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八章.历史岔路(下)

逆臣 第八章.历史岔路(下)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这个世界上,每一瞬间,都存在着无数种可能,在无数种可能的演变之下,就会出现无数条历史的岔路及平行时空,而我们所在的,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萧漠忘了这个理论他是从哪里看到的,但这个理论,似乎很能说明他现在的情况。

在初识三千字之后,萧漠就迫不及待的翻看着萧慎言的书房内的种种史书传记来,得到的结论是,直到唐朝之前,这个时空的历史与萧漠之前所处的时空都是一模一样的,五代十国的历史萧漠并不了解,但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变化,即使有什么不一样,也不是很大,而最主要的转变,也就是这条历史岔路的形成起点,则在于宋朝产生之前。

在这个时空之中,那熟悉的宋朝根本没有出现,甚至根本没有宋太祖赵匡胤这个人物,更没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些事情,而是在五代十国后期,由一个名叫田宪的军阀,在宋出现之前的数十年里,势力渐大,统一天下,创建楚朝,自称楚太祖!!

根据楚朝的创建时间,萧漠推测,在那个时候,赵匡胤根本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史书所描写的这些内容时,萧漠依然良久都没有反应过来。

果然,自己不仅穿越了,还穿越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时空之中,穿越者的优势,也随着这么一点点的改变,瞬间丧失大半。

曾经有一度,萧漠怀疑这个楚太祖田宪是否也会是一名穿越者,但查遍了所有的史书传记,却找不到田宪丝毫现代人的特征,只能说,随着无数种可能的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历史出现了一条岔路。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一个时空,总有一种名叫规律的东西,世上虽然存在着无数种可能,但每种可能,都存在于规律之中。

比如说,在萧漠原先所处的时空中,因为唐朝的文化灿烂和文化传承,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波荡之后,宋朝必然会迎来文人权重的局面,而随着文人权重,宋朝长时间的重文轻武,之后也必然会迎来注重武功的少数民族的祸乱。

而萧漠此时所处的这个时空,也正是如此,或者还要更加严重。

因为楚太祖田宪更早的平息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所以楚朝也继承了更多的唐朝文化和风俗,而田宪虽然身为一代军阀,一生征战,杀人无数,但文采一般的他,却是因为生性的原因,对文人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崇拜。如此种种原因,使楚朝对文人的看重,远胜于另一个时空的宋朝。

“吾与天下文人共掌楚朝!!”

在楚太祖田宪的一生中,这句话说了不下百次,而在《太祖语录》中,类似的句子更是比比可见。

楚朝各种法规,对文人的特权有着更真切的描述。

比如说,得到过举子以上功名的文人犯罪,地方官员无权审理,必须要押送到京城,由刑部官员、翰林学士及该读书人的师长共同审理;再比如说,楚朝法规明确规定,若要担任六品以上的京官或者一城太守以上的外官,必须要有进士以上的功名……

类似的规定与制度,在楚朝还有很多很多。

可以想象,在这种风气和制度之下,会产生什么样的局面,但凡家有余财之人,莫不是全力供自己子孙读书识字;历届科举,应者数万;而在这种激励之下,无数文采斐然的文豪们脱颖而出,其文化之盛,不下于宋,虽然并没有宋朝,却有不少成就不下于苏轼这般才自天降的风骚人物,一诗一词,影响甚大。

如果说宋是中国历代中文人势力最大影响最强地位最高的朝代,那么这个楚朝,几乎就是一个文人的时代,文人之尊,仅次于皇权!!

然而,随着读书人势大,“文人”这个特殊的阶层,其进入要求不仅愈加艰难,在这个时期更有了特殊的定义。

在楚朝,一个读书人必须要有举子以上的功名,才能自称文人,也才能有种种特权,否则只能算是读书之人,比起平常百姓,不过是多了一丝尊重罢了,并无特权。

而楚朝的三试,也是历代最难,如果说后世高考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楚朝的科举无疑就相当于千军万马抢过钢丝。而这种科举难度,也在另一方面造就了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份的尊贵。

这也可以理解,如果很容易就能考取功名,那么楚朝在读书人泛滥之下,文人势力必然大涨,乃至于无可抑制,看来当初田宪虽然推崇文人,但心中未尝没有制衡的心思。

不过,如果说在文人尊贵这方面楚朝虽有放大,但与另一时空的宋朝并无太大的区别的话,那么在其他方面,楚与宋相比,却是大为不同。

比如说,田宪军阀出身,其军事才能与宋太祖赵匡胤决然不同,在楚朝建立后,其与契丹的战争屡屡获胜,在多次主动出击之后,契丹早在百年前就一蹶不振了。

蝴蝶效应之下,之后的金、蒙古也没有如另一个时空那般崛起,使大楚多了百余年的安定,彷如大唐盛世再现。

然而,虽然辽、金、蒙古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兴起,但随着百年的休养生息,北方草原上却是兴起了另一个少数民族——狄族!!

这一个原本应该在五代十国期间彻底消失在历史河流中的马上民族,此时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加强大了起来,到了现在,几乎已经是一统草原。

与此同时,随着田宪的重文轻武,楚朝自太祖田宪之后,历代帝王皆是以读书人自称,性格文弱,百余年楚朝重文轻武,少有征战,军队懈怠,官僚结构臃肿,另一个时空中宋朝的弊病,也在这个时空的楚朝内也是展露无遗,甚至更加严重。

在萧漠看来,待狄族一统草原之后,另一个时空宋与辽的故事,不免就要重新上演了。

当然,这与萧漠的关系不大,虽然长治城处于大楚之北,据狄族的势力范围只有不足五日的路程,但萧漠觉得,狄族想要一统草原,彻底兴起,至少还需要十余年的时间,而楚朝兴盛百余年,威盛之势在外族看来不下当年盛唐,狄族在搞不清虚实之前,想来也不会轻易挑起战端。

而若要说楚与宋最大的区别,无疑就是对农户的态度了。另一个时空中,宋太祖宽仁,宋朝历代皇帝即使无能,也皆是宽和之辈,对待普通百姓或者农户,虽不像对待文人那般纵容,但至少能保证老百姓在衣食无忧之余,家中更有余财,所以至始至终,宋一朝虽然软弱至极,但绝少有农民起义的事情发生。

而楚却不同,楚朝历代皇帝似乎从来没有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有过太多的关注,那些当朝高官们对一首绝世诗词的兴趣也远高于某地大灾需要救赈这类政务,高官望族生活奢华,平民百姓赋税极重,所以虽然尚是盛世,但楚朝百姓的生活,也仅仅算是可以吃饱饭不会挨饿罢了,而在这种危险的平衡之下,稍有一点事故,恐怕就会横生波折。

以上,就是萧漠将楚朝前后所有的史书传记乃至于野史杂谈通读数遍之后,所得到的直观印象。

~~~~~~~~~~~~~~~~~~~~~~~~~~~~~~~~~~~~~~~

“看起来在这个朝代,想要活的舒服一些,考取功名是必须的了。”

再一次看完了手中的《太祖语录》之后,萧漠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喃喃自语道。

虽然多了后世近千年的见识,虽然萧慎言对萧漠期待极高,但萧漠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个朝代考取功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高估自己,不看低他人,这一直是萧漠不多的优点之一。

可以想象,在这个文权仅次于皇权的时代,有多少人想着要鱼跃龙门;为了考取功名后的那一朝得意,多少聪明才智之辈在日夜苦读着,与他们相比,萧漠并没有任何优势,想要从他们中间突围而出……

萧漠想起了上一世高考之前那几年自己早贪黑的痛苦时光。

穿越之后,萧漠的想法很简单,即使当不成纨绔子弟,也要无追求,无压力,自由自在平平安安的活上几十年,但现在看来,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想要达到自己这个很渺小的愿望,还是如萧慎言所期待的那般振兴萧家,都必须要考取一个举子以上的功名,否则,一个毫无功名也毫无官场势力的他,守着萧家的偌大家业,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是一只肥羊罢了。

萧漠并不认为这个时代文人掌权,就会褪去少许残酷与势利。

正所谓无付出,无收获……

说实话,萧漠很讨厌这句话,因为这代表着,萧漠那当一个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的美梦彻底破灭。

再次默默叹息一声,萧漠把手中的《太祖语录》重新放入书架之中,然后再默默的坐回到自己的低案之后,静静想着今后自己的应对之策,心中颇有些无奈。

另一边,萧毅奇怪的看着萧漠的举动,不知萧漠此刻的无奈神色由何而来。

对于为了一日三餐而整日服饰他人的萧毅而言,他是无法明白萧漠这种当了少爷还想着要偷懒推卸责任的欠揍思维的。

萧毅只觉得,萧漠自大病一场后,似乎成熟了许多、聪明了许多,也怪异了许多。

此刻,萧漠和萧毅正安坐在萧慎言的书房之中,等着萧慎言前来授课,然而奇怪的是,一向准时的萧慎言,这一次却是迟迟未到。

等了良久,萧慎言依然未到,就在萧漠准备让萧毅出去寻找一下之时,萧慎言推门而入,脸上少有的满是笑意。

看着萧慎言脸上的笑意,已经与他斗法近月时间的萧漠,心中突然产生了一丝不妙的预感。

是的,为了改正萧漠那冷淡懒散的不良气质,无可奈何了近月时间之后,萧慎言总算找到了一种可以整治萧漠的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