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五十二章.下朝之后(下)

逆臣 第五十二章.下朝之后(下)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前方可是萧子柔萧大学士的轿子?”

萧漠正欲进一步向邓尚全询问究竟,就听到轿后有人呼喊,不由眉头微皱。

此时的萧漠,面对如今庙堂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只觉得自己脑力不足,心烦而意乱;又因为这数月来领兵在外,已是久未返家,正是归心似箭,急于与亲人重逢。如此种种,却是最不希望有人打扰。

正是因为明白萧漠的心思,所以如今的萧漠虽然已是朝中最炙手可热的新贵,任谁都想结交,但满朝文武无数,却任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冒昧打扰,正是怕这样做会让自己的形象在萧漠心中受损。

究竟是谁,竟是如此的不知趣?

“不管是谁,回了他,就说我累了,有事改日再来。”

微微叹息一声,萧漠向邓尚全吩咐道。

听此人的声音并不熟悉,方前也未听到朝中重臣出行时应有的锣鼓开道声,想来是一个连位列庙堂的资格都没有的京中小官,以萧漠如今的身份,自是不怕得罪。

在萧漠想来,这般人物,欲与他见面,不过是想向自己讨好求官攀关系罢了。

邓尚全也是明白萧漠如今的心情,点了点头,就向轿后走去。

然而,片刻之后,邓尚全回到轿旁,却是面色严肃,向萧漠建议道:“少爷,依我之见,您还是见他一面为好。”

见到邓尚全竟是少有的违背了自己的意思,萧漠不由微微一愣,心中疑惑,问道:“为何?”

“来人自称史滕,他是史家的人。”

听到邓尚全的解释,萧漠终于恍然。

~~~~~~~~~~~~~~~~~~~~~~~~~~~~~~~~~~~~~~~~~~~~~~~~

前文早已提过,楚朝立国之后,楚太祖对于文人最是敬重,虽带兵出身,大字识的不多,却总是想法设法的想要消除自己身上的军阀痕迹,以“雅君”、“文君”自称,并处处向读书人示好。

登基为君后,楚太祖亦经常身着便服,与文坛众贤达聚会,或辩学,或讨教,聚会期间身份不论贵贱,言论不分功罪,如此一来,没过几年,已是尽收天下读书人之心。

一日,楚太祖再次与一众文坛贤达聚会,讨论到“圣贤”二字时,向众贤达询问“何为圣人”。

众说纷纭。

讨好谄媚者称:“陛下安定天下,赐福万民,如今又兴文而教化世人,可谓圣君,亦是圣人。”

又有古板守旧者称:“自孔孟之后,再无圣人。”

或有人稍有见识,向楚太祖解释道:“所谓圣人,无外乎知礼节、知天理、守洁志、顺天道,若世人皆可做到,则世人皆可为圣人。”

就在这时,却有一人忽然放声大笑,笑声之中满是不屑之意,令众人侧目。

众人定神一看,却是彼时楚朝最有声望的史学大家——史良。

有人怒斥,说:“我等论贤达,君为何而笑?可是看不起我等的见解?”

史良却不理会其他人的叱喝,只是走到楚太祖身前,说道:“圣人者,完人也,然世间又怎会真有完人存在?世人皆称孔子为完人,但且不说他曾错怪弟子颜回之事,单论他奔走于列国之间,结交于众公侯,虽说屡有挫折,亦是多有风光,然而心中只想着畅胸中志向,忽视家人,十余年而不归家,使得妻饿殍、子病死,族人怨,这样的人,又安能称得上是完人圣人?若孔子亦不能称之为完人圣人,这个世上,又怎会有圣人完人的存在?”

听到史良之言,楚太祖觉得有理,不由沉默。

却见史良接着说道:“然而,世上虽无圣人完人,但世人却可以让自己不断接近于完美,渐长渐贤,老死之时,虽不敢自称完人,但已是无悔。”

听及此言,楚太祖肃容道:“请贤达教我。”

史良笑道:“无他。为人,则每日反躬自省,有错则改;治国,则以史为鉴,辨别对错是非。总而言之,陛下若能以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使不能成为完人,但亦会成为最接近于完人之人。”

听到史良之言,楚太祖抚掌称叹,然沉思片刻后,却又说道:“贤达之言虽有理,但就怕朕身为局内之人,反而看不得明白,虽然日日反省自身,最终却有错而不自知。”

史良笑道:“陛下之疑难,我等司马门人(注一),此事彼时,自会当仁不让。”

听到史良之言,楚太祖大喜,马上拜其为银青光禄大夫,为大楚史官之首,掌管皇家档案、并负责朝中诸事之记录;其后又封史良之弟史敏为敷文阁侍制,负责在帝王遇到疑难之事时,从诸多史料中筛选历朝历代的类似情况,集中于一册,供于帝王所参考;再封史良的长子史策为身边的起居官,记录帝王的每日言行,并制成起居录,于当晚呈于帝王,使得帝王可以每日反躬自省。

一百四十余年来,史家深受诸代帝王信任,时至今日,这三项职责依然由史家后人负责。

此外,楚朝历代皇帝崩后史册之修订、书写,亦是由史氏一族负责。

由此可见,史氏一族虽然权责不大,但在楚朝,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即使势大如张谦、勋贵如王翰,若不是万非得已,亦不会轻易招惹,因为一旦得罪了史氏一族,虽然不会带来什么麻烦,但谁知道日年后史书修订时,他们会怎样写你?让你惹上怎样的千古骂名?

所以,邓尚全建议萧漠接见史滕,不要得罪,也就可以理解了。

~~~~~~~~~~~~~~~~~~~~~~~~~~~~~~~~~~~~~~~~~~~~~~~

回想起了史氏一族在楚朝的职责以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萧漠不由叹息一声,虽然并不忌惮,却也不想轻易得罪,随手指了道路旁的一家酒馆,吩咐道:“到那里要一雅间,今日虽不方便带他回府,却也不能就这么在路边说话。”

待身边随从领命而去后,萧漠下轿,在邓尚全带领下,与史滕相见。

初见史滕,萧漠不由一愣。

只见史滕年纪不过而立,面貌身材寻常,衣装亦是普通,只是眼神明亮,站在那里,自是有一股静逸谦逊的气质,让人心生好感。

而令萧漠诧异的是,史滕身周左右,竟是没有马车或者轿子停留等待,再看史滕身上,更满是汗渍,连身上衣衫也被阴湿……

难道,史滕竟然是一路跑着追到了这里?

来到史滕面前,萧漠尚未来得及说话,就听史滕已是抢先躬身行礼,道:“光禄大夫史滕,见过大人,冒昧打扰,还请大人原谅。”

萧漠连忙将其扶住,说道:“不敢,先生客气了,先生乃文坛前辈,年纪亦长,却不可为我这般晚辈行礼。”

史滕却摇头道说道:“应当的,应当的。论官职,大人您官至翰林大学士、权礼部尚书、正奉大夫、卫国侯、封邑万户,又特赐金鱼袋,官至从二品,官高爵贵,皆远在下官之上;论学问,大人您创‘萧体’,著《中庸新解》、《自扰词集》、《问儒》三书,更是下官所不可及,论私情,大人您挽大厦之将倾,驱蛮夷于上元,最是为下官所敬佩,这般行礼,本是应该。”

萧漠见史滕言语间神色真挚,为人谦逊诚恳,不由暗暗点头,先前的不快自是淡去,却也不再试图说服,只是说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客套虚伪,街上喧乱,你我还是到清净处再详谈吧。”

说着,便引史滕向着旁边酒家走去。

于雅间中落座后,萧漠打量了史滕一番后,笑着问道:“我观先生汗渍隐隐,难道先生未乘马车,是步行而来的?”

史滕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回大人的话,正是如此。”

萧漠问道:“这是为何?”

史滕竟是脸色微红,迟疑片刻后,终于答道:“下官家中,并无马车,也没有养活轿夫,日常外出,皆是步行。”

说到这里,史滕似乎放开了些许,进一步解释道:“我族自得太祖恩赐,成为朝廷史官之后,祖辈就留下诸般祖训,即‘记录不心、闭口不言、族人不党、余子不官不商、它财不取,但有违者,不得已史家后人自居’。再加上我族之人,皆是爱书,但凡闲钱,皆是用在这方面了,所以我等史氏族人,一向囊中羞涩,余银不多,却是让大人见笑了。”

萧漠疑惑道:“这‘记录不心、闭口不言、族人不党、余子不官不商、它财不取’,又是何意?”

听到萧漠这般询问,史滕脸上显出了些许自豪之色,向萧漠一一解释道:“所谓‘记录不心’,就是说我史氏族人,无论是记录庙堂之诸事,又或是修订史册,再或是记录帝王起居言行,皆不可有自己的情绪与倾向存在,公正描述,不可失之于偏颇;所谓‘闭口不言’,就是说我史氏族人,职责只是记录历史事实,客观描述,不得妄加自己之论断,以免影响后人之观点。对于诸般朝中之事,亦不可开口干涉……”

顿了顿后,史滕接着说道:“……所谓‘族人不党’,就是指但凡我史家族人,决不可与朝臣结党,更不能主动参与党争,这亦是为了记录史事之公正;而‘余子不官不商’,则是指我史氏一族,除了出任银青光禄大夫、敷文阁侍制以及陛下身边起居官的数位族人之外,其余族人,不得为官从商,以免被人趁机拉拢,使得家族失了偏颇;至于‘它财不取’,自是好理解,就是不取自家土地、俸禄之外的钱财,哪怕是外官例来的冰敬、碳敬,又或是陛下的赏赐,也是一样……”

说到这里,史滕却是面露苦笑,接着说道:“其它还好说,但‘余子不官不商’这一条,却是害苦我们这些后人了,这些年来,我史家血脉繁衍,人口愈多,但每代只有三、五人可为官,开支愈多,但收入却不变,自是愈加的囊中羞涩了,到了今日,更是再也养不起马车与轿夫,每日徒步而行,却是让大人笑话了。”

听到这里,萧漠心中暗惊!史氏一族的用心良苦、家教之严、用意之纯,竟至若斯!!怪不得历代帝王,对史家都信任有加。

再看史滕的神色,虽说有些埋怨之意,但更多的却还是坦诚与淡然,让萧漠不由肃然起敬。

再想那楚朝文武无数,包括萧漠自己,对于史氏一族,一向是小心翼翼,生怕得罪而招到书笔的报复,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想到这里,萧漠叹息道:“我常闻楚朝众世家,唯有史家称得上是家风严谨,原本以为只是夸大,今日却是信了。”

史滕谦逊道:“大人缪赞了。”

萧漠摇了摇头,说道:“这绝非客套话,而是真心之言。却不知先生今日,找我来有何事?”

史滕答道:“是这样的,上元城之战,堪称是我大楚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大事,然而细节却不甚清楚,身为史官,职责所在,却还请大人向下官详细描述一番,好使的下官备录;此外,大人虽然虚龄刚过二十,然已是天下闻名,人所共知,我史家欲在日后,为大人立传,加入《贤臣传》之中,却也需要对大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听到史家想要在日后为自己立传,萧漠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幸喜若狂,只是淡然点头答应,并将上元城一战的诸般重要细节,一一说于史滕。至于自己之事,除开许多尚不能说的机密,其余也是坦诚相告。

之所以这样坦诚,除了萧漠不想为后人留一个虚假的自己也,却也是出自对史氏一族的敬佩。

关涉到日后史册的编订,史滕却是神色一变,再无之前的谦逊静逸,满脸严肃,认真对待,偶尔萧漠想要闻听他的见解,却是绝不答话,正是严守那“闭口不言”的祖训。

不知不觉,天外已是夕阳渐落,想到家中尚有亲人等待,萧漠婉言提出归家之意,史滕却是才想到今日行事之莽撞,连番谢罪、声称打扰之后,却也不再纠缠。

让萧漠赞叹的是,分手之时,虽然只是几碗茶钱,但史滕依然坚持各付各的。

就这样,与史滕惜别之后,萧漠总算落得清静,经此一事,回到轿中,却也再无心思考虑其他。

没过多久,轿子落下,萧漠从轿子中走出,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自己新居的豪阔与奢华,也不是周围围观民众的喧嚣,而是大门之外,在萧漠祖父祖母的带领下,一众亲人等待时,神色间的焦切与挂念。

……

萧漠在外领兵征战数月,今日终于归家,亲人团聚,自有一番亲热关切不提,单说那上元城,在此同时,却是发生了一件会在日后影响天下大势的偶然事件,然而在此时,却是任谁也没会想到,这件偶然发生的“小事”,竟会是如此的影响深远。

~~~~~~~~~~~~~~~~~~~~~~~~~~~~~~~~~~~~~~~~~~~~~~~

(注一:即使儒学独尊如明清,也依然有一些读书人不拜孔子,自称司马门人,以示对司马迁的尊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