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138章 奢侈品的水太深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138章 奢侈品的水太深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两天之后,香江半岛酒店。

再次飞抵香江视察取经的顾骜,得到了梁劲松的殷切接待。

“怎么转型得这么突然?就算有钱了,也不能想一茬是一茬儿。顾生,恕我直言,您对奢侈品行业原先几乎是一无所知啊。”

两人一见面,梁劲松听取了顾鲲的意思之后,就先审慎地给他泼了一点冷水。

这是老熟人、对朋友负责才敢这么说的。顾鲲那些下属的话,估计听了顾鲲的决策,肯定只会直接吹捧老板的英明决定。

顾鲲也知道这些话乍一听不靠谱,便把自己的前因后果思考都陈述了一遍。

“……我这也是为了未来的兰方高级商业地产能够有足够的变现渠道、并且便于优质招商和套现。你应该知道,今年去兰方的游客人数虽然不少了,光是大陆就有超过50万人次去兰方,可是人均消费太低了,平均下来一切开销都算上,连机票在内,才2000块美元!

内地人来你们香江,一次平均消费多少呢?吃喝玩其实比兰方还少很多,但关键是倒关税免税品买买买啊!光是纯买东西这块,一个人起码3000美金以上吧!GDP拉动太强了。

未来兰方要把这些游客的GDP拉动潜力彻底发掘出来,把兰方从一个以美景著称的观光圣地、国际会议圣地,进一步发展成购物天堂,是绝对必须的。但要确保我们拉动出来的这部分利益,王室能够赚到大头,那么自有一些奢侈品品牌、并且倾斜性地推这些品牌,就是必须的了。

目前我跟马来人配合,只能在燕窝和榴莲咖啡上做点文章,而且都还没做起来,品类和规模都太少了。”

许多看官或许以为98年内地人还不太有钱,去香江也花不了人均三千美金以上——因为很多人印象里,五年十年之后,那些去香江的人,也才平均购物花那么多。

但是,顾鲲说的每一句话绝对都是事实,都是他根据眼下的调研亲自发现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跟如今内地来香江的人数规模相对较小,有很大的关系。

来香江购物的人,都是奔着香江这个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图免税便宜。所以90年代末来香江的人虽然少,却每个人都要肩负更多倍的亲戚好友带货需求。

难得大家族里有一两个成员能来一趟香江,亲友都提前说好要带啥啥啥,甚至单位同事都要帮带。这跟10年后香江说走就走时,大家都可以自己只给自己买,是有极大差距的。

换言之,来香江买东西,买到就是赚到,所以也就跟游客自己有钱没钱关系不大了。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梁劲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兰方不也是自贸港么?也没有关税吧。如果只是眼红这部分收入,只要游客规模上去了,完全是可以从香江抢走一些份额的。”

顾鲲摇摇头:“兰方之前没有建设大规模的高档SHOPPING-MALL,档次逼格不够,很难让游客对购物的正品率产生如香江一样的依赖。

另一方面,如今来香江的游客,大多还是地面入境吧?他们的带货物流比较方便,能够带大宗家电。而兰方几乎全部是坐飞机出入境的游客,少数人才坐游轮,带行李重量很受限制。

我们兰方国际机场,是去年年中的时候才建好投入使用的,算算也才一年半。最初第一年,机场配套设施也比较差,免税店这些都还没造好,今年开始才有的免税店,在游客中还没形成口碑,也是没办法的。”

跟后世很多人想象的不同,98年内地去香江带货的购物游,绝大多数其实是看上了香江那些免税的进口电器。

尤其是那时候来香江买笔记本电脑的内地有钱人极多。

说到底,还是内地人还没富裕到普遍消费奢侈品的阶段,小资风格的中产阶级人群规模也远远不够大。

轻便、物流净值高的美妆护肤品、珠宝服饰包包之类的女人用的东西,在带货里的金额比例不大。反而很多人家里结婚或者办点别的大事,有个进口的大彩电、进口的笔记本电脑,能极大地撑起门面。

98年香江那些购物中心里,最被内地客追捧的就是电器柜台,电脑是最热的,其次就是刚出现不久、还以时尚高贵著称的MP3和数码相机。

这样的购物结构,注定兰方即使也免关税,但是想跟香江抢,还是很有难度的。

兰方如果不发展控股一些奢侈品牌、提升奢侈购物的竞争力和得利比例,未来最多也就跟李家坡竞争一下。

关键是人流量还远不如李家坡大。李家坡98年已经有每年一百多万的华夏人经过了,或许其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是专程来旅游的,剩下八成都是做生意或者跑船、转口途径李家坡。但无论是不是专程来李家坡旅游的还是路过的,那些人也都会带李家坡的免税品。

综合来看,顾鲲现在就开始布局,过个两三年发力,绝对是非常有必要的。

……

梁劲松初步了解了客户的需求,耐心地拿出一叠股权报告,摊开在顾鲲面前:

“那天你给我电话之后,我就把我们有持股的香江投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资组成调出来了。如果你想置换股权,Crocodile的鳄鱼、金利来的男装、周大福的珠宝、英皇、依波路的钟表,这些公司多多少少能置换到15%以内的股权,只要置换价格合适。

奢侈品这个行业,我必须提醒你一点,你千万别幻想直接另起炉灶弄个什么新颖设计品牌。那种新牌子玩玩没什么消费力的年轻潮人还行,奢侈是奢侈不起来的。奢侈需要的是历史底蕴。”

梁劲松也没指望大客户对此满意,但他受人之托,这些功课还是要推荐的。

顾鲲果然摇摇头:“我当然知道奢侈需要历史底蕴,我也从没想过自创什么潮牌,肯定是要收购或者投资现有的尊贵品牌。不过,这些香江本土的所谓名牌,我看不上,我觉得不出十年,这些牌子就无法满足内地游客对奢侈品的要求了,不够高档。”

顾鲲的脑子还是很清醒的,他从来没有跟那些妄人一样,意淫靠着自己的个人名声和圈内流量、人脉,就凭空搞一个奢侈品牌出来。

相比之下,收购和入股的可行性就要大得多。

入股几乎是零门槛,就好比后世内地A股市场上的股民,只要有决心,2016/2017年那阵子,想买黔州茅台的股票随便买。那严格来说也是一种对稀缺奢侈品的投资,而且历史证明了茅台这个牌子的稀缺装逼度非常足够,那些200块的时候就觉得它股价太贵的人,等到每股一千多块的时候都看傻了,却也徒呼奈何。

至于收购,事实上也没有大众想的那么不可思议。

比如后世一度成为世界首富的LVMH集团老板、法国人阿诺特,其实他的大部分生意,都是并购来的,并不是他自己发展出来的奢侈品品牌。

阿诺特自己起家的时候,其实只有一个牌子,那就是迪奥,再加上后来的LV,在阿诺特的奢侈帝国中,严格来说只有这两个牌子是亲生的。

阿诺特从80年代初开始创业,一直到94年、95年,手下只有靠两个“亲儿子”品牌赚钱滚雪球原始积累,然后收购了纪梵希,才算是进入了买买买的快车道。

说到底,是因为冷战时期,奢侈生意前途未卜、大家都没心思奢侈。

冷战结束后,对“全球化盛世”的预期,让奢侈业突飞猛进,所谓乱世黄金盛世珠宝嘛。加上阿诺特也算是看准了互联网传媒的草根化,让“世界顶级品牌”的宣传变得容易,所以才孤注一掷重仓得手。

不信这一点的看官可以扪心自问想一想,尤其是经历过前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只有关心奢侈业的人才能喊出那些名牌,每个国家的人有每个国家的人自己认识的名牌。

是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后来搜索引擎的出现,让“全球顶级品牌”的认知出现了快速的扩张和统一。因为再**丝的人也能因为猎奇随手一搜,而知道如今最大牌的牌子是什么。

即使大众不关心奢侈品,但是那些关心奢侈品的人,却可以让他们装的逼能够被大众看懂了,这就极大推动了那些关心者的消费动力。

要是一个绿茶表炫富表买了个爱马仕在街上走,直男都不认识,那她还花这个冤枉钱干嘛?

而没有互联网,直男们靠传统媒体会认识爱马仕吗?

不可能的,光靠杂志的话,直男根本不会看瑞丽和米娜,一辈子都认识不了爱马仕。光靠电视的话,直男们看到迪奥的第一瞬间就换台了,还认识个屁的爱马仕啊。

一定要有扣群、热搜、贴吧、这些装逼分享的渠道,才能让品牌红利触达率暴涨。

阿诺特显然是看这些道理最清晰的人,所以他从95年开始,看懂了互联网对品牌传媒的改变,开始变得决心非常巨大、拿出比当时其他同行多得多的溢价来买买买。

因为他相信这些优质品牌在新的互联网营销时代,能膨胀到比原先更值钱、更能变现好多倍的程度。

其他人看不懂,不愿意给这么高的预期,不愿意高价收购竞争对手的股权,或者说看清这一点太晚了,也就抢不过他——比如后世阿诺特最大的对手,开云集团,人家之所以沦落到奢侈界的世界第二第三,就是因为买买买方面迟钝了。

开云加入买买买大战,已经是2005年了,还是因为意呆利大牌“古驰”(gucci)面临阿诺特的恶意收购风险、古驰董事会主动向开云集团求援稀释股权,开云才半推半就出手的。

所以严格来说,顾鲲现在出手绝对不算晚的,他虽然比阿诺特的LVMH反应晚了三年,却至少比开云集团快了六年。

对他来说,更大的障碍反而是他身为华人的身份,如果控股了某些奢侈品牌的消息被曝光出去,是否会导致这些品牌在国际上的逼格下降——不是顾鲲自卑,而是他必须考虑要是老外因为民族注意情绪而不再买这些牌子,他又该怎么办。

或许,他不能跟阿诺特一样激进砸钱吧,甚至不能当第一大股东,只能分分钱、引进战略合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