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

逆天换明 第三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原因很简单,以前种多少收多少,都是军镇的,军户哪里能剩多少,勉强吃饱已经是非常不易了。

所以,赋税的收取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丰年增一些,灾年减一些,让老百姓饿不死,就是稳定的最底限。

哪里象崇祯,象朝廷,西北已经灾害连连、颗粒无收,赋税却是一毫不减,硬是逼得老交巴交的农民拿着锄头棍棒造反求生。

“赵哥,你到退休不干的时候,至少能攒下几十亩田地,一个人哪能耕得过来。”郭大靖借着这个话头儿,又撺掇劝说赵青山尽快成个家。

赵青山很无奈,尽管心里也确实有些蠢蠢欲动,还是找借口岔开了话题。

郭大靖在赵青山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兵工厂,又在食堂与工匠们吃了顿饭,才满意地离开兵工厂。

要论管理能力、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金州兵工厂已经完全超过了大明的任何一家兵器司。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一点,大明的兵器司是匠户制,工匠们如同奴隶,没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官员是贪腐的,发到工匠手中的材料是劣质的、不足的。

不仅如此,徐光启上奏聘请西夷工匠和炮兵教官,并购买红夷大炮。朝堂上还在为天朝上国和“奇技淫巧”而争论不休。

从上到下,庞然大物般的泱泱大明,内部已经是千疮百孔,有如地基朽坏的楼阁,外面光鲜却形将倒塌。

信马由缰,边走边想,郭大靖带着几个亲兵,不知不觉来到了海边港口。

桅樯密布,十几艘大船正在码头排队装卸。基本上都是弹药物资,运往皮岛,为大战作着充足的准备。

还有水师的船只,在装载红夷大炮和迫击炮,将为陆军登陆提供强大的火力掩护。

大战的气息又浓重起来,但这次却是东江军的主动出击,在辽东燃起战火,进攻守城的建虏。

在南关作战中,由于建虏不是全面的进攻,接战的主要是左协和右协,还有前协的一部分阵地,孔有德的后协几乎没有与建虏厮杀的机会。

所以,保持完整的后协也已经被调往皮岛,再加上郭大靖抽调的三个营的部队,以及炮兵、骑兵,将有两万余人参加此次镇江作战。

“时间过得真快,半个月的假期转眼就只剩下五六天了。”郭大靖勒住战马,眺望着港口的忙碌,发出了感慨。

杨名立落后半个马头,笑着说道:“忙起来自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大人名为休假,可却并没有几天清闲。”

郭大靖轻轻颌首,也确实如此,算不得是如何恭维熘须。

原本是打算把亲兵队大换血,但郭大靖还没找好人,已经逐渐改变了想法。

因为,包括杨名立在内,亲兵对郭大靖的态度是越来越敬畏,越来越崇拜,越来越死心踏地。

特别是杨名立,在郭大靖和太监赵光的较量中,显然是令郭大靖不满,自己也有了觉悟。

再加上郭大靖也是恩威并施,钱他是不缺的,时常赏赐;而犯了事儿的亲兵,他也绝不姑息。

所以,亲兵队已经扩大到四十多人,旧人淘汰了一些,其他的则是按照新标准从左协招募的英勇之士,都是曾随郭大靖外出征战的。

在忠诚度上,郭大靖还是比较放心的。亲兵队没有家丁的名义,但比家丁的待遇也只高不低。

“你们也回家去看看,老是陪在郭某身边,连一天假期都没享受到。”郭大靖笑着说道:“每人拿三两军票,给家人买些东西,别空着手。”

说着,他指了指远处的商馆区,“那里有很多稀罕商货,在村里的供销站可是买不到的。”

亲兵队并未全部跟随,部队的休假也在轮流分批进行,或早或晚,规定的假期总会给的。

“卑职已经让人捎了东西回去,这次就算了,日后再休也是一样。”杨名立笑着说道:“只要大人不嫌弃,卑职就一直陪着您。”

郭大靖摆手道:“你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休假,提前说一声,某无有不准。”

几个亲兵纷纷笑着应承着,并没有哪个马上就提出要回家。

说实话,在金州,郭大靖并不需要如何的保护,真要有意外,这些亲兵也没哪个能比他更能打。

但陪在身边却是必须的,跑个腿儿,传个信儿,办个事儿,有亲兵肯定会方便很多。

“任可宾,你回家一趟,看看老母亲。”郭大靖转头看向一个亲兵,温言道:“本将弄到一支好人参,你顺便带回去。”

任可宾脸上现出感动之色,在马上躬身道:“多谢将军关怀,卑职明日就走,后天即回。”

郭大靖笑着说道:“不用那么急,多陪陪家人,还有五六天才能登船出发呢!”

“是,卑职一定按时赶回。”任可宾再次躬身。

郭大靖点了点头,轻轻一抖缰绳,向着商馆区驰奔而去。

…………………

阳光透过窗纸照在炕上,韩仲睁开了眼睛。这是在军队养成的习惯,很难改了。

淑珍已经坐起来,在穿着衣服,这也是她的习惯,闻鸡即起,开始一天的劳作生活。

要给孩子们做饭,要看养的兔子,要上地里干活儿,要做军鞋袜子……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忙碌。

当然,韩仲在家,她能够轻松很多。韩山童也在长大,越来越能分担她的劳作。

一双有力的臂膀从身后伸过来,在淑珍发出的“嘤咛”声中,把她搂进了宽厚火热的怀里。

淑珍只是略微挣扎了一下,便不再反抗,温顺地躺在男人的怀中。

明天就要归队,假期过得竟然是这么快。淑珍和韩仲都有这样的感觉,也都想好好享受这剩下的一天时间。

“今天别下地了,我做好吃的。”淑珍看着韩仲,温声说道:“回了军队,可不比家里了。”

韩仲勉强笑了笑,说道:“军队上吃得不差,你和孩子们在家里不用太节省。”

特战营将以皮岛为基地,在辽东宽甸六堡长期坚持,也就是说,少说也要半年一载,才可能回来。

对于淑珍来说,韩仲不想告诉她太多,这既是军事机密,又能让淑珍不会太过担心惦记。

淑珍把头靠在男人的肩膀上,任由粗糙的大手在身上抚摸,微闭着眼睛,感受着紧贴的火热温度。

“山童长大了,农活儿多让他做。”韩仲的手停了下来,关切地嘱咐道:“饷粮会按时发放,你给小丫多买零食。以前是苦惯了,现在有条件,就让孩子多开心快活。”

淑珍“嗯”了一声,想着今天多做几双袜子,给男人带上。还有她亲手量尺寸,做的鞋子。

“建虏肯定是打不过来了,你们不用担惊受怕,安心地生活。”韩仲宽慰着,“我看,用不了几年,辽东也能平定下来……”

男人的声音在耳边响着,淑珍能感受到胸膛的振动。这不是第一次这么说,可她喜欢听,喜欢这种依偎在男人怀中的安全放松。

大道理也不用多讲,谁都知道只有灭了建虏,天下才能太平,家中的亲人不必再去征战,能够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

无数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丈夫或兄弟又要出征,又要带走亲人对他们的惦记和思念。

而经历了战乱,好不容易在金州稳定下来,有地种,有饭吃,已经是战争以来最让人感到欣慰的结果。

所有人也都清楚,只有继续与建虏打下去,直至将他们全部灭亡,才能换来家人的彻底安定。

…………………

时间匆匆而过,出征的时间到了。

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郭大靖陪着家人吃过早饭,言笑殷殷,努力冲澹着亲人离别的失落。

“不过一个月,我就会凯旋而回。”郭大靖给阿秀、藤野英挟着菜,又给蓉儿来了块肉,“十倍于敌的兵力,一定能获胜。说不定,还能晋升副将呢!”

藤野英强笑道:“升到副将,在东江镇除了毛帅、陈副帅,再就是郭副帅了。”

阿秀勉强挤出笑颜,说道:“能升官自然是好,可妾身只希望你能早去早回。”

“好,早去早回。”郭大靖伸手拍了拍妻子的后背,用力点着头。

饭菜比较丰盛,对于早餐来说,更是少见。尽管郭大靖也吃得不得很多,但这是阿秀和藤野英很早起来准备的。

吃过饭,郭大靖只是稍微休息了一下,便起身要出发,“毛帅也要同去,不好让他等我。”

藤野英招呼着阿秀,蓉儿也不落后,抢着钻进了马车。

送夫出征,这在广鹿岛时有过。

郭大靖有些感慨,也没有强行拒绝,带着亲兵骑马而行。一家人竟象是出外游玩般,一路赶去了港口。

码头上,水师的战船已经停靠妥当,与郭大靖同行的不仅有毛文龙,还有他本部左协的一个营。

左协三营,一营在栾古关,一营在小黑山,只剩下一个营能够抽调出来。也只有本部人马,能让郭大靖更有信心,尽管少了一些。

拖家带口地来到港口,没看见毛沉氏那辆比较显眼的马车,郭大靖稍微松了口气。还好,赶在毛文龙之前。

其实,要登船的有很多士兵,还要装载很多弹药粮草,差不多要到中午,船队才能启航。时间上,是完全来得及的。

但郭大靖到的也不算早,所部的一个营正在整队,准备登船,他这个主官在场,到底还是要好看些。

“末将见过大人。”后营游击将军仇震泰带着几个军官看到郭大靖和亲兵,赶忙上来参见。

郭大靖下马与众人见礼已毕,笑着说道:“南关大战刚结束,又要劳诸位随某远征作战,着实辛苦了。”

仇震泰呵呵笑着,说道:“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军人征战沙场,乃是分内之事。我等还要多多感谢大人,给末将等建功立业的机会才是。”

左协三营人马,刘兴治算是郭大靖亲自带出来的亲信将领,张攀和仇震泰、俞亮泰则是与他交好的诸岛镇将。

各岛人马在金州重新整编后,张攀和仇震泰等人出于感情,以及对郭大靖的看好,都愿意屈居其下,各领一营人马。

经历了小黑山阻击战、南关大战,再加上郭大靖的偏心,左协无论从装备,还是战力,都已经是四协之首,无人敢于置疑。

而且,在金州的生活比岛屿可强多了,诸将的家卷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他们的官阶也有晋升。对平辽灭虏的大功业,也更有信心。

这就是郭大靖最为得意的地方,竭尽全力把东江镇打造成了一个篷勃向上的团体。

但凡能够蒸蒸日上,前途光明,人心也就没那么复杂多变。反之,越是艰难困苦,内外交困,人心思变也就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

当然,有毛文龙在坐镇,东江军也乱不起来。封建家长制,有时候也是挺管用的。

郭大靖与诸将随意闲聊着,大战之前如此轻松,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将士们心态的变化。

“此次作战,很可能就是土营大显身手的时候。”郭大靖向着土营哨官耿名战笑着说道:“镇江的诸般情况你们已经了解,应该有把握吧?”

耿名战躬身禀道:“大人放心。我土营官兵不仅完全了解情况,还做了多次演练,准备充分,保证万无一失。”

郭大靖笑着点头,对众将介绍道:“土营若能成功,建虏会死伤惨重,攻城就轻松了。而且,那场面,十分震撼好看,你们将大开眼界。”

在援朝作战中,郭大靖曾经使用过爆破手段,炸开城墙,全歼守军。

但这与坑道爆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场面也有很大差别。真正的坑道爆破,有如地龙翻身,天崩地裂般的威势。

如果只是炸开城墙,还不是郭大靖坚持使用坑道爆破的主要目的。使用红夷大炮,或者迫击炮,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爆破城墙的同时,对守城之敌造成的杀伤,以及对他们心理的打击,才是郭大靖最希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