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一百八十三章.何去何从(下)

逆臣 第一百八十三章.何去何从(下)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屏退左右后,原本拥挤的正堂内,一时间只剩下枢密使王翰、毅亲王等四位王爷,以及萧漠六人。

“子柔,不知有何事,竟是需要我等单独密谈?”

王翰疑惑的问道。

萧漠沉默片刻后,突然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对着王翰深深躬身一礼后,沉声说道:“枢密使大人,事实上,下官也如上元城所有文武一般,认为此时和谈,百害而无一利。”

听到萧漠的话后,王翰眉头不由就是一皱。

原本在萧漠斥责赵英之时,王翰虽然为萧漠在上元城一众官员间威望太高而感到不妥,但与此同时,却也为萧漠支持朝廷的策略,而不由长出了一口气。

否则,如若萧漠与其他官员一样抵制和谈之事,以萧漠如今的声望地位,他会非常难办。

但却没想到,如今在几人密谈之时,萧漠竟会秉持着是同样的论调。

对于萧漠,王翰自然不会像面对赵英时那样不留情面的大加斥责,所以对于萧漠之言,颇感为难,正在考虑该以什么样的话可以不伤情面的说服萧漠之时,萧漠却再次开口了。

仅仅数言,就让原本对和谈之事势在必得的王翰,改变了心思。

“至于缘由,刚才一众文武已是说了许多,下官也就不再多谈。所以,下官恳请大人您可以与我、以及上元城的所有官员一起,联名上奏于朝廷,请陛下收回旨意。如若事成,下官必然会全力辅佐于大人左右,以枢密使大人您为主,折草原蛮子于上元城之外,助大人您建立千古未有之功勋!!”

听到萧漠的话后,场上所有人皆是不由的身体一震,齐齐不可思议的向着萧漠看去。

在官场之上,客套之言无数,两位地位相等的官员相见时,正事未提,先行客套上几盏茶的时间,这般事情,比比皆是。

但所有人都知道,许多客套之言,是根本不能真的把它当成客套之言来听的。

比如萧漠刚才所言,看似只是客套,但实际上,却是拱手把上元城之战的指挥权让给了王翰。

而王翰来到上元城后虽然时日方短,却也可明显察觉,这场上元城之战,楚军获得最终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仅仅站在臣子的角度上来考虑,如果不是京城外有三万草原大军虎视眈眈,即使是王翰,也会为此时的和谈而感到惋惜。

而萧漠这般表示,不仅仅是将上元城之战的指挥权拱手让出,更是将一份唾手可得的莫大功勋,分给了王翰大半。

王翰之所以主动请命担任和谈使臣,就是因为看重了和谈成功后所获得的功勋,虽然远远及不上萧漠在上元城所建立的战功,但却也不少了,至少可以挽回一些与张谦庙堂相争时的颓势。

但这般和谈所建立的功勋,自然无法与亲手击溃草原联军相比。

或许,一旦有了这份功勋,再加上枢密使的身份,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压张谦一头,甚至将张谦彻底击败也说不定。

而且,有此次合作之后,日后可以将萧漠这个朝中新贵收为己用,也说不定。

王翰承认,在这一瞬间,他确实动心了。

“如若王大人肯与子柔一起上奏的话,本王也可以在奏折中一同署名。”

就在这时,毅亲王仔细的打量了萧漠片刻后,眼神不住波动着,突然说道。

另一边,其他三位郡王微微一愣后,随即也展露出了同样的态度。

看到几位王爷的表态,王翰终于下定了决心,突然哈哈一笑,说道:“事实上,老夫对朝廷的和议之策,也并不赞同,但这件事是丞相张谦大人一手推动,老夫却也无力抵抗罢了,而来到上元城之后,诸位文武官员的表态,更是坚定了老夫的看法。好!!老夫马上向陛下上奏,请求陛下收回和议之策。而子柔你也可与上元城其他官员一起,署名于奏章之间,联名上奏,一同说服陛下。”

“多谢王爷。”

听到王翰的表态后,萧漠脸上并未露出喜色,毕竟这般妥协,是拿原本属于自己的功勋换来的,但神色间,却是出现了一些轻松。

接着,王翰却是坚定的说道:“不过,上元城之战,之所以会有如今的局面,完全是子柔你一手营建的,期间艰辛几何,危险几何,用心几何,老夫虽然并没有亲见,却也完全可以想象,所以联名向陛下上奏之事,老夫必然会尽力,但如若陛下同意,日后上元城战事的指挥,还是应由子柔你来负责才是。否则,老夫不仅夺权,而是夺去了子柔的功勋。”

如上文所言,官场之上,许多客套之言,是根本不能真的把它当成客套话来听的。

别看王翰此刻神色坚定,仿佛萧漠如若再坚持日后战事以他为主,他就要与萧漠翻脸一般,但萧漠却很清楚,如若自己此时当真应承下来,上奏之事,王翰非背后使坏不可。

所以萧漠摇头道:“大人客套了,您贵为我朝枢密使,官阶远在下官之上,掌管军国大事多年,经验之丰富,更非下官可比,于情于理,日后战事以大人您为主,都是众望所归,下官对此更是心甘情愿。日后如若谁有大人您有夺权夺功之言,下官必然第一个向陛下弹劾他的诽谤之罪。”

果然,听到萧漠的话后,王翰脸上的坚定之色渐渐消融,似乎犹豫了良久后,终于“心不甘情不愿”的“为难”道:“既然如此,如若陛下同意我等的奏请,老夫就勉为其难的代子柔行权了,不过还要子柔多多辅佐才是。”

“这是自然,下官必然竭尽全力。”

听到萧漠此言,王翰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但转瞬间,却又收拢了情绪,沉思道:“陛下一向从善而流,这般奏请,最大的麻烦还是丞相张谦,恩,我等还是要好好谋划一番才是。”

~~~~~~~~~~~~~~~~~~~~~~~~~~~~~~~~~~~~~~~~~~~~~

待两人谈论了一番上奏之事的具体细节后,王翰就兴冲冲的离去了,他还要亲自拟定奏章。

在王翰看来,如若有身在前线的自己和萧漠两人联名上奏,晓之以大势,又有毅亲王和上元城文武的全力支持,再加上他朝中门生的暗中策应,这般上奏,请陛下收回旨意之事,虽然困难,却也是有可能的。

如若一切顺利,一场莫大的功勋,已是唾手可得。

而大厅中,一时间只剩下了萧漠和毅亲王等人。

待王翰离去后,萧漠就准备向毅亲王告退,哪知他的话还未说出口,毅亲王就突然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对着萧漠认真无比的深深躬身行了一礼。

见到毅亲王如此作态,萧漠和其他三位郡王皆是大惊。

萧漠更是连忙躲到了一旁,不敢当真承受毅亲王这般大礼,口中连连说道:“王爷,您这是为何?这般大礼,下官不敢承受,也承受不起。”

毅亲王直身后,却是摇首道:“本王数十年来,见过无数青年才俊,大儒名家,但却从未有人能如子柔这般深知大义者。子柔刚才所言所表,究竟目的为何,为此牺牲如何,本王心中有数,这一拜,不为本王自己,而是为了朝廷和我大楚。”

看着毅亲王那清明的双眼,听着毅亲王的真挚话语,萧漠沉默片刻后,摇头道:“王爷您过誉了,实际上,下官并不了解大义为何物。只是,下官只有这样做,才能今后半生,活的安心一些,如此而已。”

说完之后,萧漠对着毅亲王躬身一礼后,也不再多说什么,就这么静静的转头离去了。

看着萧漠那略显萧索却带着某种坚持意味的背影,毅亲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心中,不起然的想起了某个熟悉的背影。

~~~~~~~~~~~~~~~~~~~~~~~~~~~~~~~~~~~~~~~~~~~~~

大楚一百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降大雪。

该日,萧漠与担任和谈使臣的枢密使王翰密谈半个时辰之后,不知以何般手段,竟是说服了王翰,使之同意延缓和谈之事,上元城文武上下,皆感诧异。

同日,晌午刚过,上元城的信使,就带着上元城所有官员文武的联名奏章,以及王翰写给他诸多门生故旧的密信,向着京城快马加鞭的赶去。

而对于草原联军,王翰却以尚未准备妥当为理由,推迟了和谈的日期。

在信使一路上换马不换人的疾行之下,大楚一百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晌午时分,王翰的奏章与密信就已是送到了京城。

…………

京城,丞相府内,张谦书房中。

“真没想到,王翰如今竟是变得聪明了许多。”

张谦把王翰的奏章丢于书桌上,冷笑的说道。

在另一边,张谦的首席谋士文先生,也笑着说道:“是啊,以前那王翰虽然善于经营,却是拙于变通,今日竟是想明白了战功要远远胜之于和谈之功,看来这里面,是有那萧漠萧子柔的功劳了。却也不知他是究竟如何说服那王翰的。”

王翰点了点头,沉思不语。

“丞相大人,这份奏章您要呈于陛下吗?如若陛下当真被这份奏章所说服,日后上元城之战一旦获胜,恐怕那王翰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我等这些日子在京城中的种种布置谋划,恐怕也会付之于东流,白白浪费力气了。”

沉默片刻后,文先生迟疑的向张谦说道。

当日朝廷通过和议之策时,很多大臣皆是推荐丞相张谦担任和谈使臣一职。

事实上,和谈一旦成功,和谈使臣本身也会获得莫大功劳,另一个时空中,宋朝的蔡京,就是因此而发家。

只是,任谁也没想到,对于这般很容易就能获得的功劳的任务,张谦竟是主动推辞了,最终却是落在王翰的头上。

所有人皆不明白张谦为何如此,但如今听文先生之言,似乎在王翰离开京城的这段日子里,张谦正在趁机布置谋划着什么。

另一边,在听到文先生的询问后,张谦摇了摇头,缓缓说道:“自然要上奏于陛下,据我所知,王翰的那些门生故吏们,已是开始活动了,这种事情,如若瞒着,只能坏事,落人把柄。

“难道就这般任由王翰获得这般莫大功勋?”

文先生皱眉道。

“不用担心。”张谦淡淡的说道,儒雅的气质间,突然闪过一丝阴狠:“王翰那个老匹夫,如若不是陛下偏袒,我早已是将之驱离朝廷,他哪里能斗得过我们。”

顿了顿后,张谦又说道:“传令于孙沛,让他依计划行事。”

听到张谦之言,文先生身体一震,神色间露出不忍心之色,但转瞬间已是恢复了原本的冷静,躬身应是后,快速退下。

~~~~~~~~~~~~~~~~~~~~~~~~~~~~~~~~~~~~~~~~~~~~~

大楚一百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早朝之间,楚灵帝与众臣商议王翰、萧漠等人联名上奏之事,对于奏章之言,主和派与主战派,争论不休。

最终,在楚灵帝的倾向之下,却是主战派占了上风。

期间,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原本提出议和之策的张谦,竟是一力主战,却是让楚灵帝老怀大慰,接连称赞张谦为楚朝百年来少有的能臣直臣。

然而,早朝未散,撤改旨意之事尚未商讨完毕,异变突起。

九城兵马司急报,支援京城的函州、单州等七州联合兵马,共四万余人,在赴京途中,不知因何事故,突然与京城外的三万草原大军生起争端。

相战之间,短短一个时辰的时间,四万楚军,尽数溃败,十余名高级将领中,只有函州指挥使孙沛侥幸逃得一命,狼狈的逃到京城之中。

而在殿中,孙沛哭喊连连,不停请求楚灵帝将他赐死,让他追寻阵亡将士而去,以及惩罚他指挥不力的罪责。

只是,孙沛在哭喊之间间,却也不忘向朝中群臣接连暗示草原联军的强大。

听着孙沛的哭喊,满朝文武,尽数默然。

任谁都知道楚军在平原上不是草原铁骑的对手,但却也根本没想到,竟会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主战派……突然消失了。

~~~~~~~~~~~~~~~~~~~~~~~~~~~~~~~~~~~~~~~~~~~~~~

大楚一百五十八年,元月一日,傍晚,上元城降雪依旧,天地之间,素白华美。

本是新的一年,本元旦佳节,萧漠却没有任何过节的喜意。

因为,不久前,信使回到了上元城,并宣读了楚灵帝的决定。

在圣旨中,楚灵帝赞扬了上元城所有文武的忠君爱国之心,认可了所有人的求战之意。

但在旨意的最后面,却是表示……和谈之事,不可更改。

在那一瞬间,萧漠的心,竟是比元月的风雪,还要更加寒烈。

最后的一番努力,依旧是白白浪费了。

如前一日那般,这一夜,萧漠枯坐书房,一动不动。

…………

天色黑暗之后,邓尚全依旧如往常那般,悄无声息的来到萧漠身边,隐约间似乎发出了一声轻轻叹息,伸手将书房的窗户关上,挡下了不断吹入的风雪,将一杯热茶捧到萧漠面前,轻声说道:“少爷,您要注意身体,该休息了。”

“失败了。”萧漠抬头向着邓尚全看去,轻轻的说道:“想尽了一切办法,依旧还是失败了。”

“少爷,您如今毕竟还只是一个六品中书舍人罢了,朝廷的决议,您是无法改变的。”

邓尚全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担心之色,开口道。

“你是不是在担心我领军出城,私自与那草原联军挑起战端?放心吧,我没有那么冲动。”

萧漠缓缓的说道。

听到萧漠的话,邓尚全安心了一些,却是沉默不语。

“只是有些不甘心罢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还真是无力呢……”沉默之间,萧漠却站起身来,重新将书房的窗户打开,感受着窗外吹来的寒风,缓缓说道:“一切努力,都白白浪费了。”

“少爷,您凭借一己之力挡下了草原联军的攻势,迫使草原人接受求和,这哪里算是白白浪费力气?您做的已经够好了。”

邓尚全说道。

“是吗?已经够好了吗?”

萧漠喃喃道。

“或许还可以更好……就让我为楚朝,尽最后一分力吧,也是最后一次为它而尽力。”

声音低微,即使邓尚全,也是没有听清。

不得不说,萧漠从某方面而言,是一个情绪化的人。

这一次,是萧漠第一次想为国为民做些什么,并倾尽了全力。

但最终,却是被自己人给破坏了。

大好局势,一朝尽丧。

这对萧漠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所以,在这个时候,萧漠心底深处,却已是下定决心,在为楚朝尽最后一分力之后,如今已是有了足以自保的实力势力之后,他就再也不做什么,再也不为任何所谓的大义而努力,从此之后,安心的当自己的富贵闲人……

至于萧漠所说的,最后一次,为楚朝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则是和谈之事。

当夜,萧漠写了一份奏折,派信使连夜送往京城。

元月三日,楚灵帝下旨,任命萧漠为和谈副使,辅佐王翰,一同主持与草原人和谈之事。

~~~~~~~~~~~~~~~~~~~~~~~~~~~~~~~~~~~~~~~~~~~~~~

PS:其实,这几天有朋友来四川找虫子,不能不接待,欣慰的是,陪人之余,虫子并没有断更,但现在那些家伙终于回去了,明天虫子会更新很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