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万事俱备

逆天换明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万事俱备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还有高呼“攘外必先安内”的杨嗣昌,要和建虏议和,专心对付因为饥饿而揭竿而起的老百姓,竟被崇祯倚为心腹,言听计从。

崇祯在,则明必亡。不识贤臣,有了贤臣也不信任,更不放权,使得贤臣无用武之地。不能用人,不会用人,也决定了大明的兴衰。

这也是郭大靖始终竭尽全力,甚至可以称之为公而忘私,助东江镇渡过难关,并发展壮大的最关键的原因。

也只有辽东,才是他大显身手之地;也只有东江镇,才是他纵横天下、振兴华夏的根基。

正因为有这种觉悟,有这种认同感,郭大靖才会慷慨无私地付出,用毁家纾难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是淳朴的家国信念,还是刻骨铭义的复仇之心,抑或是封侯晋爵的渴望?对此,毛文龙不想追究,这与他并不冲突。

哪怕是说得不好听,叫做有野心,又有何不好?说得好听的话,那就叫有理想,叫宏图大志。

两人已经出了屋子,一前一后只差半步,在这秋天的萧瑟中边走边聊,似乎没有目的地,就是在闲适地蹓弯。

“辽东之地广袤肥沃,善加经营,足成万世不拔之基。”毛文龙随手拂掉落在手臂的枯叶,缓缓说道:“只是,光凭东江镇的话,平辽灭虏不是短时能功成。”

郭大靖点着头,说道:“尽管如此,也不能指望他人。特别是辽镇,他们恐怕更希望永远是现在的状态。”

辽西将门作为一个利益集团,靠汉内汉人的民脂民膏而自肥,为了长期维持自己的利益,可谓是毫无节操。

历次作战中,坑死了多少前来助战的客军,而他们却依然保持着实力,并越发的壮大。

如果建虏灭亡了,他们还怎么攫取利益,还怎么要朝廷往无底洞里继续投入?

说他们养寇自重都是轻的,他们简直就是在养虎为患,并等着老虎把他们也吞掉的那一天。

毛文龙对辽镇的德行也是心中有数,与袁崇焕撕破脸,也意味着他没有了最后一丝侥幸。

“不管是辽镇,还是东江镇,朝廷都是有疑虑,甚至是恐惧的。”毛文龙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道:“也不管是袁崇焕,还是本帅,朝廷总要收拾一个。”

体制内的辽西将门,半独立的东江镇,对于朝廷来说,都害怕出现一个董卓之辈。

相对而言,体制外的东江镇,更令朝廷感到忧惧。这种心理一直笼罩着崇祯君臣,历史上毛文龙被杀,在某方面,也符合他们的利益。

杀鸡儆猴,震慑其它边镇,朝廷要证明对边镇的掌握没有失控,这就是毛文龙所说的朝廷要干掉一个的原因所在。

要摆脱这样的悲剧,只能靠自身的实力,成为令朝廷和皇帝想动却不敢动的枭雄。

郭大靖带着讥诮的冷笑,缓缓说道:“之前的目标可能是东江镇,但这以后会有很大的不同。末将以为,先倒台的肯定是袁崇焕。”

袁崇焕把自己融进辽西的利益集团,为他们说话,为他们争取,但最终也是被他们所害死。

在崇祯把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或是惊恐,或是惧战,竟然擅自率部离京,回归关外。

尽管之后袁崇焕手书,将已经回到关外的祖大寿部召回。但祖大寿的举动,却成了袁崇焕的一道催命符。

袁崇焕功罪难掩,倒台已是必然。辽镇不听朝廷旨令,擅自行动,险些酿成更大的祸患。

由此而导致的后果,就是东江镇会压过体制内的辽镇。而袁崇焕,则将成为朝廷儆猴的那只鸡。

二选一,郭大靖相信经过这场决定命运的大战,东江镇会暂时避开灾祸,使得朝廷不得不倚重。

等到朝廷再想打压控制东江镇的时候,相信东江镇的实力,已经让朝廷忌惮,捏着鼻子也得承认半独立的事实。

“必是大言不惭的袁蛮子无疑。”毛文龙捋着胡须,信心也油然而生,微笑着说道:“五年平辽的大话还没落地,建虏已经打到京畿,看他如何交代?”

交代?!他能有什么交代,先是绕着建虏跑,后来在京城下勉强打了几仗,便坐视建虏淫掠,还在南海子悠闲歇马,所谓的关宁铁骑竟不敢以一矢相加。

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蹓蹓。

经过己巳之变,朝廷勒紧裤腰带,历时近两年,袁崇焕吹嘘打造的铁骑,终是原形毕露了。

军心已怯,不过是守城之犬耳。尽管比内地明军的战力要强很多,但平辽灭虏却是万万指望不上的。

郭大靖嘿嘿笑着,说道:“咱也不吹牛,也不急于求成,就稳稳当当的。一年发动他几次作战,弄死个几千建虏。五年之后,辽东也差不多能平定了。”

“没错,就是要稳稳当当的。”毛文龙赞赏地点头,说道:“建虏有多少人,耗也把他们都耗光了。说不定,不用拖死,饿也把他们饿垮了。”

大饥荒啊,只要粉碎建虏入寇京畿、劫掠人口和粮草物资的计划,明年就是建虏大崩溃之时。

算起来,明年耕种收获,足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建虏拿什么来支撑,啃树皮吃草根嘛?

按郭大靖估计,今年荒旱,明年多半会风调雨顺。但建虏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口来耕种生产,不是饿死,就是逃亡,大崩盘可以预期。

回顾建虏叛明之后的物资获取,基本上是以战养战,靠着抢掠来支撑。

到了老奴死前的一两年,物资匮乏、财政危机已经显现出来。皇太极能撑这几年,一是靠征朝鲜,其次是讨伐察哈尔部,也着实不易。

“大帅所言极是。”郭大靖开口说道:“此次作战,便是转折的关键点。是胜是衰,在此一举。”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郑重地说道:“尽管如此,你也要谨慎小心,不可轻敌,不可冒险。能堵死则堵死,若是不能,就放建虏逃归,也无妨大局。”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大帅放心,末将不会鲁莽冲动。在遵化截击建虏,也是最为安全的考虑。”

在遵化,将是倚城而战,堵住建虏绕城出关的官道。按毛文龙所说,打得艰难的话,就退入城中坚守,不强求让建虏匹马不得越关而过。

郭大靖嘴上如此说,也是回应毛文龙的关切,让他放心。但实际上,他可不认为在兵力相当,又占据地利的情况下,会截击不住建虏。

当然,这将是东江军的独力作战,几乎是没有友军前来相助的。

别看建虏劫掠了几十万百姓,抢到了大量的粮草物资,行进缓慢,可却是从容退到关外的。

很简单,已经没有哪支明军敢追击,敢在野外与建虏交战。甚至是有城池可倚,守军也丧失了斗志,吓破了胆子,建虏能够轻松攻取。

而即便是奉命追赶,也只是如同送别般地远远尾随,待建虏出关,便都松了一口气。

松了一口气的,不仅是奉命行动,硬着头皮的明军。还有京城内的王公大臣,以及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

建虏终于走了,这下子算是安心了。至于那被掳掠走的几十万大明子民,又算得了什么呢?

“今天吃羊肉吧!”毛文龙突然转换了话题,笑着说道:“本帅让人杀了只羊,你指点下厨子整治。吃来吃去,还是你的法子做出来的香。”

郭大靖呵呵笑着,说道:“大帅,这不是吹的。涮烤的调和,那都是末将琢磨出来的,别人东施效东颦,哪有咱这里的正宗地道?”

毛文龙哈哈一笑,有意放慢了脚步,轻轻拍了拍郭大靖的手臂,说道:“那本帅就好好大吃一顿,等你回来,再给本帅整治。”

“没问题。”郭大靖痛苦地答应着,说道:“要不要尝尝麻辣味儿的,味道独特,令人难忘。”

“好,就由着你。”毛文龙捋须而笑,迈步而行。

麻椒是贵州、四川的特产,郭大靖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所以,他用的是花椒,略麻,比较柔和,没有麻椒那么重。

但独特是没有说错,古代人没吃过。至少吃的不全,辣椒还没有四川,麻辣还没有合二为一。

当然,郭大靖也知道,毛文龙不是馋了,也不是单纯地为自己送行,还包含着视为己出的亲切。

这不是支使,而是信重,甚至是象对子侄辈的宠溺。比如,招呼着孩子给自己捶捶腿、捏捏腰。

如果你把这当成去做厨子侍候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也正因为郭大靖对毛文龙有着尊重,不管他是不是有枭雄之志,才会一口答应。

真的不是谄媚,郭大靖心里清楚,坦坦荡荡;毛文龙更是知道得明明白白。

两人走着说着,不时发出笑声,地上被拉长的身影,时而重合,时而分开。

…………………

时间不管是快是慢,都是依着个人的心理。有的人觉得岁月如梭,有的人觉得度日如年。

郭大靖赶到旅顺港,参战各部也向旅顺和大连集结,大量的作战物资从各地运来,屯积于港口旁的货仓。

水师的船只、林家的四条大沙船、捕渔船队或是停靠港口,或是向两大港口赶来。

此时,已经是十月初六,据紧急送来的情报,皇太极已于十月初二祭天后,率军从沈阳起行,名义上是征讨察哈尔部。

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以及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贝勒贝子随行,二贝勒阿敏和济尔哈朗、豪格、杜度留镇沈阳。

毛文龙掐着时间,发出了给朝廷的奏疏。

他在奏疏中提醒崇祯,根据刺探而来的情报,建虏名为征讨察尔部,实则要绕道入关,要崇祯赶紧加强蓟州的防御。

这个时候加强防御,已经晚了。但也不是无计可施,从山海关或关外调兵赶去蓟州协防,还是来得及的。

但依着崇祯的思维,估计是不会听的。只有等到建虏真的入寇,他才会如梦初醒,慌作一团。

历史上,袁崇焕也意识到蓟镇的防守空虚,曾提议从关外调兵驻防。

但在毛文龙的弹劾之下,逼得袁崇焕信誓旦旦地为哈喇沁等部背书,哪还能自抽嘴巴,说出“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的屁话?

旅顺港内,桅樯如林,停靠的船只密密麻麻,还不时有船只被导引入港,有序地停靠。

郭大靖从窗户收回目光,微笑着转过身,看着林天佑带着两人入内施礼拜见。

“小民陈虎忠(赵连城)见过郭将军。”

陈虎忠和赵连城都是中年人,一个方脸大耳,一个圆脸小眼,共同之处便是肤色,一看便知是惯于海上风浪。

“不必客气,二位义士请坐。”郭大靖伸手示意,待三人落座后,微笑着说道:“耽误几位赚大钱,实是感激不尽。”

“郭将军客气了。”赵连城眨巴着小眼睛,笑呵呵地说道:“莫说是付了佣金,便是不付,小人们也愿为东江军出力,打建虏平辽东。”

陈虎忠笑着点头,附和道:“商人虽言利,可也有爱国之心。东江军力抗建虏,屡战屡胜,我等能效微薄之力,实在是荣幸之至。”

郭大靖拱了拱手,即便是商人,他也不低看,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四艘沙船的载重都在七百吨上下,属于中型偏上。

只按载重量的话,差不多能载七八千人。尽管不能这么算,因为人不同于货物,不能堆积。可只装物资的话,也解决了大问题。

正因为有了这额外的助力,跨海远征的部队又有增多,那就是从镇江堡和宽甸地区调回的两千特战营精锐。

同时,在武器装备上也有增加,主要是又额外携带了不少地雷和炸弹,以及几十门佛朗机炮和弹药。

在火力上,远征部队比计划中又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这使得郭大靖的信心再度高涨,在这场事关盛衰的决战获得胜利。

看向林天佑,郭大靖笑着点了点头。他们的关系,感谢已经不必表达得太过明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