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一百八十二章.何去何从(中)

逆臣 第一百八十二章.何去何从(中)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一夜,萧漠独坐书房,默默的看着窗外的雪景,直至天明。

上元城下,楚朝百姓,一夜之间,那遍地的尸骸……

上元城头,将士们的奋命拼搏,不惜与敌俱损的场景……

草原战士扬刀砍入楚军将士体内时,脸上那疯狂与怨毒……

一夜之间,萧漠想了许多许多,许多画面,本只是细节,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在脑中,清晰无比。

降雪是好事,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只是,以上元城以北,数州之地,却因为草原联军的侵袭,错过了播种的机会,可以预见,明年此时,或者更早,大楚的粮草,必然会迎来无比紧张的局面。

但如今,萧漠却顾不得思考这些,只是隐约间有些埋怨,这场雪,降的晚了。

如若早降十日,或许只要五日,如此战事,必然已是迎来一场截然不同的景象。

“少爷,天亮了。”

邓尚全再次出现在萧漠身旁,端上了一杯参茶,轻声说道。

萧漠点了点头,问道:“枢密使王翰……大人,他起床了吗?”

邓尚全点了点头,说道:“回少爷,王翰大人一夜未眠,昨日拜访了毅王爷等人后,就一直在召见上元城的文武官员,了解这些日子战事的细节。”

很显然,王翰虽然官僚做派了一些,但对于议和之事,却依然用心。

萧漠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后,突然说道:“如果此时战事依旧,这般一场大雪,必然会对我军大为有利。草原联军冬衣缺乏,风寒之下战力大减不谈,如若大地结冰,对我守城之军,更是事半功倍。”

邓尚全眼神微微波动着,垂首说道:“但是,少爷,如今朝廷已是宣旨,要与草原人和谈。朝廷的旨意,我们不能违背的。”

萧漠却是笑了,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眼中闪过些许坚毅与坚持,轻轻的点了点头,枯坐一夜后,终于站起身来,却是不小心牵动了肩头的伤势,痛哼一声,眉头不由皱起,剧痛之下,冷汗瞬间瞬间自额头冒出。

与此同时,萧漠的脸色也变得无比苍白,精神间一阵恍惚,体内的力气竟是突然消失不见,眼中的景象,也是随之变得模糊,身体摇摇间,就欲摔倒。

看到萧漠的这般模样,邓尚全不由大惊,连忙向前两步,扶住了萧漠的臂膀。

说来也是奇怪,前些日子战事紧张之时,对于自己肩头上的伤势,以及种种疲惫,萧漠毫无所觉,每每一日之间,只是休息不到两个时辰,却依旧不觉疲惫。回想起来,萧漠也是不由诧异,只觉得那些日子,一向懒散如自己,却是表现的仿佛铁人一般。

然而,如今当得知朝廷竟是要和谈之后,肩头上的疼痛,身体与精神之间的疲惫,却是在积蓄了十余日之后,猛的爆发出来,竟是如此的强烈。身体无比,精神恍惚,浑身疼痛,几欲昏死。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昨日心情太乱,萧漠如此,恐怕早已是躺在床上无法起身。

挣脱掉邓尚全的搀扶,挥手示意自己无事,萧漠长吸一口气后,脸色总算是恢复了一丝血色,身体也终于恢复了些许力气。

“不用担心,我没事的。”萧漠独自扶着书桌,行走两步后,却是转头向邓尚全问道:“尚全,你说如果我上陛下请旨,求陛下收回和谈旨意,重启战事,陛下他会同意吗?”

邓尚全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少爷,这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朝廷哪怕明知之前旨意是错的,也绝少有更改撤销的情况出现,毕竟朝令夕改,有损朝廷威仪。对朝廷中人而言,这般事情,才是最大。更何况,三万草原大军,依然停留在京城之下,虎视眈眈。以如今朝中众大臣的性子,也绝然不会同意重启战事之议。”

顿了顿后,邓尚全又说道:“而且,和谈虽然不是好事,但对王翰大人而言,却是建立功勋展头露面的大好机会,他也必然不会同意的。而如今他身为和谈使臣,节制阵前所有军政大事,如若没有他的支持,恐怕……”

说着说着,邓尚全突然看到萧漠那苍白却依旧坚持的脸色,原本一向冷静理智的心,竟是少有的出现了些许波澜,脸上闪过一丝怜惜之色,接着却又快速掩去,垂首改口道:“不过,一切皆有可能,如若少爷您尝试一番的话,未免没有机会。只是……”

“机会很渺茫是吗?”

萧漠接口问道。

邓尚全沉默不语,显然是默认了萧漠的话语。

“不过,如若不尝试一下的话,恐怕连渺茫的机会也没有了……不是吗?”

说完之后,萧漠再次笑了。伸手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衣装,让自己显得精神一些,掩饰着之前的无力与脆弱,然后举步向着屋外走去。

这是自己第一次为做某件事而尽心尽力,这是自己第一次有了改变历史的雄心,这般努力,怎么能让它就这般毫无理由的失败?

十万百姓,一夜之间死伤大半,上元城下,短短数个时辰间尸骸遍野,这般牺牲,怎么能让它就这般变得毫无意义?

数万将士,半月血战,坚守不退,这般坚持,又怎能让它成为历史笑话的区区注脚?

~~~~~~~~~~~~~~~~~~~~~~~~~~~~~~~~~~~~~~~~~

当萧漠来到太守府正堂时,正堂中,却正处于一片喧哗吵闹之间。

“张大人,卑职不赞成议和之事。如今上元城与草原联军之间的战事,已是开始渐渐扭转了最初的颓势,优势越来越明显,本是大好局势。卑职相信,只要再坚守半个月时间,草原蛮子必然溃败无疑。昨夜天降大雪,更是我军的绝好机会。在这般情况下提出和谈,不仅浪费了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才营建的优势,更会让草原联军全身而退,使他们误以为我楚人软弱好欺,日后也必然会再起事端。还请大人以大局为重,多加考虑。”

这般文雅中不失坚毅的语气,这般看似客气,实则却不留情面的指责,发言着不是赵英,又是何人?

似乎,除了萧漠,赵英从来没有真正服气过任何人,也从未对任何人真正客气过。

时至今日,赵英虽然在上元城之战中功勋显著,少有人比,但却早已是将上元城上下,从太守刘行之、防御使蔡达,到下面的普通校尉,得罪了个干干净净,而他自己却还尤不知觉。

回想起来,当日萧漠同意以粮草换俘虏之事时,赵英竟然没有给萧漠难堪,却是让萧漠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或许,赵英虽然长得文弱,却是一个少有的直人,如若对某个人产生了认同之意之后,就会毫不犹豫的认同这个人的一切。

而如今,枢密使王翰才刚刚来到上元城一晚,赵英就再次很干脆的将他大大的得罪了。

而枢密使王翰,却正是如今朝野之间最不能得罪的人之一。

“还请大人以大局为重,多加考虑。”

这般话语,这岂不是说王翰不顾大局眼光短浅吗?

当萧漠举步迈入正堂后,抬头看去,果然可见赵英正站在王翰的面前,一脸的义正言辞,而坐在首位的王翰,则是气的脸色发白。

“你……你是何人?”

良久之后,王翰的脸色才恢复正常,指着赵英,缓缓问道。

“卑职阳城骑军都尉赵英。”

赵英垂首答道,语气却依然强硬。

听到赵英的回答后,王翰却是怒极而笑,环视正堂左右,却见正堂之内,如今济济一堂,人满为患。

这些人中,有上元城原本的官员文武、有被萧漠所救的贵族官员,以及王翰所带来的朝中官员们,林林总总,至少有四五十人。而所有的人,官阶至少也在五品以上,像赵英这般从八品的武将,却是显得无比唐突显眼。

只是,上元城的文武官员们,早已是习惯了赵英这般参与重要决策,但王翰此时竟是被一名区区从八品官员所指责,心情却是大为不快。

“一名区区从八品武将……”王翰冷笑:“这里哪里有你说话的机会?出去!!”

听到王翰的话后,赵英神色一硬,就愈反驳,但刘行之却是眼明手快,连忙站起身来将赵英拉住,向王翰躬身说道:“赵英将军一向心直口快,不知礼节,还请枢密使大人勿要见怪。”

顿了顿后,刘行之犹豫片刻,却又接着说道:“只是,下官听赵英大人所言,却也有些道理,枢密使大人您一向在京城中指挥大局,恐怕对我上元城的情景不是非常了解。如今我军与草原蛮子之间的战事,已是渐渐处于上风。此时和议,确实让将士们心有不甘。不过既然朝廷下旨议和,我等身为臣子者,自然不可反对,只是唯恐将士寒心,而草原联军来年恢复元气后,是否又会再生事端……朝中大臣们高瞻远瞩,这般情况,想来都已经考虑到了吧?”

刘行之久经宦海,其所言所表,实则与赵英是一个意思,但语气态度,却要圆滑的多。

王翰自然能听出刘行之的意思,微微一愣后,转头环顾堂上一众文武官员,问道:“各位大人,可是皆不赞同议和之事?”

注意到王翰的眼神,听到王翰的询问,大堂之内,每位官员,皆是沉默不语。

“防御使蔡达蔡大人,你来说。”

见众官员沉默,王翰不由皱眉,终于点名道。

蔡达起身后,犹豫一番后,终于答道:“回大人,下官实则与刘太守、赵英将军是一个意思。窃以为以如今局势,理应继续相战,直到将草原联军完全击溃才是,对于朝廷议和的旨意,下官心中确实不解。”

随着蔡达表态,一众上元城文武,以及那些被萧漠所救的贵族官员们,见有人带头后,纷纷壮起了胆量,接连起身道:“是啊,枢密使大人,就这么议和,未免太便宜那些草原蛮子了。”

“枢密使大人,下官以为,如今形势,理应继续鏖战下去,方为上策。”

“草原蛮子一路攻来,杀我大楚百姓无数,如今和谈,寒百姓之心,未免示弱,不应该就这般放过他们。”

……

见到众官员皆是反对,王翰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

昨夜他不断与上元城官员接触,了解过去半个月间上元城之战的详细情况,已是隐约间察觉到了这些人对于议和之事的不满态度,但却也没有想到,这般不满,竟是如此严重。

而就在王翰准备怒斥立威之际,坐在王翰旁边的毅王爷,却是突然开口说话了。

“王大人。”毅亲王神色淡和亲切,语气平淡缓缓,但隐隐间却已是表明了态度:“本王在上元城三日间,亲见监军萧子柔的指挥若定,以及一众将士的奋勇用命,却也是认为,朝廷的决策,恐怕是有欠考虑了。”

毅亲王的表态,自然与普通大臣的效果截然不同。

王翰微微一愣后,原本神色间已是隐现的怒气瞬间收敛,苦笑的向毅亲王拱手道:“毅王爷、各位大人,本官自然明白各位苦战半月后,在优势渐现时,与草原人议和的不甘,只是,议和之事,本是朝廷旨意,本官也是领命行事罢了,根本无权更改干涉,最主要的是,如今三万草原大军已是在京城之外虎视眈眈,随时都会发起强攻,我等为人臣子者,毕竟要以陛下的安危为重啊。一时的胜负,算不得什么……”

然而,王翰的话刚刚说到一半,却再次被赵英打断了。

“枢密使大人,我上元城仅仅凭借着六万可战之兵,还是从各城败军中东拼西凑而来,尚能抵抗草原蛮子十余万大军的围攻半个月的时间,甚至尽占上风,京城城高河深,又有我朝最为精锐的二十万御林军相护,各地卫军,随时可以支援,难道还会怕草原蛮子的强攻?”

听到赵英一而再的无礼之言,无论王翰如何的城府深沉,此刻却也是再也按耐不下怒气。

更何况,面对这般的挑衅还能一直容忍,岂不是说自己软弱可欺了?

只见王翰神色变得无比阴沉,双眼一瞪,扬手间就愈说些什么。

然而,却是有人比他提前行动了。

“赵英,你好大的胆子。王翰大人乃朝廷枢密使,总揽军国大事,如今又被陛下任命为议和使臣,节制军前所有军政要务,岂是你可冒犯的?!你难道连上下尊卑都忘了吗?!你不过是区区从八品武将,对于朝廷的旨意,只管用心去办就好,又哪里轮到你来质疑?!”

虽然斥责,但声音却依然不失淡雅冷静,隐隐间自有威仪气势,发言之人,正是之前一直站在门口倾听的萧漠。

“萧大人……”

“萧大人,您来了……”

“见过萧大人……”

……

随着萧漠发言,大堂之内,每个人都发现了萧漠的出现,片刻之间,无论是上元城的文武官员,还是那些被萧漠所救的官员贵族们,皆是连忙站起身来,向着萧漠躬身行礼,接连问候道。

而那些随王翰前来的朝中官员们,见到身边众人的这般行为,也是不由自主的随之起身,向着萧漠躬身行礼,礼毕之后,才后知后觉的发觉了不妥。直身之后,神色间颇为尴尬。

原来,在官场上,官员相互之间的行礼是大有学问的,平级之间的官员,相互见礼时拱手即可,只有下级官员见到上级官员时,才会躬身行礼。

只是,在朝廷决定议和之后,萧漠的监军身份、枢密承旨的官职,已是自动卸去。如今的萧漠,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中书舍人罢了,六品官职而已。

如今大厅之中,场上每个人的官阶都要比他高上许多,尤其是那些身有爵位的人,乃是“超品”,即使面对官居一品的王翰,只要愿意,按照规矩也可以毫不理会(虽然这般规矩已是名存实亡,毕竟楚朝的册封贵族太多了,且大都手无实权,面对如王翰这般的一品实权大员,大都会恭敬行礼)。

而如今,这些比萧漠官阶都要高的人,竟是以下官自居,向萧漠躬身行礼,在不明情况者看来,自是奇怪非常。

随着萧漠的出现,场上绝大部分官员都将目光注视在萧漠身上,仿佛忘了还有王翰一般,闭口不言,静静的等待着萧漠接下来的发言,与之前王翰在场时的喧哗,大不相同。

~~~~~~~~~~~~~~~~~~~~~~~~~~~~~~~~~~~~~~~~~~~~

而萧漠对于众人异乎寻常的表现,却是理所当然,只是向着众人微微点头示意后,就举步来到了王翰的面前,躬身行礼道:“见过毅王爷、和郡王、立铭郡王、枢密使大人。下官御下不严,手下无礼,却是让各位见笑了。”

看到眼前的萧漠,以及场上一众官员的表现,王翰脸色变幻不定。

之前众官员面对王翰时,虽然表现的极为客气敬畏,但也仅此而已,大都只是因为王翰那枢密使的身份罢了。也正因为如此,在认为王翰命令不妥之时,除了赵英这个愣头青之外,他们虽然不敢反驳,却也会像之前那般隐晦的指出。

而在面对萧漠时,明明官位比萧漠要高,却行下官面见上官之礼不谈,在萧漠指责赵英,隐约间表露出赞同王翰之意的时候,却无人开口反驳,只是以目光注视,等待着萧漠接下来的话语……

王翰久经官海,自然可以看出,这般表现,代表着上元城的文武官员、以及那些被萧漠所救的贵族官员们,已是对萧漠产生了真正的信任与认同,就仿佛王翰的门人在面对王翰时那般。

不过区区数日之间,萧漠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王翰突然发现,自己究竟还是低估萧漠了,原本在他看来,萧漠不过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罢了,想要威胁自己,至少还需要数十年的经营。

而此时看来,借着上元城之战,萧漠身后的拥从们,已是初具规模了。

然而,这般神色变幻只是持续了一瞬间,下一瞬间,王翰已是恢复了每次面对萧漠时,那般熟悉的亲切随和,笑着说道:“子柔来了?怎么不多休息一番?既然老夫来到上元城,诸般事务,子柔就丢给老夫就是,这些日子,子柔已是辛苦了,理应好好休息一番才是。”

萧漠微微一笑后,再次躬身道:“多谢大人的关心,下官身体并无大碍。更何况和谈之事事关重大,下官又哪里可以安心休息不管不顾?自是应该尽心辅佐大人。”

说着,萧漠神色突然变得严厉,转身看着依旧跪在自己面前的赵英,严声问道:“赵英,你顶撞上官,质疑朝廷旨意,言行不当,冒犯上官,有损朝廷颜面,本官罚你二十大板,你服是不服?”

赵英微微一愣,却没想到萧漠来到这里后,不仅没有与自己一样据理力争,反而拿自己开刀,脸上不由大变。

然而,片刻之后,赵英终于还是垂首道:“既然是大人的决定,下官自无不服。”

萧漠脸色冷肃,点了点头,扬声说道:“来人,将赵英拖出去,责罚二十大板。”

随着萧漠命令传下,两名兵士进入大厅之中,而赵英也毫无抵抗,乖乖的随着两名军士离开了大厅,等待着自己的责罚。

实际上,萧漠虽然是在责罚赵英,实则却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像赵英刚才那般顶撞上官,质疑朝廷决策,最终落得一个贬官入狱的下场,也毫不足为奇,但萧漠区区数言,却是以二十大板的代价,就将这般罪责抵消了。

另一边,邓尚全悄悄的随赵英离去了。他自然能看出萧漠对赵英的看重,只是赵英是一个直肠子,不一定能看出萧漠的心思,所以他还要前去说明一番才是,也让赵英不会对萧漠心生埋怨。

实际上,这些年来,他已是习惯于像此时这般,不断为萧漠做着各种收尾补漏的工作了。

而另一边,王翰看到之前一再顶撞自己的赵英,在萧漠面前竟是如此顺从的领受责罚,而左右的一众官员,却无人敢于求情,人人服气,神色不由再次一变。

萧漠在这些官员心中的地位,还要在他预想之上。

“枢密使大人,对于和谈之事,下官心中有些看法,只是事关重大,大人可否能与下官单独密谈一番?”

就在这时,萧漠开口了。

~~~~~~~~~~~~~~~~~~~~~~~~~~~~~~~~~~~~~~~~

PS:恩,推荐好友历史新书【大宋一品食神】,书号:1467904,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历史,写的轻松随意,处于书荒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另,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