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三十七章.归朝封赏(上)

逆臣 第三十七章.归朝封赏(上)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萧漠如今所处的楚朝,根据萧漠的推测,时间大概与北宋后期相似。

然而,没有如辽金或西夏那般敌国以多年对峙,空耗国力;天佑之下,也少有什么天灾**,除了农民日益贫困压力日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之外,经济与文化教育的繁荣,尤其是各大城市的繁华,却更甚于唐宋盛时。

而与此相对的,楚朝民众——尤其是生活在京城中的民众——的浪漫情怀、开明风气,以及对文人骚客或传奇人物的追捧崇拜,也更胜于唐宋(注一)。

说到底,生活无忧后,精神空虚了,自然需要某些事物来分散一下心思。

毕竟,追星是建立在肚子不会挨饿的基础上的。

而如今,自半年前成为三元及第后,萧漠却是再次感受了一番楚朝民众的热情。

当萧漠、八贤王田徵、以及张衍圣随着楚灵帝登上御冕后,原本已是渐渐平静下来的民众,却也随之再次欢呼起来,音量比之方才,竟是还要高出不少。

毕竟萧漠等三人虽然立下了莫大的功勋,但楚灵帝携他们登上历来只有皇帝可乘坐的御冕,依然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对于那些前来迎接、并把三人当做英雄偶像的民众而言,却也是感到与有荣焉。

而萧漠身处其中,却只感到耳际一阵轰鸣,一时之间,除了无尽的欢呼之声,却是什么都听不到了。

“八贤王!!八贤王!!!”

“萧漠!!文曲星降世!!萧漠!!……”

“张衍圣!!那个就是享誉京城十余年的天才张衍圣!!好俊俏的人物!!”

除了欢呼声之外,却还有类似种种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倒是颇有后世追星族遇到偶像明星时的样子,眼前所及,皆是一片的欢海癫狂。

而萧漠一贯的无欲无求,如今竟也感受了一番只有后世的当红巨星才会拥有的待遇。

只是,后世的明星,无论其大红大紫到何等程度,却也不可能遇到近百万拥护们相迎欢呼的场面,也就是了。

原本,楚灵帝之所以将萧漠、八贤王田徵以及张衍圣召入御冕,除了显示他对三人的宠幸外,更是打算在归京的路上,好好的与三人畅谈一番,交流一下各自的经历及思绪想法,但周围的山呼,却让楚灵帝发现,三人虽然就在自己面前,但相互间的话语,无论怎样大声,竟皆是听不清楚,无奈苦笑,摇了摇头,表示离开这里后再说。

见御冕上众人已是各自沉默,萧漠无聊之下,却是向着御冕四周看去,随着萧漠视线所及,民众的欢呼声却是更大了,护卫在御冕周围的禁军,也皆是自觉的将胸膛高高挺起,隐约间还可听到几声妙龄女子的高声尖叫。

~~~~~~~~~~~~~~~~~~~~~~~~~~~~~~~~~~~~~~~~~~~~~

上元城之战前,萧漠虽然已是名誉全国,人所周知的文曲星降世,楚朝文坛的大家魁首之一,但毕竟离普通民众距离尚远,除了那些抄来的诗词广为流传,以及一个三元及第的名号外,萧漠的名声与成就,依然主要流传在楚朝文坛之间。

但上元城之战结束后,萧漠竟是成了楚朝救星,其才华横溢,品行高洁,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名声已是彻底传开了,声望如日中天不说,各种关于萧漠的传说,也皆是快速的流传于天下,其中不乏类似于仙侠传纪的光怪陆离,但世人在传诵间依然津津乐道,并深信不疑。

要知道,楚朝重文轻武,所有人皆是以读书为荣;读书之人,莫不以科举登科为荣;登科进士,则以三元及第为至荣首耀;科举之后,始以入朝为官,以位极人臣为目标,而后出书立传、名留青史,已是当代文人所能达到的理想极致。

而这一切,除了位极人臣之外,萧漠都已是达到了,而且所有人都相信,以萧漠的才华,日后位极人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萧漠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得更多——天下安时出书立传,三元及第,扬名天下,世人瞩目;天下乱时弃笔投戎,克敌于谈笑之间,挽大厦之将倾,救世人于水火……

萧漠的成就,已是远远超出了世人所能想象的极致。

所以,绝大多数的天下之人,在面对萧漠之时,除了高山仰止的膜拜,已是再也无法产生其他的想法。

这一点,除了民众的欢呼,从御冕周围,那些文武官员看向萧漠时,眼神间的尊崇,就可看出一二,要知道,能行走于楚灵帝御冕周围的文武,莫不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员,年纪更是少有四十以来的。

“声望决定地位,地位决定势力,势力赢得尊重……”

在这一刻,萧漠突然想起了嵩山书院院长牛语贤对他的寄言。

如若不是萧漠早已习惯于将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且一向生性淡漠,并不看重名利,此时此刻,恐怕已是淹没在荣耀与无尽的欢呼之间,飘飘然而不知所以了。

或许是经过了上元城之战的锻炼,经过了片刻的茫然后,萧漠却是从自己方才的些许经历,以及周围的环境,想到了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

“按理来说,此次与草原蛮夷之战,我御敌于上元城之外,最终逼得草原蛮夷主动称臣求和,自然是功勋为首;八贤王战于敌后,屠草原之民无数,并收回了长城险地,以及沦陷之城七座,功勋稍次之;张衍圣虽然也是战于敌后,收复沦陷之城九座,杀敌万余,屡建奇功,功勋仅次于我和八贤王,但原本预想中的功勋被八贤王无意间抢去大半不说,其事迹也不应该这么快就流传于京中,为何此时此刻,京城民众对张衍圣的欢呼,竟然丝毫不逊于我,更在八贤王之上?”

听到周围民众的欢呼,萧漠细辩一番后,突然心生疑惑。

事实上,萧漠的事迹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流传的如此之广,并有了如今这般的民望声势,除了萧漠的事迹与能力,本身就有着莫大的传奇性之外,范祥所领导的暗营,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作用,却也是不可小觑的。

否则,与草原联军作战的种种细节,尽皆是机密,连许多朝中大臣都不是非常清楚,楚朝民众,又是如何会这般了解?

萧漠御敌于前线,尚且如此,张衍圣杀敌于后,行动机密,更应该功勋不显才对,又怎会突然有了不下于萧漠的民望声势?

想到这里,萧漠似乎想到了什么,却是转头向着当朝丞相张谦看去,却见此时张谦也在细心听辨着周围民众的欢呼,每当听到有人高呼“张衍圣”之名时,脸上就会不由自主的露出一丝满意的笑意,心中却是恍然。

“范祥所领导的暗营效忠于我,自然是要抓住一切机会为我争取利益,而子佳身为当朝臣宰之孙,张谦未来的接班人,丞相府的势力,自然也会不予余力的为张衍圣造势了,别说张衍圣在此战中本身就立下了不小的功勋,一分功劳大可说成十二分,哪怕他在战事中一事未成,张谦也有的是办法为张衍圣争功。如此说来,张衍圣有如此今日声势名望,却是不足为奇,暗营建立未久,自然不能与丞相府的势力能量相比。”

说起来,张谦虽然并没有参与战事,但却也是此战的获益人之一,张衍圣有此功劳,从此前途一片光明,他本身后继有人不说,其当朝臣宰的地位,更是变得牢不可破了。

想到这里,萧漠脸上却突然露出一丝莫名笑意。却是想到,张谦如若发现张衍圣在经历了这场战事后,心性竟然大变,不再是他先前所刻意培养的那个张谦二号,反倒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主张,神色是否还会像此时这般得意呢?

至于张衍圣此时的声望丝毫不下于自己,对于这件事情本身,萧漠却并不在意。

萧漠的功勋本就大于张衍圣,朝堂之中人所共知,这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了的。不久后萧漠所得的封赏,也必然会比张衍圣高出一些,世人皆是人云亦云之辈,看到萧漠所得到的封赏更多,萧漠的声望自然也就比张衍圣高了,却是不必烦恼。

更何况,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萧漠所追求的。

疑惑消除后,此时,萧漠却是想到了另一件事。

~~~~~~~~~~~~~~~~~~~~~~~~~~~~~~~~~~~~~~~~~~~~~~

在刚才,楚灵帝步下御冕,迎接众人时,对萧漠、八贤王、张衍圣都是表现的宠信有加,但至始至终,却是看也没有看枢密使王翰一眼。

要知道,当时王翰就在萧漠旁边!

这很不正常。

毕竟,王翰是与楚灵帝相处了二十余年的近臣,身为枢密使,朝中地位只有张谦可以并肩,在与草原联军签署和约间,也算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按理来说楚灵帝绝不应该这般对待他。

那么,只有一种解释了。

“自上元城之战前,楚军连连失利,王翰这个掌管天下军国大事的枢密使,却是负有不可退却的责任,虽然如今战事已平息,最终更是逼得草原联军主动称臣求和,但恐怕陛下心中,依然对王翰大为不满,之所以没有免去王翰的职位,恐怕也只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罢了,毕竟陛下虽然一心向道,但这般平衡之术,也应该是懂得的……”

“然而,陛下对这王翰的不满,却也差不多积累到了极限了吧,恐怕日后再稍有什么不对,王翰的位置,也就到头了……”

萧漠看着御冕的另一头,王翰那略显落魄的样子,皱眉想到。

“这般说来,怪不得王翰一到上元城就对我曲意奉承,想必他也是察觉到陛下的不满了……我之前就大为奇怪,当初说服王翰改变谈判策略时,好像太过容易了一些,而草原各族同意对楚称臣后,这王翰表现的也太过兴奋了一些,丝毫不见往日的沉稳老道,却原来是急于立功,好恢复陛下对他的信任……”

“不过如今看来,虽然谈判成功,但陛下对他的不满却并没有消除,恐怕是陛下将谈判的功劳,全都归到我这个和谈副使身上了……”

想到这里,萧漠微微的摇了摇头。

并不是后悔自己和王翰的结盟,毕竟王翰所代表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枢密使而已,他本身更是京中豪门旧勋贵族势力在朝中的代表,而这些势力,对萧漠还是很有帮助的。

更何况,萧漠一族与丞相府的“渊源”,让萧漠不可能真心的与王翰结盟,退一万步讲,即使萧漠当真与丞相府结盟,面对张谦的强势以及多年积累的势力人脉,萧漠也只会渐渐沦为一个地位荣耀的附庸……

萧漠不会忘记,他之所以入朝为官,并用心经营朝野势力,说到根本,只是为了在这个讲究阶级地位的时代,拥有自保之力、以及最大程度的自主能力而已,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地位荣耀,但依然没有自保之力的附庸!!即使到了今日,萧漠的这个目的也没有任何变化!!

这么说来,与处于弱势的王翰结盟,更符合萧漠的利益。

只是,在明白了王翰如今的处境后,萧漠日后与王翰相处,却也多了一些根底,两者间的结盟,也会更趋于平等与平衡。

~~~~~~~~~~~~~~~~~~~~~~~~~~~~~~~~~~~~~~~~~~~~

就在萧漠暗思之间,楚灵帝的仪仗御冕也终于脱离了人群,虽然周围依然欢呼声不断,但至少御冕之上,众人之间,已是可以正常谈话了。

之前,萧漠暗思之时,楚灵帝一直在打量着面前三人,尤其是八贤王和萧漠。眼中神色满是欣慰,而此时也是楚灵帝当先开口了。

“你们总算是平安回来了,这些日子,朕时时皆在为你们几人担心,时时在为这祖宗传下来的江山担心,以至于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生怕你们会出现怎样的意外,生怕这个江山断送在朕的手中,即使老死之后,也无颜见那列祖列宗……天幸你们不复朕之厚望,不仅没有出什么意外,反而连连传出捷报,为朕分忧,有你们相护,真是祖宗保佑,天不枉我啊……”

说话间,楚灵帝似乎想到了之前那段焦虑难安的日子,一脸的怅然。

言谈间,不待三人反应,楚灵帝却又向八贤王说道:“尤其是八弟你啊,平型关失守后,传言你也在战乱中失踪了,当时朕当真是心痛不已,只是后悔当日为何要同意派你去前线督军,那段日子真是……幸好你回来了……”

八贤王一脸愧然,垂首道:“臣弟无能,让皇兄担心了。”

楚灵帝却是哈哈一笑,说道:“你若无能,那天下间又有谁是有能之士?朝堂之上,虽说聚集了天下英才,但能与你相比的,却也是寥寥无几,张谦虽然有文采善政事,但不通军务,王翰更是连分内事都干不好,子柔和子佳虽然天资横溢,能力出众,可谓年轻俊杰中的翘楚,日后成就不可限量,但毕竟略有稚嫩,经验不足……”

说到这里,楚灵帝却是似笑非笑,看着八贤王说道:“不过八弟你最大的缺点也是太有才华和能力了,有时候我宁愿你无能一些,如若那样,你也不会只带着几千残兵就深入草原,敌后作战,虽然在朕知道消息时,你已是平安归来,并立下了莫大功勋,但依然让朕吓了一跳,担心不已,生怕朕的八弟会得而复失……”

八贤王连忙道:“是臣弟的不对,让皇兄你……“

楚灵帝却挥手打断了八贤王的请罪,大有深意的说道:“没关系,你所作所为,也是为国为朕,哪里有不对的地方?更何况,这些事情毕竟已经过去了。不过,朕虽然早就知道你文韬武略皆大有成就,却也没想到你会有如此能力和胆魄,日后却也不能再让你闲着了,省的你闲下来之后,什么也不管,只负责管朕的日常琐事,整日说朕这个不合规矩,那个不合祖制,你浪费了才能,朕却也不好受……”

听到楚灵帝的话后,旁边的萧漠与张衍圣,皆是身体微微一震。

身为皇帝,自是言出法随,做不得假。

楚灵帝此言,却是想要让八贤王入朝主政了。

八贤王之前虽然在朝中颇有势力和声望,但身为皇戚,却并没有具体的事务职责,大都只是楚灵帝的临时指派,作为天使,监督巡视,虽然地位超然,但说到底依然只是个闲王。

但如今一旦正式入朝,以八贤王多年积累下来的人望与势力,以及他与楚灵帝的关系,恐怕即使是张谦,也不愿与他为敌。

就在萧漠与张衍圣开始思考日后朝中的势力变化时,楚灵帝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连忙问道:“对了,八弟,你作战多日,身上可有负伤?”

八贤王微微犹豫了一下后,却是摇头道:“多谢皇兄担心,臣弟即使有伤,也是以为皇兄分忧为首务。”

这么说,却是掩盖了他如今身负重伤,只是依靠着与毒品无异的米囊丹,在强自支撑的事实。

然而,八贤王的话语颇有技巧,楚灵帝却没发现什么不妥,欣慰一笑后,已是转头向着萧漠和张衍圣说道:“还有你们二人,当日朕原本还担心你们年幼,恐怕无法担此重任,那日下旨让你们担任督军后,还颇为后悔,生怕一旦有所意外,朕从此就少了一位忘年之交和一位亲近晚辈,幸好你们二人不愧是我朝年轻俊才的魁首榜样,身受重任,不仅没有犯任何错误,更是立下了如此功勋,哈哈……”

说着,楚灵帝不顾萧漠与张衍圣的自谦,却是将两人好好的夸耀了一番,尔后更是让萧漠、八贤王、张衍圣三人诉说各自的经历。

萧漠、八贤王、张衍圣三人却并非那般抓住机会就使劲的自我吹嘘之人,只是将各自的经历,捡了些紧要关键的地方,简单的讲给了楚灵帝知晓。

虽然讲的简单,但楚灵帝依然惊叹声不断,虽然明知三人就在眼前,但依然为当时的情节心惊不已。

当众人将各自的经历讲述完毕后,已是入得京中,皇城内宫在望。

按照规矩,在这个时候,三人就应该离开皇冕,按规矩入朝听封,领取封赏了。

然而,三人刚要告退,楚灵帝却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向萧漠和张衍圣说道:“你们二人如今立下了这般功勋,想要什么封赏,马上就要上朝了,却是要现就说与朕知,好让朕来安排。”

听到楚灵帝之言,萧漠与张衍圣又是一愣,这般封赏事宜,本应该楚灵帝独断乾坤,最多也只是与几名内阁大臣商量,如今却是突然让他们两人自己决定,听其语气,观其神色,竟是大有一副“你们敢要,我就敢给”的意思。

至于八贤王,楚灵帝却并没有询问,显然心中早有决断。

皇帝金口玉言,言出法随,就这样一个天大的机会,却是突然出现在萧漠与张衍圣的面前,权利、财富、地位,一时间,仿佛唾手可得。

而他们二人,面对这样的机会,又该如何应对?

~~~~~~~~~~~~~~~~~~~~~~~~~~~~~~~~~~~~~~~~~~~~

注一:城市与农村的贫富差距,历朝历代一直都有存在,比之今日,更是严重了无数倍。在古代,能在城市中生活,即使卖身成奴,生活条件也要比在农村种地优越的多,古人卖儿女为奴,除了生活所迫之外,却也未尝没有为儿女着想的意思。

记得在大二的时候,虫子去历史系旁听,那位客座教授的一句话让虫子记忆深刻——中国历朝历代,为什么总是土地兼并不断?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农民种地所得的收入,甚至不足以支撑生活所必须的支出,只能不断借债,然后卖地。

唐中后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各种资料依旧描述道,当时虽然战乱不断,但中等之家每年依然收入百贯以上,而这里面的中等之家,其实只是指城里人,否则有如此收入,农民们又怎会起义?而本书楚朝的设定,也是参照于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