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89章 穷自有穷的道理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89章 穷自有穷的道理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顾鲲跟李州长和李静深的谈判,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种涉及到百亿人民币级别的重大投资合作,谈个个把月能定下框架就很不错了。

第一天大佬之间的面对面摸底,只是为了确认各自的意向和诚意,后面还需要马仔们加班加点敲定细节。

顾鲲这边,他本人不在的时候,具体谈判依然是由他的得力下属唐佳牵头。

唐佳虽然也还年轻,毕竟跟着顾鲲见过世面了,作为兰方外相,这种涉及国家间的合作,为了体现重视,让她处理细节也是应该的。除了唐佳之外,还有几个交大系的前辈学长,无非也是这几年顾鲲考验过之后挖过来的,负责帮忙查漏补缺讨价还价。

两三天的时间倏忽而过,时间很快就临近了年关春节。唐佳也总算和对方谈出点眉目,立刻殷切地来向老板汇报。

顾鲲在自己的360度全方位无敌海景别墅里接见了她。

“总算是说服他们了,让他们在兰方跨海大桥、未来的兰方港三期、兰方供水工程里,都入了一些比例的股份。具体方式,他们不肯出钱,最终是选的以土地和一定的探矿开采权来入股。”唐佳直来直去地先说重点。

顾鲲这天本来睡了个懒觉,当时正在用早餐,闻言只是满意地点点头,一边继续慢条斯理地往自己的面包片上抹果酱。

唐佳看了他这幅淡定的样子,忍不住追问:“现在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非要让他们入股了么?我虽然做到了,把他们说服了,可我一直觉得,让他们给过路费也不错。

这种有前途的赚钱生意,何必把好处让给有眼无珠的人。国内如今高速公路收费权可是炙手可热。”

看起来,唐佳这几天一直属于“并不领会,但坚决执行”的状态,老板的高度,她有些跟不上,但她知道只要是老板吩咐的,不理解也要推进。

顾鲲放下果酱刀,慢条斯理地反问:“佳佳,我记得你是沪江人吧。”

唐佳微微一愣:“是,这有什么关系么?”

顾鲲微微一笑:“你还是太年轻,以后空下来,应该到处多走走见识见识。国内的高速公路,也不都是香饽饽,亏本的多了去了,都是西北内地那些扶贫项目。稳赚的只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高速公路。如果放开纯民营自负盈亏,内地很多地方就没人修路了。

同样道理,我们在沙捞越搞跨国基建,也是类似于这种情况。如今的需求还不足,不是‘已经富,有好货运不出来,才修路’,而是‘要想富,先修路’,是赌一把的性质。

只有让马来资本在兰方港、相关路桥项目里占一些股份,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设施多用几次,收到的过路费我们也能分到几成。我们多用几次,就相当于多占几次打折的便宜’,那他们才会处心积虑扩大生产,多用多运。”

顾鲲就是要在马来人脑子里植入这样一个意念:过路费花得越多,赚得越多,占折扣便宜的次数也越多。

唐佳细细琢磨了一番,才意识到自己还是老毛病:惯性总是拿国内那一套“国家投钱搞建设”的思维来套这边的工作,难怪思想高度跟不上。

不过,出于好意,她还是要最后提醒老板:“但是,您期望的是马方占股25%以上,充分调动他们发展周边经济的积极性。但马方愿意出的折抵价钱一压再压,我怕最后我们在资金上吃亏,多花钱却没占够股,被人当成肥羊呢。”

马来西亚人的谈判基调,其实是一块钱现金都不想出的。顾鲲要给对方25%股份,对方也只是拿土地、探矿权折抵出资。

这是很正常的想法,因为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货紧缩,现钱是很值钱的,不然顾鲲也抄不到底。

而唐佳其实并不知道,顾鲲一开始预估的造价究竟注了多少水分、虚开了多少倍“发票”。所以才如此担心——顾鲲一开始的报价,至少虚报了3倍、夸大了各种施工难度,所以实际上,马来人要砍掉70%、还到30%,才算是彻底挤干顾鲲的水分。

事实上现在马来人虽然精明,而且有李静深这种地产业行家坐镇,也只砍掉四成到60%,顾鲲还有一倍的操作空间呢。

当然,谈判还没结束,未来可能还会继续砍到50%,不过顾鲲总会有操作空间的。

他不告诉唐佳,是为了连自己人都骗,才能更好的骗敌人。

另外,他还有别的招数占便宜。

顾鲲安慰唐佳道:“不要担心马来人砍价,我太了解他们了,马来人从来都是市场经济,哪儿市场成熟了,才会修桥铺路搞建设,而从来没有试过我们华夏人那样为了扶贫先修路。

所以,他们对于贫困地区的穷山恶水刁民问题,理解远不如我们华夏人透彻。就算马来人在建设环节卡得严,但只要他们对于后续的维护标准讨价还价放得松,而未来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还在我们手上,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掏钱,或者实际上压低他们的分红折抵公司维护损失。”

唐佳有些不理解:“什么意思?”

顾鲲:“打个比方,你去过中西部地区,见识过华夏的扶贫道路工程么?”

唐佳一辈子就在沪江和临近的沿海省份厮混,倒是确实不知道穷山恶水的心态,于是虚心承认:“没见过。”

顾鲲:“比如,当地没钱,国家出钱修了路。假设是二级省道以下的,不铺沥青路面,只有水泥路。按照工程标准,路边应该留几米的斜坡路基防止路面沉降塌陷对吧?

可是有些穷地方的农民,明明国家修路的时候已经把路基的地征走了,路基占的地已经属于国家了。可偏偏就因为山高皇帝远没人管,贪小便宜,把路肩那几米土都挖平,好多占地种粮种菜,到时候一浇水,路基边缘的土壤流失,大车再一轧,水泥路面就全崩了。

华夏这种情况应该还算少了,毕竟国家吃过亏有治理经验了,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马来人,应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完全没有经验的,他们从来就没扶过贫,也就不知道在贫困地区搞基建有多少坑,不知道‘有些人之所以一直穷是有道理的’,李静深就算有那么多年商业经验也没用,术业有专攻嘛。

他们再还价,不过是新建阶段还还价。等到将来造好了,运营维护阶段,我们的人把坑指出来,证据确凿设施提前折旧都推到马来当地农民头上,名正言顺要马方承担绝大部分维修资金,而且是按照目前谈好的维修价格,或者是尽量找马方没有施工力量自行修复的地方报损,总而言之我有一百个办法把马来异族人的钱坑过来。”

来日方长,论如何防治“贪小便宜造成大损失”,马来人在华人面前就是个弟弟。

世上除了闪金族之外,没人比华夏人更懂得如何钻空子和防治钻空子的对抗了,这是国粹。

顾鲲主动出击的那些生意,从来都是拿自己的长项跟敌人的短处去打的。

认清自己、有自知之明,是比提升自己更加重要的能力。

优势数量不够多没关系,只要懂得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就好。

……

在这样的谈判基调下,双方一直车轮战拖到年关,总算是把应当折抵马方投资的资源付出给大致算清楚了。

顾鲲的人从士马丹到古晋,再到西边的诗巫,把整个西沙捞越好生考察了一番,圈了数百平方公里的适宜农用地,还有更大区域的探矿权,总价值大约值30亿令吉——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些资源还要贵,或许50亿令吉才能拿下。

作为交换,李老板和马来沙捞越当局,未来可以累积在兰方港的三期项目,以及其他路桥合作中,得到25%的占股。

那些农用地顾鲲主要是打算用来搞猫屎咖啡种植园/养殖园,以及种婆罗洲特产的红瓤的瓜达奎拉榴莲,所以顾鲲都是让他的人尽量挑选适宜搞这些作物种植的土地来圈。

种植榴莲的地皮要求是挺高的,泰国那边喜欢用土壤含硫的平原来种榴莲,而马来人喜欢用坡地。

坡地种出来的更好(最好的是在死火山上种榴莲),就是灌溉麻烦,泰国纬度更北一点,降水量比婆罗洲低四分之一,所以坡地的存留降水不够。婆罗洲这边的话,因为一年有2500毫米以上降水,热带雨林密集,所以哪怕是缓坡上,不用灌溉靠天然下雨和山上的河流都够榴莲的水分了。

至于再坡地种榴莲带来的运输困难、收获不及时,对于顾鲲来说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他要选的地皮可以尽量靠近未来规划的公路铁路沿线。

而且他也没打算对华夏大规模出口榴莲和猫屎咖啡,他搞出来的品牌,那都是要给来兰方旅游的尊贵客人亲自购物带走的,绝对不会让他的品牌出现在未来卑贱的电商网购平台上,那样太掉逼格了,不利于客人的装逼大业。

矿藏方面,婆罗洲其实矿产并不多,油田都是被壳牌石油提前用国际条约攫取走了勘探权,顾鲲也没法染指。印尼人在东部的巴厘巴板油田附近倒是有顺带开采铝土矿,但那玩意儿不值钱,运输成本高,华夏方面是不会进口的。

要高价大体量,顾鲲最后看来看去也就是问马来人要到了两座铜矿的勘探开采权——主要是因为出了石油之外,未来也就铜矿涨价空间比较大。

沙捞越也有少量的黄金和金刚石矿,19世纪末就有人开采了,但是二战后反而停歇了,主要是是规模太小了,有点鸡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