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139章 老婆买包我买包公司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139章 老婆买包我买包公司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顾鲲的反应和眼界,留给梁劲松的欣慰和惊讶,只能说是五五开。

一半是欣慰,因为他看到顾鲲并不是那种“少年轻狂、有了百亿美金后飘得不知自己是谁”的疯子。顾鲲好歹还是有逼数的,知道奢侈业的高压红线在哪里,绝对没敢自创品牌。

自创品牌创得再好,叫时尚潮牌是有可能的,但不能叫奢侈品。

时尚潮牌的上限极限,也就是后世的ZARA、H&M、无印良品那个段位,没有更大想象空间了。

不过,梁劲松感到的另一半惊讶,就在于顾鲲居然彻底看不上眼下那些还算火热的香江品牌,一个都看不上,也不屑于入股和收购。

要知道,无论是香江鳄鱼,还是依波路英皇周大福,在98年的内地客眼里,可都还是最炙手可热的名牌呢,是成功人士的装逼象征。

“您这是在赌内地客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会暴富起来、再也看不上香江品牌?不觉得这些牌子穿在身上能够显身份?”梁劲松反问时,惊讶溢于言表。

98年的香江人,谁敢想短短十年八年后,内地人就不再以穿港牌为荣,至少一二线城市的人不再以穿港牌为荣。(部分三四线和农村市场的话,港牌还可以多维持十年身份,当然这里没有任何歧视,只是说客观陈述消费结构)

见顾鲲态度非常坚决,梁劲松两手一摊:“这都看不上,那你只有考虑收购法国或者意大利牌子了,可我不认为那些国际一线大牌会愿意被黄种人的资本收购。我不是说他们有歧视,而是法国人的文化优越感太强了。”

顾鲲却看起来比梁劲松更有信心:“不试试怎么知道?局势是在变化的嘛,如果倒退五年,你敢说纪梵希和兰姿这样的法国牌子会考虑卖SHEN么?但是现在,一个已经卖了,一个正在谈,所以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阿诺特给纪梵希收购时候开的价格,是远远高于95年以前那些品牌的估值的。”

顾鲲举的这两个例子,可谓是90年代奢侈界并购潮的两大代表,也算得上是风向标了。

买买买潮,就是始于95年的阿诺特买纪梵希。而第二个重要标杆,则是如今正在谈判中的历峰集团收购兰姿。

(注:考虑到我的书都是男人看的,对奢侈业集团太不了解,稍微说一句。后世公认的全球三大奢侈集团,分别是阿诺特的LVMH、第二名的是历峰集团,第三名的是开云。这三大集团开窍进入买买买模式的先后顺序,也是跟实力成正比的,LVMH在95年就进入金融扩张并购模式,历峰97~98才开始,开云反应最慢,21世纪初才开始疯狂并购,所以它也最弱。

不过在服装箱包领域,主要是LVMH和开云在竞争,第二名的历峰比较置身事外,因为历峰专注于珠宝和手表——如果是女频文,这段话估计完全不用写,女频小吊带读者肯定个个对这些买买买知识如数家珍)

梁劲松下意识提醒:“纪梵希是法国人买法国人,没有外国人介入,不会有损法国人的文化自尊。”

顾鲲耸耸肩:“但兰姿是瑞士人买法国人。”

兰姿这个牌子,虽然在华夏名声不大,不过历史却是足够悠久的,人家1876年就创牌了。或者说,历峰集团的收购风格,就是盯着历史悠久去的。从自家嫡系的1755年的手表牌子康斯坦丁开始,积家伯爵朗格一堆的都是19世纪的货色。

珠宝大牌卡地亚后世也是历峰集团旗下的,也是1850年代的150年老牌了,不过98年卡地亚还没有遭到历峰毒手,还是完全不沾金融市场自主经营的。

梁劲松看顾鲲分析得这么锱铢必较,意识到顾鲲绝对是认真的。

“好吧,虽然我想说,被瑞士人买,和被黄种人买,给法国佬的心理落差是不一样的。不过,你非要想买的话,大不了我们再多套几层皮嘛。

比如,去瑞士或者摩纳哥或者荷兰比利时,再弄一个壳子公司,您做大股东,但不做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再找个白人露脸当傀儡。这样操作一波,二级持股控制一些法意一线品牌,倒是可以考虑的。”

顾鲲终于展颜一笑:“想明白就好,我不急。”

梁劲松揉了揉鼻梁:“再给我几天时间,我梳理一下手头这些香江投行手上的拐弯抹角持股,看看能不能置换出一些可以套购的大牌来。”

“我等你消息。”

……

此后几天,梁劲松加班加点,终于梳理出来一份交叉持股非常复杂的材料。

众所周知,很多投行一类的金融机构,融到钱之后,都是会在国际市场上购入很多优质资产作为日常经营性投资的。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是N个优质公司的小股东,从亨氏番茄酱到可口可乐到IBM,什么都有可能买。这样的形势下,香江投行和金融机构持有零散的欧美公司股份,是非常正常的。

现在顾鲲要把这些流通市场上的金融机构股票彻底抛掉,以他的体量,当然可以让那些投行的负责人跟他坐下来一事一议地谈置换。

毕竟如果置换成功,顾鲲就能少从港股股市里抽出一些资金,账面财富也能少损失一些。

而对于那些金融机构来说,抽走的钱少了,股价就更容易稳住,双方都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

功课做完之后,梁劲松就向顾鲲汇报:“汇丰渣打在内的、我们有待平仓股份的金融机构,目前共计持有下列法意奢侈品公司股份:

普罗尼(意)17.5%,乔治阿玛尼(意)4.2%,古驰(意)2.3%,兰姿(法)11%,卡地亚(法)7%,巴黎世家(Balenciaga,法)9%,登喜路(布)14%,万宝龙(德)6%,芝柏(瑞)13.5%……”

顾鲲听着听着,像是赶苍蝇一样露出一丝嫌恶的表情:“把登喜路那几个布狗的牌子划掉,不要念出来,污染了我的耳朵。有我顾某人在一天,布狗的所谓奢侈品品牌在华语传媒界就必须是一坨屎,我有把握用我的话语权,把这个节奏带得死死的。所以,我不需要考虑买那些股份的问题。”

梁劲松连忙道歉:“对不起,是我们被殖民久了,一时没改过来,我马上划掉。不过,即使是剩下的这些品牌,如果您想置换入股,也是要挑选一下的,目前我们在场内的股份市值肯定不足以置换,而且我们主动提置换,多多少少要给一点溢价——

毕竟这里面很多奢侈品公司,并不是上市公司,它们的股份是没有公认的流通价的,有些还是那些金融机构之前做可转债等之类的融资的时候,遇上客户到期公司债无法执行,才得到的股份。”

顾鲲有买股票的那些金融机构,当然都是有流通股,在二级市场上随便玩的。

但是,90年代末的顶级奢侈品品牌,则很少有在金融市场上上市的。

比如梁劲松提到的乔治阿玛尼就是最典型的家族式经营,确切的说是创始人经营。作为创始人兼总设计师的乔治阿玛尼本人非常排斥金融操作,不喜欢被任何股东干涉他的决策和设计风格、产品节奏,所以坚决不上市,坚决不让别人指手画脚,几乎还是手工小作坊式的管理风格。

但乔治阿玛尼也是有一部分股权外流的,主要就是靠某些年份资金链紧张的时候,借了以公司股权为抵押的可转债,最后还不清,就被金融机构黏上了,转成了股的债,在公司复苏后怎么也甩不掉。

所以要买这种公司的股份,除了直接跟老板本人谈收购之外,就只有指望金融市场上这些债转股了。这类来源份额也不会大,很多都是只有百分之几,只能算为一个进场的抓手、着力点。

至于古驰和卡地亚这些,倒是不排斥股权交易,虽然没有上二级市场充分流通,但是外部股东却不少——后世奢侈界首府阿诺特想阴古驰并购的时候,就是从其他非流通小股东手上,暗搓搓买了古驰14%的股权,然后突袭举牌,可惜被古驰联络开云集团稀释反抗成功了。

“我们目前手头的港股金融股还剩多少钱没抽出来?”

“大约还有30多亿美元,大约够您在这张表里选一半多的可置换股份,剩下的你要是都想要,就得重新掏腰包加钱。”

“不用了,那我就先圈个范围吧。”顾鲲很干脆地摆摆手。

第一次试水,投入不宜过大。

就算顾鲲知道后世哪些牌子发展越来越火、哪些牌子衰落了,也不能赌。

万一他成了大股东之后,导致经营层怠惰放水、士气狂泻呢。

有些逻辑,还是要自己彻底看明白了才行。

梁劲松也觉得应该是这样,他不得不提醒顾鲲:“顾先生,我一直有个疑问,你本人对这些奢侈品品牌了解多么?您喜欢他们的产品么?最终决策之前,您不该亲自沉浸式体验一下他们的产品和文化符号么?”

顾鲲摸了摸鼻子,不得不承认:“有点道理,我之前确实对奢侈品太不关心了。我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多问问身边的女人。”

或许应该带老婆们出去买个包包。

老婆负责买包包,他负责买老婆买了包包的公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