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四十二章.聪明之人(下)

逆臣 第四十二章.聪明之人(下)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借着八贤王将张衍圣的事情讲出,萧漠神色凝重,一脸的沉默,仿佛是在思索张衍圣的所作所为,究竟有何目的——但实际上,他的全部心思,却早已转移到了八贤王身上。

萧漠确实看不穿如今的张衍圣,但同时也看不透如今的八贤王。

至少,他想不明白,八贤王为何会对他这般的坦诚相待。

事实上,与愈加神秘的张衍圣相比,这段日子以来,八贤王的种种举动,还要更加的诡异莫名。

平型关大败后,八贤王甘冒奇险,率领残兵败将,游战于北方草原之时,竟是轻易的说服草原野族数十部落举族相助相投,显然之前早有联络;

其后,其手下亲信大将梁守,麾下两万余精兵,经平型关一败后,不仅少有损伤,更是带着大量粮草军械隐遁了下来,并在八贤王领军攻回大楚后,仿佛早有预料一般的快速汇合。

前后种种,无论怎么看,都让人感觉是早有策划。

最重要的是,当八贤王攻回楚境后,其麾下包括梁守大军、野族联军以及一路上所收拢的无数残兵败将,近十万之众,竟是在大楚最危急的时候,驻于三江城按兵不动,仿佛坐山观虎斗一般。

虽然在事后,八贤王曾解释“军队需要磨合整顿”、“将士疲惫”、“欲在敌军松懈之际再行雷霆一击”云云,诸般解释也是合理合情,但萧漠对于这位英明神武的八王爷,心底深处,依然总有一片阴影存在。

而如今,八贤王又为了楚灵帝所允诺的参政之权,竟甘冒风险隐瞒伤势,更是让萧漠对他敬而远之。

虽然萧漠直觉认为八贤王不会背叛楚灵帝,但其所图也必然极大,对于如今立志于韬光养晦的萧漠而言,自然是最好不要参与。

借着房间之中的沉默气氛,萧漠暗思良久后,想及八贤王前后种种,终于隐有所悟。

今日八贤王对他这般突如其来的坦诚,果然寓意颇深。

至少,八贤王之前所言种种——譬如枢密使王翰如今根本不敢得罪于他、譬如其他朝臣无法借伤势之事阻碍他入朝参战、又譬如其掌握了张衍圣的把柄云云,其实对萧漠而言,也是一种隐晦的警告。

萧漠今日的声望,虽然一时无二,但论根基地位,依然远不如枢密使王翰,那么,既然连王翰都不敢得罪于八贤王,萧漠又怎敢轻易得罪?

满朝文武,包括丞相张谦在内,皆无法以伤势为借口,阻碍八贤王日后入朝参政,那萧漠又能如何?楚灵帝虽然对萧漠宠信无比,但论亲近,依然无法与八贤王相比。

张衍圣行事隐秘,但八贤王依然能掌握其把柄,那么萧漠又怎敢说自己没有把柄落在他的手中?至少,上元城之战,为扭转形势,无奈蛊惑草原联军所虏的近十万民众暴动赴死之事,一旦被人得知,即使萧漠再有怎样的功勋,也要狼狈不已,声望全毁。这件事虽然萧漠自信做的隐秘,参与之人,皆是身边信任之人,但却也不敢保证世上再无他人得知。

总之,八贤王虽然一再声称,在萧漠、张衍圣、王翰三人之中,他仅信任萧漠一人,但萧漠如若有出卖八贤王的心思,听到这般言论后,权衡利弊之下,诸般想法,自然也会打消大半。

或许,这就是八贤王今日对萧漠这般坦诚的原因所在。

只不过,隐约之间,萧漠觉得,八贤王今日对他这般坦诚,或许不仅仅只是隐晦的劝慰与警告,恐怕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

~~~~~~~~~~~~~~~~~~~~~~~~~~~~~~~~~~~~~~~~~~~~~~

看着萧漠仿佛若有所思,又仿佛若有所悟,八贤王眼神深处,却是闪过一道意味深长,突然问道:“子柔,说了这么多闲话,你难道就不想问问,本王为何会宁愿冒着欺君的风险,也必然要在此时入朝参政吗?”

沉默之间,萧漠已是想了许多,听到八贤王的询问,并未迟疑,只是点头道:“王爷的志向,下官已是大概猜到。”

“哦?那在子柔看来,本王所谋为何?”八贤王目光闪动,晓有兴趣的问道。

萧漠沉默了片刻,迟疑了刹那,然后答道:“当初王爷离京前,下官受王爷所请,在王爷府上一番谈话,已是大约想明白了王爷的志向……王爷您可是想趁此时机,收天下文人之特权于朝廷?”

无论八贤王如今如何的行事诡异、目的神秘,但萧漠对其最深刻的印象,依然是当初在王府长谈之时,论及如今楚朝政事弊病时,八贤王眼神中的忧虑与坚毅。

“正是如此!”

八贤王点头,缓缓说道。

萧漠猜到了八贤王的想法,但八贤王神色间却毫无喜色,反而满是严肃。

萧漠也是如此。

楚朝以文人立国,文人诸般特权,乃是楚太祖所定之国策,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

更何况,天下文人,何止万千?世间文人加在一起,影响更还要超过皇帝至尊。到了楚灵帝掌权时,文人们的权利与影响力,更已是发展到了极致。

欲收天下文人之特权,就是与制定这般政策的楚太祖为敌,就是在向受益于这般制度的天下文人挑战!!其难度,绝不是区区“不易”两字足以表达的。

然而,此时此刻,八贤王的眼中,不仅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满是坚定无悔!!

楚朝立国百余年来,文人所拥有的诸般特权,可谓是多不胜数。

比如说,读书人若有功名,不仅可减免一定的税负,更可每月从各地官府中领取数目不小的“养文银”,若是读书人有了进士功名,各般税负均可减免大半不谈,单是从朝廷领取的“养文银”,每月就达三贯之多。

要知道,有功名的文人,皆是家境富裕之辈,其所拥有的土地,要远远超过普通的农户。

立朝之初,楚朝的读书人并不多,身负功名的读书人更是稀少,所以不仅没有影响楚朝安定,反而奠定了如今大楚文化鼎盛的局面。

然而,随着天下之人皆以读书为荣,无数人为之弃农弃武,与此同时,楚朝录取的秀才、举子、进士数量却越来越多,时至今日,仅此一项特权,就让楚朝的收入减少了一半有余,而支出却多了整整一成!!

此外,有功名的文人,还有免费使用朝廷驿站的权利、还有治外法权、还有从官办书局中免费领取各般书册的权利……

诸般种种,均是给楚朝的财政,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前些日子,与草原蛮夷的战事,更是将这些弊病展露无异。

一贯的重文轻武,使楚朝军队实力骤减不说,诸般军备,更是无法供应,所需钱粮,以楚朝的富裕,竟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凑齐。在这里面,固然有长久安定下的麻痹因素,但文人特权对楚朝的拖累,也是明显无误。

这些事情,八贤王不说,萧漠也能想明白。

最重要的是,经此一战,楚朝元气大伤,灾民百万,支援北地重建,更是要耗费无数钱财,因为文人特权的缘故,只能将诸般压力转给原本就不堪重负的贫苦农民,最终会演变成怎样的情况,没人得知。

总之,这般政策,确实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虽然种种情况,萧漠早已知晓,但想到这里,还是不由得长叹一声,为日后世间的波折而头痛。

看到萧漠的神色变化,八贤王脸上露出一丝喜意。

萧漠毕竟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人物,将自己的志向说与他知晓,虽然心中有底,但还是隐约有些担心,如今看到萧漠神色间没有反感戒备,反而满是忧患,八贤王心中就更有底了。

只见八贤王神色变得愈加的诚恳,双眼与萧漠对视,缓缓说道:“当初本王与子柔长谈,见子柔言及天下文人之特权,不仅毫无眷恋,反而满是忧色,本王就知道,子柔你绝非目光短浅之辈,而是真心为国为民的俊杰。本王有心借此战后重建之机,趁皇兄命本王入朝参政之时,彻底为楚朝根除这般弊端,子柔大才,可愿助本王一臂之力否?”

听到八贤王的恳求,萧漠暗自苦笑,心中明白,恐怕这就是八贤王今日对他这般坦诚的最终目的了。

但在八贤王诚挚的目光下,萧漠却更加沉默了。

八贤王是真的想与自己合力为国也好,是想以这般口号与自己结盟互助也罢,对萧漠而言,他首先想到的,还是“自保”两字。

毕竟,萧漠乃是二世为人,时至今日,依然无法完全融进这个时代,只要不关己身,更多的时候,只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坐看风起云涌,虽然也有为国之心,也愿为国出力,但那是建立不会伤及自己与身边人的基础上的。

而如今,八贤王却想让萧漠这个文坛的大家魁首、天下文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天下文人为敌……

萧漠犹豫了。

萧漠很清楚,这是一个文人的天下。

萧漠很清楚,自古以来,无论何般豪杰,只要得罪了文人,就没有好下场,哪怕一时奈何不得,也会让你留下千古骂名,后人为天下所唾弃。

但萧漠同样知道,八贤王今日对自己说了这么多的秘密,如若自己真敢于拒绝于他,恐怕就不是“得罪”那么简单了。

八贤王的坦诚,对他而言,更是一种逼迫。

见到萧漠沉默,八贤王却并不着急,只是保持着期待并诚挚的目光,等待着萧漠的回答。

良久之后,萧漠终于开口了。

~~~~~~~~~~~~~~~~~~~~~~~~~~~~~~~~~~~~~~~~~~~

PS:还是一个小章节……这一章在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写完,但一直修改删减,直到现在,但只能说勉强满意……《聪明之人》的情节没写完,明天会有一章《聪明之人(完)》,抱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