酒店业客人的**保护、做得越发规范了,后来大家都接受了,还觉得这个条例挺有逼格的。

兰方就算改了,好歹只是阻止短期旅游签证的人涌入公寓市场罢了,但这样可以让游客觉得兰方的治安更好更规范、不容易收纳外国偷度来的盲流,对于提升兰方的旅游业逼格绝对有好处。

换句话说,后世迪拜搞这一手都没有瑞士人成功,所以迪拜才落下了那些“去迪拜捡垃圾月入三十万/去迪拜乞讨月入五十万”的段子。

顾鲲绝对不会允许未来的兰方旅游市场被这种段子污名化的,哪个自媒体敢先造这种谣,他就让他投资入股的那些互联网大佬彻查,让那些小便没有立锥之地。

外国流浪汉想混到兰方都不可能,天罗地网没地方住,几天就逮住遣返了。

陈克深入领会了一会儿领导的意图,立刻觉得眼前一亮,连忙表示会立刻深化。

顾鲲稍微提点了几句,随后又有与会的其他工作人员群策群力帮忙核算,就拿出了一份更加具体的置换方案。

“就这样吧,价钱可以再核算一下,到时候分阶段试行。看哪个方案选的人最多,那就是价钱给高了,后续阶段调整到各个方案基本平衡。”

顾鲲觉得还挺满意,便拍板吩咐,然后就起身准备离开。

“顾先生,不用过工作餐再走么?您来指导工作,我们都没给您接风……”孙副部有些不好意思地赔笑挽留。

“不用了,几步路而已。”顾鲲回绝了姓孙的留饭,拿起自己的遮阳帽,路过陈克身边的时候,语重心长地拍着肩膀低声吩咐了一句:

“我这人不贪,但这些年兰方全国的地皮,变得越来越值钱,那都是我努力的结果。其他人,都是跟着仙及鸡犬,我们要鼓励奋斗,不能鼓励抱大腿、天生运气好不劳而获,掌握好尺度吧。”

“明白。”

……

几天之后,相关的补偿文件就开始通过各种正规渠道往外流传了。

一时之间,成了自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普通国民最关心的、事关生活前途的事情。

“听说了么,好像是不管之前自己家里有多少房子,光是为了买断以后不得再私自挪用变更土地用途、国家就肯给每个国籍户口200平占地面积的白送建筑许可权呢。”

渔港区的平民窟里,好多人都在传说这些消息。刚刚回港靠岸的刘民,免不了也被灌了好几耳朵,有手下轮休的水手聒噪的,也有他老婆汪菡絮叨的。

没错,这个刘民,就是当年顾鲲白手起家前的邻居、顾鲲重生之初就问他借过钱,还租过船。只是当时这家伙怕老婆,心术不正,借顾鲲钱时就怀着“等他还不出钱就把顾家祖传的破渔船典了”的邪念,所以顾鲲发迹之后当然也不会给他好脸色,一点都不会提携他了。

(注:不仅是有邪念,还是有铁证的,因为顾鲲上辈子就欠钱把渔船典给对方了)

当然顾鲲也懒得对付他,毕竟这种小鱼小虾没有威胁,也没有陈明诚和朱敬业那种汉奸行径,让他自生自灭就行了。人家这辈子没有客观显性的得罪顾鲲劣迹,对付老邻居反而会让顾鲲留下刻薄寡恩的恶名,犯不着。

所以自己勤勤恳恳滚雪球种田、加上这些年整个兰方的渔业在顾鲲的提携下销路很好,所以刘民靠自己的积累,就发展到了好几条上千吨的渔船、近千万人民币家产了,手下雇佣的人也超过了五十人——只不过兰方本国公民已经减少到了八个,都是船长、大副之类的要害岗位,普通水手都换成了马来西亚过来打工的外劳渔民,还有少数华夏各大群岛来的外劳渔民。

没办法,谁让兰方人普遍有钱了些呢,再肯过普通水手苦日子的人口,正在急剧萎缩,没几个人肯艰苦奋斗了。

刘民家财产和雇员虽多,人口却不是很多,此刻他一听是按照国籍人头计算‘土地挪用买断补贴’的,就有些不甘心:

“具体面积多少?我们家那些用作码头、栈桥的地皮,未来不能改成住宅建筑用地了么?加工乌鱼子、海苔那些的干货工场呢?”

兰方之前地皮不太值钱,所以渔民家里的土地也是挺多的,只不过不是盖房子或者种地的,大多是晒场和海鲜加工场,比如做海带紫菜海苔乌鱼子,就要很大的场地晒干。

原先兰方官方也不管私有土地的用途变更,但现在看起来,未来都是要规划的,不符合市容的东西就不让改建了,这对于囤了一些地皮却没有提前盖成房子的人挺不利。

顾鲲这是摆明了要控制兰方全国的住宅和酒店供应量了,不让更多供给涌入、将来拉低了房价。

但他的控制,显然是建立在确保有国籍的人每个人都能住的很舒服,还能当包租公。只是有些之前就有地皮的人会不甘心。

“谁说不是呢,这顾鲲真是心狠手辣。”刘民的老婆也不由哀叹。

然而,他们手下的船长/大副们纷纷拥护劝说:“老板,老板娘,我看这挺不错了,就算你们房子够住了,旧寨就1比1面积置换掉,你们补偿的那个人均200平占地面积,还能置换成酒店的客房呢。

我看文件上说得很明白,200方占地、600方建筑的许可权,可以置换成450方的多层洋楼、360方的高层豪华电梯公寓、或者300方的三星级酒店客房、250方的四星级酒店客房、200方的五星级酒店客房。

建设部门还会成立统一的国民酒店公寓持股管理单位,确保选酒店客房产权的公民,可以得到‘保证每年至少50%时段出租率’的兜底,实际出租率高于兜底的还按实际算、扣除酒店管理费后,个人可以拿到房费六成的收入。这么好的待遇,以后谁还打鱼啊,躺家里收租多好。”

很显然,绝大多数兰方人都对这个计划还挺满意的,他们也没更大的见识。

(PS:我有罪……PS4上没忍住刚买了一些东西……我这几天沉迷蒂法存稿用尽,今天的更新是刚码出来的,隔夜稿都没了。

幸好这书也没什么人追更,偷偷减少到每天四千字混两天应该也没人发现。周二以后恢复六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